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加工用的反应釜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8



1.本实用新型属于聚羧酸减水剂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加工用的反应釜装置。


背景技术:

2.减水剂是一种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大多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等。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减少单位水泥用量,节约水泥。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高性能减水剂,是水泥混凝土运用中的一种水泥分散剂。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大坝、隧道、高层建筑等工程。
3.聚羧酸减水剂在反应釜中进行反应时,对反应釜内部的温度要求较高,然而现在的反应釜对于内部工作腔的温度控制无法达到准确控制的程度,经常会因为温度不适宜而造成聚羧酸减水剂的反应质量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加工用的反应釜装置;解决目前的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温度控制较差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加工用的反应釜装置,包括装置平台,装置平台的上端设置有釜体、制冷箱、引风机、加热装置;所述釜体内部为工作腔,釜体的上端面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上设置有进料阀门,釜体的下端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门,工作腔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釜体的侧壁内设置有密封的温控腔室,温控腔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口与出气口;所述制冷箱为中空的箱体结构,内部上端面固定设置有蒸发器,制冷箱的外侧上端面设置有压缩机与冷凝器,压缩机通过管路分别与蒸发器和冷凝器相连接,所述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通过毛细管相连接;所述制冷箱的进气口通过气体管路与温控腔室的出气口相连接,所述制冷箱的出气口通过气体管路与引风机的进气口相连接,引风机的出风口通过气体管路与加热装置的进气口相连接,加热装置的出气口通过气体管路与温控腔室的进气口相连接;所述釜体的工作腔内部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装置平台上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温度感应器、制冷箱、引风机、加热装置保持电性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平台的下端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的数量为四个,设置于装置平台下端面的四个角上。
8.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辊,所述搅拌辊竖直设置于工作腔内部中央,所述搅拌辊的下端从釜体的顶端插入工作腔内部,并且搅拌辊的下端通过轴承座固定于工作腔的底部端面。
9.进一步的,所述釜体顶端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出端与搅拌辊相固定连接,搅拌辊与釜体顶端面相配合的位置设置有轴承。
10.更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辊的上部区域设置有水平的搅拌桨叶,所述搅拌辊的底端设置有倾斜向上的搅拌桨叶。
11.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应釜装置,设置有制冷箱、引风机、加热装置、温度感应器以及控制器,可以根据反应釜内部工作腔的反应温度进行实时地调控,来选择升温或者降温,保证工作腔内部的反应温度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范围值,保证聚羧酸减水剂始终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
1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应釜装置,工作腔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辊的上部区域设置有水平的搅拌桨叶,搅拌辊的底端设置有倾斜向上的搅拌桨叶,通过上部与底端的搅拌桨叶相配合,可以保证工作腔内部的聚羧酸减水剂被完全搅拌。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6.其中,1为装置平台、2为支腿、3为釜体、4为制冷箱、5为引风机、6为加热装置、7为工作腔、8为进料管、9为进料阀门、10为出料管、11为出料阀门、12为搅拌辊、13为搅拌桨叶、14为搅拌电机、15为温控腔室、16为蒸发器、17为压缩机、18为冷凝器、19为温度感应器、20为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加工用的反应釜装置,包括装置平台1,所述装置平台1的下端设置有支腿2,装置平台的上端设置有釜体3、制冷箱4、引风机5、加热装置6。
19.所述支腿2的数量为四个,设置于装置平台1下端面的四个角上。
20.所述釜体3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内部为工作腔7。所述釜体3的上端面设置有进料管8,所述进料管8与工作腔7内部相连通,进料管8上设置有进料阀门9。釜体3的下端设置有出料管10,所述出料管10与工作腔7内部相连通,出料管10上设置有出料阀门11。
21.所述工作腔7内部中央竖直设置有搅拌辊12。所述搅拌辊12的下端从釜体3的顶端插入工作腔7内部,并且搅拌辊12的下端通过轴承座固定于工作腔7的底部端面。所述釜体3顶端设置有搅拌电机14,所述搅拌电机14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出端与搅拌辊12相固定连接。搅拌辊12与釜体3顶端面相配合的位置设置有轴承,保证搅拌辊12的顺滑旋转。
22.所述搅拌辊12的上部区域设置有水平的搅拌桨叶13,所述搅拌辊12的底端设置有倾斜向上的搅拌桨叶13,通过上部与底端的搅拌桨叶13相配合,可以保证工作腔7内部的聚羧酸减水剂被完全搅拌。
23.所述釜体3的侧壁内设置有温控腔室15,所述温控腔室15围绕工作腔7的周圈设置,与工作腔7之间通过隔板相分隔。所述温控腔室1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口与出气口,温控腔室15整体保持密封,保证气体不会逸出。
24.所述制冷箱4为中空的箱体结构,内部上端面固定设置有蒸发器16,制冷箱4的外侧上端面设置有压缩机17与冷凝器18,压缩机17通过管路分别与蒸发器16和冷凝器18相连接,所述蒸发器16与冷凝器18之间通过毛细管相连接。
25.所述制冷箱4的进气口通过气体管路与温控腔室15的出气口相连接,所述制冷箱4的出气口通过气体管路与引风机5的进气口相连接,引风机5的出风口通过气体管路与加热装置6的进气口相连接,加热装置6的出气口通过气体管路与温控腔室15的进气口相连接。
26.所述釜体3的工作腔7内部设置有温度感应器19,所述装置平台1上还设置有控制器20,所述控制器20与温度感应器19、制冷箱4、引风机5、加热装置6保持电性连接。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8.打开进料阀门9,将需要进行反应的减水剂通过进料管8输入至工作腔7内,启动搅拌电机14,带动搅拌辊12进行转动,搅拌辊12上部以及底端的搅拌桨叶13对工作腔7内部的减水剂进行充分的搅拌。
29.在搅拌辊12进行搅拌的同时,温度感应器19将工作腔7内部的温度实时地传输至控制器20,当温度感应器19检测到的温度超出设定温度范围值时,控制器20控制制冷箱4与引风机5开始工作。
30.制冷箱4中的压缩机17开始启动,将冷凝剂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后,通入冷凝器18中,冷凝剂在冷凝器18中变为高压常温的液体流入蒸发器16中,因为蒸发器16里面的管径较大,制冷剂的压力骤减,迅速蒸发吸收,从而减少制冷箱4内部的热量,直至完全气化流入压缩机中,如此反复对空气进行降温。制冷箱4内部的气体通过上述操作温度下降,变为低温气体。引风机5启动,将制冷箱4中的低温气体通过气体管路以及未启动的加热装置6输入至温控腔室15内部。温控腔室15内部由于通入大量的低温气体,作用于工作腔7的表面,经过换热带走大量热量,使得工作腔7内部进行降温,换热后的热空气通过温控腔室15的出气口以及气体管路重新回流至制冷箱4内部。通过上述的循环,直至工作腔7内部的温度重新回落至设定温度范围值时,控制器20控制制冷箱4与引风机5停止运行。
31.当温度感应器19检测到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范围值时,控制器20控制加热装置6与引风机5开始工作。
32.引风机5向加热装置6内部输入气流,经过加热装置6的加温作用后,高温气体进入温控腔室15内部,作用于工作腔7的表面,经过换热,使得工作腔7内部的温度逐渐上升,换热后的冷空气通过温控腔室15的出气口以及气体管路重新回流至引风机5的进风口中。通过上述的循环,直至工作腔7内部的温度重新回落至设定温度范围值时,控制器20控制加热装置6与引风机5停止运行。
33.通过上述的操作,可以保证反应釜的工作腔内部始终保持设定的温度范围值,减水剂的反应温度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范围。
3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8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