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盒领域,具体是一种易取电池盒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电池盒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小家电中。市场上现有的电池盒,通常是与小家电制作成一体,将电池装进电池盒后,利用盖板对电池进行密封,但是盖板在外力冲击或震动作用下容易发生脱落,起不到保护电池的效果。另外,这种电池盒在装入电池时都很容易,但是在取出电池的时候往往会比较困难,即使能将电池抠出,也会比较费力,有时候甚至会弄伤手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易取电池盒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应能方便地对电池进行拆卸,并且能够保证电池的密封性能,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易取电池盒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在电器本体上的插槽以及可滑动地插装在插槽内的电池盒;
6.所述插槽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摆杆;所述摆杆的中部可摆动地铰接在插槽槽壁上,并且摆杆的运动平面与电池盒的运动方向相平行;所述摆杆一端作为受力端以带动摆杆摆动,另一端抵顶电池盒的插装端以使电池盒往脱离插槽的方向运动;
7.所述电池盒内部设置有可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的推杆;所述推杆的运动方向与电池盒的运动方向相平行;所述电池盒的插装端开设有第一通孔,以便推杆穿过第一通孔后施力于摆杆的受力端;所述电池盒远离插装端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以便外力作用于推杆上并带动推杆运动。
8.所述推杆外周固定有环形的隔板;所述隔板的外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以防止推杆从第二通孔滑出。
9.所述摆杆的铰接轴上套设有便于摆杆自动复位的扭簧;所述扭簧一端与摆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插槽槽壁固定连接。
10.所述摆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摆杆的受力端相向设置且均与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11.所述电池盒设置成“凹”形;所述电池盒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距离设置的两个电池仓、固定连接两个电池仓的中部且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孔的底板、固定连接两个电池仓的端部且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的面板以及连接底板和面板的侧板;所述侧板上安装有两个导向块;两个导向块之间的距离与隔板的外径相适合;所述导向块上设置有与隔板滑动配合的导向槽,以便对推杆的运动进行导向。
12.所述插槽中沿电池盒运动方向布置着相互间隔距离的两根定位杆;两根定位杆之
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电池仓之间的距离,使得电池盒与电器本体插装连接后,两根定位杆均位于两个电池仓之间;所述定位杆靠近插槽槽口的一端与电器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为依靠自身材料弹性摆动的自由端;所述电池仓与定位杆相邻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定位杆的自由端固定有与卡槽卡扣配合的卡块。
13.所述推杆外周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隔板和底板抵顶连接。
14.所述推杆与隔板组合后设置成“t”形或“十”字形。
15.所述摆杆与电池盒插装端相抵顶的一端向插槽的槽口方向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长度方向与推杆的长度方向之间的角度为35
°
。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电池仓侧面开设有卡槽,定位杆的自由端固定有卡块,在电池盒插入电器本体的过程中,通过卡槽与卡块的卡接配合,从而将电池盒固定在插槽中,避免电池盒在外力作用下从插槽中脱落,保证电池的密封性能。
18.2)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盒和电器本体设置成可拆卸的两部分,电池盒插装在电器本体内部,当需要拆卸电池时,可将电池盒从电器本体的插槽中取出,从而方便后续电池的快速拆卸。
19.3)在需要取出电池盒时,通过第二通孔对推杆施加推力,推杆驱动摆杆进行摆动,使摆杆的弯折部朝插槽的槽口方向运动,进而由弯折部抵顶电池盒的插装端并将电池盒顶起,待电池盒脱离电器本体后,取出电池盒,即可对电池进行拆卸,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电池盒与电器本体插装连接)。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电池盒与电器本体相互脱离)。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电器本体主视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盒主视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图4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电池盒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号:
27.1、电器本体;1
‑
1、插槽;1
‑
2、定位杆;1
‑2‑
1、卡块;1
‑
3、摆杆;1
‑3‑
1、弯折部;1
‑3‑
2、铰接轴;2、电池盒;2
‑
1、电池仓;2
‑1‑
1、电池;2
‑1‑
2、电池弹片;2
‑
2、底板;2
‑2‑
1、第一通孔;2
‑
3、面板;2
‑3‑
1、密封圈;2
‑3‑
2、第二通孔;2
‑
4、侧板;2
‑4‑
1、导向块;2
‑4‑
2、导向槽;2
‑
5推杆;2
‑5‑
1、隔板;2
‑
6、压缩弹簧;2
‑
7、电池盒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29.如图1、图2所示的易取电池盒的安装结构,可适用于小家电、玩具等各种电器中
(本实施例设置在自动坐便器的遥控器上),该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电器本体1上的插槽1
‑
1和电池盒2。所述电池盒可滑动地插装在插槽内,即电池盒和电器本体设置成可拆卸的两部分;当需要拆卸电池时,可将电池盒从电器本体的插槽中取出,从而方便电池的快速拆卸。图1至图3中的短虚线表示电器本体的外壁。
30.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插槽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摆杆1
‑
3;本实施例中,摆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摆杆的中部可摆动地铰接在插槽槽壁上,并且摆杆的运动平面与电池盒的运动方向相平行(摆杆的摆动轴线垂直于电池盒的运动方向);所述摆杆的其中一端向插槽的槽口方向弯折形成弯折部1
‑3‑
1,另一端作为受力端以带动摆杆摆动。摆杆摆动时,所述弯折部抵顶电池盒的插装端,并在摆杆继续摆动过程中,弯折部将电池盒往插槽外顶出,使电池盒脱离电器本体,从而可以取出电池盒,方便地对电池进行拆卸。作为优选,弯折部的长度方向与推杆的长度方向之间的角度为35
°
。作为优选,所述摆杆与电器本体的铰接轴1
‑3‑
2上套设有扭簧(图中未显示);所述扭簧一端与摆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器本体固定连接,以便摆杆将电池盒顶出插槽后可以进行自动复位。
31.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所述电池盒设置成“凹”形;电池盒包括两个放置电池2
‑1‑
1的电池仓2
‑
1、底板2
‑
2、面板2
‑
3、侧板2
‑
4和小盖板(图中未显示)。两个电池仓相互平行且间隔距离设置,电池安装在电池仓中;每个电池仓伸入至插槽内的一端安装有电池弹片2
‑1‑
2,以便与电器本体的内部线路电连接,从而接通电池;明显地,电池仓的长度不大于插槽的深度,以保证电池盒顺利插入插槽中。为了避免电池仓中的电池在插入插槽过程中与电器本体发生磨损,在电池仓的电池安装口一侧设置有可拆卸的电池盒板2
‑
7(如图6所示);在电池盒插入插槽前,将电池盒板盖合在电池仓的电池安装口一侧将电池仓封闭,从而起到防止电池磕碰磨损的作用。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电池仓的中部;当电池盒与电器本体插装连接时,底板与摆杆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面板固定连接两个电池仓的端部,当电池盒与电器本体插装连接时,面板为电池盒的外端;作为优选,面板外周设置有密封圈2
‑3‑
1,以便对插槽槽口处进行密封。所述侧板和小盖板分别设置在底板两侧,使得侧板、小盖板、两个电池仓、底板和面板之间共同形成一个矩形空腔,该矩形空腔的内部设置有可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的推杆2
‑
5,并且推杆的运动方向与电池盒的运动方向相平行。其中,侧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底板和面板,小盖板通过螺栓与侧板可拆卸连接,以便安装推杆并对推杆进行定位。
32.所述插槽中设置有两根定位杆1
‑
2,两根定位杆均沿电池盒的运动方向布置且相互间隔距离;其中,两根定位杆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电池仓之间的距离,使得电池盒与电器本体插装连接时,两根定位杆位于两个电池仓之间。所述定位杆靠近插槽槽口的一端与电器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为依靠自身材料弹性摆动的自由端。所述电池仓与定位杆相邻的一侧开设有卡槽(图中未显示);所述定位杆的自由端固定有与卡槽卡接配合的卡块1
‑2‑
1。通过卡槽与卡块的卡接配合,从而将电池盒与电器本体固定连接,避免电池盒在外力作用下从插槽中脱落,保证电池的密封性能。
33.所述电池盒的插装端开设有第一通孔2
‑2‑
1,以便推杆穿过第一通孔后施力于摆杆的受力端(即第一通孔开设在底板上);本实施例中,两个摆杆的受力端相对设置且均与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推杆可带动两个摆杆同时反方向转动,从而更加轻松地将电池盒从插槽中顶出。所述电池盒远离插装端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2
‑3‑
2,以便外力通过第
二通孔作用在推杆上并带动推杆运动(即第二通孔开设在面板上)。
34.所述推杆外周固定有环形的隔板2
‑5‑
1;所述隔板的外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以防止推杆从第二通孔滑出。所述推杆外周套设有压缩弹簧2
‑
6;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隔板和底板抵顶连接,以便对推杆的位置进行复位。所述侧板上安装有两个导向块2
‑4‑
1;两个导向块之间的距离与隔板的外径相适合;所述导向块上设置有与隔板滑动配合的导向槽2
‑4‑
2,以便对推杆的运动进行导向。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杆与隔板组合后设置成“t”形,其中推杆的大头端为隔板并与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推杆的小头端穿过第一通孔并同时抵顶在两个摆杆的受力端。
3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如下:
36.当需要拆卸电池时,将螺丝刀或圆头钥匙等工具伸入至第二通孔中,推动推杆,推杆施力于两个摆杆的受力端,从而带动两个摆杆同时摆动,使两个摆杆的弯折部抵顶电池盒的插装端(即底板上),摆杆继续摆动,直至卡块脱离卡槽,此时电池盒与电器本体脱离(见图2),即可取出电池盒对电池进行轻松拆卸,操作方便。
37.另外,也可将推杆与隔板组合后设置成“十”字形,即隔板设置在推杆的中部,推杆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方便操作人员按压推杆,从而避免了寻找螺丝刀等工具的麻烦,方便操作人员快速拆除电池。
38.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