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石油化工行业的物料均匀分配器。
背景技术:
2.化工行业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渣油加氢技术的发展。在研究渣油加氢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工艺的了解,发现原料油在加氢过程中,现有的分配器都有附着物较多的现象,其中溅液板上的附着物囤积最为严重。
3.尤其煤焦油加氢原料中富含沥青质,其密度与煤焦油的密度相当,大量的沥青质或漂浮、或悬浮、或沉积在煤焦油的进料中,由于液层的波动导致残碳、胶粉、沥青质会形成浮沫,在遇到中心管时,在分子力(范德华力)和库仑力的作用下,附着在降液管的表面,久而久之形成堵塞。
4.当分配器附着严重时,企业必须停车检修对分配器上的附着物进行清理。而且,现有分配器溅板刚性较弱,几次拆装后,溅板势必存在变形隐患。因此,这样的附着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渣油加氢的连续生产以及加氢产品的产能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石油化工行业的物料均匀分配器。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石油化工行业的物料均匀分配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新型石油化工行业的物料均匀分配器,包括雨帽、降液管、围堰、溅板、连接杆、连接吊耳和盘板;所述雨帽通过焊接与降液管的上端连接;所述降液管的中部开设有数个细长的槽孔作为进料口,槽孔双向对称布设;靠近槽孔的位置开设有两个对称的圆孔;所述围堰与降液管同轴布置,且围堰与降液管通过连接杆焊接固定;所述围堰上开设有数个条缝,所述条缝的条缝壁外翻形成翼片,形成筒状折翼围堰;所述围堰的直径大于等于降液管的直径;所述溅板通过连接吊耳与降液管相连,溅板呈锥形伞状,其外沿开齿若干;所述盘板为反应器主体盘板,环绕布设于降液管的下部,且盘板与槽孔的下端之间形成积垢空间。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9.1、该分配器具有分配效果均匀、物料流通顺畅、极大降低附着物的现象,且同时具备可再生的节能属性。从而帮助企业降低设备成本、提高加氢装置运转周期。本新型分配器适用于各种条件下的渣油加氢,尤其适用于煤焦油的加氢装置。
10.2、筒状折翼围堰能够阻挡原料油中漂浮的残碳和沥青胶质,有效的防止了残碳和沥青胶质粘附到中心降液管而导致分配器分配不均甚至堵塞的恶劣后果。
11.3、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渣油加氢设备中物料的分配,且在现有分配效果不变的
同时,有效的减少了残碳和沥青胶质等杂质的挂壁现象、避免为了清理附着物而经常拆装设备而导致设备变形等问题。实现了装置的稳定长周期运转,从而节省了加氢过程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12.4、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含残碳、沥青胶质的原料油加氢过程,如渣油加氢过程,尤其适用于煤焦油加氢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在于保持现有分配效果不变的同时,有效的减少了残碳和沥青胶质等杂质的挂壁现象、避免为了脱除原料油杂质而碰撞产生的设备变形等问题,实现了装置的稳定长周期运转,从而节省了加氢过程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3.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围堰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溅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其中:1
‑
雨帽,2
‑
降液管,3
‑
围堰,4
‑
溅板,5
‑
连接杆,6
‑
连接吊耳,7
‑
盘板,8
‑
槽孔,9
‑
圆孔,10
‑
条缝。
具体实施方式
18.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石油化工行业的物料均匀分配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20.如图1
‑
图3所示的一种新型石油化工行业的物料均匀分配器,包括雨帽1、降液管2、围堰3、溅板4、连接杆5、连接吊耳6和盘板7。
21.如图1所示,雨帽1为圆形挡板,雨帽由若干支撑连接管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通过焊接与降液管2的上端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使雨帽1与降液管2的上端有一间隙,达到对进料截流降势的作用,使分配器来料势能稳定流量均匀。
22.降液管2的中部开设有数个细长的槽孔8作为进料口,槽孔8双向对称布设,槽孔的尺寸在5~30mm之间,优选5~8mm;降液管尺寸根据相应加氢工艺环境通过模拟计算进行选型,降液管的高度通过围堰底端与盘板的距离确定。或者降液管2的尺寸大小,可根据实际物料的进料量以及物料成分进行物理计算,从而得到相符合的理想尺寸。
23.靠近槽孔8的位置开设有两个对称的圆孔9,该圆孔9来防止降液管内外产生高压差,避免形成湍流,保证降液管内物料的射流平稳。降液管2的安装高度根据围堰3底端与主体盘板7来决定,围堰3的底端距离盘板73~100mm,优选5~50mm。
24.如图2所示,围堰3与降液管2同轴布置,且围堰3与降液管2通过若干连接杆5焊接固定,围堰3为筒状结构,具体的来说,降液管2与围堰3通过若干连接杆5的两端焊接相连使之固定,连接杆5的数量取2~12根之间,优选3~5根。
25.如图2所示,围堰3上开设有数个条缝10,条缝数量取2~56条之间,优选4~36条,条缝宽度3~50mm之间,优选5~30mm,条缝10的条缝壁外翻形成翼片,形成筒状折翼围堰,翼片
与所处轴线夹角在0
°
~
±
30
°
之间,优选0
°
~
±
10
°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阻挡漂浮的垢物和附着垢物,防止垢物进入中心降液管造成分配器堵塞。
26.围堰3的直径大于等于降液管2的直径尺寸,具体来说,围堰3的直径大于等于降液管2的直径10~240mm,优选20~100mm,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产生适当空腔,适于流体均匀分布后进入降液管2。
27.溅板4通过连接吊耳6与降液管2相连,如图3所示的溅板4呈锥形伞状,底圆直径与降液管2的直径等尺寸,或相差范围在
±
20%之间,溅板4的外沿开齿若干,从而对液流均匀的分配起到作用,开齿数量在6~80个之间,优选12~56个;齿深度在1~12mm之间,优选3~8mm;齿夹角在15
°
~90
°
之间,优选30
°
~60
°
;另外,连接吊耳6的两端分别用焊接的方式将溅板4和降液管2进行固定,连接吊耳6的数量在2~12根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3~5根。
28.盘板7为反应器主体盘板,环绕布设于降液管2的下部,且盘板7与槽孔8的下端之间形成积垢空间,用来积存物料中的垢物。
29.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除了焊接,也可以采用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另外,本实用新型所选制造加工材料根据不同化工工艺条件,选择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钢进行加工制造,从而防止高温高压高腐蚀的工艺环境导致设备变形,影响使用效果。
30.本实用新型附带有积垢功能,围堰翼片阻挡原料油中漂浮的残碳和沥青胶质通过分子力(范德华力)和库仑力的作用下将附着或沉积在盘板与进料槽下沿所产生的积垢空间,当储存饱和后,可通过冲洗,吹扫等方式进行除垢,使分配器再生利用,从而达到给企业降耗的目的。
31.实施例中所述加氢工艺为一般情况下含残碳和沥青胶质的原料油加氢工艺,如渣油加氢,尤其适用于煤焦油加氢。
32.工作时,当物料经由进料喷淋器喷洒到分配器所在层面时,雨帽1首先起到了截流降势的效果,避免了物料直接接触到中心管(降液管2)内壁,并起到一次分配的作用。截流降势后的物料聚集在盘板7,匀速均匀的通过围堰3开设的若干条进料缝后进入中心管,由于围堰3若干进料缝外翻翼壁的拦截,可有效的阻挡物料中漂浮的垢物和附着的垢物,防止了垢物进入中心管造成分配器的堵塞。当净化后的物料进入中心管后,在压差和重力势能的作用下,垂直的撞击在锥形伞状外沿开齿的溅板4上,使液流随机向各个方向喷淋,从而达到物料均匀分布的效果。
3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8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