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防护型升降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5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防护型升降工作台,属于高空作业平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车载式升降作业平台由液压或电动系统支配多支液压油缸,能够上下举升进行作业,使施工人员借助作业平台升空工作,广泛用于电力、路灯、市政、园林、通信、机场、船舶、交通、广告、摄影等高空作业领域,包括垂直升降即剪叉式、折臂式、自行式、伸缩臂式、曲臂式、套缸式等多种机械结构,由于垂直升降式工作斗承重大,但作业高度受限,机动性差,不灵活,使折臂式升降工作台的使用更广泛。折臂式升降工作台一般包由液压驱动相对旋转运动的折臂和连接在折臂端部、并通过机械驱动保持水平的工作台体组成,由于单一偏转抬升的折臂受液压系统影响失衡时,急速偏转下降易使作业人员受惯性力作用而发生危险,同时采用内部铰连的液压驱动工作台时偏转角度有限,影响工作台水平作业而导致升降工作台整体安全防护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防护型升降工作台,通过护架动作限位防止第二臂架偏转急降、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架绕与第二臂架的铰接位往复偏转保持工作平台水平作业并以护栏稳定防护,从而提高升降工作台整体的安全防护性能。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5.一种安全防护型升降工作台,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臂架和铰接在第一臂架端部的第二臂架,其中,所述第一臂架外侧底部铰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液压杆与第二臂架尾端铰接,所述第一臂架内侧底部铰接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液压杆端部铰接有护架,所述护架一端位于第二液压缸顶部且与第一臂架铰接、护架另一端两侧设有位于第二臂架两侧的限位板,所述护架端部呈与第二臂架底部相切的弧形结构;
6.所述第二臂架端部铰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外设有护栏,所述支撑架与第二臂架之间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支撑架绕与第二臂架的铰接位往复偏转;
7.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铰接在第二臂架侧顶部的第三液压缸、铰接在第二臂架两侧的第一连板、铰接在支撑架两侧第二连板,所述第三液压缸的液压杆端部设有铰接座,所述第一连板位于护架一侧,第一连板上设有垂直穿过第二连板和铰接座的铰接轴。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9.(1)将基座与载车等固定结构连接,第一液压缸的液压杆缩伸,拉动或推动第二臂架尾端铰接处,使第二臂架绕与第一臂架端部的铰接位偏转升降,第一液压缸和第一液压缸的液压杆分别绕与第一臂架和第二臂架的铰接位相对偏转适应角度变化,带动第二臂架
上铰接的支撑架上的工作平台相应升降进行作业,通过第二液压缸的液压杆伸缩,推动或拉动铰接的护架绕与第一臂架的铰接位偏转升降,并与限位板从而起到限位防护作用,防止第一液压缸失稳时造成工作平台急降而提高安全性;
10.(2)第三液压缸的液压杆伸缩,由铰接座上的铰接轴推动或拉动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使第一连板绕与第二臂架的铰接位相对偏转,第二连板绕与支撑架的铰接位相对偏转,使支撑架在第二连板的推动或拉动作用下绕与第二臂架的铰接位相对偏转,使工作平台处于水平状态,护栏起到充分防护作用而提高升降工作台整体的安全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立体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立体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图。
15.图中标记:基座1,第一臂架2,第二臂架3,第一液压缸4,第二液压缸5,护架6,限位板7,第一凹口8,侧筋9,支撑架10,工作平台11,护栏12,加强筋13,驱动机构14,第三液压缸141、第一连板142、第二连板143,铰接座15,铰接轴16,第二凹口17、第三凹口18和第四凹口19。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17.一种安全防护型升降工作台,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设有第一臂架2和铰接在第一臂架2端部的第二臂架3,其中,所述第一臂架2外侧底部铰接有第一液压缸4,所述第一液压缸4的液压杆与第二臂架3尾端铰接,所述第一臂架2内侧底部铰接有第二液压缸5,所述第二液压缸5的液压杆端部铰接有护架6,所述护架6一端位于第二液压缸5顶部且与第一臂架2铰接、护架6另一端两侧设有位于第二臂架3两侧的限位板7,所述护架6端部呈与第二臂架3底部相切的弧形结构;
18.所述第一臂架2上设有第一凹口8,所述第一液压缸4、第二液压缸5和护架6均铰接于第一凹口8内,所述第一凹口8内设有位于第一液压缸4侧顶部和第二液压缸5侧底部的侧筋9;
19.所述第二臂架3端部铰接有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上固定连接有工作平台11,所述工作平台11外设有护栏12,所述支撑架10呈l形结构、且设有与护栏12相连的加强筋13,所述支撑架10与第二臂架3之间设有驱动机构14,所述驱动机构14用于驱动支撑架10绕与第二臂架3的铰接位往复偏转;
20.所述驱动机构14包括铰接在第二臂架3侧顶部的第三液压缸141、铰接在第二臂架3两侧的第一连板142、铰接在支撑架10两侧第二连板143,所述第三液压缸141的液压杆端部设有铰接座15,所述第一连板142位于护架6一侧,第一连板142上设有垂直穿过第二连板143和铰接座15的铰接轴16;
21.所述第二臂架3上设有第二凹口17、第三凹口18和第四凹口19,所述第一液压缸4的液压杆铰接在第二凹口17内,所述第三液压缸141铰接在第三凹口18内,所述支撑架10铰
接在第四凹口19内。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3.参见附图,将基座1与载车等固定结构连接,第一液压缸4、第二液压缸5和第三液压缸141与液压系统连接,由平台承载作业人员或设备;起升作业时,由第一液压缸4的液压杆收缩,拉动第二臂架3尾端铰接处,使第二臂架3绕与第一臂架2端部的铰接位偏转抬升,第一液压缸4和第一液压缸4的液压杆分别绕与第一臂架2和第二臂架3的铰接位相对偏转适应角度变化,带动第二臂架3上铰接的支撑架10上的工作平台11相应起升,以便进行高空作业;
24.通过第二液压缸5的液压杆伸长,推动铰接的护架6绕与第一臂架2的铰接位偏转抬升,至护架6呈弧形结构的端部与第二臂架3底部相切支撑,第二液压缸5和第二液压缸5的液压杆分别绕与第一臂架2和护架6的铰接位相对偏转,限位板7位于第二臂架3两侧起限位作用,从而起到限位防护作用,防止第一液压缸4失稳时造成工作平台11急降而提高安全性;
25.驱动机构14用于驱动支撑架10绕与第二臂架3的铰接位往复偏转,具体地:由第三液压缸141的液压杆伸缩,由铰接座15上的铰接轴16推动或拉动第一连板142和第二连板143,使第一连板142绕与第二臂架3的铰接位相对偏转,第二连板143绕与支撑架10的铰接位相对偏转,使支撑架10在第二连板143的推动或拉动作用下绕与第二臂架3的铰接位相对偏转,较传统结构具有更大的偏转角且不占用第一臂架2和第二臂架3之间的内部空间,使呈l形结构且以加强筋13加固连接的工作平台11处于水平状态,使护栏12起到充分防护作用而增加安全性;
26.同理,工作平台11下降或低空作业时,通过第二液压缸5的液压杆收缩拉动护架6绕与第一臂架2的铰接位偏转下降解除限位或再限位,通过第一液压缸4的液压杆伸长推动铰接的第二臂架3尾端,使第二臂架3绕与第一臂架2的铰接位相对偏转下降,驱动机构14相应动作使工作平台11处于水平进行作业;
27.第一液压缸4、第二液压缸5和护架6均铰接于第一凹口8内,且第一凹口8内设有位于第一液压缸4侧顶部和第二液压缸5侧底部的侧筋9,以便保证第一臂架2的结构强度和为第一液压缸4、第二液压缸5和护架6的偏转动作让位;第一液压缸4的液压杆铰接在第二凹口17内、第三液压缸141铰接在第三凹口18内、支撑架10铰接在第四凹口19内,方便紧凑结构且保证第二臂架3的结构强度,使整体支撑动作稳定,提高安全性;
28.从而综上,通过护架6动作限位防止第二臂架3偏转急降、通过驱动机构14驱动支撑架10绕与第二臂架3的铰接位往复偏转保持工作平台11水平作业并以护栏12稳定防护,从而提高升降工作台整体的安全防护性能。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
有说明,“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8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