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票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0



1.本技术涉及票据制作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伪票据。


背景技术:

2.票据包括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约定自己或者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为了防止伪造的票据进行使用,引入了防伪票据的使用。
3.相关技术中,防伪票据一般制作为整本,通过连接柱贯穿若干张防伪票据实现若干张防伪票据之间的连接,在防伪票据上通过胶水粘连有防伪信息条,防伪信息条上记载着防伪信息,用户通过读取防伪信息条上的信息即可判断票据的真伪。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票据本中包含有许多张票据,通过胶水粘连的防伪信息条有可能从票据上掉出,当防伪信息条掉出后,用户不易将防伪信息条与票据进行一一对应。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小防伪信息条从票据上掉出的可能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防伪票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伪票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防伪票据,包括票体和防伪信息条,所述票体正面设置有第一粘胶层,所述防伪信息条连接于第一粘胶层上,所述防伪信息条上开设有供票据本上的连接柱贯穿的固定孔,所述票体上开设有与固定孔对齐的安装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票体的使用过程中,将防伪信息条通过第一粘胶层粘连在票体正面上,以减小防伪信息条与票体相对移动的情况发生,此时将若干张票据装订成本,使票据本上的连接柱依次贯穿固定孔和安装孔,此时票体相对防伪信息条进一步固定,当第一粘胶层失效时,防伪信息条不会从票体上掉出,从而使防伪信息条依旧能够与票体相对应,以提供给用户正确且对应的防伪信息。
9.可选的,所述防伪信息条包括连接部和信息部,所述第一粘胶层与连接部连接,所述固定孔开设于连接部上,所述信息部沿长度方向等分为若干份并向连接部方向进行翻折。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部用于固定防伪信息条使防伪信息条上的防伪信息条在连接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影响,此时使防伪信息条上的信息部能够进行翻折,以减小防伪信息条所占的票体的面积,从而提高了票体上可书写的面积,以便于用户对票据信息进行填写。
11.可选的,所述票体正面设置有第二粘胶层,所述第二粘胶层上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与票体正面围合形成沿票体长度方向贯穿的保护腔,折叠后的所述信息部处于保护腔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罩的设置使信息部能够处于保护状态,以减小信息
部暴露于外部而受到磨损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信息部在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信息部上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有拨片且所述拨片伸出保护腔外。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需要将防伪信息条展开以读取信息部上的防伪信息时,拉取拨片使拨片向远离连接部的方向移动,此时信息部在拨片的带动下进行展开,以便于用户对信息部上的防伪信息进行读取。
15.可选的,所述保护罩上表面设置有第三粘胶层,所述拨片上远离信息部的一端连接于第三粘胶层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拨片在不使用时能够固定于第三粘胶层上,此时使拨片的位置固定,以减小票体在使用的过程中使拨片意外受力而将防伪信息条进行展开的情况发生,提高了防伪信息条未使用时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拨片上设置有撕扯线,所述撕扯线处于拨片上信息部与第三粘胶层之间的一段。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防伪信息条展开时,使用撕扯线将拨片分为两部分,此时拨片上连接于信息部的一部分与拨片上连接于第三粘胶层的一部分分开,移动连接于信息部的拨片使防伪信息条能够展开。
19.可选的,所述保护罩的上表面设置有不干胶层,所述拨片连接于不干胶层上且拨片上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超过不干胶层向保护罩的另一端延伸。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使用使用拨片时使拨片与不干胶层进行连接,以实现拨片的固定,减小拨片的意外移动而带动信息部展开的情况发生;当需要将信息部展开时,利用拨片上凸出的一部分能使用户较为方便的将拨片与不干胶层进行分离,从而使拨片移动以使信息部展开。
21.可选的,所述拨片上设置有双面胶层,所述双面胶层上连接有防粘纸。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粘纸的设置使双面胶层在未使用时不会与其他物体进行连接,提高了票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当信息部展开后,将防粘纸撕下,使双面胶层与票体正面进行粘连,以实现信息部展开后的固定,使用户能够较为方便的采取信息部上的消息。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固定孔与安装孔的设置使票据和防伪信息条能够同时安装于票据本的连接柱上,减小了防伪信息条会从票据上掉出的情况发生;
25.2.保护罩的设置使信息部在放置的过程中较为安全,以减小信息部被磨损而导致防伪信息丢失的情况发生;
26.3.双面胶层的设置使信息部展开后能够固定于票体正面,使用户能够较为方便的对信息部上的防伪信息进行采集。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防伪票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防伪票据的剖视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防伪票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图5中b部的放大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票体;2、防伪信息条;201、连接部;202、信息部;3、第一粘胶层;4、固定孔;5、安装孔;6、第二粘胶层;7、保护罩;701、遮挡部;702、固定部;8、拨片;9、第三粘胶层;10、撕扯线;11、不干胶层;12、双面胶层;13、防粘纸。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伪票据。
36.实施例1
37.参照图1,防伪票据包括票体1,票体1为矩形状的纸片,票体1的正面用于书写票据信息,在票体1上设置有防伪信息条2,防伪信息条2为矩形片状,且处于票体1正面的左上角,防伪信息条2上记载着该票体1真伪的防伪信息,用户通过防伪信息条2上的防伪信息即可判断票据的真伪。
38.参照图2,为了减小防伪信息条2从票体1上掉出的可能性,在票体1上粘连有第一粘胶层3,防伪信息条2粘连于第一粘胶层3上,在防伪信息条2上开设有固定孔4,固定孔4供票据本上的连接柱进行贯穿插接,固定孔4的径向截面形状为圆形且固定孔4的轴线垂直于防伪信息条2的上表面,在票体1上开设有与固定孔4对齐的安装孔5,安装孔5的径向截面形状大小与固定孔4的径向截面形状大小相同,当连接柱依次贯穿固定孔4与安装孔5后,票体1与防伪信息条2在票据本上一一对应,此时若第一粘胶层3失去粘性,票体1与防伪信息条2同时与连接柱连接,防伪信息条2不会从票体1内掉出。
39.为了减小防伪信息条2所占的票体1的书写面积,将防伪信息条2进行折叠,防伪信息条2包括连接部201和信息部202,信息部202处于连接部201的右边,第一粘胶层3与连接部201进行连接,固定孔4开设于连接部201上,使信息部202沿着信息部202的长度方向均分为若干等份,该等分为奇数等分即可,本实施例中以三等分进行说明,防伪信息记录于靠近右边的两等份信息部202上,信息部202的折叠使防伪信息条2所占的票体1所需面积减小,同时,使防伪信息条2的内容不会暴露于外部,以提高防伪信息条2内容的安全性。
40.参照图2和图3,为了减小信息部202在未使用的过程中所受到的磨损,在票体1正面上信息部202折叠后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粘连有第二粘胶层6,在第二粘胶层6上粘连有保护罩7,保护罩7包括遮挡部701和两个固定部702,遮挡部701和固定部702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两个固定部702分别一体成型于遮挡部701上宽度方向的两侧,且遮挡部701与固定部702垂直设置,两个固定部702分别与两个对应的第二粘胶层6进行粘连,此时遮挡部701刚好覆盖折叠后的信息部202。保护罩7与票体1正面围合形成保护腔以保护信息部202,减小信息部202暴露于外部被磨损的情况发生,当信息部202展开后,信息部202上所记载的内容不会被保护罩7所遮挡。
41.参照图4,为了便于用户将信息部202从保护罩7中取出并展开,在信息部202上远离连接部201(参见图2)的一端一体设置有拨片8,拨片8伸出保护腔开口,用户对拨片8施加远离连接部201方向的力即可使信息部202从保护罩7(参见图2)中取出并展开。为了减小拨片8被意外施力而将信息部202展开的情况发生,在保护罩7的上表面粘连有不干胶层11,拨
片8粘连于不干胶层11上且拨片8超过不干胶层11向保护罩7的另一端延伸。拨片8与不干胶层11连接实现拨片8的固定,从而减小了拨片8移动而使信息部202展开的情况发生,当需要使信息部202展开时,抓取拨片8上超出不干胶层11的部分,使拨片8能够较为方便的与不干胶层11进行分离,此时利用拨片8能够使信息部202展开。
42.为了使信息部202展开后能够固定,定义拨片8处于保护罩7上方的一部分的上表面为拨片8整体的上表面,在拨片8上表面上粘连有双面胶层12,双面胶层12上远离拨片8上表面的表面粘连有防粘纸13。当信息部202展开后,将防粘纸13撕下,此时使双面胶层12粘连于票体1(参见图2)正面实现信息部202的固定,从而使信息部202不会弯折,以便于用户读取信息部202上的防伪信息。
43.本技术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将票体1与防伪信息条2同时连接于连接柱上,以减小第一粘胶层3失效后防伪信息条2从票体1上掉出的情况发生,当需要将防伪信息条2展开时,抓取拨片8并对拨片8施加远离连接部201方向的力,使拨片8与不干胶层11分离,持续对拨片8施力使拨片8带动信息部202展开,当信息部202展开后,撕下防粘纸13使双面胶层12与票体1粘连,实现信息部202的固定,用户能够读取信息部202上的防伪信息对票据真伪进行识别。
44.实施例2
45.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保护罩7的上表面粘连有第三粘胶层9,拨片8上远离信息部202的一端端部粘连于第三粘胶层9上,在拨片8上信息部202与第三粘胶层9之间设置有撕扯线10,撕扯线10沿着拨片8的宽度方向进行设置,拨片8上撕扯线10所在的位置与保护罩7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双面胶层12设置于拨片8上撕扯线10与信息部202之间的一部分上。
46.本技术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将信息部202展开时,利用撕扯线10将拨片8分为两部分,此时带有双面胶层12的部分拨片8能带动信息部202进行展开。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86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