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矫形鞋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具体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矫形鞋的鞋底。


背景技术:

2.矫形鞋又称为矫正鞋,矫形鞋是以矫正足部变形、分散足部压力和减轻疼痛症状等为目的而制作的矫治足部疾患的特殊鞋,现有的矫形鞋鞋底多为通用鞋底,高度无法调节,而每个人的脚底或多或少有点差异,不同使用者在使用现有的矫形鞋时无法使脚底达到最舒适的状态,由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矫形鞋鞋底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根据使用者实际情况调节高度、舒适性更好的高度可调矫形鞋的鞋底。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度可调矫形鞋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上表面与脚跟相对的位置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设有气囊,所述安装槽一侧设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槽中设有充气管和泄气管,所述充气管和泄气管均与气囊连接,所述充气管上设有充气阀,所述泄气管上设有泄气阀,所述安装槽上方设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一端与鞋底本体铰接,调节板能以铰接点为支点相对鞋底本体上下翻转,所述气囊上端伸出安装槽且与调节板底面接触,所述调节板远离铰接点的一侧设有用于固定调节板和鞋底本体的辅助调节组件,所述辅助调节组件可随着调节板翻转而发生形变。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囊下端固定在安装槽底面,控制槽设在安装槽靠近脚掌的一侧,控制槽与安装槽连通,控制槽贯穿鞋底本体一侧侧壁,充气管和泄气管整体位于控制槽中,充气阀可以控制充气管是否导通,在充气时,将充气管一端与充气装置连接,充气阀打开导通充气管对气囊充气,未充气时充气阀关闭,充气管不导通,泄气阀可以控制泄气管是否导通,在泄气时,泄气阀打开将气囊中的空气泄出,未泄气时泄气阀关闭,泄气管不导通,调节板一端与鞋底本体靠近脚掌的一侧通过转轴铰接,调节板可以以转轴为支点上下翻转,气囊上端伸出安装槽与调节板底面接触,鞋底本体与调节板共同形成鞋底,当需要调高鞋底时,通过充气管向气囊中充气,气囊体积膨胀将调节板向上推,调节板整体向上翻转,此时鞋底的高度升高;当需要调低鞋底时,通过泄气管将气囊中的空气适当排出,气囊收缩,调节板顺着气囊上端向下翻转,此时鞋底的高低降低,辅助调节组件两端分别与鞋底本体和调节板连接,调节板翻转过程中辅助调节组件会随着调节板的运动而发生相应的形变,使得调节板在翻转时,调节板与鞋底本体之间的结构仍能保持稳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根据需要调节鞋底的高度,同时结构稳定。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调节组件包括导套和滑动杆,所述鞋底本体上表面设有第一辅助槽,所述滑动杆下端固定在第一辅助槽中,所述滑动杆上端滑动设置在导套中,所述调节板底面设有第二辅助槽,所述导套上端固定在第二辅助槽中,所述导套
外壁上设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两端分别与鞋底本体和调节板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杆固定在第一辅助槽中,导套固定在第二辅助槽中,导套中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槽,滑动杆上端与导套中的滑槽滑动连接,滑动杆上端与滑槽底部均设有防止滑动杆从滑槽中脱出的限位部,进一步提高了调节板与鞋底本体之间结构的稳定性,压力弹簧上端与调节板底面连接,下端与鞋底本体上表面连接,在调节板翻转过程中,滑动杆会在滑槽中向上或者向下滑动,在此过程中压力弹簧被不同程度地压紧保持积蓄弹力,在使用者行走过程中,压力弹簧可以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辅助槽底面设有铁块,所述铁块与导套上端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铁块镶嵌在第二辅助槽底面,导套上端与铁块固定连接,铁块的设计,能避免在行走过程中踩踏过度使滑动杆刺穿调节板。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板上表面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呈与脚跟贴合的形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置槽两侧以及后侧的侧壁呈斜面,三个斜面呈包裹住人体脚后跟的形态,能与使用者的脚跟与容置槽贴合,使得使用者在穿着时更加舒适。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板与鞋底本体之间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两端均设有卡块,所述调节板和鞋底本体尾部侧壁上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凹槽,两个卡块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凹槽中。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板能覆盖住调节板与鞋底本体之间的间隙,提高鞋底整体的密封性,在调节板翻转过程中,两个卡块在相应的凹槽中竖直滑动,使得调节过程中鞋底能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中沿竖直方向设有锁紧弹簧,所述锁紧弹簧一端与凹槽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锁紧弹簧另一端与卡块固定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弹簧能始终锁紧卡块,使卡块与凹槽之间始终存在一个锁紧力,延长了密封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控制槽中各部件与气囊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辅助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容置槽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记表示为:
[0023]1‑
鞋底本体、21安装槽、22

控制槽、3

气囊、4

充气管、5

泄气管、6

充气阀、7

泄气阀、8

调节板、9

导套、10

滑动杆、11

第一辅助槽、12

第二辅助槽、13

压力弹簧、14


置槽、15

密封板、16

卡块、17

凹槽、18

锁紧弹簧、19

铁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
如图1

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矫形鞋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鞋底本体1上表面与脚跟相对的位置设有安装槽21,所述安装槽21中设有气囊3,所述安装槽21一侧设有控制槽22,所述控制槽22中设有充气管4和泄气管5,所述充气管4和泄气管5均与气囊3连接,所述充气管4上设有充气阀6,所述泄气管5上设有泄气阀7,所述安装槽21上方设有调节板8,所述调节板8一端与鞋底本体1铰接,调节板8能以铰接点为支点相对鞋底本体1上下翻转,所述气囊3上端伸出安装槽21且与调节板8底面接触,所述调节板8远离铰接点的一侧设有用于固定调节板8和鞋底本体1的辅助调节组件,所述辅助调节组件可随着调节板8翻转而发生形变。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囊3下端固定在安装槽21底面,控制槽22设在安装槽21靠近脚掌的一侧,控制槽22与安装槽21连通,控制槽22贯穿鞋底本体1一侧侧壁,充气管4和泄气管5整体位于控制槽22中,充气阀6可以控制充气管4是否导通,在充气时,将充气管4一端与充气装置连接,充气阀6打开导通充气管4对气囊3充气,未充气时充气阀6关闭,充气管4不导通,泄气阀7可以控制泄气管5是否导通,在泄气时,泄气阀7打开将气囊3中的空气泄出,未泄气时泄气阀7关闭,泄气管5不导通,调节板8一端与鞋底本体1靠近脚掌的一侧通过转轴铰接,调节板8可以以转轴为支点上下翻转,气囊3上端伸出安装槽21与调节板8底面接触,鞋底本体1与调节板8共同形成鞋底,当需要调高鞋底时,通过充气管4向气囊3中充气,气囊3体积膨胀将调节板8向上推,调节板8整体向上翻转,此时鞋底的高度升高;当需要调低鞋底时,通过泄气管5将气囊3中的空气适当排出,气囊3收缩,调节板8顺着气囊3上端向下翻转,此时鞋底的高低降低,辅助调节组件两端分别与鞋底本体1和调节板8连接,调节板8翻转过程中辅助调节组件会随着调节板8的运动而发生相应的形变,使得调节板8在翻转时,调节板8与鞋底本体1之间的结构仍能保持稳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根据需要调节鞋底的高度,同时结构稳定。
[0027]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调节组件包括导套9和滑动杆10,所述鞋底本体1上表面设有第一辅助槽11,所述滑动杆10下端固定在第一辅助槽11中,所述滑动杆10上端滑动设置在导套9中,所述调节板8底面设有第二辅助槽12,所述导套9上端固定在第二辅助槽12中,所述导套9外壁上设有压力弹簧13,所述压力弹簧13两端分别与鞋底本体1和调节板8连接。
[002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杆10固定在第一辅助槽11中,导套9固定在第二辅助槽12中,导套9中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槽,滑动杆10上端与导套9中的滑槽滑动连接,滑动杆10上端与滑槽底部均设有防止滑动杆10从滑槽中脱出的限位部,进一步提高了调节板8与鞋底本体1之间结构的稳定性,压力弹簧13上端与调节板8底面连接,下端与鞋底本体1上表面连接,在调节板8翻转过程中,滑动杆10会在滑槽中向上或者向下滑动,在此过程中压力
弹簧13被不同程度地压紧保持积蓄弹力,在使用者行走过程中,压力弹簧13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作用。
[0029]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辅助槽12底面设有铁块19,所述铁块19与导套9上端固定连接。
[003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铁块19镶嵌在第二辅助槽12底面,导套9上端与铁块19固定连接,铁块19的设计,能避免在行走过程中踩踏过度使滑动杆10刺穿调节板8。
[0031]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板8上表面设有容置槽14,所述容置槽14呈与脚跟贴合的形状。
[003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置槽14两侧以及后侧的侧壁呈斜面,三个斜面呈包裹住人体脚后跟的形态,能与使用者的脚跟与容置槽14贴合,使得使用者在穿着时更加舒适。
[0033]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板8与鞋底本体1之间设有密封板15,所述密封板15两端均设有卡块16,所述调节板8和鞋底本体1尾部侧壁上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凹槽17,两个卡块16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凹槽17中。
[003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板15能覆盖住调节板8与鞋底本体1之间的间隙,提高鞋底整体的密封性,在调节板8翻转过程中,两个卡块16在相应的凹槽17中竖直滑动,使得调节过程中鞋底能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0035]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7中沿竖直方向设有锁紧弹簧18,所述锁紧弹簧18一端与凹槽17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锁紧弹簧18另一端与卡块16固定连接。
[003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弹簧18能始终锁紧卡块16,使卡块16与凹槽17之间始终存在一个锁紧力,延长了密封板15的使用寿命。
[00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6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