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组件及储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8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2.储能设备的壳体上通常会设置各种插座和各种接口与其内的电池包电连接。现有的储能设备中,大部分的插座、接口均设置在外壳的其中一个壳体上(通常设置在前壳体上),由于壳体的面积大小有限,只能增加壳体的面积来安装更多的插座,同时,有的插座长度较长,安装到壳体上后会伸入到壳体的内部,占据壳体内部较大的空间,增加了壳体的体积,从而使得壳体的内部空间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其旨在解决现有储能设备的壳体体积大且内部空间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设备。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个方案是:一种壳体组件,包括:
6.主壳体;第一侧壳体,所述第一侧壳体的宽度小于与所述主壳体的宽度,所述第一侧壳体与所述主壳体的一侧相接,且所述第一侧壳体与所述主壳体之间呈夹角设置,使所述主壳体和所述第一侧壳体之间形成一容置槽;第一插接组件,所述第一插接组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侧壳体上、另一端容置于所述容置槽中;第二插接组件,所述第二插接组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主壳体上、另一端容置于所述容置槽中;其中,所述第一插接组件位于所述容置槽中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插接组件位于所述容置槽中的长度。
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壳体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插接组件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一端裸露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壳体上且能够盖合于所述第一凹槽上。
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插接组件包括信号线插座,所述第一盖板包括第一盖体部和第二盖体部,所述第一盖体部开设有与所述信号线插座相匹配的盖板孔,所述第二盖体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盖体部且能够盖合于所述盖板孔上。
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插接组件包括弱电插座组件和强电插座组件,所述第一侧壳体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间隔设置,所述弱电插座组件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一端裸露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强电插座组件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一端裸露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壳体上且能够盖合于所述第二凹槽上。
1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插接组件包括12v电源插座,所述12v电源插座在所述容置槽中所占的长度大于所述12v电源插座在所述第一侧壳体上所占的宽度;且/或,所述第一插接组件包括220v交流电扩展插座,所述220v交流电扩展插座在所述容置槽中所占的长度大于所述交流电扩展插座在所述第一侧壳体上所占的宽度。
1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插接组件包括交流电输出插座组件,所述交流电输出插座组件包括交流电插座面板和交流电输出插座,所述主壳体设有贯穿的安装孔,所述交流电插座面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主壳体的所述安装孔中,所述交流电输出插座安装在所述交流电插座面板上;且/或,所述第二插接组件包括数据传输插座组件,所述数据传输插座组件包括usb插座和type

c插座中的至少一个。
1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于所述第一侧壳体靠近所述容置槽的一侧,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朝向所述主壳体的连接孔,所述安装架通过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中的紧固件固定于所述主壳体上。
1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壳体上设有用于连接其他壳体的卡扣孔;且/或,所述第一侧壳体上设有用于连接电池包的电池包连接孔。
1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壳体与所述第一侧壳体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且/或,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二侧壳体,所述第二侧壳体与所述主壳体远离所述第一侧壳体的一侧连接,所述主壳体、所述第一侧壳体和所述第二侧壳体共同包围形成所述容置槽。
1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个方案是:一种储能设备,包括承载板、盖板、侧板组件和电池包,所述承载板和所述盖板相对设置,所述侧板组件设于所述承载板和所述盖板之间,所述承载板、所述盖板和所述侧板组件共同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电池包容置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侧板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组件、第二壳体组件、第三壳体组件和第四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壳体组件和所述第四壳体组件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组件,设置主壳体和第一侧壳体,其中主壳体朝向正前方,第一侧壳体位于主壳体的侧方,主壳体和第一侧壳体之间形成容置槽;通过将第一插接组件的一端安装在第一侧壳体上、另一端容置于容置槽中,第二插接组件的一端安装在主壳体上、另一端容置于容置槽中,合理利用第一侧壳体安装插接组件,既能方便用户使用各插接组件,又避免因在主壳体上设置过多的插接组件引起主壳体面积增大;并且,第一侧壳体的宽度小于与主壳体的宽度,即容置槽面向主壳体的部分长度大于容置槽面向第一侧壳体的部分长度,第一插接组件位于容置槽中的长度大于第二插接组件位于容置槽中的长度,这样长度较长的第一插接组件能够合理利用容置槽面向主壳体的部分长度空间,使同样体积的壳体上可以安装长度更长的插接组件,增加了壳体内部空间利用率,避免了因插座过长而导致壳体积大且内部空间利用率低的情况。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可在不增大储能设备外壳体积的基础上,既方便用户使用各插接组件,又充分利用外壳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爆炸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去除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交流电插座面板和交流电输出插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去除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图6中a处的局部方大图;
25.图8是图6中b处的局部方大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俯视图;
28.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号说明:100、壳体组件;101、容置槽;11、主壳体;111、安装孔;12、第一侧壳体;121、第一凹槽;122、第二凹槽;123、第二连接孔;124、第四连接孔;125、卡扣孔;126、电池包连接孔;13、交流电插座面板;14、第二侧壳体;20、弱电插座组件;21、第一电源模块;211、12v安德森插座;212、12v点烟器插座;213、12v直流电插座;214、第一开关;22、信号模块;221、wifi模块;222、蓝牙模块;2221、蓝牙复位按钮;2222、蓝牙开关;223、信号线插座;30、强电插座组件;31、交流电扩展模块;311、交流电扩展插座;41、第一电路板;42、第二电路板;43、第三电路板;44、第三开关;45、显示屏;51、第一盖板;511、第一盖体部;5111、盖板孔;512、第二盖体部;52、第二盖板;61、第一安装架;611、插座安装孔;612、插座固定孔;613、电路板安装槽;614、第一连接孔;62、第二安装架;621、固定板;6211、套接孔;622、第一延伸板;623、第二延伸板;624、第三连接孔;71、第一紧固件;72、第二紧固件;80、交流电输出插座组件;81、交流电输出插座;82、第二开关;90、数据传输插座组件;91、usb插座;92、type

c插座;1000、储能设备;1001、承载板;1002、盖板;1003、侧板组件。
30.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3.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
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5.如图1

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100,包括主壳体11、第一侧壳体12、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第一侧壳体12的宽度小于主壳体11的宽度,第一侧壳体12与主壳体11的一侧边缘相接,且第一侧壳体12与主壳体11之间呈夹角设置,使主壳体11和第一侧壳体12之间形成一容置槽101,容置槽101面向主壳体11的部分长度大于容置槽101面向第一侧壳体12的部分长度;第一插接组件的一端安装在第一侧壳体12上、另一端容置于容置槽101中,第二插接组件的一端安装在主壳体11上、另一端容置于容置槽101中;其中,第一插接组件位于容置槽101中的长度大于第二插接组件位于容置槽101中的长度。
36.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主壳体11和第一侧壳体12,其中主壳体11朝向正前方,第一侧壳体12位于主壳体11的侧方,当在主壳体11和第一侧壳体12设置插接组件时,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更多的插接组件;通过将第一侧壳体12与主壳体11之间呈夹角设置,在主壳体11和第一侧壳体12之间形成一容置槽101,将第一插接组件的一端安装在第一侧壳体12上、另一端容置于容置槽101中,第二插接组件的一端安装在主壳体11上、另一端容置于容置槽101中,防止过多的插接组件都设于主壳体11而引起主壳体11的面积过大;并且,第一插接组件位于容置槽101中的长度大于第二插接组件位于容置槽101中的长度,第一插接组件的一端安装在第一侧壳体12上、另一端容置于容置槽101中,这样长度较长的第一插接组件能够合理利用容置槽101面向主壳体11的部分长度空间,使同样体积的壳体上可以安装长度更长的插接组件,增加了壳体内部空间利用率,避免了因插座过长而导致壳体积大且内部空间利用率低的情况。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组件100,可在不增大储能设备外壳体积的基础上,既方便用户使用各插接组件,又充分利用外壳内部空间。
37.主壳体11和第一侧壳体12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以增加两者的连接稳固性。第一插接组件可以包括12v电源插座或220v交流电扩展插座,12v电源插座在容置槽101中所占的长度大于12v电源插座在第一侧壳体12上所占的宽度,220v交流电扩展插座在容置槽101中所占的长度大于交流电扩展插座在第一侧壳体12上所占的宽度,12v电源插座和220v交流电扩展插座安装在第一侧壳体12上能有效利用容置槽101面向主壳体11的部分较长的空间,以此减少壳体所需的体积。
38.请参阅图2,第一插接组件包括弱电插座组件20和强电插座组件30,弱电插座组件20和强电插座组件30间隔设置于第一侧壳体12上,弱电插座组件20的工作电压小于强电插座组件30的工作电压。本实施方案通过在第一侧壳体12上间隔设置弱电插座组件20和强电插座组件30,使弱电插座组件20和强电插座组件30分离,从而提高储能设备的安全性。
3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弱电插座组件20包括第一电源模块21和信号模块22,第一电源模块21包括12v安德森插座211、12v点烟器插座212和12v直流电插座213,信号模块22包括wifi模块221、蓝牙模块222和信号线插座223。通过设置12v安德森插座211、12v点烟器插座212和12v直流电插座213三种不同的插座,以满足用户不同的用电需求;并且,12v点烟器插座212的体积较大,位于容置槽101中的长度较深,如果安装在主壳体11上,将增大整个外壳的体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12v点烟器插座212安装在第一侧壳体12上,较好的利用了
第一侧壳体12和主壳体11之间形成的容置槽101,既实现了功能上的多样化,同时也加强了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wifi模块221、蓝牙模块222和信号线插座223三种不同的信号连接方式,能够满足用户不同的信号传输需求;当然,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信号模块22包括wifi模块221、蓝牙模块222和信号线插座223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种也是可以的。本实施例中,蓝牙模块222包括蓝牙复位按钮2221和蓝牙开关2222,蓝牙开关2222用于单独控制蓝牙模块222的打开和关闭。
40.请参阅图3

4,第一电源模块21还包括第一开关214,第一开关214用于控制12v安德森插座211、12v点烟器插座212和12v直流电插座213的通断,以使12v安德森插座211、12v点烟器插座212和12v直流电插座213在不使用时避免电量的消耗;壳体组件100还包括第一电路板41,12v直流电插座213、第一开关214、wifi模块221、蓝牙模块222和信号线插座223均集成于第一电路板41上。
4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强电插座组件30包括交流电扩展模块31。本实施例中,交流电扩展模块31包括交流电扩展插座311,交流电扩展插座311中设有电源针(图未示)和信号针(图未示),以使交流电扩展插座311既可以传输电流,又可以传输信号。由于交流电扩展插座311的体积较大,长度较深,若安装在主壳体11上,将增大整个外壳的体积,而交流电扩展插座311安装在第一侧壳体12上,较好的利用了第一侧壳体12和主壳体11之间形成的容置槽101,既实现了功能上的多样化,同时也加强了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42.请参阅图1

3,第一侧壳体12远离容置槽101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121,弱电插座组件20远离容置槽101的一端裸露于第一凹槽121中;壳体组件100还包括第一盖板51,第一盖板51转动安装于第一侧壳体12上且能够盖合第一凹槽121。实际应用中,在将壳体组件100应用于储能设备时,电池包设于壳体组件100形成容置槽101的一侧。通过将弱电插座组件20裸露于第一凹槽121内,第一盖板51转动安装于第一侧壳体12上且能够盖合于第一凹槽121,第一盖板51能够通过相对于第一侧壳体12的转动显示或者遮盖弱电插座组件20。当需要使用弱电插座组件20时,转动第一盖板51,显示弱电插座组件20,以便用户使用;当不使用弱电插座组件20时,转动第一盖板51,遮盖弱电插座组件20,可以防止水汽侵蚀弱电插座组件20,对弱电插座组件20起到保护作用。
4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信号线插座223可以是网线插座或其他电信插座。第一盖板51包括第一盖体部511和第二盖体部512,第一盖体部511贯穿设有与信号线插座223对应设置的盖板孔5111,第二盖体部512转动安装于第一盖体部511且盖合于盖板孔5111。通过将第二盖体部512转动安装于第一盖体部511,可以在仅需要使用信号线插座223进行信号传输时,打开第二盖体部512,而不打开第一盖体部511,从而保护弱电插座组件20的其他部件免受灰尘和水汽的侵蚀。
44.请参阅图1

3,第一侧壳体12的外侧还设有第二凹槽122,强电插座组件30远离容置槽101的一端裸露于第二凹槽122内;壳体组件100还包括第二盖板52,第二盖板52转动安装于第一侧壳体12上且能够盖合于第二凹槽122。通过将强电插座组件30裸露于第二凹槽122内,第二盖板52转动安装于第一侧壳体12上且能够盖合于第二凹槽122,第二盖板52能够通过相对于第一侧壳体12的转动显示或者遮盖强电插座组件30。当需要使用强电插座组件30时,转动第二盖板52,显示强电插座组件30,以便用户使用;当不使用强电插座组件30时,转动第二盖板52,遮盖强电插座组件30,可以防止水汽侵蚀强电插座组件30,对强电插
座组件30起到保护作用。
45.壳体组件100还包括安装架,安装架设于第一侧壳体12靠近容置槽101的一侧,安装架上设有沿垂直或倾斜于主壳体11的方向贯穿的连接孔,连接孔朝向主壳体11,安装架通过穿设于连接孔中的紧固件固定于主壳体11上。一般壳体组件100与第一侧壳体12相对的一侧会连接其他侧壳体,以形成完整的外壳,若安装架上的连接孔是与主壳体11平行,则可能安装时会受到其他壳体的阻碍,不利于使用工具安装螺钉等紧固件,而垂直或倾斜于主壳体11的方向具有较大的空间来操作,使安装架的固定更加的方便。
46.具体的,请参阅图2和图4,壳体组件100包括第一安装架61,第一安装架61固设于第一侧壳体12靠近容置槽101的一侧,弱电插座组件20安装于第一安装架61上。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架61,将弱电插座组件20的一端安装于第一安装架61上,另一端穿设并安装于第一侧壳体12,提高了弱电插座组件20的安装稳固性。
47.请参阅图3

5,第一安装架61设有插座安装孔611、插座固定孔612和电路板安装槽613,12v安德森插座211安装于插座安装孔611,12v点烟器插座212安装于插座固定孔612,第一电路板41安装于电路板安装槽613。通过设置插座安装孔611、插座固定孔612和电路板安装槽613,提高12v安德森插座211、12v点烟器插座212和第一电路板41的安装稳固性。
48.请参阅图5

7,第一安装架61通过第一紧固件71安装于第一侧壳体12上。具体地,第一安装架61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614,第一侧壳体12设有多个与第一连接孔614对应的第二连接孔123,第一紧固件71穿设连接第一连接孔614和第二连接孔123。第一连接孔614的中心轴垂直于插座安装孔611的中心轴。本实施例中,插座安装孔611的中心轴垂直于第一侧壳体12,第一连接孔614的中心轴平行于第一侧壳体12,通过该种设置方式,从第一侧壳体12的侧边安装第一紧固件71将第一安装架61固定于第一侧壳体12上,避免直接从垂直第一侧壳体12的方向固定第一安装架61而带来的工具使用不便的情况发生。
49.请参阅图2、图4和图8

9,壳体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安装架62,第二安装架62固设于第一侧壳体12靠近容置槽101的一侧,强电插座组件30安装于第二安装架62上。通过设置第二安装架62,将强电插座组件30的一端安装于第二安装架62,另一端穿设并安装于第一侧壳体12,提高了强电插座组件30的安装稳固性。
50.请参阅图6、图8

9,第二安装架62包括固定板621、第一延伸板622和第二延伸板623,第一延伸板622和第二延伸板623设于固定板621的相对两侧且自固定板621朝相反的方向延伸,固定板621上贯穿设有套接孔6211,交流电扩展插座311穿设于套接孔6211以使固定板621套设于交流电扩展插座311上,第一延伸板622和第二延伸板623上均贯穿设有第三连接孔624,第一侧壳体12上还设有与第三连接孔624对应设置的第四连接孔124,第二紧固件72穿设连接第三连接孔624和第四连接孔124将第二安装架62固定于第一侧壳体12上。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孔624的中心轴垂直于套接孔6211的中心轴,具体地,套接孔6211的中心轴垂直于第一侧壳体12,第三连接孔624的中心轴平行于第一侧壳体12,通过该种设置方式,从第一侧壳体12的侧边安装第二紧固件72将第二安装架62固定于第一侧壳体12上,避免直接从垂直于第一侧壳体12的方向固定第二安装架62而带来的工具使用不便的情况发生。
51.请参阅图1

2,壳体组件100还包括交流电插座面板13,第二插接组件包括交流电输出插座组件80,交流电输出插座组件80包括交流电插座面板13和交流电输出插座81。主
壳体11设有贯穿的安装孔111,交流电插座面板13可拆卸安装于主壳体11的安装孔111中,其中,交流电输出插座组件80包括至少一个交流电输出插座81,交流电输出插座81从交流电插座面板13之靠近容置槽101的一侧朝向交流电插座面板13之远离容置槽101的一侧穿设于交流电插座面板13。本实施例中,交流电输出插座组件80包括四个交流电输出插座81。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交流电输出插座81也可以设有三个或者五个或者六个,交流电输出插座81的数量不受本实施例和附图的限制。另外,交流电输出插座81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设为不同国家的交流电输出插座81。通过将交流电输出插座81穿设于交流电插座面板13上,而交流电插座面板13可拆卸安装于主壳体11上,用户能够方便地更换交流电插座面板13,从而可以更换设于其上的交流电输出插座81,因此,当需要使用不同国家的交流电输出插座81时,可只更换交流电插座面板13,而不需要将整个主壳体11进行更换,减少生产成本。实际应用中,交流电插座面板13可以为中国版插座面板、欧洲版插座面板、英国版插座面板、美国版插座面板、日本版插座面板中的任意一种,每种交流电插座面板13的整体大小相同。
5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交流电输出插座组件80还包括第二开关82,壳体组件100还包括第二电路板42,第二开关82从交流电插座面板13之靠近容置槽101的一侧朝向交流电插座面板13之远离容置槽101的一侧穿设于交流电插座面板13,第二电路板42设于交流电插座面板13之靠近容置槽101的一侧,所有交流电输出插座81和第二开关82均集成于第二电路板42,第二开关82用于控制交流电输出插座81的电源通断,以在不需要使用交流电输出插座81时切断电源,防止多余的电量消耗。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42通过第三紧固件(图未示)固设于交流电插座面板13之靠近容置槽101的一侧。
53.请参阅图1,第二插接组件还包括数据传输插座组件90,数据传输插座组件90包括usb插座91和type

c插座92,usb插座91和type

c插座92均安装于主壳体11上。具体地,usb插座91和type

c插座92均从主壳体11之靠近容置槽101的一侧朝向主壳体11之远离容置槽101的一侧穿设于主壳体11。壳体组件100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插座组件90包括四个usb插座91和两个type

c插座92,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usb插座91设置两个或者三个或者五个也是可以的,type

c插座92设置一个或者三个或者四个也是可以的,usb插座91的数量和type

c插座92的数量不受本实施例和附图的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54.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0还包括第三电路板43、第三开关44和显示屏45,第三开关44和显示屏45均安装于主壳体11上,且从主壳体11之靠近容置槽101的一侧朝向主壳体11之远离容置槽101的一侧穿设于主壳体11,第三电路板43设于主壳体11之靠近容置槽101的一侧,usb插座91、type

c插座92、第三开关44和显示屏45均与第三电路板43电连接。第三开关44用于控制储能设备的打开与关闭。
55.请参阅图1和图4,第一侧壳体12上设有用于连接其他壳体的卡扣孔125。通过在第一侧壳体12设置卡扣孔125,并同时在其他壳体上设置与卡扣孔125适配的卡扣,可实现第一侧壳体12与其他壳体可拆卸连接。
56.请参阅图1和图4,第一侧壳体12上设有用于连接电池包的电池包连接孔126。通过设置电池包连接孔126,可通过紧固件将电池包固定于第一侧壳体12上,防止电池包的移动。请参阅图2和图10,主壳体11与第一侧壳体12之间形成大于90
°
的夹角α。通过将夹角α设为大于90
°
,以使主壳体11与第一侧壳体12之间形成的容置槽101的空间足够大,有利于容
纳弱电插座组件20和强电插座组件30,并且使第一侧壳体12朝向侧前方,便于用户使用插接组件。
57.请参阅图10,壳体组件100还包括第二侧壳体14,第二侧壳体14与主壳体11远离第一侧壳体12的一侧连接,主壳体11、第一侧壳体12和第二侧壳体14共同包围形成容置槽101。主壳体11、第一侧壳体12、第二侧壳体14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以增加连接后的整体稳固性。
58.本实施例中,第二侧壳体14与主壳体11之间形成大于90
°
的夹角β。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将第一插接组件设于第二侧壳体14,或者将第一插接组件中的其中一部分插座设于第一侧壳体12上、另一部分插座设于第二侧壳体14上也是可以的。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夹角α与夹角β相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夹角α与夹角β不相等也是可以的。
59.请参阅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储能设备1000,包括电池包(图未示)、承载板1001、盖板1002和侧板组件1003,承载板1001和盖板1002相对设置,侧板组件1003连接于承载板1001和盖板1002之间,承载板1001、盖板1002和侧板组件1003围合形成容纳腔,电池包容纳于容纳腔内;侧板组件1003包括第一壳体组件、第二壳体组件、第三壳体组件和第四壳体组件,第一壳体组件为上述的壳体组件100,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相对设置,第三壳体组件和第四壳体组件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以形成一完整的储能设备壳体。
6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的壳体组件100,可在不增大储能设备外壳体积的基础上,既方便用户使用各插接组件,又充分利用壳体内部空间。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8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