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式绕线电阻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3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电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织式绕线电阻。


背景技术:

2.线绕电阻是固定电阻的一种。线绕电阻器是用电阻丝绕在绝缘骨架上构成的。电阻丝一般采用具有一定电阻率的镍铬、锰铜等合金制成。绝缘骨架是由陶瓷、塑料、涂覆绝缘层的金属等材料制成管形、扁形等各种形状。电阻丝在骨架上根据需要可以绕制一层,也可绕制多层,或采用无感绕法等。绕线电阻主要适用于精密仪表、电讯仪器、电子设备等交直流电路中作分压、降压、分流及负载电阻用。
3.在使用编织式绕线电阻进行工作时,生活中常见的绕线电阻在进行使用时大多数都是直接利用两端与设备进行固定的,而绕线电阻的本体通常没有相对稳固的稳定性,在使用时非常容易出现绕线电阻本体断裂脱离现象,导致绕线电阻无法正常进行使用,影响设备使用绕线电阻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对电阻本体的外表面进行加装安装框和安装板,使电阻本体具有稳固的稳定性,并降低电阻本体直接受到损坏的概率,提高电阻本体的使用寿命。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编织式绕线电阻,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远离框架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阻本体,所述框架的内部固定连通有护线管,所述安装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远离安装框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安装框的内壁粘设有绝缘垫,所述定位杆的外表面滑动套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焊接有弹簧,所述安装板靠近安装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板。
6.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靠近安装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远离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远离弧形板的一侧粘设有防滑垫。
7.优选的,所述安装框的顶部开设有与电阻本体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护线管的内部套接在电阻本体的输出端上。
8.优选的,所述安装框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板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弹簧的底端焊接在限位槽内壁的底面。
9.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开设有与固定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插板远离安装板的一侧滑动贯穿安装框的顶部,且插板远离安装板的一侧与限位板的顶部相接触。
10.优选的,所述防滑垫远离夹板的一侧与电阻本体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隔板远离安装板的一侧与绝缘垫的外表面相接触。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电阻本体的输出端插入到护线管的内部,安装框上定位杆对安装板进行定位,安装板上的插板贯穿安装框的顶部与限位板的顶部相接触,轻轻用力按压安装板,固定块从安装板的底部滑动到安装板的顶部后,转动固定块与安装板相接触并对安装板进行固定,松开安装板,即电阻本体固定安装在安装框的内部,通过对电阻本体的外表面进行加装安装板和安装框,使电阻本体在使用时具有稳固的稳定性,并且避免电阻本体直接裸露在外部,降低电阻本体受到损坏的概率,提高电阻本体的使用寿命,以及电阻本体正常使用的工作效率。
13.2、本实用新型中,拉动安装板上的夹板进行移动,保持夹板的位置不动进行放置电阻本体,放置完成后松开夹板,夹板借助弧形板的弹力作用向电阻本体进行移动,防滑垫与电阻本体的外表面相接触,即夹板夹紧电阻本体对其完成固定,通过利用具有弹性的弧形板和夹板,使电阻本体与安装板之间具有稳固的稳定性,避免电阻本体与安装板无法正常安装。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编织式绕线电阻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编织式绕线电阻的安装框剖视立体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编织式绕线电阻的安装板仰视立体图。
17.图例说明:1、框架;2、安装框;3、安装板;4、电阻本体;5、护线管;6、定位杆;7、固定块;8、绝缘垫;9、限位板;10、弹簧;11、隔板;12、弧形板;13、夹板;14、插板;15、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0.实施例1,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编织式绕线电阻,包括框架1,框架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框2,安装框2的顶部开设有与电阻本体4相适配的安装槽,护线管5的内部套接在电阻本体4的输出端上,安装框2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板9相适配的限位槽,弹簧10的底端焊接在限位槽内壁的底面,安装框2远离框架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安装板3,安装板3的底部开设有与固定块7相适配的滑槽,插板14远离安装板3的一侧滑动贯穿安装框2的顶部,且插板14远离安装板3的一侧与限位板9的顶部相接触,安装框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阻本体4,框架1的内部固定连通有护线管5,安装框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6,定位杆6远离安装框2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固定块7,安装框2的内壁粘设有绝缘垫8,定位杆6的外表面滑动套接有限位板9,限位板9的底部焊接有弹簧10,安装板3靠近安装框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板14。
21.其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在安装时,把固定有电阻本体4的安装板3与安装框2进行连接,电阻本体4的输出端插入到护线管5的内部,安装框2上定位杆6对安装板3进行定
位,定位杆6上的固定块7滑动贯穿安装板3,安装板3上的插板14贯穿安装框2的顶部与限位板9的顶部相接触,轻轻用力按压安装板3,限位板9向下进行移动,安装框2内部的弹簧10受到外界作用力的影响形状进行收缩,固定块7从安装板3的底部滑动到安装板3的顶部后,转动固定块7与安装板3相接触并对安装板3进行固定,松开安装板3,即电阻本体4固定安装在安装框2的内部。
22.实施例2,如图1和图3所示,安装板3的靠近安装框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板11,隔板11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板12,弧形板12远离隔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板13,夹板13远离弧形板12的一侧粘设有防滑垫15,防滑垫15远离夹板13的一侧与电阻本体4的外表面相接触,隔板11远离安装板3的一侧与绝缘垫8的外表面相接触。
23.其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在固定电阻本体4时,拉动安装板3上的夹板13进行移动,夹板13与隔板11之间的弧形板12具有弹性,弧形板12受到外界作用力的影响形状发生变形,保持夹板13的位置不动进行放置电阻本体4,放置完成后松开夹板13,弧形板12便不再受到外界作用力的影响形状进行复原,夹板13借助弧形板12的弹力作用向电阻本体4进行移动,防滑垫15与电阻本体4的外表面相接触,即夹板13夹紧电阻本体4对其完成固定。
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4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