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返馈抑制方管会议麦克风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6



1.本实用新型涉及麦克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返馈抑制方管会议麦克风。


背景技术:

2.现代社会的人们每天都会被大大小小的会议所包围,在开会时用到最多的就是麦克风,随着麦克风的出现极大的解决了人们在开会时由于讲话者声音小听不到的问题,由于其操作简单,造型美观等特点备受大家的喜爱。
3.然而,市面上的一些会议用的麦克风存在一些问题,许多麦克风拆卸及安装麻烦,灵活性低,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返馈抑制方管会议麦克风,拾音效果好,且麦克风的拆卸及安装方便,灵活性高,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返馈抑制方管会议麦克风,包括主控制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的显示屏、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的pcb板、与所述pcb板电连接的第一拾音器以及与所述pcb板电连接的第二拾音器,其中所述第一拾音器和第二拾音器的极性相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其中所述主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面;杆体,呈方形体状,其中所述杆体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呈方形体状的第一收容孔,且所述杆体的底端可拆卸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第一收容孔的底盘,且所述底盘的一端通过转接头转动且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杆体的顶部设有用于密封所述第一收容孔的头盖,且所述头盖中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细孔,所述杆体的四侧沿杆体的长度方向均设有多个第二细孔,所述pcb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孔内,所述第一拾音器设置在所述pcb板的一端,所述第二拾音器设置在所述pcb板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拾音器的语音接收方向与所述第二拾音器的语音接收方向相反。
6.进一步的,所述杆体的第一收容孔内还设有呈方形体状的网纱棉层,所述网纱棉层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呈方形体状的第二收容孔,所述pcb板收容在所述第二收容孔内。
7.进一步的,所述底盘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接头的一端间隔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凸起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以使得螺钉穿设在第三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
8.进一步的,所述底盘的另一端设有呈方形体状且插设在所述第一收容孔内的连接头,且所述连接头设有卡置槽,所述pcb板的另一端卡置在所述卡置槽中。
9.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头的另一端设有呈方形体状的收容卡孔,所述底座的顶面螺纹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端呈方形体状且收容在所述收容卡孔中。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返馈抑制方管会议麦克风包括:主控制器;显示屏;pcb板;与pcb板电连接的第一拾音器;与pcb板
电连接的第二拾音器;底座,其中主控制器设置在底座内,显示屏设置在底座的顶面;杆体,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呈方形体状的第一收容孔;其中,杆体的顶部设有用于密封第一收容孔的头盖,且头盖中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细孔,杆体的四侧沿杆体的长度方向均设有多个第二细孔,pcb板设置在第一收容孔内,第一拾音器设置在pcb板的一端,第二拾音器设置在pcb板的另一端,且第一拾音器的语音接收方向与第二拾音器的语音接收方向相反。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返馈抑制方管会议麦克风的拾音效果好,且麦克风的拆卸及安装方便,灵活性高,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返馈抑制方管会议麦克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中麦克风的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图1中麦克风的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图1中麦克风的pcb板的结构示意图;
15.图5是本实用新型返馈抑制方管会议麦克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请参阅图1

5,该返馈抑制方管会议麦克风包括底座10、杆体11、主控制器、与主控制器电连接的显示屏101、与主控制器电连接的pcb板12、与pcb板12电连接的第一拾音器13以及与pcb板12电连接的第二拾音器14。
17.在本实施例中,主控制器设置在底座10内,显示屏101设置在底座10的顶面。
18.杆体11呈方形体状,其中杆体11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呈方形体状的第一收容孔111。
19.在本实施例中,杆体11的底端可拆卸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一收容孔111的底盘112,且底盘112的一端通过转接头113转动且可拆卸连接在底座10上。
20.具体地,转接头113的一端间隔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131和第二凸起部1132,底盘112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凸起部1131和第二凸起部1132之间。进一步的,底盘112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凸起部1131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二凸起部1132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以使得螺钉穿设在第三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应理解,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为螺纹孔,而螺钉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螺纹连接,而螺钉是穿设并转动设置在第一通孔内,使得底盘112与转接头113转动连接,同时底盘112与转接头113可拆卸连接,使得安装及拆卸方便。
21.进一步的,底盘112的另一端设有呈方形体状且插设在第一收容孔111内的连接头1121。应理解,连接头1121的横截面的长度及宽度等于第一收容孔111的横截面的长度及宽度,使得连接头1121能够紧密插设在第一收容孔111内。
22.进一步的,连接头1121设有卡置槽,pcb板12的另一端卡置在卡置槽中,使得底盘112可以和pcb板12一体,方便安装及拆卸。
23.在本实施例中,转接头113的另一端设有呈方形体状的收容卡孔1130,底座10的顶面螺纹连接有固定柱102,固定柱102的顶端呈方形体状且收容在收容卡孔1130中。应理解,固定柱102的横截面的长度及宽度等于收容卡孔1130的横截面的长度及宽度,使得固定柱
102能够紧密插设在连接头113中,方便拆卸及安装。
24.值得注意的是,底盘112、转接头113和固定柱102之间设有用于穿设导线的导线孔,使得pcb板12能够与底座10的主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角头113的收容卡孔的内壁设有与pcb板12电连接的第一导电体,固定柱102的顶部设有与主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体,当转接头113插设在固定柱102时,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接触并电连接,以使得pcb板12与主控制器电连接,这样方便拆卸及安装。
25.在本实施例中,杆体11的顶部设有用于密封第一收容孔111的头盖114,且头盖114中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细孔,使得声音可以从头盖114进入杆体11内。优选地,多个第一细孔为77个圆孔,77个圆孔是根据声学理论进行排布的。
26.进一步的,杆体11的四侧沿杆体11的长度方向均设有多个第二细孔,使得声音可以从杆体11的四侧面进入杆体11内。优选地,多个第二细孔为285个圆孔或323个圆孔,285个圆孔或323个圆孔是根据声学理论进行排布的。
27.pcb板12设置在第一收容孔111内,优选地,pcb板12呈长条矩形状。进一步的,pcb板12的长度等于杆体11的五分之四的长度,如杆体的长度为10厘米,pcb板12的长度为8厘米,又或者pcb板12的长度等于杆体11的五分之三的长度,如杆体的长度为10厘米,pcb板12的长度为6厘米。
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拾音器13设置在pcb板12的一端,第二拾音器14设置在pcb板12的另一端。应理解,第一拾音器13和第二拾音器14是设置在pcb板12上的,即第一拾音器13、第二拾音器14和pcb板12一体连接,使得pcb板12与第一拾音器13和第二拾音器14无需额外添加导线连接(传统的pcb板与拾音器之间是通过导线电连接),方便安装及拆卸方便。
29.优选地,pcb板12的顶部设有第一卡置凹槽121,第一拾音器13设置在第一卡置凹槽121中,进一步的,pcb板12的底部设有第二卡置凹槽122,第二拾音器14设置在第二卡置凹槽122中。应理解,当pcb板12插设在杆体11内时,第一拾音器13靠近杆体11的顶端。
30.优选地,杆体11的第一收容孔111内还设有呈方形体状的网纱棉层15,其中网纱棉层15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呈方形体状的第二收容孔,且pcb板12收容在第二收容孔内。应理解,网纱棉层15是呈方形体状的,而网纱棉层15是紧密设置在第一收容孔111内的,即网纱棉层15的横截面的长度及宽度等于第一收容孔111的横截面的长度及宽度。
31.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pcb板12的宽度等于第二收容孔的宽度,使得pcb板12能够稳定收容在网纱棉层15内。应理解,网纱棉层15具有缓冲抗震效果,因此能够对pcb板12起到缓冲及抗震的效果,而又由于第一拾音器13和第二拾音器14设置在pcb板12上,因此也对第一拾音器13和第二拾音器14具有缓冲抗震效果。
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拾音器13的语音接收方向与第二拾音器14的语音接收方向相反,且第一拾音器13和第二拾音器14的极性相反。应理解,传统方式中,在会议室扩声系统应用当中调试人员或用户经常遇到话筒拾音与扩声的矛盾问题,当把话筒的拾音灵敏度提升到一定程度时通常会出现声返馈而啸叫的现像,而这个现像的出现造成系统无法使用,严重的甚至烧坏设备,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优化会议话筒的拾音性能同时又减少啸叫风险,本实施例利用两个或多个拾音器之间的相位关系来控制话筒的拾音指向性,由于有了更好的拾音指向性,使得话筒对来自指向范围以外的返馈声就有了更好的抑制作用,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啸叫的风险,扩声增益也可以有明显的提升。
33.进一步的,由于pcb板12上固定了两只语音接收方向相反同时极性也相反的拾音器,当反射声波从拾音器的正轴方向入射(如杆体11的顶部进入)时,这两个拾音器同时收到声音,由于两个拾音器的位置是一正一反,极性也相反,此时两只拾音器产生的信号是同相信号,所以正轴方向入射的反射声波互相叠加,所以输出信号得到提升(相对于一个拾音器工作),而当声波从杆体11的侧面入射时两个拾音器同时收到声音时,由于声波的入射相位角是相同的所以拾音器产生了相同的信号,但是由于两只拾音器是反极性的,所以两个信号是大小相等而极性相反180的,此时话筒输出的信号由这两个信号反相互相抵消,所以输出信号自动衰减,另外,拾音器都是现有技术产品,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原理。
34.综上,本实用新型所公开返馈抑制方管会议麦克风包括:主控制器;显示屏;pcb板;与pcb板电连接的第一拾音器;与pcb板电连接的第二拾音器;底座,其中主控制器设置在底座内,显示屏设置在底座的顶面;杆体,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呈方形体状的第一收容孔;其中,杆体的顶部设有用于密封第一收容孔的头盖,且头盖中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细孔,杆体的四侧沿杆体的长度方向均设有多个第二细孔,pcb板设置在第一收容孔内,第一拾音器设置在pcb板的一端,第二拾音器设置在pcb板的另一端,且第一拾音器的语音接收方向与第二拾音器的语音接收方向相反。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返馈抑制方管会议麦克风的拾音效果好,且麦克风的拆卸及安装方便,灵活性高,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3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