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回收、浸泡、清洗消毒一体的软式内镜消毒槽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式回收、浸泡、清洗消毒一体的软式内镜消毒槽。


背景技术:

2.软式内镜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械,使用时需要将内镜伸入患者体内,直接接触病原体,因此在内镜表面会粘附很多的细菌和病毒,需要进行严格的清洗、浸泡和消毒,以达到控感标准;如果使用过的内镜没有得到很好的清洗消毒,造成患者交叉感染的几率非常大。目前,软式内镜所用清洗消毒设备由几个单独并排设置的槽体组成,这些清洗槽体积都较大,既浪费室内空间又浪费消毒液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提高了内镜清洗消毒的成本;且不能移动和更换位置,也不能增加消毒槽的数量,使用不方便。因此,需要研制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可快速增加消毒槽、占地面积小的移动式回收、浸泡、清洗消毒一体的软式内镜消毒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的移动式回收、浸泡、清洗消毒一体的软式内镜消毒槽。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回收、浸泡、清洗消毒一体的软式内镜消毒槽,包括支架,支架分为上中下三层,支架下部设置有回收槽,中部设置有循环泵,上部设置有节液槽,回收槽的底部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循环管和第二排污管,循环管另一端经闸阀连接循环泵的进口,循环泵的出口连接抽液管,抽液管的另一端经闸阀连接节液槽;在第二排污管上方的回收槽上设置有回液管,回液管的另一端经电磁阀连接第一三通接头,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二个接头通过出液管经电磁阀连接节液槽,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三个接头通过第一排污管经电磁阀连接第二三通接头,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二接头通过第二排污管连接回收槽,第三个接头连接排污总管,支架的底部设置有带制动的万向轮。
5.进一步地,在节液槽的底部设置有凸块,凸块的所有棱角均打磨成光滑的圆弧。
6.进一步地,节液槽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顶盖,第二顶盖的中部分别设置两个可以转动的第二手柄,其中一个设置为蓝色,另一个设置为红色。
7.进一步地,回收槽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顶盖,第一顶盖的中部分别设置两个可以转动的转动第一手柄,其中一个设置为蓝色,另一个设置为红色。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架的上方设置节液槽,在支架的中部设置循环泵,下部设置回收槽,可以在节液槽内清洗和浸泡清洗消毒软式内镜,回收槽能收集需要回收的消毒液,再通过循环泵抽取到节液槽使用,避免消毒液的浪费,降低了内镜清洗消毒的成本,不需要回收的则通过排污管排放到污水处理系统;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移动、能快速增加消毒槽数量、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是集回收、浸泡、清洗消毒
为一体的软式内镜消毒装置。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0.图中:1

万向轮,2

支架,3

循环管,4

闸阀,5

回收槽,6

第一顶盖,61

第一手柄,7

循环泵,8

抽液管,9

节液槽,10

第二顶盖,11

第二手柄,12

凸块,13

出液管,14

电磁阀,15

回液管,16

第一三通接头,17

第一排污管,18

第二排污管,19

第二三通接头,21

排污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2.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回收、浸泡、清洗消毒一体的软式内镜消毒槽,包括支架2,支架2分为上中下三层,支架2下部设置有回收槽5,中部设置有循环泵7,上部设置有节液槽9,回收槽5的底部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循环管3和第二排污管18,循环管3另一端经闸阀4连接循环泵7的进口,循环泵7的出口连接抽液管8,抽液管8的另一端经闸阀4连接节液槽9;在第二排污管18上方的回收槽5上设置有回液管15,回液管15的另一端经电磁阀14连接第一三通接头16,第一三通接头16的第二个接头通过出液管13经电磁阀14连接节液槽9,第一三通接头16的第三个接头通过第一排污管17经电磁阀14连接第二三通接头19,第二三通接头19的第二接头通过第二排污管18连接回收槽5,第三个接头连接排污总管20,支架2的底部设置有带制动的万向轮1。
13.在节液槽9的底部设置有凸块12,凸块12的所有棱角均打磨成光滑的圆弧。在对软式内镜进行消毒时,将软式内镜放置在凸块12的外围,凸块12的作用是可以利用较少的消毒液对软式内镜进行全面的浸泡。
14.节液槽9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顶盖10,第二顶盖10的中部分别设置两个可以转动的第二手柄11,其中一个设置为蓝色,另一个设置为红色。蓝色手柄为清洁手柄,红色为被污染手柄,便于医护人员识别。
15.回收槽5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顶盖6,第一顶盖6的中部分别设置两个可以转动的转动第一手柄61,其中一个设置为蓝色,另一个设置为红色。蓝色手柄为清洁手柄,红色为被污染手柄,便于医护人员识别。
16.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该消毒槽推动指定地点,然后手握红色的第二手柄11将第二顶盖10打开,将需要消毒的软式内镜放置在节液槽9内,将软式内镜放置在凸块12的外围,加入消毒液并盖上第二顶盖10对软式内镜进行全面的浸泡消毒,浸泡结束后手握蓝色的第二手柄11将第二顶盖10打开,取出软式内镜,节液槽9内的消毒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回收或排放。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移动、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是集回收、浸泡、清洗消毒为一体的软式内镜消毒装置。
1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式回收、浸泡、清洗消毒一体的软式内镜消毒槽,包括支架(2),其特征在于:支架(2)分为上中下三层,支架(2)下部设置有回收槽(5),中部设置有循环泵(7),上部设置有节液槽(9),回收槽(5)的底部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循环管(3)和第二排污管(18),循环管(3)另一端经闸阀(4)连接循环泵(7)的进口,循环泵(7)的出口连接抽液管(8),抽液管(8)的另一端经闸阀(4)连接节液槽(9);在第二排污管(18)上方的回收槽(5)上设置有回液管(15),回液管(15)的另一端经电磁阀(14)连接第一三通接头(16),第一三通接头(16)的第二个接头通过出液管(13)经电磁阀(14)连接节液槽(9),第一三通接头(16)的第三个接头通过第一排污管(17)经电磁阀(14)连接第二三通接头(19),第二三通接头(19)的第二接头通过第二排污管(18)连接回收槽(5),第三个接头连接排污总管(20),支架(2)的底部设置有带制动的万向轮(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回收、浸泡、清洗消毒一体的软式内镜消毒槽,其特征在于:在节液槽(9)的底部设置有凸块(12),凸块(12)的所有棱角均打磨成光滑的圆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回收、浸泡、清洗消毒一体的软式内镜消毒槽,其特征在于:节液槽(9)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顶盖(10),第二顶盖(10)的中部分别设置两个可以转动的第二手柄(11),其中一个设置为蓝色,另一个设置为红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回收、浸泡、清洗消毒一体的软式内镜消毒槽,其特征在于:回收槽(5)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顶盖(6),第一顶盖(6)的中部分别设置两个可以转动的转动第一手柄(61),其中一个设置为蓝色,另一个设置为红色。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回收、浸泡、清洗消毒一体的软式内镜消毒槽,包括支架,支架分为上中下三层,支架下部设置有回收槽,中部设置有循环泵,上部设置有节液槽,回收槽通过循环管经闸阀连接循环泵的进口,循环泵的出口通过抽液管经闸阀连接节液槽;回收槽的上部通过回液管经电磁阀连接第一三通接头,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二个接头通过出液管经电磁阀连接节液槽,第三个接头通过第一排污管经电磁阀连接第二三通接头,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二接头通过第二排污管连接回收槽,第三个接头连接排污总管,支架的底部设置有带制动的万向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的移动式回收、浸泡、清洗消毒一体的软式内镜消毒槽。软式内镜消毒槽。软式内镜消毒槽。


技术研发人员:马云春 王峰 钱龄蓉 李玮 郭志 张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技术研发日:2021.06.10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1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