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车的分体组装式车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9



1.本实用新型属于童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童车的分体组装式车架。


背景技术:

2.儿童滑行车没有脚踏、没有传动系统和辅助轮,完全依靠操作者的平衡能力和下肢力量蹬地前行,能很好地锻炼儿童的运动能力。现有的儿童滑行车一般包括把手、车架、前轮及后轮,由于运输成本高,为节省包装运输成本,要求车架、把手等结构均能尽可能拆分组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童车车架的拆分组装需求,而提供的一种可拆分为多个分块、便于包装、有效降低运输包装成本的分体组装式车架。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童车的分体组装式车架,包括分体设置的横架和立架,所述横架的一端通过一接头连接在立架的侧部,所述接头一端插设在横架内,另一端贴靠在立架上且该端的贴靠面与立架的外侧面形状相配合,所述接头通过连接结构与立架连接固定,所述接头与横架之间还设有防止接头脱出横架的限位结构。
6.在上述的一种童车的分体组装式车架中,所述接头外周形状与上述横架内孔形状相配合,上述限位结构包括一设置在接头上的限位部以及开设在横架内壁上的限位孔,在没有外力作用下限位部凸出接头外周面,接头插入横架的过程中限位部能在外力作用下向接头内部运动,当限位部运动至限位孔处时,限位部能在一复位件的作用下嵌入限位孔。
7.在上述的一种童车的分体组装式车架中,所述接头上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长槽,长槽沿接头插入上述横架方向延伸,两长槽之间成型一弹性条,弹性条的一端与接头一体成型,弹性条的另一端为悬空端,弹性条为上述复位件,上述限位部设置在弹性条的悬空端上。
8.在上述的一种童车的分体组装式车架中,所述限位部与上述弹性条一体成型。
9.在上述的一种童车的分体组装式车架中,所述限位结构为一锁紧螺钉。
10.在上述的一种童车的分体组装式车架中,所述锁紧螺钉一端穿过上述横架后与接头螺纹连接。
11.在上述的一种童车的分体组装式车架中,所述锁紧螺钉一端穿过上述横架后顶紧在接头上。
12.在上述的一种童车的分体组装式车架中,所述贴靠面上设有定位部,上述立架上开设有与定位部一一对应的定位孔,定位部嵌设在对应定位孔内。
13.在上述的一种童车的分体组装式车架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分别开设在上述立架和横架上的连接孔以及用于连接两连接孔的铆接件。
14.在上述的一种童车的分体组装式车架中,所述立架中空,立架内还设有垫片,垫片
贴靠在立架内壁上,垫片上开设有供上述铆接件穿设的通孔。
15.在上述的一种童车的分体组装式车架中,所述定位部与连接结构均设有若干,定位部呈圆柱形,连接孔呈圆形,接头上的连接孔与定位部自上而下依次间隔设置,接头上的定位部、连接孔的对称中心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16.在上述的一种童车的分体组装式车架中,所述横架上设有一鞍座,鞍座上设有一插片,插片一端与鞍座相连,另一端朝上述立架延伸,插片与鞍座之间间隔形成一夹槽,横架上设有外插槽,上述接头上设有内插槽,外插槽与内插槽均沿接头插入横架方向延伸且外插槽和内插槽对齐连通,插片能插入外插槽和内插槽内并沿外插槽长度方向向靠近立架方向移动,直至夹槽的槽底抵靠在外插槽靠近立架的一端上。
17.在上述的一种童车的分体组装式车架中,所述夹槽槽宽沿上述插片移动靠近立架方向逐渐增大。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9.1、车架通过立架、横架以及接头组装形成,因此可以拆分多个分块,便于包装运输,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20.2、接头插入横架即可与横架固定,安装方便;
21.3、鞍座通过插片与插槽定位安装,能可靠定位。
附图说明
22.图1为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
23.图2为实施例一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24.图3为实施例一中的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童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横架;2、立架;3、接头;4、贴靠面;5、连接孔;6、定位部;7、限位部;8、限位孔;9、长槽;10、弹性条;11、鞍座;12、插片;13、夹槽;14、外插槽;15、内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8.实施例一:
29.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童车的分体组装式车架,包括分体设置的横架1和立架2,横架1横向设置,立架2竖向倾斜设置,横架1与立架2均中空,横架1的一端通过一接头3连接在立架2的侧部,接头3一端插设在横架1内,另一端贴靠在立架2上且该端的贴靠面4与立架2的外侧面形状相配合,本实施例中立架2呈圆柱形,因此贴靠面4为弧形面,接头3外露部分的外周圆弧过渡连接立架2和横架1。
30.接头3通过连接结构与立架2连接固定,连接结构包括分别开设在立架2和横架1上的连接孔5以及用于连接两连接孔5的铆接件,连接孔5呈圆形,立架2内还设有垫片,垫片贴靠在立架2内壁上,垫片上开设有供铆接件穿设的通孔,垫片用于增加立架2与接头3的连接厚度,从而增加连接强度;
31.贴靠面4上设有定位部6,立架2上开设有与定位部6一一对应的定位孔,定位部6呈
圆柱形,定位孔呈圆形,定位部6嵌设在对应定位孔内,通过定位部6和定位孔能使接头3与立架2快速对接定位,便于安装;
32.定位部6与连接结构均设有两个,接头3上的连接孔5与定位部6自上而下依次间隔设置,接头3上的两连接孔5分设在两定位部6的上下两端,接头3上的定位部6、连接孔5的对称中心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33.接头3外周形状与横架1内孔形状相配合,接头3与横架1之间还设有防止接头3脱出横架1的限位结构,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一设置在接头3上的限位部7以及开设在横架1内壁上的限位孔8,限位孔8位于横架1底面上,接头3底面上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长槽9,长槽9沿接头3插入横架1方向延伸,两长槽9之间成型一弹性条10,弹性条10的一端与接头3一体成型,弹性条10的另一端为悬空端,弹性条10具有弹性,能在一定范围内形变,限位部7设置在弹性条10的悬空端上,限位部7与弹性条10一体成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限位部7凸出接头3外周面,接头3插入横架1的过程中限位部7能在横架1内壁的挤压作用下通过弹性条10变形而向接头3内部运动,从而使接头3能顺利插入横架1内,而当限位部7运动至限位孔8处时,在弹性条10的弹力作用下限位部7复位从而能嵌入限位孔8内。
34.横架1上表面设有一鞍座11,鞍座11前端底面上设有一插片12,插片12一端与鞍座11相连,另一端朝立架2延伸,插片12与鞍座11之间间隔形成一夹槽13,夹槽13呈类似“v”形,夹槽13的开口朝向立架2,插片12的上表面沿朝向立架2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横架1上表面开设有贯穿横架1内壁的外插槽14,接头3上设有贯穿接头3内壁的内插槽15,外插槽14与内插槽15均沿接头3插入横架1方向延伸且外插槽14和内插槽15对齐连通,外插槽14为封闭结构,内插槽15靠近立架2的一端闭合,另一端开口,内插槽15相对外插槽14靠近立架2,鞍座11安装时,插片12能插入外插槽14和内插槽15内并沿外插槽14长度方向向靠近立架2方向移动,直至夹槽13的槽底抵靠在外插槽14靠近立架2的一端上,夹槽13夹紧横架1与接头3侧壁,接头3内壁上设有用于与插片12上表面贴靠的倾斜面。
35.实施例二:
36.区别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的限位结构为一锁紧螺钉,锁紧螺钉可以穿过横架1一侧壁后直接顶紧在接头3上锁紧接头3,接头3上也可以开设螺纹孔,锁紧螺钉可以穿过横架1侧壁后与接头3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固定。
37.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
……”
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含有
……”
,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
……”

38.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9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