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测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的地理测量测绘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及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测绘仪器也在随之朝着数字化和小型化方向发展,在地理测量测绘中,测量时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想象,对事物做出量化描述,将被测量与具有计量单位的标准量在数值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二者的比值,而测绘时通过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空间信息科学为基础,将地面已有的特点和界限通过测量的方式反应地面的形状和位置信息;现有的地理测量测绘装置需要人工搬运进行移动,而测绘的时候绘图员还需要携带其他东西,很不方便;因此需要一种便于移动的测量测绘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地理测量测绘装置,达到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的目的。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地理测量测绘装置,包括主体、动力机构、转动机构、测绘仪,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机构,所述主体的外部设置有转动机构;
5.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伞齿轮三、伞齿轮四、转动杆三、移动轮,所述伞齿轮三与伞齿轮四啮合,所述伞齿轮四的内壁与转动杆三的外壁连接,所述转动杆三的外壁与移动轮的内壁连接。
6.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三的一端贯穿伞齿轮四的外壁延伸至伞齿轮四的外部,所述转动杆三的一端贯穿移动轮的外壁延伸至移动轮的外部,所述伞齿轮三的内壁与转动杆二的外壁连接,使得伞齿轮四能够带动转动杆三转动。
7.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二的一端贯穿伞齿轮三的外壁延伸至伞齿轮三的内部,所述转动杆二远离伞齿轮三的一端贯穿伞齿轮二的外壁延伸至伞齿轮二的内部,所述转动杆二的外壁与伞齿轮二的内壁连接,所述转动杆二的一端贯穿主体的外壁延伸至主体的内部,所述转动杆二的外壁与主体的内壁连接,所述伞齿轮二与伞齿轮一啮合,使得转动杆二能够带动伞齿轮三转动。
8.优选的,所述伞齿轮一的内壁与转动杆一的外壁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的一端贯穿伞齿轮一的外壁延伸至伞齿轮一的内部,所述转动杆一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机的外壁与主体的内壁连接,使得电机能够带动转动杆一转动。
9.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外部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伞齿轮五、伞齿轮六、固定杆一、滑动杆一、固定杆二、滑动杆二、滑动杆三,所述伞齿轮五与伞齿轮六啮合,所述伞齿轮五的内壁与转动杆一的外壁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的一端贯穿伞齿轮五的外壁,所述伞齿轮六的内壁与固定杆一的外壁连接,使得伞齿轮五能够带动伞齿轮六转动。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一的一端贯穿伞齿轮六的外壁,所述固定杆一的内壁与滑动杆一的外壁连接,所述滑动杆一的一端贯穿固定杆一的外壁延伸至固定杆一的内部,所述滑动杆一的外壁与测绘仪的外壁连接,使得滑动杆一能够带动测绘仪进行转动。
11.优选的,所述滑动杆一的内壁与滑动杆三的外壁连接,所述滑动杆三的一端贯穿滑动杆一的内部,所述滑动杆三的内壁与滑动杆二的外壁连接,所述滑动杆二的一端贯穿滑动杆三的外壁,所述滑动杆二的一端贯穿固定杆二的外壁,所述滑动杆二的外壁与固定杆二的内壁连接,使得滑动杆二能够滑动。
12.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二的外壁表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壁底部开设有滑动槽一,所述固定槽的内壁顶部开设有滑动槽二,固定杆二的外壁与主体的外壁连接,使得固定杆二能够获得支撑力。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地理测量测绘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动力机构,通过电机带动转动杆一转动,转动杆一带动伞齿轮一转动,伞齿轮一带动伞齿轮二转动,伞齿轮二带动转动杆二转动,转动杆二带动伞齿轮三转动,伞齿轮三带动伞齿轮四转动,伞齿轮四带动转动杆三转动,转动杆三带动移动轮转动,从而使得主体能够移动,达到了不需要测绘员对本装置进行搬运即可进行移动,同时还可以将一些物品放置在主体上进行搬运的目的。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动机构,通过电机带动转动杆一转动,转动杆一带动伞齿轮五转动,伞齿轮五带动伞齿轮六转动,伞齿轮六带动固定杆一转动,固定杆一带动滑动杆一转动,转动滑动杆二,使得滑动杆二从固定杆二内壁底部开设的滑动槽一移至位于滑动槽一上方的滑动槽二内,从而使得滑动杆一带动测绘仪进行转动,从而对绘测仪的角度进行调节,达到了在需要进行角度调节的时候,只需要将滑动杆二从滑动槽一移至位于滑动槽一上方的滑动槽二内即可使得滑动杆一带动测绘仪进行转动,对绘测仪的角度进行调节的目的。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伞齿轮二的结构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杆二的结构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a的放大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b的放大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c的放大图。
23.图中:1主体、2动力机构、3转动机构、4测绘仪、201电机、202转动杆一、203伞齿轮一、204伞齿轮二、205转动杆二、206伞齿轮三、207伞齿轮四、208转动杆三、209移动轮、301伞齿轮五、302伞齿轮六、303固定杆一、304滑动杆一、305固定杆二、306滑动杆二、307滑动杆三。
具体实施方式
24.如图1
‑
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地理测量测绘装
置,包括主体1、动力机构2、转动机构3、测绘仪4,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机构2,主体1的外部设置有转动机构3;
25.动力机构2包括伞齿轮三206、伞齿轮四207、转动杆三208、移动轮209,伞齿轮三206与伞齿轮四207啮合,伞齿轮四207的内壁与转动杆三208的外壁固定连接,转动杆三208的外壁与移动轮209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动杆三208的一端贯穿伞齿轮四207的外壁延伸至伞齿轮四207的外部,转动杆三208的一端贯穿移动轮209的外壁延伸至移动轮209的外部,转动杆三208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一与定位板的外壁活动连接,定位板的外壁与主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伞齿轮三206的内壁与转动杆二205的外壁固定连接,转动杆二205的一端贯穿伞齿轮三206的外壁延伸至伞齿轮三206的内部,转动杆二205远离伞齿轮三206的一端贯穿伞齿轮二204的外壁延伸至伞齿轮二204的内部,转动杆二205的外壁与伞齿轮二204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动杆二205的一端贯穿主体1的外壁延伸至主体1的内部,转动杆二205的外壁与主体1的内壁通过轴承二活动连接,伞齿轮二204与伞齿轮一203啮合,伞齿轮一203的内壁与转动杆一202的外壁固定连接,转动杆一202的一端贯穿伞齿轮一203的外壁延伸至伞齿轮一203的内部,转动杆一202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2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电机201的外壁与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动力机构2,通过电机201带动转动杆一202转动,转动杆一202带动伞齿轮一203转动,伞齿轮一203带动伞齿轮二204转动,伞齿轮二204带动转动杆二205转动,转动杆二205带动伞齿轮三206转动,伞齿轮三206带动伞齿轮四207转动,伞齿轮四207带动转动杆三208转动,转动杆三208带动移动轮209转动,从而使得主体1能够移动,达到了不需要测绘员对本装置进行搬运即可进行移动,同时还可以将一些物品放置在主体1上进行搬运的目的。
26.转动机构3包括伞齿轮五301、伞齿轮六302、固定杆一303、滑动杆一304、固定杆二305、滑动杆二306、滑动杆三307,伞齿轮五301与伞齿轮六302啮合,伞齿轮五301的内壁与转动杆一202的外壁固定连接,转动杆一202的一端贯穿伞齿轮五301的外壁,伞齿轮六302的内壁与固定杆一303的外壁固定连接,固定杆一303的一端贯穿伞齿轮六302的外壁,固定杆一303的内壁与滑动杆一304的外壁滑动连接,滑动杆一304的一端贯穿固定杆一303的外壁延伸至固定杆一303的内部,滑动杆一304的外壁与测绘仪4的外壁固定连接,滑动杆一304的内壁与滑动杆三307的外壁固定连接,滑动杆三307的一端贯穿滑动杆一304的内部,滑动杆三307的内壁与滑动杆二306的外壁通过轴承三活动连接,滑动杆二306的一端贯穿滑动杆三307的外壁,滑动杆二306的一端贯穿固定杆二305的外壁,滑动杆二306的外壁与固定杆二305的内壁滑动连接,固定杆二305的外壁表面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内壁底部开设有滑动槽一,固定槽的内壁顶部开设有滑动槽二,固定杆二305的外壁与主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转动机构3,通过电机201带动转动杆一202转动,转动杆一202带动伞齿轮五301转动,伞齿轮五301带动伞齿轮六302转动,伞齿轮六302带动固定杆一303转动,固定杆一303带动滑动杆一304转动,转动滑动杆二306,使得滑动杆二306从固定杆二305内壁底部开设的滑动槽一移至位于滑动槽一上方的滑动槽二内,从而使得滑动杆一304带动测绘仪4进行转动,从而对绘测仪4的角度进行调节,达到了在需要进行角度调节的时候,只需要将滑动杆二306从滑动槽一移至位于滑动槽一上方的滑动槽二内即可使得滑动杆一304带动测绘仪4进行转动,对绘测仪4的角度进行调节的目的。
27.在使用时,通过电机201带动转动杆一202转动,转动杆一202带动伞齿轮一203转
动,伞齿轮一203带动伞齿轮二204转动,伞齿轮二204带动转动杆二205转动,转动杆二205带动伞齿轮三206转动,伞齿轮三206带动伞齿轮四207转动,伞齿轮四207带动转动杆三208转动,转动杆三208带动移动轮209转动,从而使得主体1能够移动,达到了不需要测绘员对本装置进行搬运即可进行移动,同时还可以将一些物品放置在主体1上进行搬运的目的,通过电机201带动转动杆一202转动,转动杆一202带动伞齿轮五301转动,伞齿轮五301带动伞齿轮六302转动,伞齿轮六302带动固定杆一303转动,固定杆一303带动滑动杆一304转动,转动滑动杆二306,使得滑动杆二306从固定杆二305内壁底部开设的滑动槽一移至位于滑动槽一上方的滑动槽二内,从而使得滑动杆一304带动测绘仪4进行转动,从而对绘测仪4的角度进行调节,达到了在需要进行角度调节的时候,只需要将滑动杆二306从滑动槽一移至位于滑动槽一上方的滑动槽二内即可使得滑动杆一304带动测绘仪4进行转动,对绘测仪4的角度进行调节的目的。
28.综上可得,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