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分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液反应过程中的气体分布装置。
背景技术:
2.气液反应过程是指一个反应物在气相,另一个在液相,气相反应物需进入液相才能反应,或两个反应物都在气相,但需进入液相与液相的催化剂接触才能反应。气液相反应主要用于直接制取产品和化学吸收,其中直接制取产品例如使乙烯在pdcl2‑
cu2cl2的醋酸溶液中进行氧化制取乙醛,用空气氧化异丙苯以制取过氧化氢异丙苯等;化学吸收例如用以脱除气相中某一种或几种组分,例如用碱液脱除半水煤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酸性气体,用铜氨溶液脱除合成气中的一氧化碳等。在上述气体与液体反应的过程中,由于密度的显著不同,常规的气体分布方法很难使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极大地影响了反应效率。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综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分布装置,能有效解决现有反应过程中气液相反应物难以充分接触、影响反应速率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气体分布装置,包括筒体和与筒体外壁相连的进气管道,所述筒体内设有若干水平排列的相互独立的气体分布管,各气体分布管的下方均设有出气孔,各气体分布管的中部设有气体进口,所述气体进口通过连接管与气体传输管道相连,所述气体传输管道与进气管道相连,所述进气管道通过进气口向气体传输管道输送气体,气体经由气体传输管道进入连接管,并通过连接管进入气体分布管,由气体分布管的出气孔处排入筒体。
6.优选地,所述气体分布管设有6~10根、且各气体分布管均平行等间距布置。
7.优选地,所述气体进口均设在气体分布管上方的中心位置,所述连接管数量与气体分布管的数量一致、且连接管均竖直布置,连接管的下端均与各自对应的气体分布管的气体进口相连,连接管的上端均与气体传输管道相连,所述气体传输管道水平布置、且其与气体分布管的管长方向垂直。
8.优选地,所述进气口开设于筒体外壁,所述进气管道水平布置、且进气管道的一端与供气装置相连,另一端通过进气口连接于筒体。
9.优选地,所述气体分布管上相邻出气孔的间距为30~40mm,出气孔的孔径为2~6mm。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气体分布装置,通过设置气体分布管和出气孔,使气相经过出气孔实现在筒体内的均匀分布,能有效提高气态物质的分散率,使反应物能够充分混合,加快反应速率;同时每个气体分布管是独立布置的,便于后期维修和安装。
11.为了保证气态物质均匀的分布,本实用新型设置6~10根气体分布管,且各分布管均平行等间距布置,这样可有效保证气体在筒体内的分散情况,提高气体分散均匀度;另外
采用连接管和气体传输管道对其进行连接,一方面能够将气体分布管连接起来,另一方面便于统一提供气体。最后为了保证较好的出气效率,本实用新型将出气孔的间距设置为30mm,出气孔的孔经为2~6mm,有利于加快出气效率,保证高效的反应速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体分布装置的仰视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体分布装置的侧视图;
14.图中:1.筒体;11.进气口;2.气体传输管道;3.进气管道;4.气体分布管;41.出气孔;5.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16.本实施例以co2与氨水反应为例,对气体分布装置进行说明,其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该气体分布装置,包括筒体1和与筒体1外壁相连的进气管道3,筒体1内容介质的温度为40℃~80℃,压力为0.1mpa,溶剂为8m3,其内氨水量在1.7~1.8m3之间,筒体1内设有8根水平排列的相互独立的气体分布管4,气体分布管4距离筒体1底面的距离为200mm,各气体分布管4均平行等间距布置,八根气体分布管4两两相同,本实施例中气体分布管4的长度分别为1400mm、1300mm、1000mm和360mm,安装时,气体分布管4的长度由筒体1中心向外逐渐减小布置;各气体分布管4的下方均设有出气孔41,气体分布管4上相邻出气孔41的间距为30mm,出气孔41的孔径为2~6mm;各气体分布管4的中部均设有气体进口,参考图2,气体进口均设在气体分布管4上方的中心位置,连接管5数量与气体分布管4的数量一致、且连接管5均竖直布置,连接管5的下端均与各自对应的气体分布管4的气体进口相连,连接管5的上端均与气体传输管道2相连,气体传输管道2水平布置、且其与气体分布管4的管长方向垂直,实施时气体传输管道距筒体底面的距离为300mm。
17.气体进口通过连接管5与气体传输管道2相连,气体传输管道2与进气管道3相连,进气管道3通过进气口11向气体传输管道2输送二氧化碳含量在30%左右的模拟烟气,本实施例中进气口11开设于筒体1外壁,进气管道3水平布置、且进气管道3的一端与供气装置相连,另一端通过进气口11连接于筒体1;气体经由气体传输管道2进入连接管5,并通过连接管5进入气体分布管4,由气体分布管4的出气孔41处排入筒体1,出气孔41均朝下布置,可防止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产物聚集在孔内导致出气孔41的堵塞;该烟气通过气体分布管4和出气孔41的均匀扩散,可将沿其均匀地散布在整个氨水液相中,使气相与液相能够充分接触,提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
1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实用新型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气体分布装置,包括筒体和与筒体外壁相连的进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设有若干水平排列的相互独立的气体分布管,各气体分布管的下方均设有出气孔,各气体分布管的中部设有气体进口,所述气体进口通过连接管与气体传输管道相连,所述气体传输管道与进气管道相连,所述进气管道通过进气口向气体传输管道输送气体,气体经由气体传输管道进入连接管,并通过连接管进入气体分布管,由气体分布管的出气孔处排入筒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分布管设有6~10根、且各气体分布管均平行等间距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进口均设在气体分布管上方的中心位置,所述连接管数量与气体分布管的数量一致、且连接管均竖直布置,连接管的下端均与各自对应的气体分布管的气体进口相连,连接管的上端均与气体传输管道相连,所述气体传输管道水平布置、且其与气体分布管的管长方向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开设于筒体外壁,所述进气管道水平布置、且进气管道的一端与供气装置相连,另一端通过进气口连接于筒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分布管上相邻出气孔的间距为30~40mm,出气孔的孔径为2~6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分布装置,包括筒体和与筒体外壁相连的进气管道,所述筒体内设有若干水平排列的相互独立的气体分布管,各气体分布管的下方均设有出气孔,各气体分布管的中部设有气体进口,所述气体进口通过连接管与气体传输管道相连,所述气体传输管道与进气管道相连,所述进气管道通过进气口向气体传输管道输送气体,气体经由气体传输管道进入连接管,并通过连接管进入气体分布管,由气体分布管的出气孔处排入筒体。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气体分布装置,能有效解决现有反应过程中气液相反应物难以充分接触、影响反应速率的问题。影响反应速率的问题。影响反应速率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夏冬 邬冠群 朱辰 赵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4.08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