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缓震功能的航空座椅骨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6



1.本发明涉及航空座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缓震功能的航空座椅骨架。


背景技术:

2.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对航天器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保证航天员 的人生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在载人飞船着陆冲击中,座椅缓冲系统对宇航员防护具有重要 意义,着陆是载人航天活动的最后步骤,也是载人航天任务成败的最终标志,返回舱进入大 气层经降落伞减速后的稳定下降速度约在6~8m/s ,返回舱以此速度着陆将产生较大的冲击过载,可能对宇航员造成损伤,因此,需要安装着陆缓冲机构吸收返回舱在着陆时的能量,如今航天座椅缓冲系统技术已逐渐成熟,但仍然存在成本较高,性能不稳定,使用寿命较低等问题,因此一种结构合理,使用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的航空座椅缓冲吸能装置成为了本次设计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缓震功能的航空座椅骨架,在座椅的背部设置有缓冲装置,从而能有效降低冲击力,利用简单的结构就能实现对宇航员的保护,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稳定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缓震功能的航空座椅骨架包括背靠部和坐垫部,所述背靠部与坐垫部通过插销件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背靠部包括背靠骨架、缓震板和连接条,所述背靠骨架为“u”结构,具有两条相互平行的固定杆和将固定杆进行连接的连杆;所述缓震板通过缓冲条与所述固定杆活动相连,所述缓冲条包括第一缓冲条和第二缓冲条,所述第一缓冲条和第二缓冲条分别设置在缓震板的上部和下部位置,所述连杆的两端固定在两个固定杆上。
5.作为优选,所述缓震板与固定杆平行设置,缓震板的前部朝向所述坐垫部,后部设置有多个卡口和凸块,卡口和凸块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缓冲条和第二缓冲条穿过所述卡口或缠绕所述凸块,实现对缓震板的固定。
6.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套筒,所述第一缓冲条的两端插入所述套筒内,在套筒内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
7.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杆上还设置有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包括弹簧和旋转块,所述旋转块活动连接在固定杆上,旋转块的一侧设置有通孔,弹簧的一端扣接在通孔内,另一端与固定杆相连接,所述第二缓冲条扣接在通孔内与旋转件相连接。
8.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条设置在缓震板与连杆之间,所述连接条上设置有多个弯曲部。
9.作为优选,所述连杆的中部位置还设置有放置枕头的支撑条。
10.作为优选,所述插销件包括插销板和调整旋钮,所述插销板的两端与固定架相连接,所述调整旋钮设置在固定杆的外部位置,与所述插销板相连接,控制所述插销板进行旋
转。
11.作为优选,所述坐垫部包括支撑座和承接条,所述承接条设置有多个,安装在支撑座的中部位置,所述承接条采用弹性钢材制成。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缓震功能的航空座椅骨架,通过在靠背部设置缓冲装置,从而达到缓冲吸能的效果,首先设置有缓震板,配合缓冲条实现对宇航员的背部进行支撑,然后缓冲条可进行一定角度旋转,这样当缓震板受到冲击时,缓冲条可通过进行旋转从而减少对缓震板的冲击力,达到减冲缓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靠部前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靠部后视图。
1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7.1.背靠部 2.坐垫部 3.插销件 110.固定杆 111.套筒 112. 旋转件
18.113.弹簧 114.旋转块120.连杆130.连接条 131.弯曲部 140.缓震板
19.150.第一缓冲条 160.第二缓冲条21. 支撑座 22.承接条 31. 调整旋钮 32.插销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和实施例作进一步地描述。
21.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缓震功能的航空座椅骨架,包括背靠部1和坐垫部2,背靠部1与坐垫部2通过插销件3活动连接在一起,背靠部1包括背靠骨架、缓震板140和连接条130,背靠骨架为“u”结构,具有两条相互平行的固定杆110和将固定杆110进行连接的连杆120;缓震板140通过缓冲条与固定杆110活动相连,缓冲条包括第一缓冲条150和第二缓冲条160,第一缓冲条150和第二缓冲条160分别设置在缓震板140的上部和下部位置,连杆120的两端固定在两个固定杆110上。由于应用于航空器内使用,而众所周知在飞行器进行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人员的后背由于惯性作用始终贴合在背靠部,因此对于背靠部的舒适感以及缓震就要求较高,首先本技术设置有缓震板,这样能有效利用缓震板对人员的后背进行支撑;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缓震板为双层结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缓震隔板,两个缓震隔板之间采用弹簧进行连接,且其余空隙位置填覆有海绵垫,这样就能更一步增强缓震能力,当缓震板受到冲击力时,缓震隔板之间的弹簧和海绵垫能起到一定的缓震效果,且配合缓冲条的旋转,从而达到更好的缓震效果。
22.为了实现上述方案,缓震板140与固定杆110平行设置,缓震板140的前部朝向坐垫部2,后部设置有多个卡口和凸块,卡口和凸块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缓冲条150和第二缓冲条160穿过卡口或缠绕凸块,实现对缓震板140的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缓震板的后部设置凸块和卡口,这样能有效增强前部的舒适感;而第一缓冲条和第二缓冲条设置有多个不同的弧形区域从而接入至卡口或者对凸块进行缠绕,这样能有效对缓震板进行固定,使得缓冲条和缓震板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发生移位。
23.固定杆110上设置有套筒111,第一缓冲条150的两端插入套筒111内,在套筒111内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固定杆110上还设置有旋转件112,旋转件112包括弹簧113和旋转块114,旋转块114活动连接在固定杆110上,旋转块114的一侧设置有通孔,弹簧113的一端扣接在通孔内,另一端与固定杆110相连接,第二缓冲条160扣接在通孔内与旋转件112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当缓震板受到冲击时,缓震板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位移,而第一缓冲条由于套筒的存在可以发生一定角度的旋转,同时旋转件也发生一定角度的选择,同时对弹簧进行了拉伸,然后弹簧恢复形变,带动旋转件发生一定程度的复位,虽然无法恢复至受冲击前的位置,但是由于第一缓冲条的旋转以及旋转件的作用,从而对一部分作用力进行了转换,达到了吸能的效果,而弹簧的复位达到了缓冲的作用。
24.连接条130设置在缓震板140与连杆120之间,连接条130上设置有多个弯曲部131。连杆120的中部位置还设置有放置枕头的支撑条121。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弯曲部,可以在弯曲部设置有脖子防护装置,而弯曲部的存在使得脖子防护装置不会发生移位,且相较于直接结构,弯曲部抗压力效果更好,而支撑条的位置设置枕头,从而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25.插销件3包括插销板32和调整旋钮31,插销板32的两端与固定架110相连接,调整旋钮31设置在固定杆110的外部位置,与插销板32相连接,控制插销板32进行旋转,在具体实施例中,调整旋钮与固定杆的一端相啮合,这样可通过对调整旋钮的旋转实现固定杆的运动,有效实现对背靠部的旋转,从而使得用户可根据需求调整背靠部的位置。
26.坐垫部2包括支撑座21和承接条22,承接条22设置有多个,安装在支撑座21的中部位置,承接条22采用弹性钢材制成。
27.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80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