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机械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改进的嫩芽采茶机。
背景技术:
2.传统的茶叶嫩芽采摘主要分为手采和割采。其中,手采是工人用手指挑选嫩芽折断摘下并放在茶篮内,这种采摘嫩芽的完整率高,但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割采是使用工具进行采割,如镰刀、摘铗等,虽然工作效率得到一定提高,但这类割采工具容易将成熟叶片一起割裂,影响下一轮新梢的萌发。
3.为解决以上问题,申请公布号为cn 104718883a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采茶机,包括剪具单元、刀架、鼓风设备以及驱动机构,所述剪具单元安装在所述刀架内切所述刀架上还设有集茶框,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剪具单元相连接以驱动所述剪具单元裁剪茶叶,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鼓风设备相连接使得所述鼓风设备面向所述剪具单元以使得裁剪后的茶叶进入集茶框。该采茶机岁能够自动采摘并收集茶叶,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4.但是,这种采茶机的剪具单元包括固定剪刃和活动剪刃,在采茶过程中,只要是剪具单元碰到的,不论老嫩,全部采下。结果导致大量成熟叶片的一部分被采下,留在茶树上的都成半截或小半截等不完整的叶片。由于留在树上的叶片大量减少,而且还不完整,严重影响下一轮的萌发。而收集到集茶框内的鲜叶,老嫩不一,有带芽头的嫩叶部分,更有大量不完整的成熟的半截叶片。这些不完整的成熟叶片与嫩叶只能靠人工挑捡,比人工采茶还费工。
5.另外,一般采茶机上用于收集鲜叶的装置都是用圆形布袋前端固定在采茶机上,随着采茶机向前移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布袋底部经常被茶树枝条挂住,给采茶机的使用者带来较大阻力,也加大了布袋的损耗,还会对茶树也有一定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嫩芽采茶机,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嫩芽采茶机容易将成熟叶片剪下半截,留在茶树上的叶片大量减少且不完整,严重影响下一轮的萌发,且集茶框内的鲜叶还需人工挑捡出成熟叶片等缺点。
7.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改进的嫩芽采茶机,包括刀架、剪具单元、剪具驱动机构、鼓风机构及鲜叶收集装置,所述剪具单元安装于所述刀架上,所述剪具驱动机构与所述剪具单元连接,所述鼓风机构设于所述剪具单元上方,向剪具单元鼓风以将裁剪后的嫩芽收集至鲜叶收集装置内,所述剪具单元的底部还固定安装有一个茶叶梳理装置,该茶叶梳理装置包括若干梳条以及固定轴,每个所述梳条由平直段和向上翘起的弧形段组成,其中,所述平直段的后端固定于所述固定轴上,且沿着所述固定轴等间距排列,所述弧形段与其相应的平直段形成一体,每个所述弧形段是由每个平直段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所述剪具单元设于所述平直段的中前端上方。
9.进一步地,每相邻两个梳条之间的距离在2
‑
5cm之间。
10.进一步地,每个梳条弧形段的顶端与平直段的垂直距离不少于5cm,但不超过8cm。
11.优选地,所述梳条由不锈钢丝制成。
12.进一步地,所述梳条的弧形段前端还安装有一个可转动的毛刷,所述毛刷包括圆筒体、固定转轴、塑料丝以及塑料小球,所述固定转轴穿过所述圆筒体的中心孔,该固定转轴的中心轴与所述平直段的垂直距离为4
‑
7cm,所述圆筒体的表面垂直布满所述塑料丝,每个塑料丝的末端连接一个所述塑料小球。
13.进一步地,所述塑料丝的长度为5cm,塑料小球的直径为3mm。
14.进一步地,所述毛刷顶端的塑料小球与所述弧形段顶端所处的高度相当,且间隔不大于1cm。
15.进一步地,所述剪具单元包括均安装于所述刀架上的固定剪刃和活动剪刃,其中,所述活动剪刃与所述剪具驱动机构连接。
16.优选地,所述鲜叶收集装置为布袋,所述布袋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由若干硬质平板按顺序依次部分叠加且连接形成平整结构。
17.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8.1、该实用新型的嫩芽采茶机,利用成熟叶片面积较大且呈一定倾斜角度生长再枝条上,而嫩芽则直立生长的特点,在剪具单元的底面增设一个茶叶梳理装置,其中,梳条等间距分布,且梳条的弧形段向上翘起形成栅栏结构,而剪具单元则设置在梳条平直段的中前端,当嫩芽采茶机向前移动时,保持直立的嫩芽可从栅栏中穿过,到达剪具单元处被剪具单元剪下;而倾斜的成熟叶片经过弧形段时则被下压至梳条底部,保证剪具单元剪不到成熟叶片,故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采茶机将嫩芽与成熟叶片一起采下的缺点,保证采下的叶片都是嫩芽,大大提高了茶叶采摘的质量及效率。
19.2、本实用新型的嫩芽采茶机,还在茶叶梳理装置的梳条弧形段前端设置了一个可转动的毛刷,当采茶机向前运动时,毛刷碰到茶叶嫩芽部分,受嫩芽的阻力而旋转,毛刷上的塑料丝比较柔软,且末端固定有塑料小球,不会伤到嫩芽及嫩叶,但会把伸展的成熟叶片下压,而直立的嫩芽则保持直立,起到辅助茶叶的嫩芽通过茶叶梳理装置,成熟叶片被压到梳条下面的作用。
20.3、本实用新型在布袋底部增设由若干硬质平板按顺序依次部分重叠连接形成的底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鼓风机构作用,使布袋全部处于底板上面,不与茶棚接触,减少了使用者的拉力,也减少了布袋的损耗。另外,因底板比较平整,在茶棚上滑过时与茶树叶片的摩擦力很小,几乎不会对茶树叶片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茶叶梳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毛刷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26.一种改进的嫩芽采茶机,参照图1,包括刀架10、剪具单元20、剪具驱动机构、鼓风机构30及鲜叶收集装置60。剪具单元20安装于刀架10上,剪具驱动机构与剪具单元连接,以驱动剪具单元移动将嫩芽剪断。鼓风机构30设于剪具单元20上方,鼓风机构30主要用于向剪具单元20鼓风,以将裁剪后的嫩芽收集至鲜叶收集装置内。鲜叶收集装置60固定在鼓风机构30的出风口斜下方,优选使用布袋。剪具驱动机构及鼓风机构30均是采茶机技术领域中的常见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再做详细赘述。
27.参照图1和 图2,上述剪具单元20包括固定剪刃21和活动剪刃22,其中,活动剪刃22与剪具驱动机构连接。活动剪刃22的底部下方还固定安装有一个茶叶梳理装置,该茶叶梳理装置40包括若干梳条41以及固定轴一42,每个所述梳条41由平直段411和向上翘起的弧形段412组成,其中,平直段411的后端固定于固定轴一42上,且沿着固定轴一42等间距排列,为提高梳条固定的稳定性,可在平直段411的中部再安装一个固定轴二43。弧形段412与其相应的平直段411形成一体,每个弧形段412是由每个平直段411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所有弧形段412形成栅栏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平直段411与弧形段412优选采用不锈钢丝一体成型。上述剪具单元20设于平直段411的中前端上方。
28.每相邻两个梳条41之间的距离在2
‑
5cm之间,梳条之间的距离可根据需要做自动调整,大叶种茶疏些,小叶种茶密些。每个弧形段412的顶端与平直段411的垂直距离不少于5cm,但不超过8cm。
29.当嫩芽采茶机向前移动时,保持直立的嫩芽可从栅栏中穿过,到达剪具单元20处被剪具单元20剪下;而倾斜的成熟叶片经过弧形段412时则部下压至梳条底部,保证剪具单元20剪不到成熟叶片。
30.参照1至图3,上述梳条41的弧形段412前端还安装有一个可转动的毛刷50。毛刷包括圆筒体51、固定转轴52、塑料丝53以及塑料小球54,固定转轴52穿过圆筒体51的中心孔,该固定转轴52的中心轴与梳条41平直段411的垂直距离为4
‑
7cm,圆筒体51的表面垂直布满塑料丝53,每个塑料丝53的末端连接一个塑料小球54。
31.塑料丝53的长度约为5cm,塑料小球54的直径约为3mm。毛刷顶端的塑料小球54与弧形段412顶端所处的高度相当,且间隔不大于1cm。
32.当采茶机向前运动时,毛刷碰到茶叶嫩芽部分,受嫩芽的阻力而旋转,毛刷上的塑料丝比较柔软,且末端固定有塑料小球,不会伤到嫩芽及嫩叶,但会把伸展的成熟叶片下压,而直立的嫩芽则保持直立,起到辅助茶叶的嫩芽通过茶叶梳理装置,成熟叶片被压到梳条下面的作用。
33.参照图4,上述布袋底部设有一个平整的底板61,底板61由若干硬质平板611按顺序依次连接形成,每相邻两个硬质平板611之间部分重叠,即后面的硬质底板压在前面的硬质平板上。每相邻两个硬质平板611之间采用连接线连接,以使所有硬质平板611可卷成捆,便于收集。硬质平板611可由塑料或较薄的不锈钢板制成。
34.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