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模具起吊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9



1.本技术涉及注塑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机模具起吊机构。


背景技术:

2.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其具有能一次成型外型复杂、尺寸精确或带有金属嵌件的质地密致的塑料制品的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国防、机电、汽车、交通运输、建材、包装、农业、文教卫生及人们日常生活各个领域。
3.相关技术中,申请公布号cn105459323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注塑机,其主要包括注塑模具、注塑机构以及操作台,其中,注塑模具以及注塑机构均设置于操作台上,且注塑机构位于注塑模具的后方。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需要对不同的塑料制品进行制备时,通常需要操作人员人工将注塑模具进行更换,但是注塑模具的重量相对较重,存在更换注塑模具的操作较为繁琐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更换注塑模具的操作难度,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机模具起吊机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注塑机模具起吊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注塑机模具起吊机构,包括用于提升注塑模具的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设置于注塑机的操作平台上的驱动气缸以及设置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的放置笼,且所述放置笼内开设有供注塑模具放置的空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驱动气缸以及放置笼的设置,使得当需要对注塑模具进行更换时,操作人员可以直接将注塑模具放置于放置笼内,并通过驱动气缸迫使放置笼在地面与操作平台之间进行上下移动,通过省去操作人员人员搬运提升的操作,有效降低更换注塑模具的操作难度。
9.可选的,所述提升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放置笼与驱动气缸之间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的连接片以及若干均匀间隔设置于连接片上的定位螺栓,且所述连接片通过若干定位螺栓与放置笼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接片以及若干定位螺栓的设置,使得当需要对较大的模具进行更换时,可以通过定位螺栓对放置笼进行拆卸或者安装,进而有效提高注塑机模具起吊机构的实用性。
11.可选的,还包括用于将注塑模具转移至操作平台上的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注塑机的操作平台上的转动轴以及转动连接于转动轴上的支撑架,所述驱动气缸固定连接于支撑架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转动轴以及支撑架的设置,使得当需要将注塑模具从悬空处转移至操作平台的上端面时,可以直接控制支撑架绕转动轴进行旋转,并最终迫使放置笼旋转至注塑机的操作平台上,通过省去操作人员人员搬运转移的操作,进一步降
低更换注塑模具的操作难度。
13.可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转动连接于转动轴上的连接柱、固定连接于连接柱的侧壁的安装板以及若干设置于安装板与连接柱之间的支撑杆,所述驱动气缸固定连接于安装板的下端面,且所述连接柱、安装板以及支撑杆之间形成有三角空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接柱、安装板以及支撑杆的设置,且连接柱、安装板以及支撑杆之间形成有三角空间,使得在对注塑模具进行提升或者转移时,支撑杆均可以通过三角控制对整个提升装置以及注塑模具进行支撑,进而有效提高提升注塑模具的操作安全性。
15.可选的,所述连接柱的下端面贯穿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轴穿设于转动孔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转动孔的设置,使得当需要安装旋转装置时,操作人员可以直接将转动轴穿设于转动孔内,进而促使对旋转装置的安装更为简单方便。
17.可选的,所述旋转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转动轴上的限位螺母,且所述限位螺母的外径大于转动孔的孔径。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限位螺母的设置,且限位螺母的外径大于转动孔的孔径,使得限位螺母可以通过连接柱限制整个支撑架的移动,进而减少支撑架与转动轴发生脱离的可能性,有效提高旋转装置的旋转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旋转装置还包括驱使支撑架发生旋转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注塑机的操作平台上的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的第一伞齿以及固定连接于支撑架上的第二伞齿,且所述第一伞齿与第二伞齿相互啮合。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驱动电机、第一伞齿以及第二伞齿的设置,使得当需要将注塑模具从悬空处转移至操作平台的上端面时,驱动电机可以通过第一伞齿以及第二伞齿直接驱使支撑架发生旋转,进而将放置笼转移至操作平台的上端面,通过省去操作人员人工旋转支撑架的操作,进一步降低更换注塑模具的操作难度。
21.可选的,所述第二伞齿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第一万向轮,且所述第一万向轮的轮面与注塑机的操作平台的上端面抵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万向轮的设置,使得当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伞齿以及第二伞齿迫使支撑架发生旋转时,第一万向轮给予第二伞齿一个滚动导向,通过减少摩擦力的方式,促使支撑架的旋转更为简单流畅。
23.可选的,所述放置笼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第二万向轮,且所述第二万向轮的轮面与注塑机的操作平台的上端面抵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万向轮的设置,使得当需要将注塑模具从悬空处转移至操作平台的上端面时,第二万向轮给予放置笼一个滚动导向,通过减少摩擦力的方式,促使转移注塑模具的操作更为简单流畅。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当需要对注塑模具进行更换时,操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驱动气缸迫使放置笼在地面与操作平台之间进行上下移动,有效降低更换注塑模具的操作难度;
27.2.当需要将注塑模具从悬空处转移至操作平台的上端面时,操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支撑架迫使放置笼绕转动轴进行旋转,进一步降低更换注塑模具的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28.图1是注塑机模具起吊机构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注塑机模具起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提升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31.图4是旋转装置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提升装置;2、旋转装置;3、驱动气缸;4、放置笼;5、连接件;6、连接片;7、定位螺栓;8、转动轴;9、支撑架;10、驱动件;11、连接柱;12、安装板;13、支撑杆;14、三角空间;15、转动孔;16、限位螺母;17、驱动电机;18、第一伞齿;19、第二伞齿;20、第一万向轮;21、第二万向轮;22、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注塑机模具起吊机构。参照图1和图2,注塑机模具起吊机构包括用于提升注塑模具的提升装置1以及用于将注塑模具转移至操作平台上的旋转装置2,其中,旋转装置2安装于注塑机的操作平台上,而提升装置1安装于旋转装置2的输出端。
35.参照图2和图3,提升装置1包括安装于旋转装置2的输出端的驱动气缸3、设置于驱动气缸3的活塞杆上的放置笼4以及设置于驱动气缸3与放置笼4之间的连接件5,放置笼4内开设有空腔22,而注塑模具放置于空腔22内。
36.当需要对注塑模具进行更换时,首先将新的注塑模具放置于空腔22内,随后开启气缸,气缸的活塞杆迫使放置笼4转移至注塑机的操作平台处,随后将新的注塑模具与老的注塑模具进行更换,通过省去操作人员人工提升注塑模具的操作,有效减低更换注塑模具的操作难度。
37.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注塑机模具起吊装置的实用性,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气缸3的活塞杆与放置笼4通过连接件5可拆卸连接,而连接件5的结构具体如下:
38.继续参照图3,连接件5包括固定连接于驱动气缸3的活塞杆上的连接片6以及若干螺纹连接于连接片6的上端面的定位螺栓7,且连接片6与放置笼4通过定位螺栓7可拆卸连接,使得当需要对不同规模的注塑模具进行更换时,可以直接通过定位螺栓7对放置笼4进行更换,进而提高注塑机模具起吊装置的实用性。
39.在本实施例中,定位螺栓7设置有六个,且六个定位螺栓7以连接片6的轴线为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进而促使六个定位螺栓7可以协同对放置笼4进行固定,有效提高放置笼4与连接片6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40.参照图2和图4,旋转装置2包括固定连接于注塑机的操作平台上的转动轴8、转动连接于转动轴8上的支撑架9以及驱使支撑架9发生旋转的驱动件10,驱动气缸3固定连接于支撑架9上,而驱动件10固定连接于注塑机的操作平台上,且驱动件10的输出端与支撑架9配合连接。
41.具体的,支撑架9包括转动连接于转动轴8上的连接柱11、固定连接于连接柱11的侧壁的安装板12以及若干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2与连接柱11之间的支撑杆13,以支撑杆13设置有两个为例,两个支撑杆13分别设置于安装板12两侧,且两个支撑杆13均与安装板12以及连接柱11形成三角空间14。
42.驱动气缸3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2的下端面,且驱动气缸3位于两个支撑杆13之间,使得两个支撑杆13协同对整个提升装置1以及注塑模具进行支撑,进而有效提高提升注塑模具的操作安全性。
43.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11与转动轴8的转动连接方式具体如下:
44.继续参照图2和图4,连接柱11的下端面贯穿开设有转动孔15,而转动轴8上设置有限位螺母16,且限位螺母16的外径大于转动孔15的孔径,转动轴8穿设转动孔15并与限位螺母16螺纹连接,进而使得连接柱11可以直接通过转动孔15绕转动轴8旋转,而限位螺纹又可以通过连接柱11限制整个支撑架9的移动,进而减少支撑架9与转动轴8发生脱离的可能性,有效提高旋转装置2的旋转稳定性。
45.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孔15可以开设于转动轴8的上端面,而连接柱11插接于转动孔15内,使得连接柱11仍可以绕着转动轴8的轴线进行旋转。
46.继续参照图2和图4,驱动件10包括固定连接于注塑机的操作平台上的驱动电机17、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17的驱动轴的第一伞齿18以及固定连接于连接柱11的下端的第二伞齿19,且第一伞齿18与第二伞齿19相互啮合。
47.使得当需要将注塑模具从悬空处转移至操作平台的上端面时,驱动电机17可以通过第一伞齿18以及第二伞齿19直接驱使连接柱11发生旋转,而连接柱11带动安装板12以及整个提升组件发生旋转,进一步降低更换注塑模具的操作难度。
48.另外,为了更为流畅的驱使支撑架9发生旋转,第二伞齿19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万向轮20,而放置笼4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万向轮21,且若干第一万向轮20以及若干第二万向轮21的轮面与注塑机的操作平台的上端面抵接。
4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万向轮20以及第二万向轮21均设置有四个,且四个第一万向轮20以第二伞齿19的轴线为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而四个第二万向轮21以放置笼4的轴线为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使得四个第一万向轮20协同给予第二伞齿19一个滚动导向,四个第二万向轮21协同给予放置笼4一个滚动导向,通过减少摩擦力的方式,促使转移注塑模具的操作更为简单流畅。
5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提到的固定连接可以根据实际采用焊接固定、螺栓固定以及螺纹连接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
5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注塑机模具起吊机构的实施原理为:
52.当需要对注塑模具进行更换时,首先将新的注塑模具放置于空腔22内,随后开启气缸,气缸的活塞杆迫使放置笼4悬空转移至注塑机的操作平台处。
53.随后开启驱动电机17,驱动电机17可以通过第一伞齿18以及第二伞齿19直接驱使连接柱11发生旋转,而连接柱11带动安装板12以及整个提升组件发生旋转。
54.再之后,便可以将新的注塑模具与老的注塑模具进行更换,并通过省去操作人员人工提升以及转移注塑模具的操作,有效减低更换注塑模具的操作难度。
55.使得当需要将注塑模具从悬空处转移至操作平台的上端面时,进一步降低更换注塑模具的操作难度。
5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81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