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液增压的压力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7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气液增压的压力机。


背景技术:

2.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压装工位中的压力机一般为气动压力机或液压机,气动压力机采用气动技术,传动介质为压缩空气,容易获取、无污染,但可压缩性大、粘度低,使得其输出力较小、控制精度低,不适合应用于高精度系统控制中;液压机采用液压技术,传动介质为液压油,可压缩性小、粘度大、输出力大且稳定,但需要独立的液压泵站,存在占地面积大、不易维护、污染环境以及油温需要冷却等缺点。另外,由电动机驱动的机械压力机,控制精度高,可实现柔性化,但是输出力一般较小,工作频率较低,不适用于对输出力要求高的零部件压装工位。
3.针对相关技术中现有的压力机结构复杂,且无法同时满足具有气动压力机操作方便、易维护、动作迅速,以及液压机输出力大且稳定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基于气液增压的压力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5.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气液增压的压力机,包括:操作面板,压装顶板,与所述操作面板通过立柱固定连接;驱动装置,与所述压装顶板连接;浮动接头,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压头连接板,与所述浮动接头连接;压头,与所述压头连接板连接;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操作面板连接,且与所述压头对中心设置,所述压头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压头上下移动,以使所述压头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件完成下压或分离。
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压装顶板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固定竖板。能够实现固定位移传感器的效果,从而提高检测的稳定性。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压装顶板上与所述驱动装置平行设置有导向机构。能够实现良好的导向效果,从而提高运行精度的效果。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垂直于所述压装顶板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压装顶板一侧设置有位移传感器连接块,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压头连接板连接的导向杆固定板。能够实现良好的带动和固定效果。
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浮动连接头与所述压头连接板之间依次设置有力传感器和力传感器接头。能够实现良好的力学反馈和检测的效果。
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气液增压缸结构。能够提供稳定输出、易于操作和维修的效果。
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增压缸结构包括:液压缸、增压气缸和气液转换器,所述液压缸与所述增压气缸连通,所述气液转换器与所述增压气缸连通。能够实现结构稳定和易于实现的效果。
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缸内设置有第二压头,所述增压气缸内设置有活塞。能够实现良好油液传动效果,进而实现良好的驱动效果。
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缸上设置有第一气口,所述增压气缸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气口和第三气口,所述气液转换器顶部设置有第四气口。能够实现实现良好的进气和排气效果。
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增压气缸通过所述活塞分隔成无杆腔和有杆腔。通过增压气缸中活塞与活塞杆面积不同形成的增压比,将增压气缸无杆腔中较低的气压转换为液压缸中的高油压,使得输出力迅速提升。
15.有益效果: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改进驱动结构的方式,通过操作面板,压装顶板,与所述操作面板通过立柱固定连接;驱动装置,与所述压装顶板连接;浮动接头,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压头连接板,与所述浮动接头连接;压头,与所述压头连接板连接;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操作面板连接,且与所述压头对中心设置,所述压头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压头上下移动,以使所述压头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件完成下压或分离,达到了改进结构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动力输出的稳定性和易于操作和维护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的压力机结构复杂,且无法同时满足具有气动压力机操作方便、易维护、动作迅速,以及液压机输出力大且稳定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增压缸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为:1、操作面板;2、压装顶板;3、驱动装置;4、浮动接头;5、压头连接板;6、第一压头;7、固定件;8、位移传感器固定竖板;9、导向机构;10、导向杆;11、位移传感器连接块;12、导向杆固定板;13、力传感器;14、力传感器接头;15、气液增压缸结构;16、液压缸;17、增压气缸;18、气液转换器;19、第二压头;20、活塞;21、第一气口;22、第三气口;23、第二气口;24、第四气口;25、无杆腔;26、有杆腔;27、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20.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2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气液增压的压力机。该基于气液增压的压力机包括:操作面板1,操作面板1是指用于供零件放置和加工的平台,能够实现良好的放置和操作效果。
22.压装顶板2,与所述操作面板1通过立柱27固定连接;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能够实现结构稳定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压装顶板2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固定竖板8。能够实现固定位移传感器的效果,从而提高检测的稳定性。更进一步的,所述压装顶板2上与所述驱动装置3平行设置有导向机构9。能够实现良好的导向效果,从而提高运行精度的效果。
23.其中,所述导向机构9包括:垂直于所述压装顶板2的导向杆10,所述导向杆10远离所述压装顶板2一侧设置有位移传感器连接块11,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压头连接板5连接的导向杆固定板12。能够实现良好的带动和固定效果。
24.驱动装置3,与所述压装顶板2连接;能够实现良好的驱动和固定效果。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3采用气液增压缸结构15。能够提供稳定输出、易于操作和维修的效果。其中,所述气液增压缸结构15包括:液压缸16、增压气缸17和气液转换器18,所述液压缸16与所述增压气缸17连通,所述气液转换器18与所述增压气缸17连通。能够实现结构稳定和易于实现的效果。更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16内设置有第二压头19,所述增压气缸17内设置有活塞20。能够实现良好油液传动效果,进而实现良好的驱动效果。
25.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16上设置有第一气口21,所述增压气缸17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气口23和第三气口22,所述气液转换器18顶部设置有第四气口24。能够实现实现良好的进气和排气效果。其中,所述增压气缸17通过所述活塞20分隔成无杆腔25和有杆腔26。通过增压气缸17中活塞20与活塞20杆面积不同形成的增压比,将增压气缸17无杆腔25中较低的气压转换为液压缸16中的高油压,使得输出力迅速提升。
26.浮动接头4,与所述驱动装置3的输出端连接;能够实现良好的缓冲和传动扭矩效果。
27.压头连接板5,与所述浮动接头4连接;能够实现第一压头6良好的连接和固定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浮动连接头4与所述压头连接板5之间依次设置有力传感器13和力传感器接头14。能够实现良好的力学反馈和检测的效果。
28.第一压头6,与所述压头连接板5连接;能够实现固定第一压头6的效果,从而确保良好的施力效果。及
29.固定件7,所述固定件7与所述操作面板1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压头6对中心设置,所述第一压头6通过所述驱动装置3驱动第一压头6上下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压头6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件7完成下压或分离。能够实现良好的下压和分离效果。
30.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3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改进驱动结构的方式,通过操作面板1,压装顶板2,与所述操作面板1通过立柱27固定连接;驱动装置3,与所述压装顶板2连接;浮动接头4,与所述驱动装置3的输出端连接;压头连接板5,与所述浮动接头4连接;第一压头6,与所述压头连接板5连接;及固定件7,所述固定件7与所述操作面板1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压头6对中心设置,所述第一压头6通过所述驱动装置3驱动第一压头6上下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压头6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件7完成下压或分离,达到了改进结构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动力输出的稳定性和易于操作和维护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的压力机结构复杂,且无法同时满足具有气动压力机操作方便、易维护、动作迅速,以及液压机输出力大且稳定的技术问题。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33.压装机构为压力机进行压装时的实施机构,由气液增压缸产生输出力,气液增压缸下压推杆与浮动接头4相连,力传感器13一头与浮动接头4螺纹连接,另一头连接力传感器接头14;力传感器接头14通过螺钉固定在导向杆固定板12上;导向杆固定板12另一面连接压头连接板5和第一压头6,两端连接穿过压装顶板2固定位置的导向杆10,保证压装时第一压头6不发生偏移。
34.传感器部分包括力传感器13和位移传感器,分别用以实时监控压力机输出力和第一压头6运动位移。位移传感器固定在位移传感器固定竖板8一侧,位移传感器固定竖板8固定在压装顶板2上;位移传感器的滑动部分连接在位移传感器连接块11一侧,位移传感器连接块11套在导向杆10上,并用螺钉紧固;导向杆10的运动位移即第一压头6下压位移,可不用考虑压装时传动机构发生形变引起的位移偏差,从而实现位移传感器对压装位移的精确监控。力传感器13固定连接在传动机构中,随着压装时输出力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
35.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增压缸运动过程如下:
36.气液增压缸单独工作时有四个运动过程:
37.(1)预压过程:增压缸压头接触到工件后,第四气口24进气,推动气液转换器18中的液压油进入液压缸16,实现输出力的缓慢增加和与工件的软接触;
38.(2)增压过程:第二气口23进气,推动增压气缸17中的活塞20杆进入液压缸16。通过增压气缸17中活塞20与活塞20杆面积不同形成的增压比,将增压气缸17无杆腔25中较低的气压转换为液压缸16中的高油压,使得输出力迅速提升;
39.(3)保压过程:第二气口23停止进气,无杆腔25中气压不变,输出力保持恒定;
40.(4)返回过程:第二气口23和第四气口24排气,第一气口21和第三气口22进气,推动增压气缸17活塞20返回,液压缸16中部分液压油回到气液转换器18,第二压头19缩回。
41.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4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