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车车厢嵌入轮滑式二层叠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1



1.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物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货车车厢嵌入轮滑式二层叠放装置。


背景技术:

2.货车是一种主要为载运货物而设计和装备的商用车辆,它能否牵引一挂车均可,载货汽车一般称作货车,又称作卡车,指主要用于运送货物的汽车,有时也指可以牵引其他车辆的汽车,属于商用车辆类别。一般可依造车的重量分为重型和轻型两种。
3.在使用货车运输货物时,一般是将货物竖直堆叠在车厢内部的,而当运输的货物较重且运输时间较长时,而位于底部的货物由于长时间受到挤压作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为长途货物运输带来了困扰。
4.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货物在运输时因挤压而出现损坏,会在车厢内部设置分隔结构,将货物上下分层放置,而在使用传统的分隔结构装载货物时,需要先将下层货物摆放好,再安装上层隔板,然后将上层货物摆放在上层隔板上,由于车厢内部空间有限,无法使用机械设备进行辅助操作,因此只能通过人工手动依次摆放,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且操作起来十分费力、不够方便。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货车车厢嵌入轮滑式二层叠放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货车车厢嵌入轮滑式二层叠放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分隔结构操作起来十分费力、不够方便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货车车厢嵌入轮滑式二层叠放装置,包括:
8.安装于车厢内侧的导轨结构和用于放置货物的承重结构;
9.其中,所述导轨结构包括负载导轨和导入板;所述导入板固定于所述负载导轨的一侧,所述导入板的一侧开设有导入滑槽,所述负载导轨的一侧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表面的一侧连通定位孔;
10.所述承重结构设置于所述导轨结构上,所述承重结构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连接杆、连接座、固定座以及滑动件;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保持水平平行,所述连接座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一侧,所述连接杆转动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一侧,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的一侧,所述连接杆卡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滑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上。
11.优选的,所述负载导轨的数量设置于两个,且两个所述负载导轨保持水平平行设置。
12.优选的,所述定位孔等距均匀分布在所述移动槽的内侧,所述滑动件滑动于所述移动槽。
13.优选的,所述滑动件的数量设置有四个,且两个所述滑动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两侧,另外两个所述滑动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的两侧。
14.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座以及所述固定座的数量均设置有两个,且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
15.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是由两个可伸缩的金属杆组成,其中,在所述连接杆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连接杆卡接于所述连接座。
16.优选的,所述滑动件包括定位铝滑座、承重滑轮、固定套筒、定位套环、定位轴、弹性件、弹性按键以及喷油嘴,所述定位铝滑座的一侧开设有卡孔。
17.优选的,所述承重滑轮设置于所述定位铝滑座的一侧,所述固定套筒固定于所述定位铝滑座,所述定位套环和所述固定套筒均套接于所述定位轴的外部。
18.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固定套筒与所述定位套环之间,所述弹性按键设置于所述定位轴上。
19.优选的,所述定位套环与所述弹性件均设置于所述定位铝滑座内,所述定位轴的一端卡接于所述定位孔内。
2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货车车厢嵌入轮滑式二层叠放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货车车厢嵌入轮滑式二层叠放装置,通过导轨结构与承重结构配合使用,构成一套车厢内部的货物二层叠放装置,其中两者设置为滑动组装方式,在摆放货物时,先将承重结构组装在导轨结构上,然后将货物放置在承重结构上,此时只需一人便可以轻松推动承重结构和货物移动,改变了传统拖拽搬运方式,大大节省了人力输出,减少了装载工作量,并对货物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对于内部空间有限的车辆来说,在摆放操作时更加省力、更加轻松,也更加灵活,能够很好的适应货车装载货物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货车车厢嵌入轮滑式二层叠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24.图3为图1所示的承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3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26.图5为图3所示的承重结构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图3所示的滑动件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图6所示的定位轴和固定套筒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标号:
30.1a、车厢,2a、货物,3a、托盘;
31.1、导轨结构,2、承重结构,
32.11、负载导轨,12、导入,13、导入滑槽,14、移动槽,15、定位孔;
33.21、第一横梁,22、第二横梁,23、连接杆,24、连接座,25、固定座,26、滑动件;
34.261、定位铝滑座,262、承重滑轮,263、固定套筒,264、定位套环,265、定位轴,266、弹性件,267、弹性按键,268、卡孔,269、喷油嘴。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6.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货车车厢嵌入轮滑式二层叠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承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承重结构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图3所示的滑动件外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定位轴和固定套筒外部的结构示意图。货车车厢嵌入轮滑式二层叠放装置,包括:
38.安装于车厢1a内侧的导轨结构1和用于放置货物的承重结构2;
39.其中,所述导轨结构1包括负载导轨11和导入板12;所述导入板12固定于所述负载导轨11的一侧,所述导入板12的一侧开设有导入滑槽13,所述负载导轨11的一侧开设有移动槽14,所述移动槽14内表面的一侧连通定位孔15;
40.所述承重结构2设置于所述导轨结构1上,所述承重结构2包括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连接杆23、连接座24、固定座25以及滑动件26;所述第一横梁21与所述第二横梁22保持水平平行,所述连接座24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21的一侧,所述连接杆23转动于所述第一横梁21的一侧,所述固定座25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22的一侧,所述连接杆23卡接于所述固定座25,所述滑动件26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21与所述第二横梁22上。
41.负载导轨11为高性能的航天工程铝合金研制而成,具有高韧性、高强度、高耐腐蚀性,使其具有很好的称重能力,且两个负载导轨11分别位于车厢内侧,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车辆内侧,导入板12共设置有两个,分别紧配在两个负载导轨11的顶部位置,用于将第一横梁21与第二横梁22快速导入负载导轨11中,其上设置的导入滑槽13与滑动件26上的承重滑轮262适配设置,并与移动槽14连通,在将横梁安装在负载导轨11上时,通过将承重滑轮262滑入导入滑槽13,最终进入到移动槽14内部,定位孔15均匀分布在负载导轨11上,与定位轴265适配设置,通过与定位孔15配合卡接,使得横梁保持固定;
42.第一横梁21与第二横梁22的长、宽、高保持一致,同样采用高性能的航天工程铝合金,在不使用时,两者通过连接杆23装配在一起,组成一个货物托盘使用,因此同时设置有多个第一横梁21与第二横梁22,在不使用时可以将两者从负载导轨11上拆卸下来,两个连接杆23分别位于第一横梁21侧面的左右两侧,可以在第一横梁21上转动,且连接杆23是由两根大小不同铝合金杆配合滑动组成,且在连接杆23上设置有弹性卡扣和卡孔,通过将卡扣与不同卡孔卡接,实现对连接杆23的长度调节,且在连接杆23的端部设置有弹性卡扣件,在收缩状态时,与连接座24上的锁定孔卡接,展开时,通过转动该连接杆23,使其一端的卡扣件与固定座25上的锁定孔卡接,进而使得连接杆23能够将第一横梁21与第二横梁22连接起来,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的左右两端同时固定有滑动件26,且两个滑动件26之间通过专用的弹力绳连接,使得两者相对产生拉力,能够稳定安装在第一横梁21上,该承重结构2主要用于作为货物底部的承重结构,单组最大可承受2400kg的货物,承重结构2的宽度调节距离为70

120cm,在组装在负载导轨11上使用时,先将第二横梁22从导入板12安装负载导轨11上,然后在将第一横梁21安装在负载导轨11上,使得两者保持水平平行,然后通过按动连接杆23上的卡扣件,使其一端与连接座24分离,然后转动连接杆23,转动九十度后,使其一端正好卡接在固定座25上,并使得其一端的卡扣件与固定座25上的锁定孔卡接,进而
使得连接杆23保持固定,之后在对另一个连接杆23重复上述操作,完成承重结构的组装,并将其推动至货车尾部位置,然后通过起重设备将货物放置在承重结构2上,再通过人工推动承重结构2移动至货车内侧,整个装载过程只需一人在车厢内进行操作,通过承重结构2与负载导轨11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货物的快速移动和摆放,操作起来更加省力、更加方便,大大提高了货物装载速度,并节省了人力输出;
43.通过导轨结构1与承重结构2配合使用,构成一套车厢内部的货物二层叠放装置,其中导轨结构1通过与车辆内部固定,作为承重结构2的移动轨道,承重结构2作为货物的放置托盘,能够实现车辆内部货物上下分层放置,同时将两者通过滑动组装方式,实现了两者之间的快速安装与拆卸,在不使用时可以将横梁依次拆分下来,并集中保存起来,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避免影响车厢1a正常使用,使用起来十分灵活,而在摆放货物时,只需一人便可以轻松推动承重结构2和货物移动,改变了传统搬运方式,使得摆放操作更加省力、更加轻松,而承重结构2的宽度可以根据货物的实际大小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货物装载需求。
44.所述负载导轨11的数量设置于两个,且两个所述负载导轨11保持水平平行设置。
45.所述定位孔15等距均匀分布在所述移动槽14的内侧,所述滑动件26滑动于所述移动槽14。
46.所述滑动件26是由高强度铝低压铸造而成,内部结构无气泡,其数量设置有四个,且两个所述滑动件26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21的两侧,另外两个所述滑动件26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22的两侧。
47.所述连接杆23、所述连接座24以及所述固定座25的数量均设置有两个,且所述连接杆23位于所述第一横梁21与所述第二横梁22之间。
48.所述连接杆23是由两个可伸缩的铝合金杆组成,且伸缩尺寸根据所摆放货物的尺寸调节,其中,在所述横梁21、22处于不使用状态时,所述连接杆23卡接于所述连接座24。
49.所述滑动件26包括定位铝滑座261、承重滑轮262、固定套筒263、定位套环264、定位轴265、弹性件266、弹性按键267以及喷油嘴269,所述定位铝滑座261的一侧开设有卡孔268。
50.一个定位铝滑座261上同时设置有两个承重滑轮262,且承重滑轮262与移动槽14适配设置,使其可以在移动槽14内部稳定滚动,固定套筒263固定在定位铝滑座261上,其一侧延伸至定位铝滑座261外部,对定位轴265起到定位作用,定位轴265可以在其内侧滑动,且定位轴265为l形设置,其一端延伸至定位铝滑座261的一侧,并与定位孔15卡接,通过两者配合卡接,对滑动件26起到有效的定位作用,进而使得整个承重结构2能够稳定安装在导轨结构1上,弹性件266位于定位套环264与固定套筒263之间,通过按动定位轴265,能够压缩弹性件266,为定位轴265提供弹力支持,且在固定套筒263上设置有与定位轴265适配的活动槽,用于对定位轴265进行定位和活动,弹性按键267位于定位轴265的外部,在未被按动时,由于受到活动槽的限制,使得定位轴265不能转动,而通过按动使其可以向定位轴265内部收缩,此时定位轴265不再受到限制,便可以转动,卡孔268与弹性按键267适配设置,且在固定套筒263对应位置也设置有与弹性按键267适配的孔,在按动按键267并转动定位轴265后,在转动至固定套筒263上的孔位置后,在弹力的作用下,可以延伸至该孔内,并延伸至卡孔268中,最终延伸至定位铝滑座261的外部,通过弹性按键267与卡孔268卡接,在定位轴265一端与负载导轨11上的定位孔15卡接后,使得定位轴265能够保持固定,进而使得滑
动件26能够保持稳定,最终使得整个承重结构2以及货物保持稳定状态,在需要移动承重结构2时,只需在定位铝滑座261外部按动弹性按键267,使其与卡孔268分离,然后转动定位轴265,此时在弹性件266的弹力作用下,使得定位轴265一端与定位孔15分离,此时承重结构2不再受到卡接作用,便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该滑动件26不仅能够实现承重结构2在负载导轨11上快速移动,而且能够实现快速与负载导轨11有效固定,在运输货物时,使得承重结构2和货物能够保持稳定状态,增加货物运输的安全性,在需要移动承重结构2时,只需按动弹性按键267即可,操作起来十分简单,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喷油嘴269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定位铝滑座261正面的左右两侧,使用时,通过向喷油嘴269内注射黄油,用于润滑承重滑轮262与轴承、滑动件26内部的摩擦,降低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对承重滑轮262以及整个滑动件26起到防护作用。
51.所述承重滑轮262是由特殊钢材经过锻打,研磨,淬火调质及渗碳热处理,使得轮子表面坚硬,内部韧性十足,从而达到能承受高压力、高扭力的能力,其设置于所述定位铝滑座261的一侧,所述固定套筒263固定于所述定位铝滑座261,所述定位套环264和所述固定套筒263均套接于所述定位轴265的外部。
52.所述弹性件266位于所述固定套筒263与所述定位套环264之间,所述弹性按键267设置于所述定位轴265上。
53.所述定位套环264与所述弹性件266均设置于所述定位铝滑座261内,所述定位轴265的一端卡接于所述定位孔15内。
5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货车车厢嵌入轮滑式二层叠放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55.在装载货物时,需要先将承重结构2组装在导轨结构1上,在组装时,先将第二横梁22从导入板12安装负载导轨11上,然后再将第一横梁21安装在负载导轨11上,使得两者保持水平平行,然后通过按动连接杆23上的卡扣件,使其一端与连接座24分离,然后转动连接杆23,转动九十度后,使其一端正好卡接在固定座25上,并使得其一端的卡扣件与固定座25上的锁定孔卡接,进而使得连接杆23保持固定,之后在对另一个连接杆23重复上述操作,完成承重结构的组装,并将其推动至货车尾部位置,通过叉车或是起重设备将货物搬运至承重结构2的顶部,之后通过一人推动承重结构2,将货物移动至车厢内侧即可。
5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货车车厢嵌入轮滑式二层叠放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7.通过导轨结构1与承重结构2配合使用,构成一套车厢内部的货物二层叠放装置,其中两者设置为滑动组装方式,在摆放货物时,先将承重结构2组装在导轨结构1上,然后将货物放置在承重结构2上,此时只需一人便可以轻松推动承重结构2和货物移动,改变了传统拖拽搬运方式,大大节省了人力输出,减少了装载工作量,并对货物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对于内部空间有限的车辆来说,在摆放操作时更加省力、更加轻松,也更加灵活,能够很好的适应货车装载货物的使用需求,全套设备以铝合金材质所制,重量很轻,几乎不影响货车的载重限制。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89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