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钻探的支撑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勘探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地质钻探的支撑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地质勘探”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
[0003]
在现有技术中,地质钻探中需要使用钻探装置进行钻探。由于地质表面种类多样,一般地质都较为坚硬。在实际工作中,使用钻探装置对地质较为坚硬的位置进行钻探时,会导致碎石飞溅,溅射到工作人员的身体上,对工作人员身体造成伤害,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质钻探的支撑防护装置,能将钻探过程产生的碎石进行阻挡,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设置在钻探本体外周的第一套筒和沿所述第一套筒上下滑动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表面设有起支撑作用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三个支腿,所述三个支腿通过均布在第一套筒外表面的三个支块与第一套筒连接。
[0007]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腿包括第一支架和与所述第一支架通过第二转轴连接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顶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支块连接。
[0008]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套筒设置在第一套筒的内部,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壁上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与第一套筒内壁的滑槽对应,所述滑杆在滑槽内上下移动实现第二套筒沿第一套筒的内壁上下滑动。
[0009]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套筒的高度通过调整单元控制。
[0010]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整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一套筒外表面的转筒和设置在第二套筒外表面的长杆,所述长杆设置在转筒的下方并通过钢丝与所述转筒连接。
[0011]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筒通过第一支板固定设置在第一套筒的外表面,所述长杆通过第二支板固定设置在第二套筒的外表面,所述钢丝的一端套设在转筒上,另一端套设在长杆上。
[0012]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长杆的末端设有防止钢丝脱落的圆块。
[0013]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钻探本体的顶端固定设有长筒,所述长筒的上部固定设有把手,长筒的底部套设有套圈,所述套圈的底部与第一套筒的顶部固定。
[0014]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套圈与长筒之间设有缓冲单元。
[0015]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单元包括弹性层和设置在所述弹性层内的弹簧,所述弹性层的一侧与套圈固定,另一侧与长筒的外壁固定,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长筒的外壁固定。
[0016]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17]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通过转动转筒调节第二套筒的高度,顺利实现了对飞溅碎石的阻挡,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0018]
支架的设置增加了工作过程本装置的稳定性,缓冲单元的设置增加了工作人员使用本装置的舒适度,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有大力推广的必要。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本实用新型缓冲单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其中,1、钻探本体;2、第一套筒;3、第二套筒;4、第一支架;5、支块;6、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第二支架;9、第一支板;10、钢丝;11、第二支板;12、圆块;13、把手;14、弹性层;15、弹簧;16、长杆;17、长筒;18、转筒;19、套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
一种地质钻探的支撑防护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固定设置在钻探本体1外周的第一套筒2和沿所述第一套筒2上下滑动的第二套筒3,钻探本体1在对较为坚硬的地面进行钻探的时候,根据需要调整第二套筒3的高度,通过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3将飞溅的碎石进行阻挡,防止飞溅的碎石接触到工作人员造成危险。
[0024]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套筒3的高度通过调整单元控制,所述调整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一套筒2外表面的转筒18和设置在第二套筒3外表面的长杆16,所述长杆16设置在转筒18的下方并通过钢丝10与所述转筒18连接。当顺时针转动转筒18时通过钢丝10带动长杆16向上运动,进而使与长杆16固定连接的第二套筒3升高;当逆时针转动转筒18时,钢丝10带动长杆16向下运动,使与长杆16固定的第二套筒3下降。以此来调节底部第二套筒3的高度实现对飞溅碎石的阻拦。
[0025]
所述转筒18通过第一支板9固定设置在第一套筒2的外表面,所述长杆16通过第二支板11固定设置在第二套筒3的外表面,所述钢丝10的一端套设在转筒18上,另一端套设在长杆16上,所述长杆16的末端设有防止钢丝10脱落的圆块12。转动转筒18可实现第二套筒3的上升和下降,达到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3共同阻挡飞溅碎石的目的。
[0026]
所述第二套筒3设置在第一套筒2的内部,所述第二套筒3的外壁上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与第一套筒2内壁的滑槽对应,所述滑杆在滑槽内上下移动实现第二套筒3沿第一套筒2的内壁上下滑动,所述滑杆和滑槽的设置可保证第二套筒3在调整单元的作用下沿第一套筒2内壁稳定的上升和下降。
[0027]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套筒2的外表面设有起支撑作用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三个支腿,所述三个支腿通过均布在第一套筒2外表面的三个支块5与第一套筒2连接。三个支腿的设置可将本装置稳定的支撑,保证本装置顺利的工作。
[0028]
所述支腿为可折叠设置,支腿包括第一支架4和与所述第一支架4通过第二转轴7连接的第二支架8,所述第一支架4的顶端通过第一转轴6与支块5连接。当钻探本体1工作需要支撑时,转动支块5上的第一转轴6将第一支架4放下,然后再转动第二转轴7将第一支架4下方的第二支架8放下,即可实现三个支腿稳定支撑本装置的作用;当工作完毕需要收起时,依次转动第二转轴7和第一转轴6将支腿折叠即可。
[0029]
如图1所示,所述钻探本体1的顶端固定设有长筒17,所述长筒17的上部固定设有把手13,钻探过程中可通过把手13控制钻探本体1工作。
[0030]
所述长筒17的底部套设有套圈19,所述套圈19的底部与第一套筒2的顶部固定。套圈9将长筒17和第一套筒2连接成一个整体。
[0031]
所述钻探本体1在钻探过程中,会有震动产生,为了对震动进行缓冲在长筒17的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处套设了套圈19,为进一步消除震动对钻探的影响,在套圈19与长筒17之间设置了缓冲单元。
[0032]
如图2所示,所述缓冲单元包括弹性层14和设置在所述弹性层14内的弹簧15,所述弹性层14的一侧与套圈19固定,另一侧与长筒17的外壁固定,所述弹簧15的一端与长筒17的外壁固定。当震动产生时通过弹性层14的弹性对钻探本体1进行初步缓冲,然后,通过弹簧15再次对其进行缓冲。可见,缓冲单元的设置增加了工作人员使用本装置的舒适度。
[0033]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做的举例,绝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在此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进行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8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