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翘片电加热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2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翘片电加热管。


背景技术:

2.电加热管是管状电热元件,它是由金属管螺旋状电阻丝及结晶氧化镁粉等组成的。电加热管产品一般用优质进口不锈钢管、进口高温氧化镁粉、高品质电热丝等材料制成发热元件,用不锈钢制成其它结构部分,整体性能优良,容易维修。
3.但当前的电加热管的管表面的扩散面积小,加热或散热速度慢,容易降低电加热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翘片电加热管,以增大管表面的扩散面积,提高加热或散热速度。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翘片电加热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部设置有若干高温电阻丝,高温电阻丝与管体内部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结晶氧化镁粉,所述管体两端形成有接线端,所述管体外周壁设置有金属散热片,以提高电加热管的散热面积以及发热均匀性。
7.进一步的,所述管体为u型结构或w型结构,所述金属散热片呈中空的螺旋状结构,金属散热片的内侧形成连接端,以管体外周壁为连接面,金属散热片内侧的连接端螺旋缠绕地焊接在管体外周壁上,且每一圈金属散热片之间的间距相当。
8.进一步的,所述管体为u型结构,每一金属散热片呈圆形结构或方形结构,金属散热片上开设有两连接孔,两连接孔的孔间距与管体的u型口的口径大小相当,每一连接孔的孔径与与管体外径相当,金属散热片通过两连接孔等间距地设置在u型结构的管体外周壁上。
9.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散热片内侧的连接端沿螺旋面至金属散热片外侧形成散热面。
10.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散热片的外侧形成有防划端,防划端呈凸起状结构。
11.进一步的,若干所述高温电阻丝以管体的中轴线为中心线,环形阵列地设置在管体内部,管体两端的管口处均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有一接线杆,接线杆一端对应地与管体内的高温电阻丝连接,接线杆另一端形成所述接线端,以通过接线端与电源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管体两端的管口处填充有硅胶,以通过硅胶将管体内部密封。
13.进一步的,所述接线杆上还设有磁珠。
14.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端上设有有卡持扣,卡持扣以将电源线与接线端卡紧,防止电源线沿接线端处松脱。
15.进一步的,所述管体为无缝不锈钢管,所述金属散热片采用不锈钢或碳钢材质制成。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翘片电加热管通过在管体上设计金属散热片,以可扩大散热面积,便于快速及时散热,提高电加热管的使用寿命,且该电加热管结构先进,传递热量效率高,发热均匀。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翘片电加热管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翘片电加热管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管体局部剖面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翘片电加热管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管体;10接线端;101、卡持扣;11、固定螺栓;12、接线杆;13、磁珠;2、高温电阻丝;3、结晶氧化镁粉;4、金属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24.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翘片电加热管,包括管体1,管体1内部设置有若干高温电阻丝2,高温电阻丝2与管体1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结晶氧化镁粉3,管体1外周壁设置有金属散热片4。翘片电加热管通过在管体1外周壁设置金属散热片4,其散热面积相比一般电热管的散热面积扩大了3倍,翘片电加热管上的金属散热片4所允许的表面功率负荷是普通电热管的3倍。且翘片电加热管的长度缩短,使得本身的热损失减小,在相同的功率条件下具有升温快、发热均匀、散热性能好、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25.管体1为无缝不锈钢管,具体地,管体1为304不锈钢或316不锈钢材质制成,以提高管体1的防腐性能,本实施例中,管体1直径为14mm,管体1为u型结构或w型结构,管体1两端形成有接线端10,具体地,管体1两端的管口处填充有硅胶,以通过硅胶将管体1内部密封,管体1两端的管口处均通过固定螺栓11连接有一接线杆12,接线杆12一端对应地与管体1内的高温电阻丝2连接,接线杆12上还设有磁珠13,接线杆12的另一端形成接线端10,接线端10上设有有卡持扣101,以通过接线端10与电源线连接,卡持扣101以将电源线与接线端10卡紧,防止电源线沿接线端10处松脱,卡持扣101为圆环状金属件,卡持扣101的外侧设有绝缘层,圆环状结构的卡持扣101内径与接线端10外径相当,卡持扣101的内径周壁形成接触端,卡持扣101的接触端将电源线卡紧在接线端10处。
26.若干高温电阻丝2以管体1的中轴线为中心线,环形阵列地设置在管体1内部,高温电阻丝2为铁铬合金发热丝,高温电阻丝2与管体1内部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结晶氧化镁粉3。
27.金属散热片4螺旋缠绕地设置在管体1外周壁上,本实施例中,金属散热片4采用不锈钢或碳钢材质制成,金属散热片4呈中空的螺旋状结构,金属散热片4中空螺旋状结构的内侧形成连接端,以管体1外周壁为连接面,金属散热片4内侧的连接端螺旋缠绕地焊接在管体1外周壁上,且每一圈金属散热片4之间的间距相当,以提高散热均匀性,具体地,金属散热片4之间的间距为5

8mm,优选为6mm。
28.金属散热片4内侧的连接端沿螺旋面至金属散热片4外侧形成散热面,以扩大散热面积,便于快速及时散热。金属散热片4的螺旋面外侧形成有防划端(图未示),防划端呈凸起状结构,以防止金属散热片4的外侧划伤工作人员的手臂。
29.实施例2:请结合参阅图3、图4所示,一种翘片电加热管,包括管体1,管体1内部设置有若干高温电阻丝2,高温电阻丝2与管体1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结晶氧化镁粉3,管体1外周壁设置有若干金属散热片4。翘片电加热管通过在管体1外周壁设置金属散热片4,其散热面积相比一般电热管的散热面积扩大了3倍,翘片电加热管上的金属散热片4所允许的表面功率负荷是普通电热管的3倍。且翘片电加热管的长度缩短,使得本身的热损失减小,在相同的功率条件下具有升温快、发热均匀、散热性能好、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30.管体1为无缝不锈钢管,具体地,管体1为304不锈钢或316不锈钢材质制成,以提高管体1的防腐性能,本实施例中,管体1直径为14mm,管体1为u型结构,管体1两端形成有接线端10,具体地,管体1两端的管口处填充有硅胶,以通过硅胶将管体1内部密封,管体1两端的管口处均通过固定螺栓11连接有一接线杆12,接线杆12一端对应地与管体1内的高温电阻丝2连接,接线杆12上还设有磁珠13,接线杆12另一端形成接线端10,接线端10上设有有卡持扣101,以通过接线端10与电源线连接,卡持扣101以将电源线与接线端10卡紧,防止电源线沿接线端10处松脱,卡持扣101为圆环状金属件,卡持扣101的外侧设有绝缘层,圆环状结构的卡持扣101内径与接线端10外径相当,卡持扣101的内径周壁形成接触端,卡持扣101的接触端将电源线卡紧在接线端10处。
31.若干高温电阻丝2以管体1的中轴线为中心线,环形阵列地设置在管体1内部,高温电阻丝2为铁铬合金发热丝,高温电阻丝2与管体1内部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结晶氧化镁粉3。
32.请参阅图4,若干金属散热片4等间距设置在管体1外周壁上,本实施例中,金属散热片4之间的间距为6mm,金属散热片4采用不锈钢或碳钢材质制成。具体地,每一金属散热片4呈圆形结构或方形结构,金属散热片4上开设有两连接孔,两连接孔的孔间距与管体1的u型口的口径大小相当,每一连接孔的孔径与与管体1外径相当,金属散热片4通过两连接孔设置在u型结构的管体1外周壁上,金属散热片4的外侧形成有防划端,防划端呈凸起状结构,方形结构的金属散热片4的四角处形成有倒圆角,以防止金属散热片4的外侧划伤工作人员的手臂。
33.使用时,将管体1的接线端10与电源连接,高温电阻丝2中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量通过氧化镁粉3向管体1表面扩散,通过金属散热片4再传递到被加热件或空气中去,达到加热或散热的目的。
34.本实用新型翘片电加热管可扩大散热面积,便于快速及时散热,提高电加热管的使用寿命,且该电加热管结构先进,传递热量效率高,发热均匀。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7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