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墨紫外线光固化用调和结构。
背景技术:
2.油墨是用于包装材料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过印刷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油墨中包括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它们均匀地混合并经反复轧制而成一种粘性胶状流体,在油墨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先将其的原料进行调和,使得其混合均匀,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油墨紫外线光固化用调和结构在混合原料的过程中,由于油墨的原料有粉末和液态,其在倒入调和结构与调和的过程中容易散入空气中,不仅造成原料的浪费,且使得空气被污染;
4.2、现有的油墨紫外线光固化用调和结构在调和的过程中,由于搅拌的时候混入空气,其中会产生影响产品性能的气泡。
5.因此,现有的油墨紫外线光固化用调和结构,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墨紫外线光固化用调和结构,通过设置容筒、输入盖、顶盖、转座和抽气机,解决了现有的油墨紫外线光固化用调和结构无法防止加入原料与调和时原料散入空气和在调和的时候产品中混入气泡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油墨紫外线光固化用调和结构,包括容筒、输入盖、顶盖、转座和抽气机,所述容筒的底部固定有动力底筒,所述动力底筒内部的底部固定有转动电机,所述容筒的顶部设置有输入盖,所述输入盖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抽气机,所述动力底筒靠近抽气机的一侧设置有转座,本实用新型通过容筒将原料进行容承,通过输入盖将原料输送到容筒中,通过顶盖将输入盖顶部封闭,通过转座将容筒上的结构进行翻转,通过抽气机将容筒内部的空气抽出。
9.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周侧的顶部环形阵列固定有转叶,所述转轴周侧的下部套接在容筒底部,转动电机通过转轴上固定的转叶在转动电机的驱动下,将容筒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
10.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盖的底部固定有底盘,所述输入盖上与抽气机位置对应地贯通底盘开设有抽气口,所述输入盖顶部的中间并列贯通开设有粉口,所述输入盖顶部远离抽气口一侧矩形阵列贯通开设有进液口,输入盖通过粉口将粉末状原料输送进容筒中,通过进液口将液态原料输送进容筒中。
11.进一步地,所述顶盖的周侧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壁的中部套接输入盖,所述套
筒内壁的底部与容筒套接,所述顶盖与输入盖上的抽气口位置对应地开设有顶气口,顶盖通过套筒套接输入盖和容筒,将输入盖和套筒顶部封闭。
12.进一步地,所述转座顶部靠近容筒的一侧中间设置有转动连接块,所述转动连接块靠近容筒的一侧与容筒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连接块远离容筒的一侧底部固定有转动铰链,所述转动铰链的底部与转座固定,转座通过其上转动铰链固定的转动连接块将容筒进行倾斜,使得容筒内部可以方便清理。
13.进一步地,所述抽气机的底部固定有抽气底座,所述抽气底座的底部与顶盖固定,所述抽气机的底部固定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套接在输入盖上的抽气口和顶盖上的顶气口套接,所述抽气机顶部固定有出气管,抽气机通过其上固定的抽气管将容筒内部的空气抽出,通过其上固定的储气罐将抽出的空气排放出去。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容筒、输入盖和顶盖,解决了现有的油墨紫外线光固化用调和结构无法防止加入原料与调和时原料散入空气的问题,通过容筒上的结构将输送进本实用新型的原料进行调和,通过输入盖上的粉口将粉末状原料输送进容筒中,通过进液口将液态原料输送到容筒中,在输送原料完成后,通过顶盖将原料封闭,使得油墨的调和过程中原料不会散落,增加了原料的利用率,且降低了空气污染。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容筒、输入盖、顶盖、转座和抽气机,解决了现有的油墨紫外线光固化用调和结构在调和的时候产品中混入气泡的问题,通过输入盖将原料输送到容筒中,通过顶盖上的套筒将容筒和输入盖共同封闭,最后通过抽气机将容筒内部的空气抽除,使得容筒中的原料在调和的过程中不会有气泡产生,大大增加了生产出的油墨的品质。
17.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剖视立体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容筒结构立体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输入盖结构立体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盖结构立体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座结构立体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抽气机结构立体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完整组装结构外观立体图。
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7.100、容筒;101、动力底筒;102、转动电机;103、转轴;104、转叶;200、输入盖;201、底盘;202、粉口;203、抽气口;204、进液口;300、顶盖;301、套筒;302、顶气口;400、转座;401、转动铰链;402、转动连接块;500、抽气机;501、抽气底座;502、抽气管;503、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9.请参阅图1
‑
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油墨紫外线光固化用调和结构,包括容筒100、输入盖200、顶盖300、转座400和抽气机500,容筒100的底部固定有动力底筒101,容筒100将需要进行调和的油墨成分承接在其中,动力底筒101将转动电机102固定在其中,并将容筒100支撑在地面上,动力底筒101内部的底部固定有转动电机102,转动电机102提供搅拌容筒100内部原料的动力,容筒100的顶部设置有输入盖200,输入盖200将原料输送到容筒100中,输入盖200的顶部设置有顶盖300,顶盖300将输入盖200顶部进行一定地封闭,顶盖300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抽气机500,抽气机500将容筒100内部的空气抽去,动力底筒101靠近抽气机500的一侧设置有转座400,转座400将容筒100上的结构转动到水平,使得容筒100内部经过处理后的成品尽可能导出。
30.其中如图1、2所示,转动电机102的输出端固定有转轴103,转轴103将转动电机102的动力传动到其上固定的转叶104上,转轴103周侧的顶部环形阵列固定有转叶104,转叶104在转动电机102驱动的转叶104的作用下,将转动电机102产生的动力使得容筒100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转轴103周侧的下部套接在容筒100底部,容筒100通过转动电机102通过转轴103驱动的转叶104的作用下,将容筒100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
31.其中如图1、3所示,输入盖200的底部固定有底盘201,底盘201将输入盖200套接在输入盖200中,输入盖200上与抽气机500位置对应地贯通底盘201开设有抽气口203,抽气口203将抽气机500上的抽气管502套接在输入盖200中,输入盖200顶部的中间并列贯通开设有粉口202,粉口202将粉末状原料通过输入盖200输送到容筒100中,输入盖200顶部远离抽气口203一侧矩形阵列贯通开设有进液口204,进液口204将液体原料输送到容筒100中,输入盖200通过其上开设的粉口202将粉末状原料输送到容筒100中,通过进液口204将液态原料输送到容筒100中。
32.其中如图1、4所示,顶盖300的周侧固定有套筒301,套筒301将顶盖300和输入盖200与容筒100限制在一起,套筒301内壁的中部套接输入盖200,套筒301内壁的底部与容筒100套接,顶盖300与输入盖200上的抽气口203位置对应地开设有顶气口302,顶气口302将抽气机500上的抽气管502套接在顶盖300上,顶盖300通过其上固定的套筒301将输入盖200和容筒100与其限制在一起,通过顶气口302套接容筒100。
33.其中如图1、5所示,转座400顶部靠近容筒100的一侧中间设置有转动连接块402,转动连接块402将转座400与容筒100连接在一起,转动连接块402靠近容筒100的一侧与容筒100固定连接,转动连接块402远离容筒100的一侧底部固定有转动铰链401,转动铰链401的底部与转座400固定,转动铰链401将转座400和转动连接块402转动连接,转座400通过其上固定的转动铰链401将转座400和转动连接块402连接在一起,通过转动铰链401上固定的转动连接块402将转座400和容筒100连接在一起。
34.其中如图1、6所示,抽气机500的底部固定有抽气底座501,抽气底座501将抽气机500支撑在顶盖300上,抽气底座501的底部与顶盖300固定,抽气机500的底部固定有抽气管502,抽气机500通过抽气管502将容筒100内部的空气抽出,抽气管502套接在输入盖200上的抽气口203和顶盖300上的顶气口302套接,抽气机500顶部固定有出气管503,出气管503
将抽气机500从容筒100内抽出的空气输送出抽气机500,抽气机500通过抽气管502将容筒100内部的空气抽出,并通过出气管503输送出去。
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8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