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了一种高承载力的不锈钢双排滚动体轴承。
背景技术:
2.轴承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用以降低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
3.传统的轴承与转轴固定时,通常采用顶丝与转轴顶紧,顶丝与转轴外周接触面积小,容易对转轴外周造成损伤,造成转轴的使用寿命低,而且长时间使用后,顶丝易松动,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承载力的不锈钢双排滚动体轴承,通过压紧环固定转轴,压紧环与转轴接触面积显著增大,大幅度轴承与转轴的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高承载力的不锈钢双排滚动体轴承,包括外环、内环和设置在外环、内环之间的滚珠,所述内环前端设置有压紧单元,所述压紧单元包括压紧环、设置在压紧环外周的固定环和固定在固定环上的顶丝,所述压紧环与内环为一体结构,压紧环上设置有多个开槽,所述顶丝穿过固定环与压紧环外周顶紧。
6.所述开槽的数量为6
‑
12个,顶丝的数量不低于4个。
7.所述压紧环的厚度不大于5mm。
8.所述外环上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和设置在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之间的密封垫圈,所述第一密封环一侧固定于外环上,第二密封环固定于外环外侧的内环外周上,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之间借助密封垫圈形成密封结构。
9.所述第一密封环呈l型且开口向下,第一密封环一侧固定于外环上、另一侧朝向内环且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密封环呈c型且开口朝向外环,第二密封环内壁与内环外周固定,第一密封环另一侧延伸至第二密封环的开口内,密封垫圈设置于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之间。
10.所述密封垫圈内壁和/或外周上设置有多个环槽。
11.所述滚珠设置有双排且滚珠为径向滚珠,滚珠外侧朝向内侧倾斜设置。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压紧单元,对转轴进行环抱式的压紧,无需顶丝直接与转轴外周顶紧,增大了固定时与转轴的接触面积,性能更加稳定,避免了顶丝对转轴的损伤。
14.2、在外环和内环之间设置密封结构,防止灰尘等渣滓进入轴承内,造成轴承的损伤,避免因灰尘过多造成轴承和转轴连接的稳定性。
15.3、采用双排径向滚珠,增加轴承转动时的稳定性,滚珠朝向外侧倾斜设置,稳定性
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附图中,1、外环,2、内环,3、滚珠,4、压紧环,5、固定环,6、顶丝,7、开槽,8、第一密封环,9、第二密封环,10、密封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承载力的不锈钢双排滚动体轴承,包括外环1、内环2和设置在外环1、内环2之间的滚珠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2前端设置有压紧单元,所述压紧单元包括压紧环4、设置在压紧环4外周的固定环5和固定在固定环5上的顶丝6,所述压紧环4与内环2为一体结构,压紧环4上设置有多个开槽7,所述顶丝6穿过固定环5与压紧环4外周顶紧。
19.压紧环4与转轴的外周贴合,在压紧环4外周增加固定环5,将压紧环4上设置多个开槽7,使压紧环4形成多瓣式结构,通过顶丝6顶紧压紧环4将压紧环4向转轴方向挤压,实现轴承与转轴的固定,本结构无需顶丝6直接与转轴贴合,通过压紧环4与转轴贴合并通过顶丝6顶紧压紧环4,增强压紧环4与转轴的压紧力度,提高稳定性,压紧环4代替顶丝6与转轴贴合顶紧,大幅度增加了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同时防止顶丝6对转轴的损伤。
20.如图1所示,所述开槽7的数量为6
‑
12个,顶丝6的数量不低于4个。
21.开槽7的数量过多,会导致压紧环4每瓣与转轴的接触面积减少,降低稳定性,顶丝6数量过少,同样会降低稳定性。
22.如图1所示,所述压紧环4的厚度不大于5mm。
23.压紧环4厚度过厚,受力后变形量很小,难以通过顶丝6对压紧环4顶紧使压紧环4与转轴贴合更紧密。
24.如图1所示,所述外环1上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环8、第二密封环9和设置在第一密封环8、第二密封环9之间的密封垫圈10,所述第一密封环8一侧固定于外环1上,第二密封环9固定于外环1外侧的内环2外周上,第一密封环8、第二密封环9之间借助密封垫圈10形成密封结构。
25.在外环1和内环2之间增加密封结构,第一密封环8固定在外环1侧面,第二密封环9固定在内环2上,第一密封环8和第二密封环9之间形成环腔,在环腔内增加密封垫圈10,实现外环1与内环2之间的密封,进一步防止灰尘由外环1和内环2之间的间隙进入,提高密封效果,增加轴承的使用寿命
26.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密封环8呈l型且开口向下,第一密封环8一侧固定于外环1上、另一侧朝向内环2且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密封环9呈c型且开口朝向外环1,第二密封环9内壁与内环2外周固定,第一密封环8另一侧延伸至第二密封环9的开口内,密封垫圈10设置于第一密封环8和第二密封环9之间。
27.第一密封环8设置成l型,第二密封环9设置成c型,第一密封环8一端伸入第二密封环9内后形成上、下两个环腔,通过在环腔内设置密封垫圈10进行密封,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或者第一密封环8和,第二密封环9均设置成l型,或者第一密封环8设置为z字型,第二密
封环9设置成l型或c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8.如图1所示,所述密封垫圈10内壁和/或外周上设置有多个环槽。
29.采用带有多个环槽的密封垫圈10,提高密封效果。
30.如图1所示,所述滚珠3设置有双排且滚珠3为径向滚珠3,滚珠3外侧朝向内侧倾斜设置。
31.双排且外侧倾斜向下设置的径向滚珠3,可以有效提高轴承转动时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承载力的不锈钢双排滚动体轴承,包括外环(1)、内环(2)和设置在外环(1)、内环(2)之间的滚珠(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2)前端设置有压紧单元,所述压紧单元包括压紧环(4)、设置在压紧环(4)外周的固定环(5)和固定在固定环(5)上的顶丝(6),所述压紧环(4)与内环(2)为一体结构,压紧环(4)上设置有多个开槽(7),所述顶丝(6)穿过固定环(5)与压紧环(4)外周顶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力的不锈钢双排滚动体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7)的数量为6
‑
12个,顶丝(6)的数量不低于4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力的不锈钢双排滚动体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环(4)的厚度不大于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力的不锈钢双排滚动体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1)上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环(8)、第二密封环(9)和设置在第一密封环(8)、第二密封环(9)之间的密封垫圈(10),所述第一密封环(8)一侧固定于外环(1)上,第二密封环(9)固定于外环(1)外侧的内环(2)外周上,第一密封环(8)、第二密封环(9)之间借助密封垫圈(10)形成密封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力的不锈钢双排滚动体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环(8)呈l型且开口向下,第一密封环(8)一侧固定于外环(1)上、另一侧朝向内环(2)且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密封环(9)呈c型且开口朝向外环(1),第二密封环(9)内壁与内环(2)外周固定,第一密封环(8)另一侧延伸至第二密封环(9)的开口内,密封垫圈(10)设置于第一密封环(8)和第二密封环(9)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力的不锈钢双排滚动体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圈(10)内壁和/或外周上设置有多个环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力的不锈钢双排滚动体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3)设置有双排且滚珠(3)为径向滚珠(3),滚珠(3)外侧朝向内侧倾斜设置。
技术总结
一种高承载力的不锈钢双排滚动体轴承,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包括外环、内环和设置在外环、内环之间的滚珠,所述内环前端设置有压紧单元,所述压紧单元包括压紧环、设置在压紧环外周的固定环和固定在固定环上的顶丝,所述压紧环与内环为一体结构,压紧环上设置有多个开槽,所述顶丝穿过固定环与压紧环外周顶紧,所述开槽的数量为6
技术研发人员:张厚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佳顺不锈钢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0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