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办公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装订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工作效率正成为制约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物联网技术的诞生使人们原来复杂、无序的生产活动变得越来越条理,从而使人们的工作效率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工作效率低下的根本问题。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等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发出或携带的各种信息,然后通过各类网络接入,从而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连接,达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3.在日常办公过程中,文职人员常需要打印很多资料,打印出资料后往往需要进行装订。而传统的手动订书机面对大量需装订的资料时,需要消耗极大的体力、精力和时间来完成工作;同时当订书机处于损坏或者缺钉状态时,装订前人们对其无法确定,经常影响到日常办公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装订控制电路,从而可解决面对大量需装订的资料时传统手动订书机工作效率低、无法监测订书机所处状态的问题。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装订控制电路,包括有电源模块、控制模块、电机模块、物联网模块及订书机,所述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机模块、物联网模块及订书机连接,以实现各模块的正常供电,所述订书机与物联网模块连接,以实现订书机状态信息的接收及输出,所述电机模块与订书机连接,以实现动力传输保证订书机能够正常动作,所述控制模块与物联网模块连接,以实现物联网模块信息的实时传输,所述控制模块与电机模块连接,以实现动作信号的输出。
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模块包括有芯片u1、u13、电容c1
‑
c2、二极管d3
‑
d4、有极电容c3
‑
c4、电阻r1
‑
r3及电感l1,所述芯片u13的引脚1与12v电源及电阻r1的一端连接,引脚2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引脚4与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引脚5、6均接地,引脚7与电阻r2、r3的一端连接,引脚8与电容c2、电感l1的一端及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引脚9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二极管d4的阳极及电阻r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芯片u1的引脚2、5均与5v电源连接,引脚3、6与有极电容c3
‑
c4的正极、电阻r3的另一端及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有极电容c3
‑
c4的阴极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阴极与5v电源连接。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有芯片u5、u9、程序下载电路w1、接口j8、开关key1、晶振y1、y4、电容c2、c14
‑
c15、c21
‑
c22、电阻r5、r7、电阻器r18、r35
‑
r37、
发光二极管d44
‑
d45、d47
‑
d48、电感器l9、二极管d2及连接器j73、j80
‑
j81,所述芯片u9的引脚34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引脚101与连接器j80的接脚2连接,引脚102与连接器j81的接脚2连接,引脚69作为sa端与物联网模块的sa端连接,引脚70作为sf端与物联网模块的sf端连接,引脚12作为sw端与物联网模块的sw端连接,引脚18与电阻器r35的一端连接,引脚19与电阻器r36的一端连接,引脚20与电阻器r37的一端连接,引脚29与电阻器r18的一端连接,引脚79作为se端与电机模块的se端连接,引脚80作为sd端与电机模块的sd端连接,引脚81作为sh端与电机模块的sh端连接,引脚82作为sq端与电机模块的sq端连接,引脚85作为sn端与电机模块的sn端连接,引脚132作为sx端与物联网模块的sx端连接,所述电阻r7与开关key1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及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开关key1、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电源3v3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阳极均接地,所述电阻器r35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44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器r36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45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器r37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47的阴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44
‑
d45、d47的阳极均与连接器j73的接脚2连接,所述电阻器r18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48的阴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48的阳极、连接器j73的接脚1均与3v3电源连接,所述芯片u5的引脚1与电容c14的一端连接并接地,引脚2与连接器j81的接脚1连接,引脚3与连接器j80的接脚1连接,引脚4与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引脚5与接口j8的接脚3连接,引脚6与接口j8的接脚2连接,引脚7与晶振y1、y4的接脚1及电容c21的一端连接,引脚8与晶振y1、y4的接脚2及电容c22的一端连接,引脚13与程序下载电路w1的端口1连接,引脚14与程序下载电路w1的端口2连接,引脚16与电容c15的一端及5v电源连接,所述电容c21
‑
c2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接口j8的接脚1与5v电源连接,接脚5接地,接脚6
‑
9均与电感l9的端部2连接,所述电感l9的端部1接地。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模块包括有芯片u6及电机m,所述芯片u6的引脚1作为se端与控制模块的se端连接,引脚2作为sd端与控制模块的sd端连接,引脚3作为sh端与控制模块的sh端连接,引脚4作为sq端与控制模块的sq端连接,引脚5作为sn端与控制模块的sn端连接,引脚14与电机m的接脚3连接并接地,引脚22与电机m的接脚2连接,引脚28与电机m的接脚1及5v电源连接。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物联网模块包括有芯片u20、u22、晶振y2、连接器j66、j84
‑
j85、电容c60
‑
c67、发光二极管d46、d49、电阻器r72、r180、r211、r220、r221、r226及天线j86,所述芯片u20的引脚1、3
‑
4、29
‑
30均与电容c63
‑
c64的一端、3v3电源连接,引脚2与电容c60、c62的一端连接,引脚7与电阻器r220的一端连接,引脚11与3v3电源连接,引脚13接地,引脚17与3v3电源连接,引脚18与芯片u22的引脚7连接,引脚19与芯片u22的引脚3连接,引脚20与芯片u22的引脚1连接,引脚21与电阻器r211的一端连接,引脚22与芯片u22的引脚2连接,引脚23与芯片u22的引脚5连接,引脚25与连接器j85的接脚1连接,引脚26与连接器j84的接脚1、发光二极管d49的阴极连接,引脚27与电容c66的一端及晶振y2的接脚3连接,引脚28与电容c67的一端、晶振y2的接脚1连接,引脚31与电阻器r72的一端连接,引脚32与电阻器r221的一端连接,引脚33与电阻器r7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电容c63
‑
c6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60的另一端与电容c61的一端、天线j86的接脚1连接,所述电容c61的另一端与天线j86的接脚2连接并接地,所述电容c6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器r220的另一端作为sw端与控制模块的sw端连接,所述电阻器r211的另一端与芯片u22的引
脚6连接,所述连接器j85的接脚2作为sa端与控制模块的sa端连接,所述连接器j84的接脚2作为sf端与控制模块的sf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49的阳极与电阻器r22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器r226的另一端与3v3电源连接,所述电容c66的另一端与晶振的接脚2连接并接地,所述晶振y2的接脚4与电容c67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电阻器r221的另一端作为sx端与控制模块的sx端连接,所述芯片u22的引脚4接地,引脚8与3v3电源及电容c6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器r180的一端与连接器j66的接脚1、3v3电源连接,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46的阳极连接,所述连接器j66的接脚2与3v3电源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46的阴极接地。
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订书机内部设置有齿轮传动机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与电机模块中的电机m连接,可实现订书机的订书动作。
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极管d3
‑
d4选用稳压二极管。
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极管d2选用稳压二极管。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装订控制电路,物联网模块可对订书机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在控制模块中通过发光二极管来实现状态的反馈,从而从根源上杜绝了订书机处于损坏或者缺钉状态对日常办公效率的影响;控制模块控制电机模块中的电机发生旋转,从而带动订书机中的齿轮传动机构,实现订书机的自动订书动作,另外控制模块也可与外部设备连接,通过外部设备下达指令来实现控制。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连接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模块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块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模块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物联网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1.如图1
‑
图5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装订控制电路,包括有电源模块、控制模块、电机模块、物联网模块及订书机,所述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机模块、物联网模块及订书机连接,以实现各模块的正常供电,所述订书机与物联网模块连接,以实现订书机状态信息的接收及输出,所述电机模块与订书机连接,以实现动力传输保证订书机能够正常动作,所述控制模块与物联网模块连接,以实现物联网模块信息的实时传输,所述控制模块与电机模块连接,以实现动作信号的输出;其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有芯片u1、u13、电容c1
‑
c2、二极管d3
‑
d4、有极电容c3
‑
c4、电阻r1
‑
r3及电感l1,所述芯片u13的引脚1与12v电源及电阻r1的一端连接,引脚2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引脚4与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引脚5、6均接地,引脚7与电阻r2、r3的一端连接,引脚8与电容c2、电感l1的一端及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引脚9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二极管d4的阳极及电阻r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芯片u1的引脚2、5均与5v电源连接,引脚3、6与有极电容c3
‑
c4的正极、电阻r3的另一端及电
感l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有极电容c3
‑
c4的阴极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阴极与5v电源连接,所述二极管d3
‑
d4选用稳压二极管;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有芯片u5、u9、程序下载电路w1、接口j8、开关key1、晶振y1、y4、电容c2、c14
‑
c15、c21
‑
c22、电阻r5、r7、电阻器r18、r35
‑
r37、发光二极管d44
‑
d45、d47
‑
d48、电感器l9、二极管d2及连接器j73、j80
‑
j81,所述芯片u9的引脚34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引脚101与连接器j80的接脚2连接,引脚102与连接器j81的接脚2连接,引脚69作为sa端与物联网模块的sa端连接,引脚70作为sf端与物联网模块的sf端连接,引脚12作为sw端与物联网模块的sw端连接,引脚18与电阻器r35的一端连接,引脚19与电阻器r36的一端连接,引脚20与电阻器r37的一端连接,引脚29与电阻器r18的一端连接,引脚79作为se端与电机模块的se端连接,引脚80作为sd端与电机模块的sd端连接,引脚81作为sh端与电机模块的sh端连接,引脚82作为sq端与电机模块的sq端连接,引脚85作为sn端与电机模块的sn端连接,引脚132作为sx端与物联网模块的sx端连接,所述电阻r7与开关key1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及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开关key1、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电源3v3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阳极均接地,所述电阻器r35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44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器r36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45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器r37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47的阴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44
‑
d45、d47的阳极均与连接器j73的接脚2连接,所述电阻器r18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48的阴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48的阳极、连接器j73的接脚1均与3v3电源连接,所述芯片u5的引脚1与电容c14的一端连接并接地,引脚2与连接器j81的接脚1连接,引脚3与连接器j80的接脚1连接,引脚4与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引脚5与接口j8的接脚3连接,引脚6与接口j8的接脚2连接,引脚7与晶振y1、y4的接脚1及电容c21的一端连接,引脚8与晶振y1、y4的接脚2及电容c22的一端连接,引脚13与程序下载电路w1的端口1连接,引脚14与程序下载电路w1的端口2连接,引脚16与电容c15的一端及5v电源连接,所述电容c21
‑
c2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接口j8的接脚1与5v电源连接,接脚5接地,接脚6
‑
9均与电感l9的端部2连接,所述电感l9的端部1接地,所述二极管d2选用稳压二极管;所述电机模块包括有芯片u6及电机m,所述芯片u6的引脚1作为se端与控制模块的se端连接,引脚2作为sd端与控制模块的sd端连接,引脚3作为sh端与控制模块的sh端连接,引脚4作为sq端与控制模块的sq端连接,引脚5作为sn端与控制模块的sn端连接,引脚14与电机m的接脚3连接并接地,引脚22与电机m的接脚2连接,引脚28与电机m的接脚1及5v电源连接;所述物联网模块包括有芯片u20、u22、晶振y2、连接器j66、j84
‑
j85、电容c60
‑
c67、发光二极管d46、d49、电阻器r72、r180、r211、r220、r221、r226及天线j86,所述芯片u20的引脚1、3
‑
4、29
‑
30均与电容c63
‑
c64的一端、3v3电源连接,引脚2与电容c60、c62的一端连接,引脚7与电阻器r220的一端连接,引脚11与3v3电源连接,引脚13接地,引脚17与3v3电源连接,引脚18与芯片u22的引脚7连接,引脚19与芯片u22的引脚3连接,引脚20与芯片u22的引脚1连接,引脚21与电阻器r211的一端连接,引脚22与芯片u22的引脚2连接,引脚23与芯片u22的引脚5连接,引脚25与连接器j85的接脚1连接,引脚26与连接器j84的接脚1、发光二极管d49的阴极连接,引脚27与电容c66的一端及晶振y2的接脚3连接,引脚28与电容c67的一端、晶振y2的接脚1连接,引脚31与电阻器r72的一端连接,引脚32与电阻器r221的一端连接,引脚33与电阻器r7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电容c63
‑
c6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60的另一端与电容c61的一端、天线j86的接脚1连接,所述电容c61的另一端与天线j86的接脚2连接并接地,所述电容
c6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器r220的另一端作为sw端与控制模块的sw端连接,所述电阻器r211的另一端与芯片u22的引脚6连接,所述连接器j85的接脚2作为sa端与控制模块的sa端连接,所述连接器j84的接脚2作为sf端与控制模块的sf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49的阳极与电阻器r22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器r226的另一端与3v3电源连接,所述电容c66的另一端与晶振的接脚2连接并接地,所述晶振y2的接脚4与电容c67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电阻器r221的另一端作为sx端与控制模块的sx端连接,所述芯片u22的引脚4接地,引脚8与3v3电源及电容c6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器r180的一端与连接器j66的接脚1、3v3电源连接,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46的阳极连接,所述连接器j66的接脚2与3v3电源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46的阴极接地;所述订书机内部设置有齿轮传动机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与电机模块中的电机m连接,可实现订书机的订书动作。
22.以上实施例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自身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成新的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