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排和铜排组件。
背景技术:
2.铜排又称铜母排或铜汇流排,是由铜制作的扁平板状导体,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
3.但是现有的大型铜排在实际的安装中需要较大的螺栓才能进行稳固的安装,且在后续的使用中,螺栓容易产生松动造成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铜排和铜排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铜排和铜排组件,包括铜排,所述铜排下端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绝缘端子,所述铜排、连接座与绝缘端子之间设置有安装螺栓,所述连接座的左、右两侧卡设有定位孔,所述安装螺栓上端的外侧面固定套设有梯形环台,所述梯形环台的上端面阵列转动连接有卡板,所述铜排上端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环筒,所述环筒套设在安装螺栓的外侧面,所述连接座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端面等间距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板,相邻两个所述转板互相远离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安装座的下端面阵列固定连接的接线端子。
7.优选的,所述环筒设置在铜排的上端面,所述安装螺栓穿过环筒与铜排与绝缘端子和连接座螺栓连接,每个所述转板均通过弹簧铰链与竖板转动连接。
8.优选的,各个所述卡板互相远离的一端均沿安装螺栓的径向互相远离转动并与环筒的下内壁滑动连接以及与环筒的侧内壁互相贴合。
9.优选的,各个所述卡板均通过弹簧铰链与安装螺栓转动连接且卡板的下侧面与梯形环台的上端互相限位。
10.优选的,所述铜排设置在相邻的连个所述竖板之间,所述转板与连接座的上端面转动贴合,所述定位块滑动设置在定位孔内。
11.优选的,各个所述竖板正下方的安装座下端面前、后两侧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接线端子,每个所述竖板两侧的转板互相靠近一端为绝缘设置且互相远离一端为导电设置,所述转板的导电端与接线端子互相贴合抵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铜排、连接座、绝缘端子、安装螺栓、定位孔、梯形环台、卡板、环筒、安装座、竖板、转板、定位块、接线端子,使得本装置可以通过环筒设置在铜排的上端面,然后通过安装螺栓贯穿环筒、铜排、绝缘端子以及连接座进行连接安装,由于安装螺栓表面套设的梯形环台的上端通过弹簧铰链转动连接有卡板,进而在安装螺栓进行安装时,卡板外侧的下端将会与环筒的下内壁抵触滑动,使得卡板转动展开,直至卡板沿安装螺栓径向的外侧与环
筒内壁抵触,使得本安装结构,通过卡板与环筒的抵触,以及环筒与铜排上端面的压紧,有效的防止了后期使用过程中的松动;
14.2、同时在对各个铜排进行组合安装时,可以将其置于安装座上的相邻两个竖板之间,在安装前转动转板打开,将连接座至于两侧竖板之间后可以松开转板,在弹簧铰链的作用下转板将会转动使得其的导电端与连接座接触,同时定位块与各个定位孔互相安插定位,再将转板的前后两侧通过螺栓与安装座之间进行固定安装即可使得转板与连接座接触的同时与接线端子连接,方便了导电的进行。
15.使得本装置具有安装紧固,有效的防止了后期的松动以及接触不良,同时方便多组铜排进行统一高效的安装的特点。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铜排和铜排组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铜排和铜排组件的组合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铜排和铜排组件的组合安装的俯视图。
19.图中标号:1铜排、2连接座、3绝缘端子、4安装螺栓、5定位孔、6梯形环台、7卡板、8环筒、9安装座、10竖板、11转板、12定位块、13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参照图1
‑
3,一种铜排和铜排组件,包括铜排1,铜排1下端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连接座2,连接座2上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绝缘端子3,铜排1、连接座2与绝缘端子3之间设置有安装螺栓4,连接座2的左、右两侧卡设有定位孔5,安装螺栓4上端的外侧面固定套设有梯形环台6,梯形环台6的上端面阵列转动连接有卡板7,铜排1上端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环筒8,环筒8套设在安装螺栓4的外侧面,连接座2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座9,安装座9的上端面等间距固定连接有竖板10,竖板10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板11,相邻两个转板11互相远离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2,安装座9的下端面阵列固定连接的接线端子13。
22.本实施方式中,环筒8设置在铜排1的上端面,安装螺栓4穿过环筒8与铜排1与绝缘端子3和连接座2螺栓连接,每个转板11均通过弹簧铰链与竖板10转动连接,各个卡板7互相远离的一端均沿安装螺栓4的径向互相远离转动并与环筒8的下内壁滑动连接以及与环筒8的侧内壁互相贴合,各个卡板7均通过弹簧铰链与安装螺栓4转动连接且卡板7的下侧面与梯形环台6的上端互相限位,铜排1设置在相邻的连个竖板10之间,转板11与连接座2的上端面转动贴合,定位块12滑动设置在定位孔5内,各个竖板10正下方的安装座9下端面前、后两侧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接线端子13,每个竖板10两侧的转板11互相靠近一端为绝缘设置且互相远离一端为导电设置,转板11的导电端与接线端子13互相贴合抵触。
23.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环筒8设置在铜排1的上端面,然后通过安装螺栓4贯穿环筒8、铜排1、绝缘端子3以及连接座2进行连接安装,由于安装螺栓4表面套设的梯形环台6的上端通过弹簧铰链转动连接有卡板7,进而在安装螺栓4进行安装时,卡板7外侧的
下端将会与环筒8的下内壁抵触滑动,使得卡板7转动展开,直至卡板7沿安装螺栓4径向的外侧与环筒8内壁抵触,使得本安装结构,通过卡板7与环筒8的抵触,以及环筒8与铜排1上端面的压紧,有效的防止了后期使用过程中的松动;同时在对各个铜排1进行组合安装时,可以将其置于安装座9上的相邻两个竖板10之间,在安装前转动转板11打开,将连接座2至于两侧竖板10之间后可以松开转板11,在弹簧铰链的作用下转板11将会转动使得其的导电端与连接座2接触,同时定位块12与各个定位孔5互相安插定位,再将转板11的前后两侧通过螺栓与安装座9之间进行固定安装即可使得转板11与连接座2接触的同时与接线端子13连接,方便了导电的进行.进而方便了高效通用的进行安装。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铜排和铜排组件,包括铜排(1),所述铜排(1)下端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连接座(2),所述连接座(2)上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绝缘端子(3),所述铜排(1)、连接座(2)与绝缘端子(3)之间设置有安装螺栓(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的左、右两侧卡设有定位孔(5),所述安装螺栓(4)上端的外侧面固定套设有梯形环台(6),所述梯形环台(6)的上端面阵列转动连接有卡板(7),所述铜排(1)上端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环筒(8),所述环筒(8)套设在安装螺栓(4)的外侧面,所述连接座(2)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座(9),所述安装座(9)的上端面等间距固定连接有竖板(10),所述竖板(10)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板(11),相邻两个所述转板(11)互相远离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2),所述安装座(9)的下端面阵列固定连接的接线端子(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铜排和铜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筒(8)设置在铜排(1)的上端面,所述安装螺栓(4)穿过环筒(8)与铜排(1)与绝缘端子(3)和连接座(2)螺栓连接,每个所述转板(11)均通过弹簧铰链与竖板(10)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铜排和铜排组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卡板(7)互相远离的一端均沿安装螺栓(4)的径向互相远离转动并与环筒(8)的下内壁滑动连接以及与环筒(8)的侧内壁互相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铜排和铜排组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卡板(7)均通过弹簧铰链与安装螺栓(4)转动连接且卡板(7)的下侧面与梯形环台(6)的上端互相限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铜排和铜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1)设置在相邻的连个所述竖板(10)之间,所述转板(11)与连接座(2)的上端面转动贴合,所述定位块(12)滑动设置在定位孔(5)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铜排和铜排组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竖板(10)正下方的安装座(9)下端面前、后两侧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接线端子(13),每个所述竖板(10)两侧的转板(11)互相靠近一端为绝缘设置且互相远离一端为导电设置,所述转板(11)的导电端与接线端子(13)互相贴合抵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铜排和铜排组件,涉及铜排领域,其包括铜排,所述铜排下端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绝缘端子,所述铜排、连接座与绝缘端子之间设置有安装螺栓,所述连接座的左、右两侧卡设有定位孔,所述安装螺栓上端的外侧面固定套设有梯形环台,所述梯形环台的上端面阵列转动连接有卡板,所述铜排上端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环筒,所述环筒套设在安装螺栓的外侧面。本装置具有安装紧固,有效的防止了后期的松动以及接触不良,同时方便多组铜排进行统一高效的安装的特点。高效的安装的特点。高效的安装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福源智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08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