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飘窗板浇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飘窗板的浇筑模具。
背景技术:
2.飘窗一般由突出外墙的上下飘窗墙、左右两侧的飘窗柱围合形成口字型凸墙,凸墙的外侧面连接飘窗墙板,飘窗墙板上开设窗洞。目前预制飘窗生产一般采用较大整块台膜,凸墙侧边模具放置于台模底架上,通过压铁或螺栓将上、下、左、右四边模具连接。
3.公告号为cn211250566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飘窗板的浇筑模具,包括底座,以及分别垂直固定在底座两侧顶部的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第二侧模的顶部沿第二侧模开设有一排钢筋槽,底座的两端固定有一对l型的端部模具,端部模具上开设有钢筋孔,端部模具的内侧设有一个内模具,内模具和第一侧模通过紧固结构进行固定。通过紧固结构将内模具和第一侧模紧固,钢筋槽便于钢筋伸出到第二侧模外,钢筋孔便于钢筋向两端伸出。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端部模具、内模具、底座围成浇筑腔室,随后进行浇筑,浇筑腔室内的混凝土容易出现蜂窝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浇筑腔室内的混凝土出现蜂窝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飘窗板的浇筑模具。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飘窗板的浇筑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装配式飘窗板的浇筑模具,包括底座和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侧模一、侧模二和成对设置的侧模三,所述侧模一、侧模二、两个侧模三、底座围成底部模具腔,所述侧模二上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若干搅拌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若干搅拌组件在底部模具腔内转动,所述驱动组件、若干搅拌组件与侧模二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具组件、底座能够围成底部模具腔,搅拌机构设置在侧模二上,便于搅拌,同时侧模二能够支撑搅拌机构,在搅拌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对底部模具腔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搅拌组件,驱动组件为搅拌组件提供驱动力,从而使得搅拌组件能够对底部模具腔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从而减少浇筑腔室内的混凝土出现蜂窝的情况。
9.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件和转动件,所述搅拌件与侧模二滑动连接,所述转动件与侧模二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用于带动搅拌件对底部模具腔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动件、搅拌件安装到侧模二上,转动转动件,转动件带动搅拌件在底部模具腔内转动,从而使底部模具腔内的混凝土铺设的更加均匀,从而减少浇筑腔室内的混凝土出现蜂窝的情况。
11.优选的,所述搅拌件包括搅拌部和连接部,所述搅拌部和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侧
模二上开设有与搅拌件相互配合的滑动槽,所述搅拌部、连接部与侧模二滑动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动槽的作用下,将搅拌件与侧模二连接,连接部与搅拌部一体成型,连接部插入滑动槽内进而带动搅拌部滑动至底部模具腔内,从而对底部模具腔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
13.优选的,所述搅拌部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使得搅拌部、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组件的设置用于将搅拌部、连接部连接起来,使得搅拌部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15.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若干连接件,若干所述连接件分布在搅拌部的外壁,若干所述连接件包括抵接部和弹性部,所述抵接部与连接部滑动连接,所述弹性部的两端与抵接部、连接部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接部插入连接部内,若干弹性部压缩,进而在弹性部的回复力作用下,若干抵接部紧紧抵住搅拌部,从而将搅拌部与连接部连接起来,同时增强抵接部与搅拌部之间的连接强度。
17.优选的,所述搅拌部上开设有抵接部相互配合的抵接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槽的设置用于增强抵接部与搅拌部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搅拌部与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强度,以防搅拌部转动过程中从连接部中脱落。
19.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皮带轮一和若干皮带轮二,所述驱动件驱动皮带轮一转动,所述皮带轮一驱动若干皮带轮二转动,若干所述皮带轮二与转动件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皮带轮一转动,皮带轮一与若干皮带轮二传动连接,从而皮带轮二转动,进而带动转动件转动,转动件进而带动搅拌件转动。
21.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部、蜗轮、蜗杆和转动部,所述驱动部与蜗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蜗轮与蜗杆转动配合,所述蜗轮与转动部连接,所述转动部与皮带轮一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部驱动蜗杆转动,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驱动转动部转动,皮带轮一随之转动,在皮带轮一传动作用下,皮带轮二带动转动件转动,进而使得搅拌件对底部模具腔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
23.优选的,两个所述侧模三上设置有遮挡件,所述遮挡件与两个侧模三滑动连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侧模三之间设置遮挡件,便于遮挡底部模具腔的上部,以防底部模具腔内的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溅出。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驱动组件的剖视图;
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模具组件;21、侧模一;22、侧模二;23、侧模三;24、侧模四;3、搅拌机构;4、搅拌组件;41、搅拌件;411、搅拌部;412、连接部;42、转动件;421、旋转部;422、插接部;423、转动槽;424、插接槽;43、滑动槽;5、驱动组件;51、驱动件;511、蜗轮;512、蜗杆;513、转动部;514、驱动部;52、皮带轮一;53、皮带轮二;6、连接组件;61、连接件;
611、抵接部;612、弹性部;613、连接槽;7、遮挡件;71、滑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飘窗板的浇筑模具。
32.参照图1,一种装配式飘窗板的浇筑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模具组件2,模具组件2与底座1连接围成一个浇筑腔室,进而浇筑混凝土制作飘窗板,模具组件2上设置有搅拌机构3,搅拌机构3与模具组件2连接,搅拌机构3用于对模具组件2上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搅拌,从而减少模具组件2内的混凝土上的蜂窝情况的出现。
33.参照图1,底座1横截面为矩形,模具组件2位于底座1上,模具组件2包括侧模一21、侧模二22和成对设置的侧模三23,侧模一21、侧模二22、侧模三23与底座1通过粘结一体成型,侧模三23的形状为l形,侧模三23的两侧与侧模一21、侧模二22连接,侧模三23上设置有与侧模一21同样高度的侧模四24,侧模四24与侧模一2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底座1、侧模一21、侧模二22、侧模四24和两个侧模三23共同围成了飘窗板的浇筑腔室。
34.参照图1和图2,底座1、侧模一21、侧模二22和两个侧模三23围成了底部模具腔,搅拌机构3包括驱动组件5和若干搅拌组件4,驱动组件5与侧模二22连接,侧模二22与若干搅拌组件4转动连接,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件51、皮带轮一52和若干与搅拌组件4连接的皮带轮二53,驱动件51与皮带轮一52连接,皮带轮一52、与皮带轮一52相邻的皮带轮二53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相邻两个皮带轮二53之间通过皮带传送连接,驱动件51包括驱动部514、蜗轮511、蜗杆512和转动部513,本实施例驱动部514为电机,驱动部514的输出轴与蜗杆512同轴固定,蜗杆512与蜗轮511转动配合,蜗轮511与转动部513通过套接固定连接,转动部513与皮带轮一52通过套接固定连接。驱动部514驱动蜗杆512转动,蜗杆512与蜗轮511配合,蜗轮511带动转动部513转动,转动部513带动皮带轮一52转动,皮带轮一52带动若干皮带轮二53转动,若干皮带轮二53带动与皮带轮二53连接的搅拌组件4转动,从而对底部模具腔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从而减少底部模具腔内的混凝土之间出现蜂窝的情况。
35.参照图2,若干搅拌组件4沿侧模二22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布,搅拌组件4包括搅拌件41和转动件42,搅拌件41与转动件42可拆卸连接,转动件42转动进而带动搅拌件41转动,从而对底部模具腔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
36.参照图2和图3,搅拌件41包括搅拌部411和连接部412,搅拌部411、连接部412均为圆柱状,连接部412的直径大于搅拌部411的直径,搅拌部411、连接部412连接,搅拌部411与连接部412形成一个t形块,连接部412与侧模二22滑动连接,侧模二22上开设有与连接部412相互配合的滑动槽43,滑动槽43为t形槽,为了使搅拌部411、连接部412可拆卸连接,参照图4,搅拌部411与连接部412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6,连接组件6包括若干连接件61,若干连接件61以搅拌部411的中心绕连接部412周向均匀间隔排布,本实施例连接件61为三个,连接件61包括抵接部611和弹性部612,本实施例弹性部612为弹簧,本实施例抵接部611为圆球,抵接部611与连接部412滑动连接,连接部412上开设有用于使抵接部611滑动的连接槽613,弹性部612的两端与抵接部611、连接槽613焊接,为了增强连接部412与搅拌部411之间的连接强度,搅拌部411上开设有与抵接部611相互配合的抵接槽。
37.参照图2和图3,转动件42包括旋转部421和插接部422,旋转部421为圆柱杆状,旋
转部421的一端与插接部422的中心焊接,旋转部421远离插接部422一端与皮带轮二53通过套接固定连接,旋转部421与侧模二22转动连接,侧模二22上开设有与旋转部421相互配合的转动槽423,连接部412朝向侧模二22一侧上开设有插接部422相互配合的插接槽424,为了增加插接部422与连接部412之间的连接强度,插接部422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插接部422的外接圆直径与旋转部421的直径相同。将插接部422插入插接槽424内卡住,旋转部421插入转动槽423内,皮带轮二53转动,进而带动转动件42转动,转动件42带动搅拌件41转动。
38.参照图1,为了以防底部模具腔内的混凝土在搅拌中溅出,两个侧模三23上设置有遮挡件7,遮挡件7与侧模三23滑动连接,遮挡件7上设置有若干滑动部71,若干滑动部71与遮挡件7焊接,若干滑动部71横截面为t形,侧模三23上开设有与滑动部71相互配合的滑槽。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装配式飘窗板的浇筑模具的实施原理为:将搅拌部411与连接部412连接形成搅拌件41,将搅拌件41插入侧模二22上的滑动槽43内即可,转动件42插入侧模二22内,使插接部422与连接部412上的插接槽424相互配合,驱动部514驱动蜗杆512转动,蜗杆512与蜗轮511配合,蜗轮511带动转动部513转动,进而使得皮带轮一52转动,皮带轮一52带动皮带轮二53转动,从而使得转动件42带动搅拌件41转动,进而对底部模具腔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浇筑完成后,将转动件42从侧模二22中取出,进而将侧模二22拆下,随后使得搅拌部411与连接部412拆开,搅拌部411留在底部模具腔内即可。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