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插接定位的预制钢筋归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7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钢筋归直装置,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预留钢筋群因施工过程中外界因素影响经常发生弯曲变形的情况发生,当需要在预留钢筋群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施工时,因结构设计以及施工要求必须将预留钢筋群中的每根钢筋掰正,目前常用的掰正手段就是逐一对预留钢筋群中的每根钢筋进行掰正处理,因预留钢筋间隙随结构设计要求不同位置的钢筋间的间距大小不一,而且一旦涉及到校正钢筋时,待校正的预留钢筋群数量很大,逐一对每根钢筋进行校正确实耗时长且操作繁琐,批量对钢筋进行校正归位、归直处理时,还需要用驱动用绳索将各个校正套板连接在一起,还需要另设驱动用绳索与吊车相连接,利用吊车提供的牵引力牵引各个校正套板去归正钢筋,由于每个预留钢筋群的弯曲程度和方向不同,处理每个预留钢筋群或需钢筋间距不同的预留钢筋群时,都需要解开驱动用绳索重新调整,人工和机械设备配合操作的安全隐患较高,数量较大驱动用绳索定位,增加操作复杂性且驱动用绳索之间缠绕易拆分。校正套板之间的驱动用绳索解开和绑紧工作持续交替的操作形式难以适用于钢筋校正的连续工作中。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向插接定位的预制钢筋归直装置。
4.一种多向插接定位的预制钢筋归直装置,包括多个芯板和多个围板,多个围板水平并列设置,围板为条形板体,每个围板包括端部块体、上组成板和下组成板,端部块体的一端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有上组成板和下组成板,上组成板和下组成板之间形成有插缝,上组成板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上豁口,下组成板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下豁口,上豁口和下豁口分别与插缝相连通,多个芯板水平并列插入每个围板的插缝,相邻两个芯板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相邻两个围板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每个芯板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条形豁口,条形豁口的长度方向与预留钢筋方圈中每根钢筋的径向方向同向,每个围板的上豁口通过每个芯板的条形豁口与该每围板的下豁口相连通形成钢筋用夹持通道。
5.作为优选方案:每个围板的长度方向与每个芯板长度方向的夹角为直角。
6.作为优选方案:芯板包括第一端部块体和两个第一夹持条,第一端部块体的一端水平并列设置有两个第一夹持条,两个第一夹持条之间形成有所述条形豁口,每个第一夹持条的外壁沿第一夹持条长度方向加工有第一凹槽。
7.作为优选方案:第一凹槽内一体加工有多个凸起,多个凸起沿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8.作为优选方案:上组成板的两侧外壁上加工有第二凹槽,下组成板的两侧外壁上加工有第三凹槽。
9.作为优选方案:每个第一夹持条的顶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卡块,两个卡块之间形成有配合围板的夹持间隙。
10.作为优选方案:每个第一夹持条的下端面设置有定位框体,定位框体为匚字形框体,定位框体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夹持条的长度方向同向,定位框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持条的底面固定连接,定位框体与第一夹持条的底面围合形成有配合下组成板的穿过通道。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一、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一个预留钢筋群的一次性归正处理,避免对每根钢筋逐一进行掰正处理,通过每个围板的上豁口通过每个芯板的条形豁口与该每围板的下豁口相连通形成钢筋用夹持通道对预留钢筋群中的每根钢筋同时进行归直处理,确保每根钢筋恢复原状,便于利用预留钢筋群进行下一步施工,以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13.二、本实用新型避免出现人工与机械设备交替配合操作,归直过程无需人工控制归直的位置,归直全程无需人工介入,直接降低人工操作的安全性。
14.三、本实用新型中多个芯板和多个围板的位置能够依据预制钢筋的具体设置位置进行具体调整,能够适用于规则排布的预制钢筋群,也可适用于不规则排布的预制钢筋群,多个芯板和多个围板相配合形成的多个钢筋用夹持通道是为钢筋夹持提供位置,适用于外径尺寸较大的钢筋,实现一次性操作即可对预制钢筋群进行规范校正钢筋位置的过程。
15.四、本实用新型中多个芯板和多个围板依靠多根预制钢筋进行连接,结构简化,且能够实现依靠待归直的钢筋实现芯板和围板的自连接的效果,在降低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复杂程度的同时,还最大限度利用预制钢筋的自身位置增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持续稳定性能,无需另设捆绑绳索连接芯板和围板之间的相对位置,避免因固定板位置使用的多根驱动用绳索缠绕的情况发生,简化操作难度。
16.五、本实用新型归正钢筋时,为围板上设置牵引位置,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归正过程中芯板的损伤,降低芯板的受重强度,确保本实用新型的持续耐久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17.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芯板的第一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芯板的第二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芯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围板的第一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围板的第二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围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驱动用绳索、围板和多个芯板之间连接关系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去掉每个芯板的定位框体;
27.图10为围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围板和多个芯板之间连接关系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预留钢筋方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

芯板;1
‑1‑
第一端部块体;1
‑2‑
第一夹持条;2

围板;2
‑1‑
端部块体;2
‑2‑
上组成板;2
‑3‑
下组成板;2
‑4‑
插缝;2
‑5‑
上豁口;2
‑6‑
下豁口;3

第一间隙;4

条形豁口;5

第二间隙;7

钢筋用夹持通道;8

第一凹槽;9

凸起;10

预留钢筋方圈;10
‑1‑
钢筋;11

第二凹槽;17

定位框体;18

穿过通道;19

钢丝绳;20

顶部绳套;21

底部绳套;23

第三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32.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33.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包括多个芯板1和多个围板2,多个围板2水平并列设置,围板2为条形板体,每个围板2包括端部块体2

1、上组成板2

2和下组成板2

3,端部块体2

1的一端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有上组成板2

2和下组成板2

3,上组成板2

2和下组成板2

3之间形成有插缝2

4,上组成板2

2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上豁口2

5,下组成板2

3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下豁口2

6,上豁口2

5和下豁口2

6分别与插缝2

4相连通,多个芯板1水平并列插入每个围板2的插缝2

4,相邻两个芯板1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3,相邻两个围板2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5,每个芯板1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条形豁口4,条形豁口4的长度方向与预留钢筋方圈10中每根钢筋10

1的径向方向同向,每个围板2的上豁口2

5通过每个芯板1的条形豁口4与该每围板2的下豁口2

6相连通形成钢筋用夹持通道7。
34.本实施方式中多个钢筋用夹持通道7呈矩形阵列形式布置,多个钢筋用夹持通道7呈矩形阵列形式布置,每个条形豁口4内夹持有至少两根钢筋10

1。
35.本实施方式中每个围板2的长度方向与每个芯板1长度方向的夹角为直角,能够确保芯板1和围板2对每根钢筋10

1实现全包围的夹持状态,从而确保对预留钢筋群的每根钢筋10

1均能够得到统一的掰直、归正的效果。
36.本实用新型省去芯板1和围板2之间的用驱动用绳索或其他连接构件的连接形式,实现芯板1和围板2之间的无其他外用连接物相连接的连接形式。其中围板2沿其宽度方向或芯板1沿其宽度方向上套装有驱动用绳索,通过驱动用绳索与吊车相连接。驱动用绳索的选取点根据具体预制钢筋群的规格而具体设定。
37.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上组成板2

2通过上豁口2

5的加工形成为两个第二上夹持条的结构形式,同理,下组成板2

3通过下豁口2

6的加工形成为两个第二下夹持条的结构形式,从而使围板2形成具有四个夹持条结构形成的结构体,既能够实现配合芯板1实现套装连接关系,连接关系稳定可靠,实现芯板1和围板2之间通过钢筋10

1的自锁定效果,还能够配合芯板1对钢筋10

1进行全方位夹持效果。
38.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芯板1包括第一端部块体1

1和两个第一夹持条1

2,第一端部块体1

1的一端水平并列设置有两个第一夹持
条1

2,两个第一夹持条1

2之间形成有所述条形豁口4。
39.进一步的,每个第一夹持条1

2的外壁沿第一夹持条1

2长度方向加工有第一凹槽8。
40.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的进一步限定,第一凹槽8内一体加工有多个凸起9,多个凸起9沿第一凹槽8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8为与吊车或其他驱动机械设备之间设置的绳索提供连接位置,降低捆绑难度,同时还能够为绳索提供放置空间。
41.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三的进一步限定,上组成板2

2的两侧外壁上加工有第二凹槽11,下组成板2

3的两侧外壁上加工有第三凹槽23。
42.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进一步限定,每个第一夹持条1

2的顶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卡块12,两个卡块12之间形成有配合围板2的夹持间隙。卡块12的设置起到第一夹持条1

2与围板2中上组成板2

2的可拆卸连接关系,连接效果稳定,仅能够实现沿便于第一夹持条1

2长度方向的拆卸方式,拆卸方向单向,便于配合归直处理过程,不影响归正操作效果,还能够增强芯板1和围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
43.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进一步限定,每个第一夹持条1

2的顶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卡块12,两个卡块12之间形成有配合围板2的夹持间隙。
44.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进一步限定,每个第一夹持条1

2的下端面设置有定位框体17,定位框体17为匚字形框体,定位框体17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夹持条1

2的长度方向同向。
45.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芯板1具有两种结构形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芯板1的两侧外壁为直面,便于加工制造,结构简单。如图4和图5所示,芯板1的另一种结构形式为每个第一夹持条1

2的外壁沿第一夹持条1

2长度方向加工有第一凹槽8。第一凹槽8为配合与吊车相连接的驱动用绳索提供捆绑位置设置。
46.进一步的,第一凹槽8内一体加工有多个凸起9。多个凸起9起到限位位置,第一凹槽8和多个凸起9相配合起到对驱动用绳索限位的效果。
47.本实施方式中上组成板2

2的两侧外壁上加工有第二凹槽11,下组成板2

3的两侧外壁上加工有第三凹槽23。围板2的如此结构形式与芯板1的设置目的相同,均是为了起到对驱动用绳索提供多位置的捆绑位置,增加驱动用绳索选取捆绑位置的灵活性。
48.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用绳索包括顶部绳套20、多根钢丝绳19和多个底部绳套21组成,每根钢丝绳19对应设置有一个底部绳套21,每根钢丝绳19通过其对应的底部绳套21套装在芯板1上。多根钢丝绳19的另一端交汇后与顶部绳套体20的一端相连接,顶部绳套体20的另一端与吊车或其他驱动机械设备相连接。
49.进一步的,顶部绳套20和底部绳套21均为现有圈状柔性绳套,钢丝绳19为现有钢丝绳产品。
50.结合图1至图1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51.由于大多数的预制钢筋群为预留钢筋方圈10,预留钢筋方圈10是由多根钢筋10

1呈方形排布,故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预留钢筋方圈10形式的预制钢筋群,如图1、图2和图12所示,当俯视预留钢筋方圈10时,将预留钢筋方圈10中所有钢筋10

1划分为多个纵列,属
于同一竖直线上的多个钢筋10

1即为一纵列,该纵列个数对应芯板1的使用个数,如图1所示,处于预留钢筋方圈10中纵向边缘处的芯板1的条形豁口4中夹持有多个钢筋10

1,处于预留钢筋方圈10非纵向边缘处的芯板1的条形豁口4中夹持有两个钢筋10

1,确保每根钢筋10

1的根部沿预留钢筋方圈10的纵向方向上均被芯板1的条形豁口4夹持,从而完成将多个芯板1布置在预留钢筋方圈10上的过程;
52.依据上述布置原理,当俯视预留钢筋方圈10时,将预留钢筋方圈10中所有钢筋10

1划分为多个横列,属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多个钢筋10

1即为一横列,该横列个数对应围板2的使用个数,将每个围板2通过插缝2

4套装在多个并列设置的芯板1上,同时每个围板2的下组成板2

6还插入芯板1的定位框体17内,与此同时,如图1所示,处于预留钢筋方圈10中横向边缘处的围板2的上豁口2

5和下豁口2

6中同时夹持有多个钢筋10

1,处于预留钢筋方圈10非横向边缘处的围板2的上豁口2

5和下豁口2

6中夹持有两个钢筋10

1,确保每根钢筋10

1沿预留钢筋方圈10的横向方向上被围板2的上豁口2

5和下豁口2

6实现从上至下的被夹持效果,即每根钢筋10

1处于一个钢筋用夹持通道7内,再将驱动用绳索与围板2相连接,驱动用绳索与围板2的连接位置的水平投影处于预留钢筋方圈10的对角线即可,再将驱动用绳索与吊车或其他驱动机械设备相连接,启动吊车或其他驱动机械设备,实现在吊车或其他驱动机械设备驱动下,通过驱动用绳索的牵引,将多个围板2夹持多个芯板1,同时多个围板2和多个芯板1相配合夹持多根钢筋10

1,从而实现对每根钢筋10

1从下至上一次成型的掰直归正过程。
5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95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