一种自动打码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码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打码机。


背景技术:

2.打码机是一种由单片机控制,非接触式喷墨标识系统。其通过控制内部齿轮泵或由及其外部供应压缩气体,向系统内墨水施加一定压力,是墨水经由一个几十微米孔径喷嘴射出,分别打在产品表面不同位置,形成所需的各种文字、图案等标识;但其现有的打码机为手动打码,长时间连续打码容易引起手肘的不适,并且打码效率也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目前现有的自动打码机结构复杂,价格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打码机,其可克服现有的打码机自动化程度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5.一种自动打码机,包括外壳和底座,所述外壳设于所述底座上方,还包括支架组件、电源件、动力装置、传动装置、滑动组件、连杆装置和打码机组件;所述支架组件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滑动组件相连;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电源件和所述传动装置相连,并在所述电源件的控制下进行转动,并带动所述传动装置转动;所述滑动组件在所述传动装置带动下在所述支架组件上进行滑动;所述连杆装置在所述滑动组件的带动下,带动所述打码机组件对所述底座上的物品进行打码。
6.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升降摆杆和调节件,所述升降摆杆在所述动力装置的带动下,进行圆周转动;所述调节件一端与所述升降摆杆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滑动组件相连。
7.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上平台和导向光轴,所述支架设于所述底座上方,并与所述上平台相连,所述导向光轴设于所述上平台上方,并与所述滑动组件滑动相连。
8.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升降载体和多个导向件,所述升降载体开设有多个第一开孔,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开孔的个数相匹配,并通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升降载体相连,所述升降载体在所述调节件的带动下,控制所述导向件在所述导向光轴上上下滑动;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的上顶面等于或高于所述升降载体的上顶面。
9.进一步地,由尼龙材料制成所述导向件开设有多个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导向光轴个数相匹配,所述导向件通过所述第二开孔套设于所述导向光轴内;所述升降载体的侧边设有凹槽,圆柱型的所述调节件横向滑动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升降摆杆控制所述调节件在所述凹槽内做往返运动;且所述凹槽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升降摆杆所形成圆的周长。
10.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包括迂回部和滑动部,所述迂回部设于所述凹槽的两端,并通
过所述滑动部将两端的所述迂回部相连;且所述迂回部为半圆型圆柱,所述滑动部为直线型开槽;且所述凹槽内开设有螺栓通孔,所述升降载体通过螺栓和所述螺栓通孔与所述连杆装置相连;且所述调节件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迂回部的直径。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杆装置包括联动块和升降轴,所述联动块与所述升降载体相连;所述联动块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升降轴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联动块相连,所述联动块在所述升降载体带动下,与所述升降载体的滑动方向进行滑动,所述升降轴在所述联动块的带动下,带动所述打码机组件进行打码。
12.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轴包括升降轴本体、弹性件、固定组件和连接件;所述升降轴本体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联动块相连,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升降轴本体上,并与所述固定组件抵接,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升降轴本体相连,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升降轴本体下端,并与所述打码机组件相连;所述升降轴本体的上端设有挡垣,所述挡垣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件和蝶形螺栓,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蝶形螺栓相连,所述固定件套设于所述升降轴本体上,并通过所述蝶形螺栓调节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升降轴本体之间的紧固程度。
14.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轴还包括套筒和定位件,所述套筒设于所述升降轴本体和弹性件之间,所述定位件与所述联动块相连;所述套筒设有滑动孔,所述升降轴本体开设有定位滑道;所述联动块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定位件依次穿过所述定位孔、弹性件、滑动孔和定位滑道,所述定位件在所述联动块的带动下,带动所述套筒和弹性件在所述定位滑道上进行滑动。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电源件控制动力装置运行,并且该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连接,通过该动力装置带动传动装置进行转动,再依次带动滑动组件和连杆组件进行滑动,打码机与连杆组件相连,由于连杆组件滑动,从而带动打码机随着连杆组件进行滑动,且由于打码机垂直于底座,并与底座之间具有间隙;通过将纸张或者需要打印的物品放置于底座与打码机之间的间隙处,再启动电源件控制打码机的运行,即可完成自动打印;其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有效的减少了人工操作,加快了打码速度,提供了工作效率,且能对薄厚不一的文件进行打码。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打码机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打码机的立体分解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打码机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3的立体分解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打码机的分解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打码机的部分分解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动装置主视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打码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参见图1或图2所示,一种自动打码机,包括外壳1和底座2,外壳1盖设在底座2的上方,用于保护自动打码机,其中该打码机还包括支架组件3、电源件4、动力装置5、传动装置6、滑动组件7、连杆装置8和打码机组件9,所述支架组件3设于所述底座2上端,支架组件3通过螺栓等固定方式进行组装固定在底座2上,其支架组件3包括支架31、上平台32和导向光轴33,其中支架31与上平台32相连,上平台32通过螺栓将其与支架31进行固定相连,并且所述上平台32与所述底座2之间具有间隙,也即上平台32位于底座2的上方,才能准确地进行转动打码操作。
28.参见图1或图2所示,由于上平台32上开设有多个螺栓孔,因此所述动力装置5通过多个螺栓将动力装置5进行稳定固定在所述上平台32上,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5采用减速电机;减速电机与电源件5进行电连接,电源件5主要为控制减速电机停机和开机,在本实施例中,电源件5采用开关的形式对减速电机的停机与开机,方便操作,整体结构简单。
29.参见图1所示,减速电机具有转轴,该转轴与传动装置6相连,且该传动装置6包括升降摆杆61和调节件62;具体地,减速电机的转轴与升降摆杆61同轴连接,通过卡接进行固定,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采用此种方式,便于升降摆杆61损坏之后易于更换,且整体结构简单;当电源件5控制减速电机进行转动,由于同轴连接此时升降摆杆61跟随减速电机按照同频率、同转速以及同方向进行转动,并且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需要打码的效率更换不同的减速电机,从而改变其工作效率,即可完成不同频率的打码,增加整体适用性,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
30.参见图5或图6所示,具体地,减速电机带动升降摆杆61绕减速电机的轴心进行圆周转动,且以升降摆杆61的长为半径进行圆周运动;调节件62可卡接在升降摆杆61上,并通过螺栓进行加固;在本实施例中,本调节件62采用cf4轴承。采用此种方式,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简单,且调节件62直接卡接在升降摆杆61上时,该更换更加容易,减少成本。
31.参见图7或图8所示,进一步地,滑动组件7包括一个升降载体71和多个导向件72,升降载体71包括多个第一开孔711,该导向件72的个数与第一开孔711的个数相同;导向件72包括有多个第二开孔721,该第二开孔721与导向光轴33的个数相同,该导向光轴33固定设于上平台32上,其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导向光轴33和两个导向件72。
32.参见图8所示,具体地,该导向件72通过第一开孔711卡设在升降载体71内,并通过多个螺栓将其固定在升降载体71上,并且导向件72通过第二开孔721套设在上平台32上的导向光轴33上,且导向件72的内壁摩擦系数小,便于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导向件72采用由尼龙材料制成的尼龙导套,采用此种结构,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简单,且更便于顺滑,摩擦更小。
33.参见图8所示,具体地,升降载体71上开设有两个相同的第一开孔711,以便于供两个相同的导向件72接入,因此在升降载体71上包括两个相同的导向件72,对应的该导向光轴33也存在两个;采用此种结构,主要是避免滑动过程中发生晃动,增加整体运行的平稳性,增加产品的打码效果。
34.参见图8所示,具体地,升降载体71面向调节件62的一面开设有凹槽712,调节件62设于该凹槽712内,该凹槽712包括有便于滑动的滑动部7122和用于折返所述调节件62的迂回部7121,调节件62跟随升降摆杆61在凹槽712内进行往返移动;升降摆杆61竖直状态时,其调节件62位于滑动部7122的中心点处;当升降摆杆61处于平直状态时,其调节件62处于迂回部7121。
35.参见图8所示,进一步地,凹槽712的横向长度大于或等于升降摆杆61形成的圆的周长,在本实施例中,该凹槽712的横向长度等于升降摆杆61所形成的圆的周长,主要是便于调节件62在凹槽712内易进行往复运动,且升降摆杆61进行一次圆周运动之后,调节件62在凹槽712内滑动距离正好等于凹槽712的长度,便于带动滑动组件7在导向光轴33上进行往复运动,使得滑动更加简单,成本更低;且凹槽712中的迂回部7121设置在凹槽712的两端,主要用于对调节件62进行引导和保护的作用;滑动部7122将两端的迂回部7121连接在一起,滑动部7122使得调节件62滑动更加轻松,结构也更加简单。
36.参见6所示,具体地,当该升降摆杆61受动力装置5的转动控制下,进行圆周运动,并同时带动调节件62在凹槽712内进行左右滑动,由于凹槽712与调节件62相连,其凹槽712的宽度与调节件62的直径相同,且由于调节件62为转动轴承,因此带动该升降载体71和导向件72在导向光轴33上进行上下往复滑动。
37.参见图8所示,具体地,该迂回部7121为半圆形圆柱,滑动部7122为直线型开槽,且开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调节件62的直径,半圆形圆柱的直径大于或等于调节件62的直径。在本实施例,开槽的宽度等于调节件62的直径,且半圆柱的直径等于调节件62的直径,采用此种结构,调节件62转变和滑动更加方便,同时半圆形圆柱更加加强了对调节件62的保护。
38.参见图8所示,进一步地,该凹槽712的底部开设有螺栓通孔713,该升降载体71通过螺栓和螺栓通孔713与连杆装置8固定相连,因此该连杆装置8能够跟随升降载体71上下往复滑动;采用此种结构,固定和联动效果更好,结构简单,整体联动方便,且易于保护。
39.参见图7或图8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72的上顶面等于或高于升降载体71的上顶面,在本实施例中,导向件72的上顶面高于升降载体71的上顶面,由于导向件72为尼龙材料制成为软性材料,其能减少升降载体71与支架3顶部发生碰撞,避免损坏。
40.参见图3、4或5所示,进一步地,连杆装置8包括联动块81和升降轴82,所述联动块81与所述升降载体71相连;所述联动块81顶部开设有通孔811,所述升降轴82穿过所述通孔811与所述联动块相连,所述联动块81在所述升降载体71的带动下,与所述升降载体71相同的滑动方向进行滑动,所述升降轴82在所述联动块的带动下,带动所述打码机组件9进行打码。
41.所述升降轴82包括升降轴本体821、弹性件822、固定组件823和连接件824,所述联动块81通过上述的螺栓通孔713与所述升降载体71相连,升降轴本体821穿过上述通孔811,并与所述联动块81固定在一起;所述固定组件823与所述升降轴本体821相连,所述弹性件822套设于所述升降轴本体821上;所述连接件824设于所述升降轴本体821的下方并与所述
打码机组件9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822采用弹簧,连接件824可与所述打码机组件9活动相连,主要是当打码机组件9损坏时便于更换,减少成本,且能更换不同的打码机组件9,且采用弹性件822,能对薄厚不一的文件进行打码,增加其整体的适用性。
42.参见图5所示,具体地,升降载体71在导向光轴33上下滑动时,带动联动块81跟随升降载体71沿相同方向,进行上下往复滑动,该弹性件822一端与升降轴本体821的顶部相连,另一端与固定组件823相连并且抵接。
43.参见图3或图5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823包括固定件8231和蝶形螺栓8232,所述固定件8231与所述蝶形螺栓8232相连,所述固定件8231套设于所述升降轴本体821上,并通过所述蝶形螺栓8232调节所述固定件8231与所述升降轴本体821的紧固程度,所述弹性件822的下端与所述固定件8231抵接,限制弹性件822的位置关系。
44.参见图4或图5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轴82还包括套筒825和定位件826,所述套筒825套设于所述升降轴本体821的外侧,且设于所述弹性件822内,也就是该套筒825设在升降轴本体821和弹性件822之间,并且动力装置5未启动时,套筒825位于升降轴本体821的顶部,与升降轴本体821顶部抵接;所述套筒825设有滑动孔8251,所述升降轴本体821设有定位滑道8211;所述联动块81的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孔812,所述定位孔812与所述通孔811相连通,所述定位件826依次穿过所述定位孔812、弹性件822、滑动孔8251和定位滑道8211,将所述联动块81和套筒825滑动设于所述定位滑道8211上。
45.此时,在未运行时,套筒825位于升降轴本体821的顶部,定位件826穿过定位孔812、弹性件822、滑动孔8251和定位滑道8211,将联动块81和套筒825固定为一体;当整体向下运动时,连杆装置8整体向下运动,当升降摆杆61转动四分之一时,打码机组件9接触需打码的物品,此过程中,套筒825一直处于升降轴本体821顶端,弹性件822未被压缩,且联动块81与所述升降轴本体821的顶部相连。
46.参见图3所示,当升降摆杆61继续转动时,此时定位件826、弹性件822和套筒825沿着定位滑道8211向下滑动,逐渐压缩弹性件822进行向下滑动,此时控制打码机组件9进行打码,此时联动块81和套筒825与升降轴本体821顶部的距离越来越远,当升降摆杆61转动至四分之二时,联动块81和套筒825与升降轴本体821的顶部距离最远。
47.参见图3所示,当升降摆杆61继续转动时,联动块81、定位件826和套筒825逐渐沿着定位滑道8211逐渐向上滑动,当联动块81和套筒825滑动到与升降轴本体821顶部抵接时,此时升降摆杆61正好摆动至四分之三处,继续摆动时,联动块81与所述升降轴本体821的顶部抵接,带动升降轴本体821逐渐向上移动,当升降摆杆61回到最初时,升降轴本体821恢复原位。
48.采用此种结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对薄厚不一的文件进行打码,增加其整体的适用性。
49.参见图3所示,进一步地,该升降轴本体821的上端设有挡垣8212,且挡垣8212的直径大于通孔811的直径,采用此种结构,其能防止该联动块81滑出升降轴本体821,对其进行限制和保护,也能带动升降轴本体821向上滑动,整体结构简单。
50.使用过程:
51.将需要打码的纸张或者物品放置于正对所述打码机组件9下方的底座2上,启动电源件5,该动力装置5开始运动,动力装置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升降摆杆61以动力装置5的转
轴为圆心,以升降摆杆61为半径进行圆周转动,带动调节件62在凹槽712内进行往复运动,同时,在调节件62在凹槽712内进行往复运动时,升降载体71和导向件72在两根导向光轴33上,进行上下往复滑动,从而带动联动块81跟随升降载体71上下往复运动,控制打码机组件9进行打码和收回的动作。
52.具体地,当动力装置5控制升降摆杆61从顶点处从上向下逆时针转动时,如图5箭头方向;调节件62逐渐向凹槽712右方的迂回部7121进行移动,如图8所示;此时升降载体71和导向件72在两根导向光轴33上向下滑动,此时联动块81向下滑动,升降轴本体821也跟随联动块81而向下滑动,控制打码机组件9进行向下滑动;当升降摆杆61转动四分之一距离时,该调节件62位于凹槽712右端的迂回部7121处,此时联动块81与升降轴本体821的顶部相连,联动块81和套筒825均与升降轴本体821的顶部的挡垣8212接触,未分离,此时打码机组件9与物品接触。
53.当继续转动时,调节件62从凹槽712的迂回部7121逐渐向滑动部7122滑动,即调节件62向左滑动,定位件826带动弹性件822和套筒825沿定位滑道8211向下滑动,逐渐对弹性件822进行向下压缩,此时联动块81向下滑动,并且由于弹性件822底部与所述固定件8231抵接,因此定位件826会向下施加一个弹性力,增加其打码的强度;当升降摆杆61处于四分之二距离时,该调节件62处于滑动部7122的中心点处,联动块81和套筒825距所述升降轴本体821的顶部,也即挡垣8212的距离最远,打码机组件9对其进行打码,由于弹性件822的作用,并通过改变固定组件823在升降轴本体821的位置,改变弹性件822的弹性势能,因此打码机组件9可对薄厚不一的文件打码。
54.当继续转动时,联动块81、定位件826和套筒825逐渐沿定位滑道8211向上移动,对打码机组件9进行复原,其移动方向与上述两滑动打码过程方向相反,此过程不一一复述,当回到顶点时,所有部件均回到初始位置。
55.采用上述结构,打码容易,且能对其整体控制,增加其整体的自动化程度,且制作成本低,即增加了打码效率,也能够实现对薄厚不一的文件打码。
5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8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