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电阻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1



1.本技术涉及电路元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紧凑型电阻器。


背景技术:

2.电阻器是一种用于电路的限流元件,常用于一些大型的设备和机械中,由于现有的大型设备和机械的功率都比较大,所以电阻器在使用时往往阻值比较大,而现有的大功率电阻器往往是通过将多个小型的电阻组件通过排列堆叠的方式进行组合使用,这就造成了现有的大型电阻器的单向尺寸较大,而对于大型的设备和机械来说,其内部的空间是有限的,现有的电阻器在安装时比较的困难,所以现在急需一种结构紧凑的电阻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型电阻器,可以通过较小占比空间来满足较大的功率需求。
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紧凑型电阻器,包括圆柱形的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电阻组件,所述电阻组件包括骨架本体和电阻丝,所述骨架本体包括多个直径不同骨架,所述骨架之间通过两端的连接板相互套接成多层结构,每层所述骨架上都螺旋缠绕有所述电阻丝,相邻层的所述电阻丝通过同侧的一端进行串联,从而形成结构紧凑的所述电阻组件。
5.优选的,所述壳体两端为散热口,所述散热口内设置有支撑架,所述骨架本体两端设置有支撑端,所述支撑端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骨架侧壁都设置有螺旋形的安装槽,所述电阻丝沿所述安装槽缠绕在所述骨架上,使得所述电阻丝缠绕效率提高。
7.优选的,所述壳体侧壁设置有一对接线孔,串联的所述电阻丝两端通过所述接线孔与电路连接。
8.优选的,所述壳体两端侧壁都安装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位于所述散热口内,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电阻组件进行散热。
9.优选的,所述壳体侧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散热槽,所述散热槽用于提高所述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
10.优选的,所述壳体侧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挡板,所述挡板为s形,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散热槽径向的上方,使得所述电阻器不工作时进行防尘。
11.优选的,所述壳体两端还安装有底脚,所述电阻器通过所述底脚安装在设备内。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3.通过将多层直径不同的骨架套接在一起,使得在径向方向上通过较小的直径参数来获得较大电阻丝缠绕长度,从而在增加电阻器的阻值,相比较现有的电阻器,在阻值功率相同的情况下,结构更加的紧凑,更加适合于大型设备和大型机械的使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外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状态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壳体侧视方向剖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骨架本体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配示意图;
20.图中:壳体1、散热口101、支撑架102、散热槽103、挡板104、连接座105、接线孔106、底脚107、电阻组件2、骨架本体21、骨架211、连接板212、支撑端213、安装槽214、电阻丝22、散热组件3。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4.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紧凑型电阻器,包括圆柱形的壳体1,整个电阻器通过壳体1两端的底脚107固定安装在设备内。同时壳体1内安装有电阻组件2,电阻组件2包括骨架本体21和电阻丝22,骨架本体21主要由多个直径不同骨架211组成,骨架211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电路的阻值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图5所示,骨架2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骨架211之间通过两端的连接板212相互套接成层状结构,而电阻丝22螺旋缠绕每层骨架211上,并且两层的电阻丝22之间通过同一侧的端部进行串联,串联后的电阻丝22通过电线穿过壳体1侧壁上的接线孔106接入电路中。层状结构电阻组件2相比较现有的排列式电阻组件在结构上更加的紧凑,可以通过较小的直径参数来获得多层结构,进而获得较长的电阻丝22的长度,以使得电阻器获得较大的阻值参数。
25.具体的,如图3和图5所示,壳体1两端为散热口101,用于电阻组件2工作时的散热,而两端的散热口101内都设置有支撑架102,同时骨架本体21两端设置有支撑端213,骨架本体21通过两端的支撑端213与支撑架102固定连接,从而稳定的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
26.具体的,如图5所示,每层骨架211的侧壁都设置有螺旋形的安装槽214,而电阻丝22在安装时,通过沿安装槽214缠绕在骨架211上,从而提高电阻丝22的缠绕效率。
27.如图1至图3以及图5所示,在电阻组件2的结构变紧凑之后,对电阻组件2的散热至关重要,所以需要在壳体1内安装散热组件3用于对电阻组件2进行散热。而散热组件3可以采用散热风扇也可以采用水冷散热,从成本以及安装的难易程度考虑,散热组件3优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通过螺栓安装在壳体1的两端的连接座105上,使得散热风扇的扇叶位于散
热口101内,为了提高散热风扇的散热效率,可以在壳体1的侧壁沿圆周方向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散热槽103,从而使得两端的散热风扇启动时,将整个电阻组件2上的热量沿散热槽103排除。现有的排列式电阻器,由于整体的单向空间占比较大,所以在进行散热时,往往需要较多数量的散热风扇,并且散热风扇的散热效率也不高。而本技术方案中由于结构的紧凑采用了圆柱形的壳体1,所以只需在壳体1的两端各安装一个散热风扇即可形成良好的散热效果。
28.如图4所示,由于电阻器安装在大型的设备或者机械中,在电阻器工作时,由于散热风扇的持续工作,所以工作环境中的灰尘等杂质不会从散热槽103进入到壳体内,但是当设备或机械停止后,环境中的灰尘还是会从散热槽103进入到壳体1内,从而影响电阻组件2的工况。所以可以在壳体1的侧壁沿圆周方向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s形挡板104,并且挡板104位于散热槽103沿径向的上方,并将散热槽103遮蔽,进而在电阻器不工作时进行防尘。
29.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89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