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液气三相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化工生产中,会产生各种化工物料,各种物料一般具有腐蚀性、或酸、或碱、或易挥发、或有毒、或存在固液相混合,整个生产系统中,均会有相对应的废弃物料处理装置。但是,因取样、泄漏收集、部分废料回收等,导致部分物料存在于连续生产线之外,而且,生产线以外的物料(相对于生产线)因含量少(长时间累计后数量较大),没有对应的废弃物料处理装置。一般气相采取大量气体稀释后高点对空排放,液相直接经地坑水解处理,固相经水解后废弃处理,此类处理方式存在安全环保隐患,人员处理时危险系数高,处理场所经处理后,还需人工二次进行处理,处理成本较高,处理结果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液气三相分离装置,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化工物料的三相分离,且结构简单。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固液气三相分离装置,包括:容器本体、物料入口、置换气入口、气体出口、液体出口和固体出口;
6.所述物料入口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顶部,用于向所述容器本体输入待分离物料;所述物料入口上设置有阀体一;
7.所述置换气入口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下部,用于通入置换气体;所述置换气入口上设置有阀体二;
8.所述气体出口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上部;所述气体出口上设置有阀体三;
9.所述气体出口较所述置换气入口高;
10.所述液体出口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中部;所述液体出口较所述置换气入口高;所述液体出口较所述气体出口低;所述液体出口上设置有阀体四;
11.所述固体出口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所述固体出口上设置有阀体五。
12.进一步地,还包括:废液收集容器;
13.所述废液收集容器与所述液体出口连通;
14.所述废液收集容器通过气体管道与所述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体管道上设置有阀体六;
15.所述废液收集容器的顶部固定地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由所述废液收集容器的顶部向下延伸;所述排液管的输入端设置在所述废液收集容器的内腔下部。
16.进一步地,所述容器本体为封闭罐体。
17.进一步地,所述容器本体与所述气体出口的连接部设置有过滤构件。
18.进一步地,所述容器本体具有竖直设置的圆柱形内腔。
19.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固液气三相分离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20.能够实现化工物料的三相分离,且结构简单。
21.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液气三相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23.图中所示:
24.1为容器本体,2为物料入口,3为气体出口,4为置换气入口,5为固体出口,6为液体出口,7为阀体一,8为阀体二,9为阀体三,10为阀体四,11为阀体五,12为废液收集容器,13为阀体六,14为排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固液气三相分离装置,包括:容器本体1、物料入口2、置换气入口4、气体出口3、液体出口6和固体出口5;
27.容器本体1为封闭罐体,以便于加工。优选容器本体1具有竖直设置的圆柱形内腔,以使固体物料易于向下沉淀,且方便从固体出口5排出。物料入口2设置在容器本体1的顶部,用于向容器本体1输入待分离物料;物料入口2上设置有阀体一7,以控制物料入口2的通断。置换气入口4设置在容器本体1的下部,用于通入置换气体;置换气入口4上设置有阀体二8,以控制置换气入口4的通断。
28.气体出口3设置在容器本体1的上部,以利于气体从上部排出。优选,容器本体1与气体出口3的连接部设置有过滤构件,以对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气体出口3上设置有阀体三9,以控制气体出口3的通断。气体出口3较置换气入口4高;
29.液体出口6设置在容器本体1的中部;液体出口6较置换气入口4高;液体出口6较气体出口3低;以使置换气体能够从低位对物料中的气体进行置换。液体出口6上设置有阀体四10,以控制液体出口6的通断。
30.固体出口5设置在容器本体1的底部;固体出口5上设置有阀体五11,以控制固体出口5的通断。
3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固液气三相分离装置,能够实现化工物料的三相分离,且结构简单。
3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固液气三相分离装置,解决了生产环节中生产线以外的物料无法直接进入废液收集容器12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生产线以外的物料三相分离的处理,提高了物料处理效率,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安全环保风险。
3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固液气三相分离装置,还包括:废液收集容器12;废液收集容器12与液体出口6连通;现有生产技术中,生产系统均含有低点的废液收集容器12,在置换及系统排液时使用,将生产系统内物料通过排泄至废液收集容器12进行气固液三相分离后,物料均可回收利用。此类回收方法安全可靠,与上下游生产系统相连接。通过容器本体1连接废液收集容器12,可将生产线以外的物料进行回收利用,成本低廉,安全性好,维护成本低,解决了物料处理问题,处理场所二次清理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安全环保风险。
34.废液收集容器12通过气体管道与气体出口3连通;气体管道上设置有阀体六13;以控制气体管道的通断。当废液收集容器12液位高时,通过使用惰性气体(氮气)增压的方式为管内液体提动力,使废液收集容器12内的液体压送至下游工段进行回收处理。废液收集容器12的顶部固定地设置有排液管14;排液管14由废液收集容器12的顶部向下延伸;排液管14的输入端设置在废液收集容器12的内腔下部,排液管14由上向下延伸,杂物可以沉积在废液收集容器12的底部,能够避免杂物将排液管14堵塞。
35.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固液气三相分离装置时,当生产线以外的物料通过物料入口2接入后,引入容器本体1内,通过置换气入口4引入置换气,置换合格后方可回收利用。当生产线以外的物料为气相时,置换气及生产线以外的气相物料将通过气体出口3进入下游工段继续处理回收;当生产线以外的物料为纯液相时,置换气通过气体出口3进入下游工段继续处理回收;生产线以外的液相物料通过液体出口6进入废液收集容器12,通过废液收集容器12去下游回收处理;当生产线以外的物料为纯固相时,置换气通过气体出口3进入下游工段继续处理回收;生产线以外的固相物料通过固体出口5进入下游工段处理回收;当生产线以外的物料为液固混合相时,置换气通过气体出口3进入下游工段继续处理回收,经沉淀分离,生产线以外的液相物料通过液体出口6进入废液收集容器12,通过废液收集容器12去下游回收处理,生产线以外的固相物料通过固体出口5进入下游工段处理回收。通过该装置将生产线以外的物料安全有效分离,回收利用。同时容器本体1体积较小,在处理含固高的物料时,需定期清理,置换合格后,排出底部废渣。当废液收集液位高时,通过使用惰性气体(氮气)增压的方式为管内液体提动力,使废液收集容器12内的液体压送至下游工段进行回收处理。
3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固液气三相分离装置时,可以应用于多晶硅生产系统中冷氢化车间的氯硅烷含固检测取样,可以通过该装置对检测试样回收重复利用;也可以在三氯氢硅车间废水回收利用中使用,和不使用该装置相比,提高了检测样氯硅烷的回收利用率;降低了人工处理氯硅烷的安全风险及减低了环境污染;降低了零星处理氯硅烷的人工投入;降低了废液收集容器12内硅粉及含固的量,提高了压料速率。
37.可根据化工生产工况择优选取安装该装置的位置,通过该装置后续的容器属性,决定该装置的实际作用。如后续容器为酸碱中和罐,则可回收酸液碱液;后续容器为废水收集罐时,则能回收废水。
3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固液气三相分离装置解决了原来生产线以外的物料无法回收利用的问题;解决了回收物料气液固三相因量小难以分离的问题;解决了回收物料处理的问题;降低了因处理导致的安全环保问题;
39.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固液气三相分离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安全性好,能够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安全环保风险及提高工作效率;
4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固液气三相分离装置适用于大多化工生产行业,通用性较广。
41.进一步说明,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术语不应该限制这些元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例如,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这没有脱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类似地,元件一、元件二也不代表元件的顺序,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如本文所用,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意结合和所有结合。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4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