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勘探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地质勘探用的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2.地质勘探即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
3.在现有技术中,地质勘测需要对土壤进行取样,土质层较为薄时需要使用钻探机对土壤进行钻探,但是现有的钻探取样装置需要使用手扶的方式将取样装置进行固定,且在钻探取样时,还是需要手扶防止装置倾斜,在钻探时,装置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导致工作者的手臂麻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质勘探用的取样装置,能将装置牢固定位,钻探取样时无需手扶即可完成,避免了装置震动导致工作者的手臂麻痹。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设置在顶板上的取芯筒,所述取芯筒设置在底板和顶板之间并与底板中心处开设的圆孔对应,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地面固定的定位单元,所述顶板的高度通过调节单元控制。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取芯筒通过转杆与电机连接。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机设置在顶板与转杆之间的壳体内。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对电机起保护作用的缓冲单元。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单元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电机两侧的隔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隔板与第一支板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之间设有弹性球。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固定设置在底板的中心、与圆孔对应的矩形筒和与底板配合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末端固定设有第一锥体,所述矩形筒与地面的连接处固定设有第二锥体。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的转轴和设置在转轴与顶板之间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与顶板上开设的螺纹孔配合。
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定位单元可将取样装置牢固固定在土壤中,在调节单元的作用下将取芯筒调整到合适高度,取样过程由电机直接带动,不需要手扶固定装置就可以完成取样,避免了装置钻进过程的震动导致工作者的手臂麻痹。
15.本装置还增设了缓冲单元对电机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装置的振动频率大大减小,利于取样,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定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时本实用新型缓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底板;2、顶板;3、转轴;4、第一螺纹杆;5、第二支板;6、第一锥体;7、圆孔;8、第二螺纹杆;9、弹性球;10、取芯筒;11、转杆;12、壳体;13、矩形筒;14、第二锥体;15、电机;16、隔板;17、弹簧;18、第一支板;19、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1.一种地质勘探用的取样装置,如图1
‑
3所示,其包括固定设置在顶板2上的取芯筒10,所述取芯筒10设置在底板1和顶板2之间并与底板1中心处开设的圆孔7对应,所述取芯筒10通过转杆11与电机15连接。开启电机15,电机15带动转杆11转动,转杆11转动带动与转杆11连接的取样筒10也随转杆11的转动而转动,取芯筒10穿过圆孔7完成对土壤的取样。
22.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15设置在顶板2与转杆11之间的壳体12内,壳体12的设置可对电机15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所述壳体12内设有对电机15起保护作用的缓冲单元。缓冲单元的设置可缓冲震动,防止电机15受到震动而损坏,电机15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23.如图3所示,所述缓冲单元对称设置在电机15的两侧,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电机15两侧的隔板16、第一支板18和第二支板5,所述隔板16与第一支板18之间设有弹簧17,所述第一支板18与第二支板5之间设有弹性球9。弹簧17和弹性球9的设置均可对电机15起到缓冲震动和保护的作用。
24.取样过程中,当震动产生时,通过两侧的弹簧17首先对电机15进行缓冲,然后震动传输到第一支板18处,第一支板18通过设置在第一支板18与第二支板5之间的弹性球9再次进行缓冲,对电机15进行保护,确保电机15正常工作。
25.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上设有与地面固定的定位单元,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固定设置在底板1的中心、与圆孔7对应的矩形筒13和与底板1配合的第一螺纹杆4,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末端固定设有第一锥体6,所述矩形筒13与地面的连接处固定设有第二锥体14。第一锥体6和第二锥体14的设置有利于插入地面,使本装置牢固固定在地面上。
26.将本装置移动到需要钻探取样的位置,先将矩形筒13固定在底板1的底部,使矩形筒13底部的第二锥杆14插入土壤中实现初次固定,然后,转动底板1上方的四个第一螺纹杆4,第一螺纹杆4带动底部的第一锥杆6向土壤的内部转动,当第一锥体6全部插入土壤中后,实现了装置的二次固定。在第一锥体6和第二锥体14的作用下,本装置便可牢固固定在土壤中。
27.所述顶板2的高度通过调节单元控制。如图1所示,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的转轴3和设置在转轴3与顶板2之间的第二螺纹杆8,所述第二螺纹杆8与顶板2上开设的螺纹孔19配合。通过螺纹孔19与第二螺纹杆8的螺纹配合,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第二
螺纹杆8即可实现顶板2的下降或上升。
28.通过定位单元将装置牢固固定后,便可通过调节单元调整取芯筒合适的高度,此时通过底部的两个转轴3带动顶部的第二螺纹杆8顺时针转动,螺纹连接的螺纹孔9和第二螺纹杆8在第二螺纹杆8的顺时针转动下,顶板2会带动取样筒10向下移动,当取样筒10移动到底部与土壤接触时,开启电机15,电机15转动依次带动转杆11、取芯筒10转动,完成取样筒10对土壤的取样。
29.取芯筒1完成取样后,关闭电机15使电机15停止转动,然后逆时针转动第二螺纹杆8,使顶板2带动取芯筒10上升,上升到指定位置后,旋转第一螺纹杆4使第一锥体6从土壤中拔出,最后从土壤中拔出第二锥体14,将本装置放置到合适位置即可。
30.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做的举例,绝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在此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进行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地质勘探用的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在顶板(2)上的取芯筒(10),所述取芯筒(10)设置在底板(1)和顶板(2)之间并与底板(1)中心处开设的圆孔(7)对应,所述底板(1)上设有与地面固定的定位单元,所述顶板(2)的高度通过调节单元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用的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芯筒(10)通过转杆(11)与电机(1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用的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5)设置在顶板(2)与转杆(11)之间的壳体(12)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用的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内设有对电机(15)起保护作用的缓冲单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用的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单元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电机(15)两侧的隔板(16)、第一支板(18)和第二支板(5),所述隔板(16)与第一支板(18)之间设有弹簧(17),所述第一支板(18)与第二支板(5)之间设有弹性球(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用的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固定设置在底板(1)的中心、与圆孔(7)对应的矩形筒(13)和与底板(1)配合的第一螺纹杆(4),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末端固定设有第一锥体(6),所述矩形筒(13)与地面的连接处固定设有第二锥体(1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用的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的转轴(3)和设置在转轴(3)与顶板(2)之间的第二螺纹杆(8),所述第二螺纹杆(8)与顶板(2)上开设的螺纹孔(19)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质勘探用的取样装置,它应用于地质勘探领域,其包括固定设置在顶板上的取芯筒,所述取芯筒设置在底板和顶板之间并与底板中心处开设的圆孔对应,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地面固定的定位单元,所述顶板的高度通过调节单元控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定位单元可将取样装置牢固固定在土壤中,在调节单元的作用下将取芯筒调整到合适高度,取样过程由电机直接带动,不需要手扶固定装置就可以完成取样,避免了装置钻进过程的震动导致工作者的手臂麻痹。的震动导致工作者的手臂麻痹。的震动导致工作者的手臂麻痹。
技术研发人员:邓小利 徐飞 王国蓉 王胜娟 刘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地质勘查院
技术研发日:2021.04.26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