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化废水处理用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焦化废水处理用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2.焦化废水是一种典型的有毒难降解有机废水,焦化废水主要来自焦炉煤气初冷和焦化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用水以及蒸汽冷凝废水,焦化废水中污染物浓度高,难于降解,由于焦化废水中氮的存在,致使生物净化所需的氮源过剩,给处理达标带来较大困难,废水排放量大,每吨焦用水量大于2.5t,废水危害大,焦化废水中多环芳烃不但难以降解,而且通常还是强致癌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同时也直接威胁到人类健康。
3.现有的焦化废水处理用加药装置在加药时都是通过人工凭直觉进行加药,导致无法保证药量的精确度,且废水处理和药混合时,无法保证内部搅拌均匀化,降低了处理效率。
4.因此,发明一种焦化废水处理用加药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焦化废水处理用加药装置,以解决技术中现有的焦化废水处理用加药装置在加药时都是通过人工凭直觉进行加药,导致无法保证药量的精确度,且废水处理和药混合时,无法保证内部搅拌均匀化,降低了处理效率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焦化废水处理用加药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顶部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机体底部一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外壁设有第二电动阀,所述机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贯穿机体顶部延伸至机体内部,所述机体内部转动连接有集药斗,所述集药斗截面形状设置漏斗形,所述集药斗与机体内壁连接处设有轴承,所述转轴与集药斗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集药斗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输药管,所述集药斗底端与第一输药管顶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输药管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有第一电动阀,所述第一输药管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输药管,两个所述第二输药管一端均与第一输药管底端两侧相连通,两个所述第二输药管内部均开设有漏药孔,所述漏药孔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漏药孔沿第二输药管水平方向均匀分布。
7.优选的,所述机体外壁开设有可视窗,所述可视窗外壁设有刻度条,所述刻度条沿可视窗垂直方向分布,所述刻度条与集药斗深度相匹配。
8.优选的,所述进料口内部设有密封盖,所述进料口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密封盖底端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进料口与密封盖螺纹连接。
9.优选的,所述密封盖外壁设有防滑凸纹,所述防滑凸纹均匀分布在密封盖外壁。
10.优选的,所述机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腿均匀分布在机体底部。
11.优选的,所述机体外壁设有控制面板,所述电机、第一电动阀和第二电动阀均与控
制面板电性连接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通过第一输药管转动带动两侧第二输药管转动,便于对内部废水和药水进行搅拌,同时内部的药水从多个漏药孔流出,便于将药水分散在废水内部,便于与废水更加充分混合在一起,便于在保证药水精确度的同时对内部进行充分混合,便于使用者使用;
14.2、通过可视窗和刻度条的设置,进一步便于使用者在加药时了解具体加药的分量,保证用药的精确度,通过防滑凸纹的设置,便于增大使用者手掌与防滑凸纹之间的摩擦力,便于使用者操作,通过密封盖的设置,便于机体内部在工作时保证内部的密封性,避免发生药水外溅的现象。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药斗与第二输药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结构放大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处结构放大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机体;2、进料口;3、出料口;4、电机;5、集药斗;6、轴承;7、转轴;8、连接杆;9、第一输药管;10、凹槽;11、第一电动阀;12、第二输药管;13、漏药孔;14、刻度条;15、密封盖;16、防滑凸纹;17、支撑腿;18、可视窗;19、控制面板;20、第二电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焦化废水处理用加药装置,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顶部一侧开设有进料口2,所述机体1底部一侧开设有出料口3,所述出料口3外壁设有第二电动阀20,所述机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4,所述电机4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7,所述转轴7一端贯穿机体1顶部延伸至机体1内部,所述机体1内部转动连接有集药斗5,所述集药斗5截面形状设置漏斗形,所述集药斗5与机体1内壁连接处设有轴承6,所述转轴7与集药斗5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集药斗5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输药管9,所述集药斗5底端与第一输药管9顶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输药管9一侧开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内部设有第一电动阀11,所述第一输药管9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输药管12,两个所述第二输药管12一端均与第一输药管9底端两侧相连通,两个所述第二输药管12内部均开设有漏药孔13,所述漏药孔13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漏药孔13沿第二输药管12水平方向均匀分布,首先使用者拧开密封盖15,将集药斗5内部加入适量的药,通过控制面板19驱动电机4,电机4输出端转动带动转轴7转动,转轴7转动带动集药斗5转动,集药斗5转动带动第一输药管9转动,第一输药管9转动带动两侧的第二输药管12转动,使用者再通过控制面板19驱动第一电动阀11,将第一输药管9顶部打开,内部的药水通过第一输药管9流入两侧的第二输药管12,药水通过两侧的第二输药管12从多个漏药孔13流出,通过第一输药管9转动带动两
侧第二输药管12转动,便于对内部废水和药水进行搅拌,同时内部的药水从多个漏药孔13流出,便于将药水分散在废水内部,便于与废水更加充分混合在一起,便于在保证药水精确度的同时对内部进行充分混合,便于使用者使用。
24.所述机体1外壁开设有可视窗18,所述可视窗18外壁设有刻度条14,所述刻度条14沿可视窗18垂直方向分布,所述刻度条14与集药斗5深度相匹配,通过可视窗18和刻度条14的设置,进一步便于使用者在加药时了解具体加药的分量,保证用药的精确度。
25.所述进料口2内部设有密封盖15,所述进料口2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密封盖15底端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进料口2与密封盖15螺纹连接,通过密封盖15的设置,便于机体1内部在工作时保证内部的密封性,避免发生药水外溅的现象。
26.所述密封盖15外壁设有防滑凸纹16,所述防滑凸纹16均匀分布在密封盖15外壁,通过防滑凸纹16的设置,便于增大使用者手掌与防滑凸纹16之间的摩擦力,便于使用者操作。
27.所述机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7,所述支撑腿17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腿17均匀分布在机体1底部,通过支撑腿17的设置,便于保证机体1的稳定性。
28.所述机体1外壁设有控制面板19,所述电机4、第一电动阀11和第二电动阀20均与控制面板19电性连接,通过控制面板19的设置,便于使用者操作。
29.本实用工作原理:
30.参照说明书附图1

5,在使用本装置时,首先使用者拧开密封盖15,将集药斗5内部加入适量的药,通过控制面板19驱动电机4,电机4输出端转动带动转轴7转动,转轴7转动带动集药斗5转动,集药斗5转动带动第一输药管9转动,第一输药管9转动带动两侧的第二输药管12转动,使用者再通过控制面板19驱动第一电动阀11,将第一输药管9顶部打开,内部的药水通过第一输药管9流入两侧的第二输药管12,药水通过两侧的第二输药管12从多个漏药孔13流出,通过第一输药管9转动带动两侧第二输药管12转动,便于对内部废水和药水进行搅拌,同时内部的药水从多个漏药孔13流出,便于将药水分散在废水内部,便于与废水更加充分混合在一起,便于在保证药水精确度的同时对内部进行充分混合,便于使用者使用;
31.参照说明书附图1

5,在使用本装置时,通过可视窗18和刻度条14的设置,进一步便于使用者在加药时了解具体加药的分量,保证用药的精确度,通过防滑凸纹16的设置,便于增大使用者手掌与防滑凸纹16之间的摩擦力,便于使用者操作,通过密封盖15的设置,便于机体1内部在工作时保证内部的密封性,避免发生药水外溅的现象。
32.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1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