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煎煮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3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汤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煎煮设备。


背景技术:

2.煎中药,是指把抓回的中药放入砂锅里的一种煮食方式,可加入凉的饮用水,浸泡20~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物,将药砂锅放在炉火上用中火煎煮。
3.芳香类药物,含有容易挥发的成分,煎时间长了损失药效,所以要等其他药煎好之前5分钟放入锅内,后下药一般由药房包好并注有“后下”字样。含有芳香性及挥发油的药材,如:桂枝、薄荷、佩兰、白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皆属轻清发散药,有效成分容易随水蒸气扩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时间太长,药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将减少,直接影响功效。因此提出一种中药煎煮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中药煎煮设备。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药煎煮设备,包括:
6.锅体;
7.锅盖,设有圆孔,锅盖上表面固定有与圆孔同轴的筒体,筒体的底面第一入料口,第一入料口的两侧设有两个竖板,两个竖板的一侧抵接筒体的内弧面,两个竖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转轴,转轴穿设在桶盖上,转轴上端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端,电机固定在桶盖上,电机电连接定时器,桶盖上设有一个排气孔和一个第二入料孔,排气孔位于第一入料口正上方。
8.较佳地,所述筒体底板上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不与锅体内部连通。
9.较佳地,所述锅体上设有第一把手。
10.较佳地,所述锅盖上设有第二把手,第二把手的一端固定连接锅盖,第二把手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筒体的外壁。
11.较佳地,所述两个竖板的底面抵接筒体底板的上表面,且两个竖板的顶面抵接桶盖的下表面。
12.较佳地,所述两个竖板的上下表面均设有密封条。
13.较佳地,所述桶盖上设有与排气孔匹配的第一盖子和与第二入料孔匹配的第二盖子。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的中药煎煮设备中两个竖板将筒体分隔成两部分,定时器动作后电机带动两个竖板转动一圈,两个竖板转动一圈过程中会将后下的中药推进第一入料口内,避免了煎时间长导致后下中药药效损失的情况,也避免了人们手动放入后下的中药,导致后下药物放入的时间不准确的问题;
16.2、为避免煎中药时,对放在筒体内后下的中药加热,温度过高药效挥发过快,设计
凹槽,凹槽能够增加筒体底板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散热,避免后下的中药过热,同时能够保证后下的中药适当受热,当竖板将后下中药推入锅体内部煎煮时,药效释放更快。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锅体,11.凹槽,12.第二把手,2.锅盖,21.圆孔,22.筒体,23.第一入料孔,24.竖板,25.转轴,26.桶盖,27.电机,28.排气孔,29.第二入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药煎煮设备,包括:锅体1和锅盖2;锅盖2设有圆孔21,锅盖2上表面固定有与圆孔21同轴的筒体22,筒体22的底面第一入料口23,第一入料口23的两侧设有两个竖板24,两个竖板24的一侧抵接筒体22的内弧面,两个竖板2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转轴25,转轴25穿设在桶盖26上,转轴上端固定连接电机27的输出端,电机27固定在桶盖26上,电机27电连接定时器,桶盖26上设有一个排气孔28和一个第二入料孔29,排气孔28位于第一入料口23正上方。
23.两个竖板24将筒体22分隔成两部分,一部分连通锅体1内部和排气孔28,另一部分连通第二入料孔29,锅体1内放入先煎的中药,从第二入料孔29放入后下的中药,定时器设置固定时间后动作,使得电机带动两个竖板24转动一圈,两个竖板24转动一圈过程中会将后下的中药推进第一入料口23内,避免了煎时间长导致后下中药药效损失的情况,也避免了人们手动放入后下的中药,导致后下药物放入的时间不准确的问题。
24.优选地,所述筒体22底板上的侧面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不与锅体1内部连通。
25.为避免煎中药时,对放在筒体22内后下的中药加热,温度过高药效挥发过快,设计凹槽11,凹槽11能够增加筒体22底板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散热,避免后下的中药过热,同时能够保证后下的中药适当受热,当竖板24将后下中药推入锅体1内部煎煮时,药效释放更快。
26.优选地,所述锅体1上设有第一把手。
27.优选地,所述锅盖2上设有第二把手12,第二把手12的一端固定连接锅盖2,第二把手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筒体22的外壁。
28.优选地,所述两个竖板24的底面抵接筒体22底板的上表面,且两个竖板24的顶面抵接桶盖26的下表面。
29.优选地,所述两个竖板24的上下表面均设有密封条。
30.防止锅体1内的水蒸气进入锅体1内的先煎中药空间内。
31.优选地,所述桶盖26上设有与排气孔28匹配的第一盖子和与第二入料孔29匹配的第二盖子。
32.本实用新型的中药煎煮设备的使用方法如下:
33.两个竖板24将筒体22分隔成两部分,一部分连通锅体1内部和排气孔28,另一部分连通第二入料孔29,锅体1内放入先煎的中药,从第二入料孔29放入后下的中药,定时器设置20分钟后动作,接着20分钟后电机带动两个竖板24转动一圈,两个竖板24转动一圈过程中会将后下的中药推进第一入料口23内煎煮;前20分钟煎煮中药的过程可以对后下中药进行预热,既能防止后下重要过热导致药效挥发,也能够保证后下的中药适当受热,当竖板24将后下中药推入锅体1内部煎煮时,药效释放更快。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中药煎煮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锅盖(2),设有圆孔(21),锅盖(2)上表面固定有与圆孔(21)同轴的筒体(22),筒体(22)的底面设有第一入料口(23),第一入料口(23)的两侧设有两个竖板(24),两个竖板(24)的一侧抵接筒体(22)的内弧面,两个竖板(2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转轴(25),转轴(25)穿设在桶盖(26)上,转轴上端固定连接电机(27)的输出端,电机(27)固定在桶盖(26)上,电机(27)电连接定时器,桶盖(26)上设有一个排气孔(28)和一个第二入料孔(29),排气孔(28)位于第一入料口(23)正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煎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2)底板上的侧面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不与锅体(1)内部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煎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上设有第一把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煎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2)上设有第二把手(12),第二把手(12)的一端固定连接锅盖(2),第二把手(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筒体(22)的外壁。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煎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竖板(24)的底面抵接筒体(22)底板的上表面,且两个竖板(24)的顶面抵接桶盖(26)的下表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煎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竖板(24)的上下表面均设有密封条。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煎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26)上设有与排气孔(28)匹配的第一盖子和与第二入料孔(29)匹配的第二盖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药煎煮设备,属于中药汤剂制备技术领域。该中药煎煮设备包括:锅体;锅盖,设有圆孔,锅盖上表面固定有与圆孔同轴的筒体,筒体的底面第一入料口,第一入料口的两侧设有两个竖板,两个竖板的一侧抵接筒体的内弧面,两个竖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转轴,转轴穿设在桶盖上,转轴上端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端,电机固定在桶盖上,电机电连接定时器,桶盖上设有一个排气孔和一个第二入料孔,排气孔位于第一入料口正上方。本实用新型的中药煎煮设备中两个竖板将筒体分隔成两部分,定时器动作后电机带动两个竖板转动一圈,将后下的中药推进第一入料口内,避免了煎时间长导致后下中药药效损失的情况。药药效损失的情况。药药效损失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周天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灵株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30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89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