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爆型电梯排风扇。
背景技术:
2.在某些环境下会使用防爆电梯,防爆电梯的原理与一般电梯的原理一样,只是防爆电梯除了具备一般电梯所必须的性能外,还必须具有防爆性能,隔爆型产品是一种强度型的防爆产品,常适用于强电系统的防爆,其外壳能够承受通过外壳任何接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且不会引起外部由一种、多种气体或蒸气形成的爆炸性环境的点燃。
3.电梯内部属于密闭的环境,为了保证内部空气的流通都会安装排风扇,但传统的排风扇不具备防爆功能,当排风扇的电机发生故障或者意外时会产生火花,这些火花就可能引燃电梯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引发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防爆型电梯排风扇,能对电机进行密闭防爆处理,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爆型电梯排风扇,包括底板和防爆机构;
6.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右侧设有风道壳,风道壳的左右侧面对称设有带座轴承,带座轴承的内部均设有支撑轴,两个支撑轴的相对内侧端头均延伸至风道壳的内部,两个支撑轴之间设有风轮;
7.所述防爆机构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左侧,防爆机构的内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延伸出防爆机构的右侧面并与左侧的支撑轴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开关的输出端。
8.进一步的,所述风道壳的外弧面开设有进风孔,风道壳的前侧面设有矩形法兰板,风道壳的外弧面设有风罩,风罩和进风孔的位置对应,防止异物进入到风轮的内部,并且方便与外界风道的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四角均开设有固定孔,底板的下表面四角均设有缓冲套,缓冲套和固定孔的位置竖向对应,方便排风扇的固定。
10.进一步的,所述防爆机构包括壳体、壳盖、密封圈和密封组件,所述壳体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左侧,壳体的内部底面设有电机,壳体的右侧面通孔内设有密封圈,电机的输出轴和密封圈的内弧壁转动连接,电机的输出轴延伸出密封圈的右侧面,壳体的上表面通过螺钉安装有壳盖,壳体和壳盖之间设有密封组件,能将电机与外界的环境隔离。
11.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上支撑套、密封套、下支撑套和密封块,所述上支撑套设置于壳盖的下表面第一凹槽内,上支撑套的内部设有密封套,下支撑套设置于壳体的第二凹槽内,下支撑套的内部设有密封块,密封块和密封套配合设置,能对电机引出的电源
线与壳体和壳盖之间的密封。
12.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插槽和插板,所述插槽开设于密封块的上表面,插板设置于密封套的内部,插板的下端延伸出密封套的下表面并和插槽活动插接,可以对密封套、密封块和电源线三者的交界处进行密封。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对密封套、密封块和电源线三者的交界处进行密封,密封圈对电机的输出轴处进行密封,壳盖将壳体的开口密封,保证电机处于密闭的环境内,外界的易燃易爆气体不会进入内部,即使发生意外产生火花也不会引燃易燃易爆的气体,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15.2、密封组件为上下两半,方便电源线的放置,进而方便了排风扇的固定安装,并且安装闭合后能对电源线全面包裹,保证了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爆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板、2.风道壳、3.带座轴承、4.支撑轴、5.风轮、6.防爆机构、61.壳体、62.壳盖、63.密封圈、64.密封组件、641.上支撑套、642.密封套、643.下支撑套、644.密封块、645.插槽、646.插板、7.电机、8.进风孔、9.风罩、10.矩形法兰板、11.固定孔、12.缓冲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
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爆型电梯排风扇,包括底板1和防爆机构6;底板1的上表面右侧设有风道壳2,底板1给上方机构提供了支撑,风道壳2的左右侧面对称设有带座轴承3,带座轴承3的内部均设有支撑轴4,带座轴承3给支撑轴4提供了转动支撑,两个支撑轴4的相对内侧端头均延伸至风道壳2的内部,两个支撑轴4之间设有风轮5;风道壳2的外弧面开设有进风孔8,风道壳2的前侧面设有矩形法兰板10,风道壳2的外弧面设有风罩9,风罩9防止异物进入风轮5的内部,矩形法兰板10方便连接外部风道,风罩9和进风孔8的位置对应;底板1的上表面四角均开设有固定孔11,底板1的下表面四角均设有缓冲套12,缓冲套12减少排风扇使用时的震动,缓冲套12和固定孔11的位置竖向对应,用固定螺栓穿过固定孔11和缓冲套12将排风扇固定到电梯的内部。
22.其中,防爆机构6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左侧,防爆机构6的内部设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轴延伸出防爆机构6的右侧面并与左侧的支撑轴4固定连接,电机7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控制开关的输出端;防爆机构6包括壳体61、壳盖62、密封圈63和密封组件64,壳体61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左侧,壳体61的内部底面设有电机7,壳体61的右侧面通孔内设有密封
圈63,电机7的输出轴和密封圈63的内弧壁转动连接,电机7的输出轴延伸出密封圈63的右侧面,壳体61的上表面通过螺钉安装有壳盖62,壳体61和壳盖62之间设有密封组件64;密封组件64包括上支撑套641、密封套642、下支撑套643、密封块644、插槽645和插板646,上支撑套641设置于壳盖62的下表面第一凹槽内,上支撑套641的内部设有密封套642,上支撑套641给密封套642提供了安装位置和保护,下支撑套643设置于壳体61的第二凹槽内,下支撑套643的内部设有密封块644,下支撑套643给密封块644提供了安装位置和保护,密封块644和密封套642配合设置;插槽645开设于密封块644的上表面,插板646设置于密封套642的内部,插板646的下端延伸出密封套642的下表面并和插槽645活动插接。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24.用固定螺栓穿过固定孔11和缓冲套12将排风扇固定到电梯的内部,用螺丝刀取下壳盖62上表面的螺钉,取下壳盖62,密封组件64的上半部分随壳盖62移动,密封组件64的上下两部分分离,将外部的电源线和电机7的输入端相连;连接完毕后将电源线放置到密封组件64下半部分的凹槽内,将壳盖62和壳体61的上端对齐,插板646和插槽645活动插接,上紧壳盖62上表面的螺钉,密封套642和密封块644的内弧面和电源线的外表紧密贴合,插板646和插槽645活动插接将对密封套642和密封块644接触面进行密封,插板646的第三凹槽将和电源线的表面卡接,进而对密封套642、密封块644和电源线三者的交界处进行密封,密封圈63对电机7的输出轴处进行密封,壳盖62将壳体61的开口密封,保证电机7处于密闭的环境内,外界的易燃易爆气体不会进入内部,即使发生意外产生火花也不会引燃易燃易爆的气体;
25.安装完毕后,在使用时,电机7运转,电机7的输出轴带动左侧的支撑轴4旋转,支撑轴4带动风轮5旋转,风轮5旋转将上方进风孔8处进入风轮5叶珊之间的气流抽入至风轮5的内部,并从风轮5的另一面叶栅处排入到风道壳2的出风管内,可加快电梯内部的空气流通。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