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螺旋流道挤出模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药品包装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多螺旋流道挤出模头装置。


背景技术:

2.吹灌封一体机的挤出模头的流体一般经分流板分流后由物料流道的侧面进入物料流道,这种模头入料形式容易出现流道内流体不均匀、流速稳定性差等问题,影响胶胚的均匀性与稳定性。模头流速一般是通过分流板流道上的调节头来进行调节,导致螺杆的背压较大,不利于降低功耗,同时调节位置与出料口之间的距离长,口模的出料流速稳定性差,最终单位时间内料长不稳定,胶胚壁厚波动大。此外现有的挤出模头胶胚壁厚调节不方便,没有直接的数据记录,导致每次调节所需时间长,原材料浪费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塑胶流体在流道内流速稳定、混料均匀的多螺旋流道挤出模头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多螺旋流道挤出模头装置,包括分流块、流道芯轴、芯模、设于流道芯轴外周的流道座、以及设于芯模外周的口模,所述分流块内设有分流流道,所述流道芯轴与所述流道座之间形成物料流道,所述口模与所述芯模之间形成流道出口,所述流道芯轴外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条螺旋槽,各所述螺旋槽上端通过一连通槽连通,所述分流流道与所述连通槽连通,各所述螺旋槽的深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少。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7.所述分流块上设有安装座以及用于调节分流流道的流通面积的节流芯轴,所述节流芯轴一端伸入所述分流流道内,节流芯轴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螺纹连接。
8.还包括壁厚调节机构,所述壁厚调节机构包括位于分流块上的支撑座、设于支撑座上的涡轮、以及与涡轮配合的蜗杆,所述流道芯轴中穿设有拉杆,所述拉杆上端与所述涡轮的中心孔螺纹连接,拉杆下端与所述芯模相连。
9.所述蜗杆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上设有计数器。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多螺旋流道挤出模头装置,流道芯轴外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条螺旋槽,各条螺旋槽的深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少,工作时,物料从分流流道进入连通槽,然后均匀地分散至各条螺旋槽,经过多条螺旋槽的混料后从流道出口流出,可以使得物料在物料流道内混料更均匀、流速更稳定,有利于保持胶胚长度一致。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螺旋流道挤出模头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螺旋流道挤出模头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塑胶流体的流动轨迹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流道芯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流道芯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流道芯轴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流道芯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壁厚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涡轮蜗杆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各标号表示:1、分流块;11、分流流道;12、节流芯轴;13、安装座;2、流道芯轴;21、芯模;22、螺旋槽;23、连通槽;3、流道座;4、口模;5、物料流道;51、流道出口;6、壁厚调节机构;61、支撑座;62、涡轮;63、拉杆;64、蜗杆;65、连杆;7、计数器;8、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图1至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多螺旋流道挤出模头装置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多螺旋流道挤出模头装置,包括分流块1、流道芯轴2、芯模21、设于流道芯轴2外周的流道座3、以及设于芯模21外周的口模4,分流块1内设有分流流道11,流道芯轴2与流道座3之间形成物料流道5,口模4与芯模21之间形成流道出口51,流道芯轴2外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条螺旋槽22,各螺旋槽22上端通过一连通槽23连通,分流流道11与连通槽23连通,各螺旋槽22的深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少,或者说螺旋槽22逐渐变浅。
23.该多螺旋流道挤出模头装置,流道芯轴2外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条螺旋槽22并通过连通槽23连通,各条螺旋槽22的深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少,工作时,物料8从分流流道11进入连通槽23,然后均匀地分散至各条螺旋槽22,经过多条螺旋槽22的混料后从流道出口51流出,可以使得物料8在物料流道5内混料更均匀、流速更稳定,有利于保持胶胚长度一致。
24.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分流块1上设有安装座13以及用于调节分流流道11的流通面积的节流芯轴12,节流芯轴12一端伸入分流流道11内,节流芯轴12另一端与安装座13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节流芯轴12使得节流芯轴12上下移动,从而改变分流流道11的流通面积大小,实现物料8的流速调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5.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多螺旋流道挤出模头装置还包括壁厚调节机构6,壁厚调节机构6包括位于分流块1上的支撑座61、设于支撑座61上的涡轮62、以及与涡轮62配合的蜗杆64,流道芯轴2中穿设有拉杆63,拉杆63上端与涡轮62的中心孔螺纹连接,拉杆63下端与芯模21相连。通过旋转蜗杆64即可带动涡轮62旋转,拉杆63上端与涡轮62的中心孔螺纹连接,因此涡轮62可以带动拉杆63、及与拉杆63下端相连的芯模21上下移动,从而改变芯模21与口模4之间的流道出口51截面的大小,实现胶胚壁厚的微调,涡轮蜗杆副具有大的传动比,可以实现胶胚壁厚更高精度的微调,结构简单可靠且操作方便。
26.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蜗杆64连接有连杆65,连杆65上设有计数器7。可以通过连杆65带动蜗杆64调节胶胚壁厚,通过计数器7记录连杆65本次调节过程中的相关参数,下一次对于相同的胶胚原料和规格,可以直接调用连杆65记录的相关参数,从而快速完成调节,节约了调节次数、时间,节省了原材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7.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螺旋流道挤出模头装置,包括分流块(1)、流道芯轴(2)、芯模(21)、设于流道芯轴(2)外周的流道座(3)、以及设于芯模(21)外周的口模(4),所述分流块(1)内设有分流流道(11),所述流道芯轴(2)与所述流道座(3)之间形成物料流道(5),所述口模(4)与所述芯模(21)之间形成流道出口(5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芯轴(2)外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条螺旋槽(22),各所述螺旋槽(22)上端通过一连通槽(23)连通,所述分流流道(11)与所述连通槽(23)连通,各所述螺旋槽(22)的深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螺旋流道挤出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块(1)上设有安装座(13)以及用于调节分流流道(11)的流通面积的节流芯轴(12),所述节流芯轴(12)一端伸入所述分流流道(11)内,节流芯轴(12)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13)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螺旋流道挤出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壁厚调节机构(6),所述壁厚调节机构(6)包括位于分流块(1)上的支撑座(61)、设于支撑座(61)上的涡轮(62)、以及与涡轮(62)配合的蜗杆(64),所述流道芯轴(2)中穿设有拉杆(63),所述拉杆(63)上端与所述涡轮(62)的中心孔螺纹连接,拉杆(63)下端与所述芯模(21)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螺旋流道挤出模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64)连接有连杆(65),所述连杆(65)上设有计数器(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螺旋流道挤出模头装置,包括分流块、流道芯轴、芯模、设于流道芯轴外周的流道座、以及设于芯模外周的口模,所述分流块内设有分流流道,所述流道芯轴与所述流道座之间形成物料流道,所述口模与所述芯模之间形成流道出口,所述流道芯轴外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条螺旋槽,各所述螺旋槽上端通过一连通槽连通,所述分流流道与所述连通槽连通,各所述螺旋槽的深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少。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塑胶流体在流道内流速稳定、混料均匀等优点。混料均匀等优点。混料均匀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麦芝仔 许海文 陈衡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3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9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