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隧道施工用基坑盖板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会预先留有基坑,在施工时,基坑上口需要打开,工人带着扶梯以便进出基坑,在不施工时,采用木板、竹胶板或成品盖板对基坑进行覆盖,但仅仅将基坑上方开口盖着,人员踩踏很容易使盖板移位,由于没有支撑工具,人员踩踏也容易使盖板损坏,达不到封闭基坑的作用,还容易形成安全隐患,人工频繁开闭基坑劳动强度高;且工人下到基坑内进行工作时,都需要携带扶梯很不方便,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一些路人很可能看到后去攀爬而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隧道施工用基坑盖板支护装置,可有效解决基坑盖板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竖板,竖板上设有能上下移动的滑块,竖板上端左侧固定有一个横板,横板左端铰接有一个盖板,盖板下端面左侧和滑块之间设有上方伸缩杆,上方伸缩杆上设有收缩卡死装置;上方伸缩杆一端铰接在盖板下端面左侧,另一端铰接在滑块上;盖板内左侧铰接有一个门板,门板上端与盖板上端面左侧之间设有下方伸缩杆,下方伸缩杆上设有伸长卡死装置;门板右侧有一个铰接在盖板内的挡板,盖板下端面右侧铰接有一个梯子;竖板上端固定有一个竖杆,竖杆上端有一个卷绳轮,卷绳轮上的绳子连接在门板上。
5.优选的,所述盖板上开有门板槽,门板槽的竖截面为t形;门板上未与盖板铰接的一端相对盖板转动靠近时,门板置于门板槽内,门板上未与盖板铰接的一端相对盖板转动远离时,门板将门板槽打开。
6.优选的,所述挡板上开有挡板槽,挡板槽的竖截面为t形,挡板上未与盖板铰接的一端相对盖板转动靠近时,挡板置于挡板槽内,挡板上未与盖板铰接的一端相对盖板转动远离时,挡板将挡板槽打开。
7.优选的,所述上方伸缩杆包括伸缩筒和置于伸缩筒内的插杆;插杆上开有挡块安装孔,挡块安装孔中间有一个弹簧,弹簧两端各有一个挡块,伸缩筒内开有挡块插孔;挡块安装孔、弹簧、挡块和挡块插孔共同组成了收缩卡死装置。
8.优选的,所述下方伸缩杆包括外侧筒和置于外侧筒内的内侧杆;内侧上开有挡杆安装孔,挡杆安装孔中间有一个弹簧,弹簧两端各有一个挡杆,伸缩筒内开有挡杆插孔;挡杆安装孔、弹簧、挡杆和挡杆插孔共同组成了伸长卡死装置。
9.优选的,所述下方伸缩杆为前后对称的两组,梯子置于两组下方伸缩杆之间。
10.优选的,所述竖板左端开有竖向的t形槽,滑块的横截面为t形,滑块置于t形槽内且能上下滑动。
11.优选的,所述盖板上未与横板铰接的一端开有一个矩形槽,矩形槽内插装有一个能在矩形槽内移动的延长板。
12.本实用新型通过操控卷绳轮,在基坑施工时将盖板折叠,不施工使盖板将基坑盖住,避免人工频繁开闭基坑,劳动强度低,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将梯子铰接在盖板下方,通过挡板将梯子挡住,避免路人看到后去攀爬而产生安全隐患,同时方便施工人员通过梯子上下基坑。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5.图3为图2中a
‑
a的剖视图。
16.图4为图3中b的局部放大图。
17.图5为图3中c的局部放大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折叠状态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1.由图1至图7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竖板1,竖板1上设有能上下移动的滑块2,竖板1上端左侧固定有一个横板3,横板3左端铰接有一个盖板4,盖板4下端面左侧和滑块2之间设有上方伸缩杆,上方伸缩杆上设有收缩卡死装置;上方伸缩杆一端铰接在盖板4下端面左侧,另一端铰接在滑块2上;盖板4内左侧铰接有一个门板5,门板5上端与盖板4上端面左侧之间设有下方伸缩杆,下方伸缩杆上设有伸长卡死装置;门板5右侧有一个铰接在盖板4内的挡板6,盖板4下端面右侧铰接有一个梯子7;竖板1上端固定有一个竖杆8,竖杆8上端有一个卷绳轮9,卷绳轮9上的绳子10连接在门板5上。
22.所述的盖板4上开有门板5槽,门板5槽的竖截面为t形;门板5上未与盖板4铰接的一端相对盖板4转动靠近时,门板5置于门板5槽内,门板5上未与盖板4铰接的一端相对盖板4转动远离时,门板5将门板5槽打开。
23.所述的挡板6上开有挡板槽12,挡板槽12的竖截面为t形,挡板6上未与盖板4铰接的一端相对盖板4转动靠近时,挡板6置于挡板槽12内,挡板6上未与盖板4铰接的一端相对盖板4转动远离时,挡板6将挡板槽12打开。
24.所述的上方伸缩杆包括伸缩筒13和置于伸缩筒13内的插杆14;插杆14上开有插杆通孔,插杆通孔中间固定有一个弹簧,弹簧两端各有一个挡块15,伸缩筒13内开有伸缩筒通孔;插杆通孔、弹簧、挡块15和伸缩筒通孔共同组成了收缩卡死装置,两挡块15压缩弹簧并置于插杆通孔内,使插杆14能在伸缩筒13内移动,挡块15到达伸缩筒通孔位置,弹簧推动两挡块15分别置于对应的伸缩筒通孔内,将插杆14和伸缩筒13卡死不能相对移动。
25.所述的下方伸缩杆包括外侧筒16和置于外侧筒16内的内侧杆17;内侧杆17上开有内侧杆通孔,内侧杆通孔中间固定有一个弹簧,弹簧两端各有一个挡杆18,外侧筒16内开有外侧筒通孔;内侧杆通孔、弹簧、挡杆18和外侧筒通孔共同组成了伸长卡死装置,两挡杆18
压缩弹簧并置于内侧杆通孔内,使内侧杆17能在外侧筒16内移动,挡杆18到达外侧筒通孔位置,弹簧推动两挡杆18分别置于对应的外侧筒通孔内,将内侧杆17和外侧筒16卡死不能相对移动。
26.所述的下方伸缩杆为前后对称的两组,梯子7置于两组下方伸缩杆之间。
27.所述的竖板1左端开有竖向的t形槽19,滑块2的横截面为t形,滑块2置于t形槽19内且能上下滑动。
28.所述的盖板4上未与横板3铰接的一端开有一个矩形槽20,矩形槽20内插装有一个能在矩形槽20内移动的延长板21;延长板21伸出矩形槽20能延长盖板4的长度,使盖板4能置于基坑上方,延长板21收进矩形槽20能使盖板4在转动时不受阻。
29.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初始状态,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此状态下,滑块2置于t形槽19的上端,盖板4上的延长板21一端向下转动使盖板4处于竖直位置,并置于横板3的下方,下方伸缩杆处于收缩状态,梯子7置于盖板4与竖板1之间且置于横板3的下方;卷绳轮9收紧绳子10使门板5上未与盖板4铰接的一端相对盖板4转动靠近,门板5置于门板5槽内,上方伸缩杆处于伸长状态,挡板6上未与盖板4铰接的一端相对盖板4转动靠近,挡板6置于挡板槽12内;
30.需要将基坑盖上时,先启动卷绳轮9释放绳子10,门板5上未与盖板4铰接的一端相对盖板4转动远离,门板5将门板5槽打开,上方伸缩杆逐渐收缩,直至插杆14上的挡块15到达伸缩筒通孔位置时,在弹簧作用下挡块15置于伸缩筒通孔内,上方伸缩杆被卡死;然后启动卷绳轮9收紧绳子10,通过绳子10拉动门板5来带动盖板4上的延长板21一端向上转动,下方伸缩杆逐渐伸长,直至内侧杆17上的挡杆18到达外侧筒通孔位置时,在弹簧作用下挡杆18置于外侧筒通孔内,下方伸缩杆被卡死;盖板4处于水平位置,并置于横板3的左侧,通过将延长板21向左拉伸并置于基坑外边上,此时基坑被盖板4盖住,且有延长板21和下方伸缩杆的支撑;如需将门板5关闭,只需通过将档块推至档块安装孔内,解除上方伸缩杆的卡死状态,即可通过卷绳轮9释放绳子10,使门板5转动并置于门板5槽内;在盖板4由竖直位置转动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梯子7在重力作用下不会随着盖板4的转动而转动,而是始终竖直向下,通过将挡板6向上转动开启挡板槽12,人能从挡板槽12处到达梯子7,然后顺着梯子7向下进入基坑; 需要折叠时只需将档杆推至档杆安装孔内,解除下方伸缩杆的卡死状态,即可通过卷绳轮9释放绳子10,使盖板4和梯子7在各自重力作用下复位。
3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能转动开启的门板5和盖板4,在收缩时能被卡死的上方伸缩杆,通过操控卷绳轮9,在基坑施工时将盖板4折叠,不施工使盖板4将基坑盖住,避免人工频繁开闭基坑,劳动强度低,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3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能开启的挡板6,并将梯子7铰接在盖板4下方,通过挡板6将梯子7挡住,避免路人看到后去攀爬而产生安全隐患,同时方便施工人员通过梯子7上下基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