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莓采摘器拇指刀组合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7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果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莓采摘器拇指刀组合。


背景技术:

2.草莓采果器具体是一种拇指刀具,顾名思义就是戴在拇指表面的刀具。现下采摘草莓的方式仍靠采收人员使用指尖掐断草莓果实的茎梗,此种采收方法不仅采摘速度慢容易捏伤草莓,且易使采摘人员指甲遭受感染发炎。而现存拇指刀大多结构单一固定,不便于拆装,并且使用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固定作用,容易使刀具切斜误伤佩戴人员,同时现有的拇指刀具不便于更换刀具,刀头损坏或者佩戴件损坏就不能使用了,加大了制造成本,不仅如此,现有的拇指刀具采用橡皮套,生产上易污染环境,采摘时橡皮套易被刀片划破致使采摘人员受伤,不利于推广和普及。
3.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草莓采摘器拇指刀组合,包括顶针部和刀体部,所述顶针部上设置有刀槽,所述刀体部上设置有刀片,茎梗设置于所述刀槽槽口和所述刀片刀刃之间,所述顶针部设置为环型件,所述刀槽设置在所述顶针部外圆面上,所述刀体部包括底座、连接套、刀座,所述刀片设置在所述刀座上,所述底座通过所述连接套和所述刀座连接,所述底座设置为管型件。
5.较佳的,所述顶针部、所述刀座均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所述连接套采用橡胶材料制作。
6.较佳的,所述连接套包括第一连接槽,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槽内,且所述第一连接槽底设置为圆弧形。
7.较佳的,所述连接套还设置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设置为环形,所述刀座底部设置有环形连接件,所述环形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槽内。
8.较佳的,所述环形连接件端面上设置有突起块,所述突起块设置为半球形。
9.较佳的,所述连接套横截面设置有圆形,且由所述底座向所述刀座方向,所述连接套横截面直径逐渐减小,所述连接套的环形端面上设置有环形挤压槽,所述环形挤压槽横截面设置为弧形。
10.较佳的,所述刀座和所述连接套的连接端面设置为圆形端面,所述刀座和所述连接套的连接端面直径等于或大于所述连接套与所述刀座的连接端面直径。
11.较佳的,所述刀座设置有球型端面,所述刀座上设置有刀片槽,所述刀片设置在所述刀片槽内。
12.较佳的,所述刀片包括连接部、刀口部和固定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刀口部均设置为片状件,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刀口部和所述固定部,所述刀口部和所述
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夹角,所述夹角设置为钝角,所述刀座和所述连接套的连接端面与所述连接部垂直设置,所述刀口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端部设置刀口;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刀片槽内。
13.较佳的,所述固定部设置为矩形块状件,所述连接套与所述刀座的连接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横截面设置为矩形,所述固定槽尺寸和所述固定部尺寸配合设置,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固定槽内。
14.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便于拆装更换刀具,固定效果好,成本低,易清洗,安全稳定,生产上环保无污染,可以次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所述顶针部的结构视图;
16.图2为所述刀体部的结构视图;
17.图3为所述刀体部的结构剖视图;
18.图4为所述刀座和所述刀片的连接剖视图。
19.图中数字表示:
[0020]1‑
顶针部;2

刀体部;11

刀槽;21

刀片;22

底座;23

连接套;24

刀座;211

连接部;212

刀口部;213

固定部;231

第一连接槽;232

第二连接槽;233

环形挤压槽;234

固定槽;241

环形连接件;242

刀片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0022]
实施例一
[0023]
如图1、图2所示,图1为所述顶针部的结构视图;图2为所述刀体部的结构视图;本实用新型所述草莓采摘器拇指刀组合包括顶针部1和刀体部2,所述顶针部1上设置有刀槽11,所述刀体部2上设置有刀片21,通过将茎梗设置于所述刀槽11槽口和所述刀片21刀刃之间,所述刀片21刀刃向所述刀槽11槽口施力,从而将茎梗掐断。
[0024]
所述顶针部1设置为环型件,所述刀槽11设置在所述顶针部1外圆面上。
[0025]
所述刀体部2包括底座22、连接套23、刀座24,所述刀片21设置在所述刀座24上,所述底座22通过所述连接套23和所述刀座24连接,所述底座22设置为管型件。
[0026]
所述顶针部1套设在使用者食指或中指上,将所述底座22套设在使用者拇指上,从而进行对应的茎梗掐断操作,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
[0027]
较佳的,所述顶针部1、所述刀座24均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所述连接套23采用橡胶材料制作。
[0028]
实施例二
[0029]
如图3所示,图3为所述刀体部的结构剖视图;所述连接套23包括第一连接槽231,所述底座2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槽231内,且所述第一连接槽231底设置为圆弧形,便于所述底座22套设在使用者拇指上时,使用者拇指在所述第一连接槽231内的位置固定。
[0030]
所述连接套23还设置有第二连接槽232,所述第二连接槽232设置为环形,所述刀
座24底部设置有环形连接件241,所述环形连接件241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槽232内,从而实现所述连接套23和所述刀座2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0031]
较佳的,所述环形连接件241端面上设置有突起块,所述突起块一般设置为半球形,通过设置所述突出块,增加所述环形连接件241和所述第二连接槽232槽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所述连接套23和所述刀座2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槽232的槽壁上也设置有半球型槽,从而便于所述突起块和所述半球型槽形成卡接,加强连接固定效果。
[0032]
同时值得指出的是,所述底座22上也设置有若干所述突起块,所述突起块设置在所述底座22和所述第一连接槽231之间,以增加所述底座22和所述第一连接槽231槽壁之间的摩擦力。
[0033]
所述底座22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用于实现对设置于所述底座22内的手指透气作用。
[0034]
较佳的,所述连接套23横截面设置有圆形,且由所述底座22向所述刀座24方向,所述连接套23横截面直径逐渐减小。
[0035]
所述连接套23的环形端面上设置有环形挤压槽233,所述环形挤压槽233横截面设置为弧形,通过对所述环形挤压槽233进行施力挤压,从而使所述连接套23变形,以便于将所述底座22或所述刀座24从所述连接套23上拆除。
[0036]
一般的,所述刀座24和所述连接套23的连接端面设置为圆形端面,所述刀座24和所述连接套23的连接端面直径等于或大于所述连接套23与所述刀座24的连接端面直径,从而便于所述刀座24和所述连接套23之间拆除。所述环形挤压槽233设置在所述连接套23靠近所述刀座24的一侧。
[0037]
通过所述底座22、所述连接套23、所述刀座24之间的可拆卸,便于拆装更换刀具,固定效果好,成本低,易清洗,安全稳定,生产上环保无污染,可以次循环利用。
[0038]
实施例三
[0039]
如图4所示,图4为所述刀座和所述刀片的连接剖视图;所述刀座24设置有球型端面,所述刀座24上设置有刀片槽242,通过将所述刀片21插入所述刀片槽242内从而实现所述刀片21和所述刀座2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同时所述环形连接件241对应所述刀片槽242设置有缺口。
[0040]
所述刀片21包括连接部211、刀口部212和固定部213,所述连接部211和所述刀口部212均设置为片状件,所述连接部2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刀口部212和所述固定部213,所述刀口部212和所述连接部211之间设置有夹角,所述夹角一般设置为钝角,所述刀座24和所述连接套23的连接端面与所述连接部211垂直设置,从而使所述刀口部212倾斜设置,所述刀口部212远离所述连接部211的端部设置刀口。所述连接部211设置在所述刀片槽242内,通过所述刀口部212和所述连接部211之间的折角位置和所述固定部213与所述连接部211的连接位置,从而与所述刀座24进行卡接,以实现所述刀片21在所述刀座24上位置的固定。
[0041]
较佳的,所述固定部213设置为矩形块状件,所述连接套23与所述刀座24的连接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槽234,所述固定槽234的横截面设置为矩形,所述固定槽234尺寸和所述固定部213尺寸配合设置,所述固定部213设置在所述固定槽234内,通过所述固定槽234和所
述固定部213之间的配合从而实现所述刀片21和所述连接套23之间的位置固定,从而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所述刀片21和所述连接套23之间的相对转动,保证掐断的稳定性。
[0042]
通过所述刀座24和所述刀片21之间的可拆卸,便于拆装更换刀具,固定效果好,成本低,易清洗,安全稳定,生产上环保无污染,可以次循环利用。
[004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3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