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8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旋转式充电器。


背景技术:

2.充电器大致可以分为旅行充电器、座式充电器和维护型充电器,一般用户接触的主要是前面两种,而市场上卖得最多的是旅行充电器,旅行充电器的形式也有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价格便宜的鸭蛋型的微型旅充,普通台式卡板型充电器,带液晶显示的高档台式充电器。
3.随着手机市场的越来越广泛,充电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一般的充电器充电片是裸露在外面的,使用时间过长后,充电片表面会出现一定的腐蚀现象,影响充电器的正常使用,且一般的充电器因为充电片的裸露,使得携带时十分麻烦。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旋转式充电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实用、充电片可收纳的旋转式充电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式充电器,包括外壳、插线口、电极片、主体机、钢丝和按压块,所述外壳顶端固定安装有插线口,所述外壳内部固定安装有主体机,所述外壳底端转动安装有电极片,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钢丝和按压块,所述外壳内部位于电极片侧面固定安装有帮助电极片进行旋转、收缩的转动装置,所述外壳内部位于电极片顶端固定安装有帮助电极片进行固定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与钢丝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侧面位于按压块侧面固定安装有帮助固定装置进行工作的按压装置,所述按压装置与按压块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内部位于按压块底端转动安装有帮助按压装置和固定装置进行联动的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顶端与按压块挤压接触,且联动装置底端与钢丝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电极片顶端开设有半径1.5cm的孔径。
8.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动槽、扭力弹簧和转槽,所述外壳内部位于电极片底端开设有转槽,所述电极片与转槽转动连接,所述外壳内部位于电极片侧面开设有转动槽,所述电极片与转动槽滑动连接,所述电极片通过扭力弹簧与转槽弹性连接。
9.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滑筒、滑动槽、第一弹簧和拉动杆,所述外壳内部位于电极片两侧固定安装有滑筒,所述滑筒内部滑动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外壳内部位于固定块底端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固定块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与电极片顶端孔径配合卡接,所述固定块底端通过第一弹簧,所述固定块底端固定安装有拉动杆,所述拉动杆与钢丝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固定块整体呈梯形状。
11.优选的,所述按压装置包括按压杆、按压槽和第二弹簧,所述外壳内部位于按压块
侧面开设有按压槽,所述按压槽内部滑动安装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底端通过第二弹簧与按压槽弹性连接,所述按压杆侧面与按压块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联动装置包括联动槽、转轮和转杆,所述外壳内部位于按压块底端开设有联动槽,所述联动槽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一端与按压块挤压接触,且转杆另一端与钢丝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转杆端部开设有倒角。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充电器在使用中因为转动装置和固定装置的存在,可以对电极片进行快速、稳定的固定,减少设备整体的空间占有率,方便进行携带,且有效的对电极片进行保护,防止暴露时间过长,电极片表面出现腐蚀的现象,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16.2、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充电器在使用中按压装置和联动装置的使用,当充电器需要使用时,可以快速的将电极片弹出,减少对电极片调整的时间,使得设备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动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一;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二;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联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按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外壳;2、插线口;3、电极片;4、主体机;5、钢丝;6、按压块;7、转动装置;71、转动槽;72、扭力弹簧;73、转槽;8、固定装置;81、固定块;82、滑筒;83、滑动槽;84、第一弹簧;85、拉动杆;9、联动装置;91、联动槽;92、转轮;93、转杆;10、按压装置;101、按压杆;102、按压槽;103、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和图2,图示中的一种旋转式充电器,包括外壳1、插线口2、电极片3、主体机4、钢丝5和按压块6,所述外壳1顶端固定安装有插线口2,所述外壳1内部固定安装有主体机4,所述外壳1底端转动安装有电极片3,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钢丝5和按压块6,所述外壳1内部位于电极片3侧面固定安装有帮助电极片3进行旋转、收缩的转动装置7,所述外壳1内部位于电极片3顶端固定安装有帮助电极片3进行固定的固定装置8,所述固定装置8与钢丝5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侧面位于按压块6侧面固定安装有帮助固定装置8进行工作的按压装置10,所述按压装置10与按压块6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内部位于按压块6底端转动安装有
帮助按压装置10和固定装置8进行联动的联动装置9,所述联动装置9顶端与按压块6挤压接触,且联动装置9底端与钢丝5固定连接。
27.在使用中通过将外壳1放置在目标位置,然后通过转动装置7的使用,将电极片3收入外壳1内部,然后通过固定装置8进行快速的的固定,减少设备整体的空间占有率,当需要使用时,通过按压装置10和联动装置9的配合,将固定装置8松开,使得电极片3弹出,方便后续进行使用。
28.请参阅图1,所述电极片3顶端开设有半径1.5cm的孔径,在使用中使得电极片3在内部和插入使用时更加稳定。
29.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转动装置7包括转动槽71、扭力弹簧72和转槽73,所述外壳1内部位于电极片3底端开设有转槽73,所述电极片3与转槽73转动连接,所述外壳1内部位于电极片3侧面开设有转动槽71,所述电极片3与转动槽71滑动连接,所述电极片3通过扭力弹簧72与转槽73弹性连接。
30.在使用中通过转动电极片3,使得电极片3在转槽73内部进行转动,然后将电极片3顶端转入转动槽71内部,方便后续进行固定,然后当需要使用充电器时,可以通过松开固定装置8,然后再扭力弹簧72的作用下,电极片3直接回复原本位置,方便后续使用。
31.请参阅图5,所述固定装置8包括固定块81、滑筒82、滑动槽83、第一弹簧84和拉动杆85,所述外壳1内部位于电极片3两侧固定安装有滑筒82,所述滑筒82内部滑动安装有固定块81,所述外壳1内部位于固定块81底端开设有滑动槽83,所述固定块81与滑动槽83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81与电极片3顶端孔径配合卡接,所述固定块81底端通过第一弹簧84,所述固定块81底端固定安装有拉动杆85,所述拉动杆85与钢丝5固定连接。
32.在使用中通过电极片3的滑入,使得固定块81在电极片3的挤压下,缩入滑筒82内部,然后当电极片3移动到目标位置后,通过第一弹簧84的作用下,固定块81回复原本位置,并与电极片3前端孔径完成卡接,防止电极片3自动回复原本位置。
33.请参阅图5,所述固定块81整体呈梯形状,在使用中使得电极片3与固定块81的挤压更加流畅。
34.请参阅图7,所述按压装置10包括按压杆101、按压槽102和第二弹簧103,所述外壳1内部位于按压块6侧面开设有按压槽102,所述按压槽102内部滑动安装有按压杆101,所述按压杆101底端通过第二弹簧103与按压槽102弹性连接,所述按压杆101侧面与按压块6固定连接。
35.在使用中通过按压按压杆101,使得按压杆101在按压槽102内部滑动,从而在按压块6和联动装置9的配合下,将固定装置8拉动,方便电极片3弹出,回复原本位置。
36.请参阅图6,所述联动装置9包括联动槽91、转轮92和转杆93,所述外壳1内部位于按压块6底端开设有联动槽91,所述联动槽91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轮92,所述转轮92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转杆93,所述转杆93一端与按压块6挤压接触,且转杆93另一端与钢丝5固定连接。
37.在使用中通过按压块6的挤压下,使得转杆93一端向下方移动,因为转轮92的存在下,使得转杆93另一端向上方移动,通过钢丝5的配合下,使得固定装置8与电极片3顶端孔槽脱离卡接,方便后续工作的展开。
38.请参阅图6,所述转杆93端部开设有倒角,在使用中使得转杆93在与按压块6进行
挤压时更加流畅,减少对内部零件的损伤。
39.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充电器在使用中通过将外壳1放置在目标位置,然后通过转动装置7的使用,将电极片3收入外壳1内部,通过转动电极片3,使得电极片3在转槽73内部进行转动,然后将电极片3顶端转入转动槽71内部,方便后续进行固定,然后通过固定装置8进行快速的的固定,通过电极片3的滑入,使得固定块81在电极片3的挤压下,缩入滑筒82内部,然后当电极片3移动到目标位置后,通过第一弹簧84的作用下,固定块81回复原本位置,并与电极片3前端孔径完成卡接,防止电极片3自动回复原本位置,减少设备整体的空间占有率,当需要使用时,通过按压装置10和联动装置9的配合,通过按压按压杆101,使得按压杆101在按压槽102内部滑动,从而在按压块6和联动装置9的配合下,将固定装置8拉动,方便电极片3弹出,通过按压块6的挤压下,使得转杆93一端向下方移动,因为转轮92的存在下,使得转杆93另一端向上方移动,通过钢丝5的配合下,使得固定装置8与电极片3顶端孔槽脱离卡接,将固定装置8松开,使得电极片3弹出,方便后续进行使用。
40.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8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