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罐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8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罐。


背景技术:

2.在当今的生活中,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离不开中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是指各种形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处理污水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当污水处理系统的不断完善,进而人们的水资源可以进行二次利用,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水处理罐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但现有的污水处理罐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缺陷:
3.传统的污水处理罐,使用时有着污水中异味较大的问题,导致此污水处理罐因异味较大可能出现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影响较大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部公路弹性防滑坡防撞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装置污水中异味较大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罐,包括主体、支架、出水口和加料口,所述主体底端的表面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端安装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一侧设置有除味结构,所述除味结构包括出料口、进料口和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设置在主体内部的底端,所述活性炭层的一端安装有进料口,所述活性炭层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主体的一端均安装有加料口,所述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对接结构,所述主体的表面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主体的内部均安装有漏水板,所述主体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过滤反应层,所述过滤反应层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细沙层。
6.优选的,所述对接结构包括进水口、挂钩、卡栓、对接管、外部接水管、连接管、橡胶密封垫片、安装管、滑块和滑槽,所述进水口安装在主体的顶端,所述进水口的表面均安装有挂钩,所述进水口的一侧安装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内壁上安装有橡胶密封垫片,所述安装管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侧安装有外部接水管,所述外部接水管的表面设置有对接管,所述对接管的表面均设置有卡栓,所述进水口的表面均安装有滑槽,所述对接管的内壁上安装有滑块。
7.优选的,所述挂钩与卡栓之间呈卡合结构,所述滑槽与滑块之间呈滑动结构。
8.优选的,所述橡胶密封垫片与连接管之间呈对接机构,所述橡胶密封垫片的内径大于连接管的外径。
9.优选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防护漆层、环氧树脂层和凹槽,所述凹槽均设置在主体的表面,所述凹槽的顶端涂覆有环氧树脂层,所述环氧树脂层的顶端涂覆有防护漆层。
10.优选的,所述凹槽均在主体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组,且若干组凹槽在主体的表面呈等间距分布。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污水处理罐结构合理,具有以下优点:
12.(1)当过滤后的污水流动至活性炭层的位置处,通过活性炭层的自身特性,将污水中的异味粒子进行吸附,进而吸附后异味粒子的污水通过出水口的位置处排出主体的内部,避免了污水中散发的异味影响主体外部的工作人员,由此实现了此装置的异味净化功能,提高了此装置的功能性;
13.(2)将外部接水管表面安装的对接管与进水口进行对接,随后滑槽与滑块进行滑动对接,同时安装管与连接管进行对接,随后进水口与外部接水管实现连通,紧接着通过挂钩与卡栓的相互配合,然后进水口与外部接水管的位置进行固定,由此实现了此装置的对接功能,提高了此装置的便捷性;
14.(3)通过环氧树脂层在主体表面的涂覆,使防护漆层可在主体的表面进行粘连,进而防护漆层阻拦了主体直接与外界的环境进行接触,同时避免了主体的表面出现生锈的现象,由此实现了此装置的防护功能,提高了此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对接结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结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主体;2、支架;3、除味结构;301、出料口;302、进料口;303、活性炭层;4、出水口;5、加料口;6、对接结构;601、进水口;602、挂钩;603、卡栓;604、对接管;605、外部接水管;606、连接管;607、橡胶密封垫片;608、安装管;609、滑块;610、滑槽;7、防护结构;701、防护漆层;702、环氧树脂层;703、凹槽;8、漏水板;9、过滤反应层;10、过滤细沙层。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污水处理罐,包括主体1、支架2、出水口4和加料口5,主体1底端的表面安装有支架2,支架2的底端安装有出水口4,出水口4的一侧设置有除味结构3,除味结构3包括出料口301、进料口302和活性炭层303,活性炭层303设置在主体1内部的底端,活性炭层303的一端安装有进料口302,活性炭层303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301,主体1的一端均安装有加料口5,主体1的内部均安装有漏水板8,主体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过滤反应层9,过滤反应层9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细沙层10,将活性炭层303通过进料口302的位置处投入主体1的内部,随后主体1内部的活性炭层303结束使用后,通过出料口301的位置处排出;
22.通过支架2将主体1在合适的位置处进行安置,将污水通过进水口601的位置处传递至主体1的内部,随后污水在过滤细沙层10的内部进行一次过滤,然后通过漏水板8将过滤污水传递至过滤反应层9的位置处进行二次过滤,当过滤后的污水流动至活性炭层303的位置处,通过活性炭层303的自身特性,将污水中的异味粒子进行吸附,进而吸附后异味粒子的污水通过出水口4的位置处排出主体1的内部,避免了污水中散发的异味影响主体1外部的工作人员;
23.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对接结构6,对接结构6包括进水口601、挂钩602、卡栓603、对接管604、外部接水管605、连接管606、橡胶密封垫片607、安装管608、滑块609和滑槽610,进水口601安装在主体1的顶端,进水口601的表面均安装有挂钩602,进水口601的一侧安装有安装管608,安装管608的内壁上安装有橡胶密封垫片607,安装管608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连接管606,连接管606的一侧安装有外部接水管605,外部接水管605的表面设置有对接管604,对接管604的表面均设置有卡栓603,进水口601的表面均安装有滑槽610,对接管604的内壁上安装有滑块609,挂钩602与卡栓603之间呈卡合结构,滑槽610与滑块609之间呈滑动结构,述橡胶密封垫片607与连接管606之间呈对接机构,橡胶密封垫片607的内径大于连接管606的外径,通过橡胶密封垫片607的设置,使安装管608与连接管606进行对接时的空隙进行填补,避免了安装管608与连接管606之间出现漏水的现象;
24.将外部接水管605表面安装的对接管604与进水口601进行对接,随后滑槽610与滑块609进行滑动对接,同时安装管608与连接管606进行对接,随后进水口601与外部接水管605实现连通,紧接着通过挂钩602与卡栓603的相互配合,然后进水口601与外部接水管605的位置进行固定;
25.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防护结构7,防护结构7包括防护漆层701、环氧树脂层702和凹槽703,凹槽703均设置在主体1的表面,凹槽703的顶端涂覆有环氧树脂层702,环氧树脂层702的顶端涂覆有防护漆层701,凹槽703均在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组,且若干组凹槽703在主体1的表面呈等间距分布,通过凹槽703的设计,使环氧树脂层702在主体1表面涂覆后的附着力进行增加,避免出现脱落的现象;
26.通过环氧树脂层702在主体1表面的涂覆,使防护漆层701可在主体1的表面进行粘连,进而防护漆层701阻拦了主体1直接与外界的环境进行接触,同时避免了主体1的表面出现生锈的现象。
27.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支架2将主体1在合适的位置处进行安置,将污水通过进水口601的位置处传递至主体1的内部,随后污水在过滤细沙层10的内部进行一次过滤,然后通过漏水板8将过滤污水传递至过滤反应层9的位置处进行二次过滤,当过滤后的污水流动至活性炭层303的位置处,通过活性炭层303的自身特性,将污水中的异味粒子进行吸附,进而吸附后异味粒子的污水通过出水口4的位置处排出主体1的内部,避免了污水中散发的异味影响主体1外部的工作人员;
28.其次,将外部接水管605表面安装的对接管604与进水口601进行对接,随后滑槽610与滑块609进行滑动对接,同时安装管608与连接管606进行对接,随后进水口601与外部接水管605实现连通,紧接着通过挂钩602与卡栓603的相互配合,然后进水口601与外部接水管605的位置进行固定;
29.最后,通过环氧树脂层702在主体1表面的涂覆,使防护漆层701可在主体1的表面
进行粘连,进而防护漆层701阻拦了主体1直接与外界的环境进行接触,同时避免了主体1的表面出现生锈的现象,最终完成此装置的全部工作。
3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87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