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轨除尘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5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导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轨除尘附件。


背景技术:

2.在机床行业中,需要应用大量的导轨作为部件运动的导向支撑。为了保护导轨不被过早磨损,导轨大多设有保护罩,用于防止铁屑或其它磨粒落在导轨上。实践证明,大块的铁屑进不到导轨的配合面内,并不对导轨造成磨损,而微小的灰尘颗粒能够进入导轨的配合面内,且对导轨造成的磨损最大。现有的保护罩大多是半开放式的,对漂浮在空气中的灰尘颗粒不具有防护作用,即使是全封闭式的保护罩也做不到完全隔离空气,很难对灰尘颗粒起到完全防护作用。因此,在导轨上总是会附着灰尘颗粒的。
3.对于现有的硬轨来说,通常在滑台的端面上设置毛毡以用来除尘,灰尘颗粒会长期粘在毛毡上而不脱离。当毛毡磨损后,灰尘颗粒就会进入配合面内造成导轨磨损。对于现有的直线导轨来说,在滑块的端面上设置橡胶刮片,橡胶刮片将附着在直线导轨上的灰尘颗粒从某一位置刮到另一位置,而灰尘颗粒并不会脱离直线导轨,灰尘颗粒中的铁质颗粒生锈后会腐蚀直线导轨。此外,橡胶刮片在运动中总是要磨损的,因此其防护作用并不是长效的。由上述可知,现有接触式的除尘方案不具有长效性,且有防护缺陷。
4.对于机床来说,保护罩的总长度通常是导轨有效长度的1.3

2.1倍,其中,不可收缩式保护罩的总长度最大。对于长行程导轨来说,保护罩对空间的占用很大。因此需要一种非接触的、更佳的、具有长效除尘效果的除尘装置,作为滑台或滑块的组成附件以实现对导轨的防护。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轨除尘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导轨除尘附件,安装在滑台或滑块的端面上,包括进气口、气腔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具有与导轨截面形状适配的风刀结构,用于吹除附着在导轨上的灰尘颗粒。
7.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导轨除尘附件与导轨面相对的面为工作面,所述气腔沿导轨截面方向将工作面分成两部分,靠近安装面一侧的工作面为密封面,远离安装面一侧的工作面为出风面,其中,出风面与导轨面之间的间隙为0.05

0.5mm。
8.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密封面与导轨面之间的间隙小于出风面与导轨面之间的间隙。
9.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密封面与导轨面之间的间隙大于出风面与导轨面之间的间隙,在密封面上安装有密封件,密封件用于密封导轨面与密封面之间的间隙。
10.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气腔具有稳流作用的弧形凸面结构。
11.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导轨为线规,所述导轨除尘附件安装在滑块的端面上,所述出风口具有与线规配合面截面形状适配的风刀结构。
12.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导轨除尘附件设置有与线规的非配合面相适配的密封件。
13.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导轨除尘附件分别安装在滑台或滑块两侧的端面上,所述进气口通过换向阀与气源连接;当滑台或滑块不运动时,位于滑台或滑块两侧的导轨除尘附件,其进气口与气源断开;当滑台或滑块的运动时,位于滑台或滑块运动方向一侧的导轨除尘附件,其进气口与气源连通,位于滑台或滑块另一侧的导轨除尘附件,其进气口与气源断开。
14.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始终与直线导轨无接触磨损,也不沾附灰尘,因此除尘效果好,且具有长效性;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吹除,减少了灰尘颗粒的总量,防止含铁质灰尘颗粒锈蚀对直线导轨的损伤,对直线导轨起到了保护作用;
17.3、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密封效果,不仅能够减少高压空气的泄漏,还能够防止含有灰尘颗粒的高压空气进入配合面内磨损配合面;
18.4、本实用新型通过换向阀对气源的通断控制,大幅降低了高压空气的消耗量;
19.5、本实用新型减少了产品型号、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产品的安装适用性;
20.6、本实用新型的除尘效果好,降低了机床对保护罩的要求,对于某些切削量不大的机床,可以取消保护罩,进而减少机床对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滑块上的安装示意图。
23.图3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5

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3中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直线导轨;2、滑块;21、注油嘴;3、导轨除尘附件;31、进气嘴;32、气腔;33、出风口;34、出风面;35、密封面;36、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实施例1:
29.一种导轨除尘附件,如图1所示,作为滑块2的一种可选择附件,安装在滑块2的端面上,用于吹除附着在直线导轨1上的灰尘颗粒。如图2所示,所述导轨除尘附件3包括进气嘴31、气腔32和出风口33,出风口33具有与导轨截面形状适配的风刀结构。
30.如图3所示,以导轨除尘附件3与导轨面相对的面为工作面,气腔32沿导轨截面方向将工作面分成两部分,靠近安装面一侧的工作面为密封面35,远离安装面一侧的工作面为出风面34,出风面34与导轨面之间形成缝状的出风口33,出风口33的间隙为0.5mm。为了减少高压空气在滑块2一侧的泄露量,密封面35与导轨面之间的间隙为0.2mm。当气腔32内通入高压空气时,高压空气的大部分从出风口33处高速喷出,将附着在直线导轨1上的灰尘颗粒向外吹除。
31.由上述可知,导轨除尘附件3始终与直线导轨1无接触磨损,也不沾附灰尘,因此除尘效果好,且具有长效性。背景技术中的接触式除尘只是将附着在直线导轨1上的灰尘颗粒从某一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附着在直线导轨1上的灰尘颗粒的总量并没有减少。而本导轨除尘附件3通过吹除,减少了灰尘颗粒的总量,防止含铁质灰尘颗粒锈蚀对直线导轨1的损伤,对直线导轨1起到了保护作用。
32.实施例2:
33.在实施例1中,密封面35与导轨面之间的间隙为0.2mm,该精度加大了导轨除尘附件3的制造难度,且容易使密封面35与直线导轨1产生摩擦,损伤直线导轨1。此外,从滑块2一侧泄露的高压空气,一方面增大了气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在高压空气内可能含有灰尘等颗粒,灰尘颗粒有可能随泄漏风进入导轨的配合面内,造成导轨磨损。为此,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
34.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密封面35与导轨面之间的间隙大于出风面34与导轨面之间的间隙,且在密封面35上安装有密封件36,密封件36用于密封导轨面与密封面35之间的间隙。这样,一是提高了密封面35的密封效果,减少了高压空气的泄漏量;二是防止含有灰尘颗粒的高压空气进入导轨的配合面内;三是降低了制造难度,防止导轨除尘附件3与直线导轨1产生摩擦。
35.此外,为了增大出风口33的风速,在出风面34的内侧设有锥形收口结构,以增大出风风速。为了降低风阻、减小紊流,根据科恩达效应原理,在锥形收口与气腔32的连接处设有弧形的凸面结构,使气流随弧形凸面流动,减小了风阻和紊流。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在相同的流量下,增加了出风口33的风速,增强了除尘效果。
36.实施例3:
37.对于标准滑块2来说,在滑块2的其中的一个端面上设有注油嘴21,显然,注油嘴21影响到了导轨除尘附件3的安装。此外,由于配合面位于直线导轨1的两侧,附着在直线导轨1上平面的灰尘颗粒并不对配合面的磨损造成影响,因此,如图5

6所示,本导轨除尘附件3可分为左右两体,分别安装在滑块2端面的两侧,让出注油嘴21的占用空间。
38.左右两体都具有独立的进气嘴31和气腔32,其出风口33结构可以是实施例1

2中的任一结构。由于出风口33不再对直线导轨1的上平面进行吹扫,因此能够减小气源消耗。由于是左右两体结构,在安装时,左右两体都可以通过塞尺调节出风面34与导轨配合面的安装缝隙,相比整体结构,降低了出风面34的加工难度。在滑块2的两端都安装具有左右分体结构的导轨除尘附件3,能够减少导轨除尘附件3产品的生产型号、降低成本,增强产品安装的适用性。
39.为了减小气源消耗,也可以在结构上封堵与直线导轨1上平面对应的出风口33,使高压空气仅作用在直线导轨1的配合面上。进一步地,也可以如传统结构那样,在导轨除尘
附件3与直线导轨1上平面之间设置橡胶刮片或毛毡,进行接触除尘。
40.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导轨除尘附件3的耗气量不大,但是由于滑块2的数量较多,在工作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其耗气总量还是很大的。因此,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每一个导轨除尘附件3上的进气嘴31都通过换向阀与气源连接。当滑块2不运动时,位于滑块2两侧的导轨除尘附件3,其进气嘴31都与气源断开。当滑块2沿直线导轨1向一侧运动时,位于滑块2运动方向一侧的导轨除尘附件3,其进气嘴31与气源连通,而位于滑块2另一侧的导轨除尘附件3,其进气嘴31与气源断开。显然,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气源的消耗。
41.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气腔32和出风口33的结构复杂,很难采用机加工的方式加工,因此可以通过开模压铸或注塑的方式制造,这样即能够降低加工难度,又降低了制造成本。
42.以上都是以直线导轨1和滑块2为例,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原理、作用和实施效果。应该理解的是,该结构、原理、作用和实施效果同样适用于硬轨和滑台。
43.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89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