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星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卫星终端天线。
背景技术:
2.在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中,用户段需要通过地面段接入移动卫星通信网络中进行移动通信。代表用户段的通信终端,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手持终端或车载终端等,用户终端作用是通过安装有无线收发天线实现终端用户对通信状态的设置、获取,完成通信。对于不同频段的移动卫星通信网络,体现之一就是用户终端使用的频率不同,采用不同频段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具有不同的通信功能和设计方法。
3.用户段分为括移动终端、手持终端和固定终端等,卫星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影响卫星信号的因素有很多,移动终端和手持终端可以根据信号的强弱来寻找信号较强的地方进行使用,但是固定终端由于其固定式的设计状态,因此移动固定终端的可能性较小,如果想要使其信号增强,可以通过改变天线的位置来寻找信号较强的位置,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款,针对固定终端的天线,本天线可以移动,进而可以提升固定终端的信号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卫星终端天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卫星终端天线,包括终端天线,所述终端天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终端天线的信号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远离终端天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收线装置;
5.所述收线装置包括收线盒,所述收线盒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通孔,收线盒的内部设置有金属连接件,所述金属连接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的远离金属连接件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一个螺栓,两个所述螺栓分别贯穿两个通孔的内部;
6.所述金属连接件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部插接有金属棒,所述第一连接线远离终端天线的一端与金属棒固定连接,所述金属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磁铁,所述收线盒内壁的顶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部卡接有铁块,所述铁块和磁铁磁性连接。
7.可选的,所述收线盒的一侧面开设有第一穿线孔,所述收线盒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穿线孔。
8.可选的,所述第一穿线孔的内部供第一连接线穿过,所述第二穿线孔的内部串接有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与金属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与固定终端的电路固定连接。
9.可选的,所述收线盒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与固定终端固定连接。
10.可选的,所述金属棒远离磁铁的一端贯穿至固定终端的外表面,且所述金属棒与固定终端的交接处设置有绝缘套件,所述金属棒贯穿至固定终端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
动头。
11.可选的,所述终端天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栓头。
12.可选的,所述底座包括吸盘和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柱。可选的,所述螺栓头与连接套螺纹连接,且所述螺栓头套接于限位柱的外表面。
1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4.1、通过设置收线装置,并配合与终端天线配合的底座,可以把终端天线移动到信号强的地方,并且与终端天线连接的第一连接线利用收线装置实现自由收放,实现了使用方便的目的,底座上设置有吸盘,因此可以利用吸盘对终端天线进行固定,实现了便于固定的目的。
15.2、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与金属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与固定终端的电路固定连接,而金属连接件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的内部插接有金属棒,第一连接线远离终端天线的一端与金属棒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线又与终端天线连接,所以实现了信号的传递,保证了信号的传递效果,并且金属棒与固定终端的交接处设置有绝缘套件,所以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信号的干扰。
16.3、当需要对第一连接线进行收放的时候,使用者只需要拉动转动头,使磁铁与铁块脱离即可,然后拧动转动头,使金属棒转动,进而使第一连接线缠绕或松开,即可实现对第一连接线的收放操作,当收放完成后,放开拧动头,利用磁铁和铁块的磁性,进而使金属棒固定,从而防止第一连接线的松动,保证了终端天线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
‑
终端天线,11
‑
螺栓头,2
‑
底座,21
‑
吸盘,22
‑
连接套,23
‑
限位柱,3
‑
第一连接线,4
‑
收线装置,41
‑
收线盒,42
‑
通孔,43
‑
金属连接件,44
‑
连接块,45
‑
连接孔,46
‑
金属棒,47
‑
磁铁,48
‑
固定孔,49
‑
铁块,410
‑
第一穿线孔,411
‑
第二穿线孔,412
‑
固定块,413
‑
转动头。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2.如图1
‑
图3所示,一种卫星终端天线,它包括终端天线1,终端天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终端天线1的信号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线3,第一连接线3远离终端天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收线装置4,通过设置收线装置4,并配合与终端天线配合的底座2,可以把终端天线1移动到信号强的地方,并且与终端天线1连接的第一连接线3利用收线装置4实现自由收放,实现了使用方便的目的,底座2上设置有吸盘21,因此可以利用吸盘对终端天线1进行固定,实现了便于固定的目的;
23.收线装置4包括收线盒41,收线盒4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通孔42,收线盒41的内部设置有金属连接件43,金属连接件4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44,两个连接块44的远离
金属连接件43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一个螺栓,两个螺栓分别贯穿两个通孔42的内部;
24.金属连接件43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45,连接孔45的内部插接有金属棒46,第一连接线3远离终端天线1的一端与金属棒46固定连接,金属棒4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磁铁47,收线盒41内壁的顶部开设有固定孔48,固定孔48的内部卡接有铁块49,铁块49和磁铁47磁性连接,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与金属连接件43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与固定终端的电路固定连接,而金属连接件43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45,连接孔45的内部插接有金属棒46,第一连接线3远离终端天线1的一端与金属棒46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线3又与终端天线连接,所以实现了信号的传递,保证了信号的传递效果,并且金属棒46与固定终端的交接处设置有绝缘套件,所以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信号的干扰,当需要对第一连接线3进行收放的时候,使用者只需要拉动转动头413,使磁铁47与铁块49脱离即可,然后拧动转动头413,使金属棒46转动,进而使第一连接线3缠绕或松开,即可实现对第一连接线3的收放操作,当收放完成后,放开拧动头413,利用磁铁47和铁块49的磁性,进而使金属棒46固定,从而防止第一连接线3的松动,保证了终端天线1的使用效果。
25.可选的,收线盒41的一侧面开设有第一穿线孔410,收线盒41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穿线孔411。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穿线孔410的内部供第一连接线3穿过,第二穿线孔411的内部串接有第二连接线(图中未画),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与金属连接件43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与固定终端的电路固定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收线盒41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块412,固定块412通过螺栓与固定终端固定连接。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金属棒46远离磁铁的一端贯穿至固定终端的外表面,且金属棒46与固定终端的交接处设置有绝缘套件,金属棒46贯穿至固定终端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头413。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终端天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栓头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底座2包括吸盘21和连接套22,连接套2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柱23。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螺栓头11与连接套22螺纹连接,且螺栓头11套接于限位柱23的外表面。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需要对第一连接线3进行收放的时候,使用者只需要拉动转动头413,使磁铁47与铁块49脱离即可,然后拧动转动头413,使金属棒46转动,进而使第一连接线3缠绕或松开,即可实现对第一连接线3的收放操作,当收放完成后,放开拧动头413,利用磁铁47和铁块49的磁性,进而使金属棒46固定,然后再把吸盘21安装到合适位置。
31.综上所述:通过设置收线装置4,并配合与终端天线配合的底座2,可以把终端天线1移动到信号强的地方,并且与终端天线1连接的第一连接线3利用收线装置4实现自由收放,实现了使用方便的目的,底座2上设置有吸盘21,因此可以利用吸盘对终端天线1进行固定,实现了便于固定的目的;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与金属连接件4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与固定终端的电路固定连接,而金属连接件43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45,连接孔45的内部插接有金属棒46,第一连接线3远离终端天线1的一端与金属棒46固定连接,第一连
接线3又与终端天线连接,所以实现了信号的传递,保证了信号的传递效果,并且金属棒46与固定终端的交接处设置有绝缘套件,所以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信号的干扰;当需要对第一连接线3进行收放的时候,使用者只需要拉动转动头413,使磁铁47与铁块49脱离即可,然后拧动转动头413,使金属棒46转动,进而使第一连接线3缠绕或松开,即可实现对第一连接线3的收放操作,当收放完成后,放开拧动头413,利用磁铁47和铁块49的磁性,进而使金属棒46固定,从而防止第一连接线3的松动,保证了终端天线1的使用效果。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