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回转轴类工件定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工高精度的静压中心架。
背景技术:
2.在机械加工领域中,中心架是加工大吨位、大直径工件所须的附件。而在实际生产中,会遇到一些高精度、细长型回转轴类工件,加工时若采用尾座顶尖顶持加工,工件容易产生变形。现有的闭式滚轮中心架包括滚轮中心架本体、滚轮套筒和设于滚轮套筒上的滚轮,通过调节调整螺栓可对滚轮套筒进行位置调节,使工件调至工件中心与机床中心重合,通过人工拧动锁紧螺母对滚轮套筒进行固定,工作时,机床卡盘带动工件在滚轮上进行滚动,进而进行外圆及端面的车削。但由于滚轮架对工件进行承托,滚轮自身的旋转精度无法达到工件尺寸及形位公差加工要求,因此需要采用一种合适的中心架来满足对不同直径的工件进行更精准的夹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高精度的静压中心架,解决滚轮架对工件进行承托,滚轮自身的旋转精度无法达到工件尺寸及形位公差加工要求问题。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加工高精度的静压中心架,包括中心架体,所述中心架体包括上支承和下支承,所述上支承与下支承,所述上支承的一端与下支承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上支承的另一端与下支承的另一端通过锁紧组件连接;
6.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铰座、限位凸台、手轮、第一微调丝杆,所述铰座连接在下支承体表上,所述第一微调丝杆一端与铰座铰接,所述第一微调丝杆另一端穿过限位凸台与手轮螺纹连接,所述限位凸台连接在上支承侧面。
7.优选的,在所述上支承和下支承内侧均设置有支撑块。
8.优选的,在所述上支承和下支承内均设置有调节支撑块凸起高度的限位组件。
9.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设置有四组,且四组关于上支承和下支承中轴线对称设置。
10.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二微调丝杆、限位块、法兰盘,在所述上支承和下支承内均开有容纳限位块的第一限位槽以及容纳法兰盘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微调丝杆穿过限位块与法兰盘螺纹连接,所述法兰盘底部与支撑块相连接,所述限位块可转动连接在第二微调丝杆上。
11.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体沿第二微调丝杆轴线平行,且槽体的长度大于法兰盘厚度,所述第二微调丝杆伸入第二限位槽的槽体内的大于长度的长度。
1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为了解决滚轮架对工件进行承托,滚轮自身的旋转精度无法达到工件尺寸及形位公差加工要求问题,设计上支承和下支承对工件予以夹持,由上支承的一端与下支承的
一端相铰接,上支承的另一端与下支承的另一端通过锁紧组件连接,完成对工件定位夹持,为了满足对不同直径大小的工件进行定位,上支承的一端与下支承的一端相铰接,形成可开合的组合,并在上支承的另一端与下支承的另一端通过锁紧组件固定连接,可满足大于或等于该上支承、下支承轴径的工件夹持。
14.2.支撑块体表可采用形状为“v”的截面,更便于对工件定位,体表为“v”的截面的支撑块缩小了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增大接触点的摩擦力,所以更稳定。
15.3.设置有调节支撑块凸起高度的限位组件;设置的限位组件对支撑块在上支承、下支承内环凸起高度的进行控制,满足对小于该上支承、下支承轴径的工件进行夹持;为了提供更好的稳定性,限位组件设置有四组,转动第二微调丝杆且以穿插过第二微调丝杆的限位块在第一限位槽内作为支撑,第二微调丝杆上的法兰盘在第二限位槽内沿第二微调丝杆轴心线方向滑动,即可带动法兰盘连接的支撑块在中心架体的轴心处伸缩因此完成对小直径的工件夹持,其次上述采用的丝杠精准度更准确,便于工作人员调整支撑块的位置,使其抵靠在代加工件体表,预先可转动下支承上限位组件来控制支撑块凸起高度做出位置校准,预防摆放的加工件发生的倾斜。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18.图中标记:1.中心架体;2.限位组件;3.上支承;4.下支承;5.支撑块;6.铰座;7.限位凸台;8.手轮;9.第一微调丝杆;锁紧组件;10、第二微调丝杆;11.第一限位槽;12.法兰盘;13、第二限位槽,14、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0.实施例1:
2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加工高精度的静压中心架,包括中心架体1,中心架体1包括上支承3和下支承4,上支承3与下支承4,上支承3的一端与下支承4的一端相铰接,上支承3的另一端与下支承4的另一端通过锁紧组件连接;锁紧组件包括铰座6、限位凸台7、手轮8、第一微调丝杆9,铰座6连接在下支承4体表上,第一微调丝杆9一端与铰座6铰接,第一微调丝杆9另一端穿过限位凸台7与手轮8螺纹连接,限位凸台7连接在上支承3侧面。
22.上述结构中,为了解决滚轮架对工件进行承托,滚轮自身的旋转精度无法达到工件尺寸及形位公差加工要求问题,设计中心架体1通过中心架体1包括上支承3和下支承4对工件予以夹持,其中,上支承3的一端与下支承4的一端相铰接,上支承3的另一端与下支承4的另一端通过锁紧组件连接,完成对工件定位夹持,为了满足对不同直径大小的工件进行定位,上支承3的一端与下支承4的一端相铰接,形成可开合的组合,并在上支承3的另一端与下支承4的另一端通过锁紧组件固定连接,原理如下:上支承3上焊接限位凸台7,并在限位凸台7的下方通过紧固件将铰座6固定在下支承4上,铰座6上与第一微调丝杆9的一端相
铰接,而第一微调丝杆9的另一端穿插过限位凸台7,最后转动套接在第一微调丝杆9上的手轮8,因为第一微调丝杆9与手轮8为丝接,所以转动手轮8将上支承3向下支承4移动,完成对放置在上支承3向下支承4之间的工件予以夹持并固定,该夹持过程满足大于或等于该上支承3、下支承4轴径的工件夹持。
23.实施例2:
2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开展,如图1所示,在上支承3和下支承4内侧均设置有支撑块5,通过设置的支撑块5按放位置予以限定,同时,支撑块5体表可采用形状为“v”的截面,更便于对工件定位,体表为“v”的截面的支撑块5缩小了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增大接触点的摩擦力,所以更稳定。
25.实施例3:
26.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开展,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支承3和下支承4内均设置有调节支撑块5凸起高度的限位组件2;设置的限位组件2对支撑块5在上支承3、下支承4内环凸起高度的进行控制,满足对小于该上支承3、下支承4轴径的工件进行夹持;为了提供更好的稳定性,限位组件2设置有四组,且四组关于上支承3和下支承4中轴线对称设置;其中,两组限位组件2对称设置在上支承3上,另外两组限位组件2对称设置在下支承4上;限位组件2采用的具体结构如下:限位组件2包括第二微调丝杆10、限位块14、法兰盘12,在上支承3和下支承4内均开有容纳限位块14的第一限位槽11以及容纳法兰盘12的第二限位槽13;第二微调丝杆10穿过限位块14与法兰盘12螺纹连接,法兰盘12底部与支撑块5相连接,限位块14可转动连接在第二微调丝杆10上;原理如下:人工转动第二微调丝杆10且以穿插过第二微调丝杆10的限位块14在第一限位槽11内作为支撑,为了保证限位块14连接第二微调丝杆10同时,限制第二微调丝杆10的位置,因此限位块14可具体使用轴承座,第二微调丝杆10穿过轴承座的轴心,且与轴承座轴心焊接在第二微调丝杆10上,在第二微调丝杆10上螺纹连接的法兰盘12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块5,且法兰盘12在第二限位槽13滑动连接,因此转动第二微调丝杆10上的法兰盘12在第二限位槽13内沿第二微调丝杆10轴心线方向滑动,即可带动法兰盘12连接的支撑块5在中心架体的轴心处伸缩;第二限位槽13的槽体沿第二微调丝杆10轴线平行,且槽体的长度大于法兰盘12厚度,第二微调丝杆10伸入第二限位槽13的槽体内的大于长度的长度,确保法兰盘12能够在第二限位槽13定向移动的空间,并且,还能限制法兰盘不会脱离第二限位槽13,第二限位槽13配合法兰盘12定向移动来限制法兰盘12跟随第二微调丝杆10转动,所以具体可采用第二限位槽13棱柱体的滑槽,而法兰盘12外形与滑槽相适配。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8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