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人穴位喷水的互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6



1.本技术涉及展览展示设计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铜人穴位喷水的互动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博物馆中,为了对展览物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一般会按照展览物的外形制作仿真模型,通过仿真模型展示展览物的整体结构和运作原理。
3.相关技术中有一种铜人穴位喷水的互动装置,参照图1和图2,铜人穴位喷水的互动装置包括平台1、支脚3以及固定连接在平台1上的铜人模型2,支脚3与平台1底端固定连接。平台1内开设有空腔67,空腔67内设有循环机构6,铜人模型2上开设有导流孔5。循环机构6包括储水盒62、水泵63、第一导管64、第二导管65以及多个第三导管66,储水盒62和水泵63均与空腔67的腔壁固定连接,储水盒62内储存有循环用水,储水盒62与第一导管64的一端连通,第一导管64远离储水盒62的一端与水泵63的进水端口连通,水泵63的排水端口与第二导管65连通,第二导管65远离水泵63的一端穿设过空腔67的腔壁,并与导流孔5连通,平台1上在铜人模型2周围开设有多个回流孔61,第三导管66设有多个,回流孔61与第三导管66一一对应,并通过第三导管66与储水盒62连通。工作时,操作者将支脚3支撑在地面上,水泵63通过第一导管64抽取储水盒62内的水,并经过第二导管65将水送入导流孔5,水从导流孔5喷出后,水柱的轨迹形成抛物线,最后经过回流孔61和第三导管66回到储水盒62内,从而令水流在铜人模型2和平台1之间进行循环。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支脚的高度固定,因此当地面的平整度较差时平台将发生倾斜,容易使水柱的移动轨迹发生偏移,对运行时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相关技术中,当地面的平整度较差时,水柱的轨迹容易发生偏移,对运行时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铜人穴位喷水的互动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铜人穴位喷水的互动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得出:
7.一种铜人穴位喷水的互动装置,包括平台、与平台顶端固定连接的铜人模型、设于平台背离铜人模型一侧的支脚以及设于支脚上的调节机构,所述支脚背离平台的一侧沿支脚的轴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一侧的槽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移设置在安装槽内的调节柱、滑移设置在限位槽内的第一磁性条以及转动连接在支脚一侧的第二磁性条,所述调节柱朝向限位槽的一侧开设有多个调节槽,所述第二磁性条与第一磁性条相互排斥,所述第一磁性条远离第二磁性条的一端穿设进调节槽,并对所述调节柱进行限位。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时,操作者先转动第二磁性条,使第二磁性条与第一磁性条相排斥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一磁性条的方向转动,直到第二磁性条的另一端对第一磁性条产生吸引。然后,操作者向上抬升平台,此时第一磁性条在第二磁性条的吸引下离开调节槽,并退回到限位槽内,同时解除对调节柱的限位。然后,操作者再调整平台的位置,同时沿
安装槽移动支脚,直到平台处于水平位置。然后,操作者再转动第二磁性条,直到第二磁性条通过磁力将第一磁性条推入另一个调节槽,即可恢复对调节柱的限位。此时,由于调节柱与支脚的相对位置改变,因此实现了对平台倾斜角度的调整。当地面的平整度较差导致平台发生倾斜时,操作者通过调节各个调节柱与支脚之间的相对位置即可使平台处于水平状态,从而减少了水柱的轨迹发生偏移的可能,提高了运行时的稳定性。
9.优选的:平台上还设有指示组件,所述指示组件包括内部容纳有指示液的水平指示盒,所述水平指示盒与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指示盒一侧的盒壁设为透明窗。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平台与地面之间形成夹角时,水平指示盒内的指示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液面处于水平状态,操作者只需通过观察液面与平台之间的夹角大小即可得知平台与水平面之间的偏差程度,然后再根据偏差程度对调节柱与支脚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无需使用测量设备进行测算,从而提高了操作的便捷度。
11.优选的:所述水平指示盒内设有浮板,所述浮板漂浮在指示液的液面上。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者观察指示液的液面时,浮板漂浮在液面上,从而提高了液面的明显程度,使操作者能够快速找到液面的位置,提高了操作的便捷度。
13.优选的:所述浮板沿边缘固定连接有橡胶环。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运输过程中,橡胶环对浮板的边缘进行约束,使浮板的结构更加紧固,并代替浮板与水平指示盒的内壁碰撞,在碰撞时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减少了浮板因发生碰撞而破碎的可能,起到了保护浮板的作用。
15.优选的:所述第二磁性条上在与第一磁性条相吸合的一端处固定连接有牵引块。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者移动调节柱时,牵引块依靠自身的重量牵引第二磁性条,并对第二磁性条的转动进行限制,使第二磁性条在操作过程中不容易因被操作者误触而转动,从而减少了第一磁性条在调节过程中对调节柱的移动造成阻碍的可能,提高了操作的流畅度。
17.优选的:所述调节柱远离支脚的一端设有抗震组件,所述抗震组件包括与调节柱远离平台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支撑盘以及固定连接在支撑盘背离调节柱一侧的橡胶层。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柱对支脚以及平台进行支撑时,支撑盘增大了调节柱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并与调节柱共同承重,橡胶层对支撑盘所承受的重量进行缓冲,从而提高了平台的稳定性。
19.优选的:所述支撑盘朝向调节柱的一侧沿调节柱的周缘开设有环形槽,所述抗震组件还包括设于环形槽内的多个沙袋和多个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环形槽的内侧槽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环形槽的外侧槽壁固定连接。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沙袋与压缩弹簧共同对地面传来的振动进行吸收,从而降低了振动传导到平台上的几率,减少了平台发生晃动的可能,提高了平台的稳定性。
21.优选的:所述支撑盘上设有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沿支撑盘的周缘设置的多个弧形弹性板以及套设在调节柱外周的套环,所述弧形弹性板的一端与套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盘固定连接,所述套环沿调节柱的轴向与调节柱滑移配合,并与所述支脚抵触。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弧形弹性板通过套环与支脚抵触,并通过套环向支脚施加弹力,从而提高了支脚对平台的支撑能力。此外,当支脚与调节柱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时,套
环还能够通过沿调节柱滑动来保持与支脚的抵触,从而实现了对位置的自动调节。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地面的平整度较差时,操作者通过第二磁性条吸引第一磁性条,使第一磁性条解除对调节柱的限位,然后即可改变调节柱与支脚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了对平台倾斜角度的调整,减少了水柱的轨迹发生偏移的可能,提高了运行时的稳定性;
25.2.通过水平指示盒的设置,操作者只需观测水平指示盒中的液面位置,再将液面位置与平台的位置进行对比即可得知平台的倾斜程度,然后再根据平台的倾斜方向调整对应位置的调节柱,无需借助其他设备测量,从而提高了操作的便捷度。
附图说明
26.图1是相关技术中一种铜人穴位喷水的互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相关技术中用于展示循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铜人穴位喷水的互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调节柱与支脚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水平指示盒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1、平台;2、铜人模型;3、支脚;4、调节机构;41、调节柱;42、第一磁性条;43、第二磁性条;44、安装槽;45、限位槽;46、调节槽;47、牵引块;5、导流孔;6、循环机构;61、回流孔;62、储水盒;63、水泵;64、第一导管;65、第二导管;66、第三导管;67、空腔;7、指示组件;71、水平指示盒;72、透明窗;73、浮板;74、橡胶环;8、抗震组件;81、支撑盘;82、橡胶层;83、沙袋;84、压缩弹簧;85、环形槽;9、加固组件;91、弧形弹性板;92、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3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铜人穴位喷水的互动装置。参照图3,铜人穴位喷水的互动装置包括平台1、铜人模型2、支脚3以及调节机构4,铜人模型2固定连接在平台1上方,且铜人模型2上开设有导流孔5,平台1上开设有回流孔61。支脚3共设有四个,四个支脚3均与平台1背离铜人模型2的一侧固定连接,调节机构4设于支脚3处。工作时,水流从铜人模型2上的导流孔5内喷出,然后落入回流孔61内。当地面的平整度不佳导致水流发生偏斜时,操作者通过调节机构4对平台1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
34.参照图3和图4,调节机构4包括调节柱41、第一磁性条42以及第二磁性条43,支脚3远离平台1的一端沿轴向开设有安装槽44,调节柱41自下而上穿设进安装槽44,并与安装槽44滑移配合;安装槽44的槽壁上开设有限位槽45,限位槽45垂直于安装槽44,第一磁性条42滑移设置于限位槽45内,调节柱41朝向限位块的一侧开设有多个调节槽46,调节槽46平行于限位槽45,且多个调节槽46沿调节柱41的轴向相互间隔设置;第二磁性条43与支脚3转动连接,且第二磁性条43转动轴心的位置高于调节槽46的位置,第二磁性条43上设有牵引块47,且牵引块47与第二磁性条43上与第一磁性条42吸合的一端固定连接。
35.参照图3和图4,当需要调整平台1的倾斜角度时,操作者转动第二磁性条43,直到第二磁性条43对第一磁性条42产生吸引力,然后再向上抬升平台1,使平台1不再对第二磁性条43进行挤压,此时,第二磁性条43在磁力的作用下离开调节槽46,并回到限位槽45内。
然后,操作者继续移动平台1,并对平台1的倾斜程度进行观察,当平台1处于水平状态时,操作者再次转动第二磁性条43,第二磁性条43通过磁力排斥第一磁性条42,使第一磁性条42插接在另一个调节槽46内,从而实现了对支脚3与调节柱41之间相对位置的调整。经过调整之后,平台1的倾斜角度减小,从而减少了水柱出现偏斜的可能,提高了运行的平稳程度。此外,在调节过程中,牵引块47依靠自身的重量对第二磁性条43的转动进行限制,当操作者误触第二磁性条43时,牵引块47能够带动第二磁性条43复位,第二磁性条43复位后继续对第一磁性条42进行吸引,使得第一磁性条42不易被第二磁性条43推入调节槽46,从而减少了第一磁性条42对调节过程造成阻碍的可能。
36.参照图3和图4,调节柱41上设有抗震组件8,抗震组件8包括支撑盘81、橡胶层82、四个沙袋83以及四个压缩弹簧84,支撑盘81固定连接在调节柱41远离支脚3的一端,橡胶层82粘接在支撑盘81底端;支撑盘81上开设有环形槽85,环形槽85与调节柱41同轴设置。沙袋83和压缩弹簧84均设于环形槽85内,四个沙袋83沿环形槽85等间隔设置,且压缩弹簧84设于相邻两个沙袋83之间,压缩弹簧84沿环形槽85的径向设置,且压缩弹簧84的两端分别与环形槽85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固定连接。
37.参照图3和图4,在运行过程中,支撑盘81通过橡胶层82与地面抵触,并通过调节柱41对支脚3和平台1进行支撑,橡胶层82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支撑盘81增大了地面的受力面积,从而分散了地面所受的压力,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当地面的振动向平台1所在位置传递时,沙袋83与压缩弹簧84共同对振动进行吸收,从而减少了平台1发生振动的可能,提高了水流的稳定性。
38.参照图3和图4,支撑盘81上还设有加固组件9,加固组件9包括四个弧形弹性板91以及一个套环92,套环92套设在调节柱41外周,并沿调节柱41的轴向与调节柱41滑移配合。四个弧形弹性板91均沿调节柱41的径向设置,且四个弧形弹性板91沿支撑盘81等间隔设置,弧形弹性板91的一端与支撑盘8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套环92固定连接,且弧形弹性板91朝向远离调节柱41的方向弯曲,套环92在弧形弹性板91的作用下与支脚3的端面抵触。在运行过程中,弧形弹性板91通过自身的弹性向套环92施加向上的推力,套环92对支脚3进行托举,从而提高了支脚3的承重能力。当支脚3与调节柱41的位置改变时,弧形弹性板91推动套环92沿调节柱41滑动,从而实现了对套环92位置的自动调整。
39.参照图3和图5,平台1上还设有指示组件7,指示组件7包括水平指示盒71,水平指示盒71固定连接在平台1朝向支脚3的一侧,且水平指示盒71一侧的盒壁设置为透明窗72。水平指示盒71内装有指示液,指示液的液面上漂浮有浮板73,浮板73的材质为泡沫塑料,浮板73的外周缘粘接有橡胶环74。
40.参照图3和图5,当平台1发生倾斜时,指示液的液面与平台1产生夹角,操作者通过观察夹角的大小即可得知平台1的倾斜程度和倾斜方向,并根据倾斜程度和倾斜方向对调节柱41的位置进行调整,无需额外借助其他设备进行测量,从而提高了操作的便捷度。当操作者观察液面时,浮板73使得液面的位置更加明显,从而使操作者更容易确定液面所在的位置,提高了操作的便捷度。此外,在运输过程中,橡胶环74对浮板73进行约束,并对浮板73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减少了浮板73因与水平指示盒71的盒壁撞击而受损的可能,延长了浮板73的使用寿命。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铜人穴位喷水的互动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调整平台1的
倾斜程度时,操作者通过第二磁性条43吸引第一磁性条42,直到第一磁性条42离开调节槽46,然后再调整调节柱41与支脚3之间的相对位置,直到平台1处于水平状态,然后操作者再通过第二磁性条43的另一端排斥第一磁性条42,直到第以磁性条与另一个调节槽46插接配合,即可完成对平台1倾斜程度的调整。通过指示组件7的设置,操作者无需额外借助其他仪器即可判断平台1的倾斜程度与倾斜方向,从而提高了操作的便捷度。在运行过程中,抗震组件8对地面传来的振动进行吸收,加固组件9为支脚3提供额外的支撑,从而提高了平台1以及水流的稳定性。
4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90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