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清水砼外墙与外脚手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清水砼外墙是通过对拉螺栓将模板连接好,然后进行一次性浇筑成型而得到的墙体,最后将模板拆除后可以直接作为装饰墙体。
3.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在清水砼外墙的侧边搭建脚手架,便于工作人员对墙体进行一些施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搭建脚手架时,为了提高脚手架稳定性,需要在墙体上开孔,以便于连接脚手架,使得会在清水砼墙体上留下额外的孔洞,对清水砼墙体的外观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在搭建脚手架时不需要在墙体上开孔,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水砼外墙与外脚手架的连接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清水砼外墙与外脚手架的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清水砼外墙与外脚手架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埋于墙体内的套筒,所述套筒连通墙体的两侧,所述套筒内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有延伸出墙体表面的部分,所述螺杆上套设有安装块,所述螺杆上设有用于对安装块进行定位的锁紧件,所述安装块下表面滑动设置有两个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弧口相对设置,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弧形板滑动的驱动件,所述弧形板远离安装块的一端设置有将两个弧形板连接在一起的连接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手架一般包括有多个横杆和多个竖杆,横杆和竖杆通过扣件连接在一起,横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墙体的表面,通过驱动件驱动两个弧形板相互靠近,从而夹紧于横杆靠近墙体的一端,并且通过连接件,使得弧形板更紧密地夹紧于横杆,从而对脚手架进行辅助连接,不需要在墙体上开孔。
9.可选的,所述安装块的下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弧形板的上端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凸板,所述安装槽内水平设置有穿设过两个第一凸板的穿设杆,所述第一凸板能沿穿设杆的长度方向滑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板不仅能在穿设杆上滑动,还能够对弧形板进行支撑,且弧形板的滑动稳定,使用方便。
11.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螺纹连接于安装块两侧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相靠近的一端延伸进安装槽内且转动连接于相邻的第一凸板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杆螺纹连接于安装块的侧壁上且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凸板上,从而使得转动驱动杆即可以带动弧形板运动。
13.可选的,所述弧形板的下端均固定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凸板,所述连接件包括穿设
过两个第二凸板的连接螺栓,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螺纹连接于连接螺栓上的连接螺母。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凸板通过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弧形板能够夹紧于脚手架的横杆的外壁上。
15.可选的,所述驱动杆延伸进安装槽的一端外壁上环凸,所述第一凸板上开设有用于供环凸形成转动连接的连接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凸在连接槽中转动,从而使得驱动杆和第一凸板的转动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17.可选的,锁紧件包括螺纹连接于螺杆远离墙体一端外壁上的抵紧螺母。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件抵紧于安装块上从而驱动安装块抵紧于墙体的表面上,从而对安装块进行定位。
19.可选的,所述安装块靠近墙体的一侧设置有垫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安装块刮伤墙体的表面。
21.可选的,所述弧形板的内弧面均设置为粗糙结构。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对横杆的夹紧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驱动件驱动弧形板相互靠近而抵接于横杆外壁,再通过连接件使得弧形板夹紧于横杆,对脚手架进行定位;
25.2.转动驱动杆即可以驱动弧形板运动,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套筒;2、螺杆;3、安装块;4、锁紧件;41、抵紧螺母;5、弧形板;6、连接件;61、连接螺栓;62、连接螺母;7、安装槽;8、第一凸板;9、穿设杆;10、驱动件;101、驱动杆;11、第二凸板;12、环凸;13、连接槽;14、垫层;15、横杆;16、竖杆;17、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清水砼外墙与外脚手架的连接结构。参照图1和图2,外脚手架至少包括有多个横杆15和多个竖杆16通过扣件连接在一起,且其中有部分横杆15能够垂直于墙体17的表面,此为现有技术,不多赘述。连接结构用于和垂直于墙体17表面的横杆15相连接。连接结构包括预埋于墙体17内的套筒1,套筒1为中空结构且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套筒1可以在安装墙体17的模板时,对拉螺栓从套筒1内穿过,浇筑完成后拆卸下模板和对拉螺栓,即可以使得套筒1留于墙体17中。
31.参照图1和图2,连接结构还包括螺纹连接于套筒1内的螺杆2,螺杆2的一端有延伸出墙体17表面的部分。螺杆2延伸出墙体17表面的部分的外壁上套设有安装块3,螺杆2远离墙体17的一端外壁上还安装有用于对安装块3进行定位的锁紧件4。安装块3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有两个弧形板5,弧形板5的弧口相对设置,弧形板5能够用于夹紧横杆15靠近墙体17的一端。
32.参照图1和图2,安装块3的下表面开设有安装槽7,两个弧形板5的上端均固定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凸板8,第一凸板8延伸至安装槽7中。安装槽7内固定有穿设杆9,穿设杆9水平设置且两端固定于安装槽7的两侧内壁上。穿设杆9同时滑动穿设过两个第一凸板8,从而使得第一凸板8能够在穿设杆9上滑动。
33.参照图2,安装块3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弧形板5滑动的驱动件10,驱动件10包括螺纹连接于安装块3侧壁上的驱动杆101,驱动杆101对称设置有两个。驱动杆101相靠近的一端延伸进安装槽7内,且分别转动连接于相邻的第一凸板8上,从而使得转动驱动杆101使得驱动杆101在安装块3侧壁上螺纹前进,即可以驱动弧形板5滑动。
34.参照图1和图2,弧形板5的下端固定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凸板11,两个第二凸板11之间安装有将两个弧形板5连接在一起的连接件6。连接件6包括穿设过两个第二凸板11的连接螺栓61,连接件6还包括螺纹连接于连接螺栓61上的连接螺母62。横杆15的一端位于弧形板5之间,然后转动驱动杆101使得弧形板5相互靠近并抵接于横杆15的外壁上,然后通过连接螺栓61和连接螺母62使得弧形板5夹紧于横杆15,从而对横杆15进行定位。为了提高对横杆15的定位效果,弧形板5的内壁可以设置为粗糙结构,比如均匀设置凸点等方式。
35.参照图,为了方便驱动杆101和第一凸板8的转动连接,驱动杆101靠近第一凸板8的一端外壁上固定有环凸12,第一凸板8上开设有用于供环凸12形成转动连接的连接槽13,连接槽13为t形结构,且连接槽13连通第一凸板8的一侧,使得环凸12能够限位于连接槽13中,并且在穿设杆9的作用下,环凸12不能够从连接槽13中脱离出来,并且穿设杆9的截面为方形结构,使得第一凸板8不容易发生转动。
36.参照图2,锁紧件4包括螺纹连接于螺杆2远离墙体17的一端外壁上的抵紧螺母41,抵紧螺母41抵紧于安装块3上使得安装块3抵紧于墙体17上,从而对安装块3进行定位。进一步的,安装块3上靠近墙体17的一侧粘接有垫层14,垫层14可以为橡胶等材质,使得安装块3不会刮花墙体17的表面。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清水砼外墙与外脚手架的连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套筒1预埋在墙体17中,在搭建脚手架时,先将螺杆2连接于套筒1上,然后安装上安装块3,并且螺纹连接上抵紧螺母41,握持住螺杆2不动,转动抵紧螺母41,使得安装块3被固定于墙体17表面上。然后横杆15和竖杆16通过扣件连接在一起,并且垂直于墙体17表面的横杆15的一端能够位于两个弧形板5之间,通过驱动杆101驱动弧形板5抵接于横杆15的外壁上,然后通过连接螺栓61和连接螺母62,使得弧形板5抵紧于横杆15的外壁上,从而对脚手架进行支撑定位。施工完毕后将其全部拆除即可,只留套筒在墙体中,根据相应的需要对其进行封堵。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