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心入料挤出模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6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药品包装机械,尤其涉及一种中心入料挤出模头装置。


背景技术:

2.吹灌封一体机的挤出模头的流体一般经分流板分流后由物料流道的侧面进入物料流道,这种模头入料形式容易出现流道内流体不均匀、流速稳定性差等问题,影响胶胚的均匀性与稳定性。模头流速一般是通过分流板流道上的调节头来进行调节,导致螺杆的背压较大,不利于降低功耗,同时调节位置与出料口之间的距离长,口模的出料流速稳定性差,最终单位时间内料长不稳定,胶胚壁厚波动大。此外现有的挤出模头胶胚壁厚调节不方便,没有直接的数据记录,导致每次调节所需时间长,原材料浪费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塑胶流体在流道内流速稳定、混料均匀的中心入料挤出模头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中心入料挤出模头装置,包括分流块、流道芯轴、与流道芯轴下端相连的芯模、设于流道芯轴外周的流道座、以及设于芯模外周的口模,所述分流块内设有分流流道,所述流道芯轴与所述流道座之间形成物料流道,所述流道芯轴上端与所述分流块之间形成圆锥状的流道入口,所述分流流道与所述流道入口的顶部连通,所述流道芯轴中段为变径圆柱状,所述口模与所述芯模之间形成流道出口。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7.所述流道芯轴外周设有与所述流道座配合的环形定位部,所述环形定位部与流道芯轴之间具有间隙并与所述流道入口的底部对接,环形定位部与流道芯轴之间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宽度自中部向上下两端逐渐减少。
8.所述分流块内还设有节流流道,所述分流流道和所述节流流道分设于所述流道入口的两侧,所述节流流道内设有带外螺纹的节流芯轴,所述节流芯轴配设有用于带动节流芯轴往复移动的调节螺母。
9.还包括壁厚调节机构,所述壁厚调节机构包括位于流道座上方的支撑座、设于支撑座上的涡轮、与涡轮螺纹连接的涡轮安装轴、与涡轮配合的蜗杆、以及设于口模外周的口模调节座,所述涡轮安装轴上设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上设有多根拉杆,各所述拉杆下端穿过所述流道座与所述口模调节座相连。
10.所述蜗杆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上设有计数器。
11.所述流道座下方设有流道法兰,所述口模调节座上设有导向法兰,所述导向法兰与所述流道法兰滑动套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中心入料挤出模头装置,流道芯轴上端与分流块之间形成圆锥状的流道入口,分流流道与流道入口的顶部连
通,流道芯轴的中段为变径圆柱状,工作时,分流流道内的物料从流道入口的中心进入流道入口,然后向圆周方向等速、均匀分散开,通过中段变径结构对物料形成的挤压

放松,使得物料在物料流道内混料更均匀、流速更稳定,有利于保持胶胚长度一致,避免了现有螺旋式流道带来的旋转惯性以及侧面入料导致的物料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心入料挤出模头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心入料挤出模头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塑胶流体的流动轨迹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流道芯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流道芯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6是图4中的a

a视图。
19.图7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20.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节流芯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壁厚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涡轮蜗杆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各标号表示:1、分流块;11、分流流道;12、节流流道;13、节流芯轴;14、调节螺母;2、流道芯轴;21、芯模;22、环形定位部;23、连接部;3、流道座;31、流道法兰;4、口模;5、物料流道;51、流道入口;52、流道出口;6、壁厚调节机构;61、支撑座;62、涡轮;63、涡轮安装轴;64、蜗杆;65、口模调节座;66、连接法兰;67、拉杆;68、连杆;69、导向法兰;7、计数器;8、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图1至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心入料挤出模头装置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中心入料挤出模头装置,包括分流块1、流道芯轴2、与流道芯轴2下端相连的芯模21、设于流道芯轴2外周的流道座3、以及设于芯模21外周的口模4,分流块1内设有分流流道11,流道芯轴2与流道座3之间形成物料流道5,流道芯轴2上端与分流块1之间形成圆锥状的流道入口51,分流流道11与流道入口51的顶部连通,流道芯轴2中段为变径圆柱状,口模4与芯模21之间形成流道出口52。其中,中段的变径结构可以仅设置一处,优选设置多处,从而对物料反复进行挤压

放松

挤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混料的均匀性。
26.该中心入料挤出模头装置,流道芯轴2上端与分流块1之间形成圆锥状的流道入口51,分流流道11与流道入口51的顶部连通,流道芯轴2的中段为变径圆柱状,工作时,分流流道11内的物料8从流道入口51的中心进入流道入口51,然后向圆周方向等速、均匀分散开,通过中段变径结构的挤压

放松,使得物料8在物料流道5内混料更均匀、流速更稳定,有利于保持胶胚长度一致,避免了现有螺旋式流道带来的旋转惯性以及侧面入料导致的物料8不均匀的问题。
27.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流道芯轴2外周设有与流道座3配合的环形定位部22,也即流道芯轴2通过环形定位部22定位于流道座3上,环形定位部22与流道芯轴2之间具有间隙
并与流道入口51的底部对接,环形定位部22与流道芯轴2之间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连接部23,连接部23的宽度自中部向上下两端逐渐减少。物料8通过流道入口51之后,可以从相邻两连接部23之间的间隙通过,该种截面形状的连接部23在连接流道芯轴2的主体部分与环形定位部22的同时,有利于物料8通过时保持流速稳定。
28.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分流块1内还设有节流流道12,分流流道11和节流流道12分设于流道入口51的两侧,节流流道12内设有带外螺纹的节流芯轴13,节流芯轴13配设有用于带动节流芯轴13往复移动的调节螺母14。通过旋转调节螺母14,可以带动节流芯轴13在节流流道12内往复移动,改变分流流道11与流道入口51之间的通过容积大小,从而改变物料8的通过容积,实现胶胚流速调节,操作方便,相比设置于分流流道11的调节头,节流芯轴13的背压得到改善,有助于降低功耗。
2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中心入料挤出模头装置还包括壁厚调节机构6,壁厚调节机构6包括位于流道座3上方的支撑座61、设于支撑座61上的涡轮62、与涡轮62螺纹连接的涡轮安装轴63、与涡轮62配合的蜗杆64、以及设于口模4外周的口模调节座65,涡轮安装轴63上设有连接法兰66,连接法兰66上设有多根拉杆67,各拉杆67下端穿过流道座3与口模调节座65相连。通过旋转蜗杆64即可带动涡轮62旋转,涡轮62可以带动涡轮安装轴63上下移动,涡轮安装轴63进而带动连接法兰66、拉杆67、口模调节座65及口模4整体上下移动,从而改变芯模21与口模4之间的流道出口52截面的大小,实现胶胚壁厚的微调,涡轮蜗杆副具有大的传动比,可以实现胶胚壁厚更高精度的微调,结构可靠且操作方便。
30.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蜗杆64连接有连杆68,连杆68上设有计数器7。可以通过连杆68带动蜗杆64旋转调节胶胚壁厚,通过计数器7记录连杆68本次调节过程中的相关参数,下一次对于相同的胶胚原料和规格,可以直接调用计数器7记录的相关参数,从而快速完成调节,节约了调节次数、时间,节省了原材料,结构简单、可靠。
31.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流道座3下方设有流道法兰31,口模调节座65上设有导向法兰69,导向法兰69与流道法兰31滑动套接。当导向法兰69随口模调节座65、口模4上下移动时,流道法兰31与导向法兰69配合,为口模4的上下运动提供导向作用,保证口模4上下运动平稳、顺畅。
32.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80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