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育场钢结构遮阳罩棚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2



1.本技术涉及遮阳罩棚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体育场钢结构遮阳罩棚。


背景技术:

2.目前体育场为便于游客观看比赛,会在体育场边缘修建高度较高的看台,由于体育场面积较大且高度较高,一般需要修建遮阳设施来遮挡阳光,使游客在烈日天气下观赛更加舒适。
3.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678500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体育场膜结构看台,包括铰接点、栏杆、钢丝绳、后桁架、顶棚、连接器、固定锚栓、横杆、前桁架、弦杆和主席台,铰接点与弦杆相连接,探照灯与前桁架相连接。该体育场膜结构看台,通过桁架和弦杆相互配合来支撑,采用支柱配合钢丝绳的方式来固定顶棚。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春秋时节,大部分晴天天气阳光明媚,阳光照射会使游客获得更舒适的体验,此时遮阳极易使游客感到寒冷,上述看台的顶篷不能根据比赛天气进行调节,容易影响游客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升游客的观赛体验,本技术提供一种体育场钢结构遮阳罩棚。
6.本技术提供一种体育场钢结构遮阳罩棚,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体育场钢结构遮阳罩棚,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支架,所述支架均包括支撑柱及支撑板,支撑板与支撑柱上端部固定连接,相邻的支撑板之间均设有折叠遮阳板,支架均设有驱动折叠遮阳板折叠的驱动装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叠遮阳板折叠后可大大减小遮阳面积,驱动装置驱动折叠遮阳板折叠,可根据天气情况自由调节折叠遮阳板的位置,进而提升游客的观赛体验。
9.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及支撑轴,第一带轮与支撑柱下端部转动连接,第二带轮与支撑板背离支撑柱的一端转动连接,支撑柱上端部均转动连接有过渡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设有传动带,传动带绕过对应过渡轮上方,支撑轴两端均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撑轴均滑动连接有传动块,传动块上端部与传动带固定连接,支撑轴滑动连接有若干连接环,传动块及连接环下端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杆,相邻的连杆均转动连接,连杆下端部均与折叠遮阳板转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带轮及第二带轮将传动带撑紧,第一带轮转动,经传动带带动传动块沿支撑轴滑动,传动块及连接环经连杆带动折叠遮阳板与连杆转动连接处之间的间距变化,进而驱动折叠遮阳板折叠或展开,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11.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下端部均固设有承重柱,承重柱均竖直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固定在看台上端部,对支撑板进行支撑,分摊支撑柱的受力,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下方设有连接杆,承重柱均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对承重柱进行限位,承重柱在连接杆的作用下不易发生倾斜,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支撑柱倾斜设置,支撑柱从下至上距承重柱逐渐变远。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下端部距承重柱的中心线较近,有利于罩棚整体的重心靠近罩棚整体的几何中心,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支撑板均固设有两根加劲肋,两根加劲肋分别位于对应的承重柱两侧,加劲肋均与对应承重柱的下端部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劲肋、支撑板及承重柱之间形成较为稳定的三角形,支撑板与对应的承重柱之间不易发生断裂,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19.可选的,所述支撑板倾斜设置,支撑板沿靠近支撑柱的方向高度逐渐降低。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天时雨水从靠近支撑柱的一侧滴落,不易滴落至看台上,且不易积存在折叠遮阳板上,有利于提高罩棚的排水能力。
21.可选的,所述支撑柱上端部均固设有挡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有利于减少看台后方吹进的雨水,且对折叠遮阳板上流下的雨水起到导流作用,有利于提升游客的观赛体验。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折叠遮阳板,折叠遮阳板折叠后可大大减小遮阳面积,驱动装置驱动折叠遮阳板折叠,可根据天气情况自由调节折叠遮阳板的位置,进而提升游客的观赛体验;
25.2.通过设置驱动装置,第一带轮及第二带轮将传动带撑紧,第一带轮转动,经传动带带动传动块沿支撑轴滑动,传动块及连接环经连杆带动折叠遮阳板与连杆转动连接处之间的间距变化,进而驱动折叠遮阳板折叠或展开,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26.3.通过设置挡板,挡板有利于减少看台后方吹进的雨水,且对折叠遮阳板上流下的雨水起到导流作用,有利于提升游客的观赛体验。
附图说明
27.图1是一种体育场钢结构遮阳罩棚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旨在突显连接杆及挡板的位置示意图。
29.图3旨在突显传动块、连接环及连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11、支撑柱;12、支撑板;2、折叠遮阳板;3、驱动装置;31、第一带轮;32、第二带轮;33、支撑轴;34、过渡轮;35、传动带;36、传动块;37、连接环;38、连杆;4、承重柱;5、连接杆;6、加劲肋;7、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体育场钢结构遮阳罩棚。
33.参照图1,一种体育场钢结构遮阳罩棚,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支架1,支架1均采用钢结构材质,稳定性强。相邻的支架1之间安装有折叠遮阳板2,折叠遮阳板2呈波浪状且位于支架1上端部,看台位于折叠遮阳板2下方,折叠遮阳板2挡住大部分照射向看台的阳光;支架1均安装有驱动装置3,不需遮挡时,使用者控制驱动装置3使折叠遮阳板2进行折叠,折
叠遮阳板2折叠移动至看台后方,即可不再阻挡照射向看台的阳光。
34.参照图1,支架1包括支撑柱11及支撑板12,支撑柱11倾斜设置且下端部距看台较近,支撑柱11下端部固定在看台后方的底面上,对支架1整体提供支撑;支撑板12位于看台正上方,且靠近对应支撑柱11的一端与对应的支撑柱11固定连接,在支撑柱11的支撑下延伸至看台背离支撑柱11的一端。
35.参照图1和图2,支撑板12下端部均固定安装有承重柱4,承重柱4靠近支撑板12的中间位置,承重柱4均竖直设置且下端部固定安装在看台上端部,且位于看台较为靠近支撑柱11的位置,不易阻碍游客视线且对支撑板12提供支撑,配合支撑柱11使支撑板12更加稳定;支撑板12下方安装有水平的连接杆5,所有支撑板12的承重柱4均与连接杆5固定连接,承重柱4与连接杆5相互作用,使承重柱4不易发生倾斜,重心靠近几何中心,罩棚整体的稳定性较强,抗大风天气能力强。
36.参照图1,支撑板12均固定安装有两根加劲肋6,两根加劲肋6均倾斜设置且分别位于对应的承重柱4两侧,加劲肋6靠近承重柱4的一端高度较低,且与对应承重柱4的下端部固定连接,加劲肋6增大承重柱4对支撑板12的支撑范围,在加劲肋6的作用下,支撑板12距承重柱4较远的位置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37.参照图1,驱动装置3包括第一带轮31,第一带轮31安装于支撑柱11下端部,处于使用者较为容易控制的高度,支撑柱11下端部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与第一带轮31同轴设置,需要对折叠遮阳板2进行折叠时,使用者控制所有支撑柱11下方的驱动电机同时启动,带动所有第一带轮31同步转动。
38.参照图1,驱动装置3还包括第二带轮32,第二带轮32安装在支撑板12背离支撑柱11的一端且与支撑板12转动连接,第二带轮32与第一带轮31之间安装有传动带35,传动带35在第一带轮31的带动下转动;支撑柱11上端部均转动连接有过渡轮34,传动带35绕过过渡轮34上方,在过渡轮34的作用下转向,实现过渡轮34与第二带轮32之间的传动带35与支撑板12平行。
39.参照图1和图3,驱动装置3还包括支撑轴33,支撑轴33安装在支撑板12上方,支撑板1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部,支撑轴3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支撑板12的两个连接部固定连接,传动带35均固定安装传动块36,传动块36与对应的支撑轴33滑动连接,传动带35带动对应的传动块36沿支撑轴33滑动。
40.参照图1和图3,支撑轴33滑动连接有若干连接环37,传动块36向靠近支撑柱11的方向移动可顶动连接块同步移动,连接环37之间接触时沿支撑轴33同步滑动,传动块36及连接环37下端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杆38,相邻的连杆38均转动连接,连接环37带动相邻连杆38之间的夹角变小,连杆38下端部均与折叠遮阳板2转动连接,折叠遮阳板2被连杆38带动向靠近支撑柱11的方向折叠,进而不再遮挡阳光,使游客在特定天气下,可以享受阳光照射,提升游客体验。
41.参照图1和图3,当阳光较为强烈,需要恢复折叠遮阳板2的遮阳功能时,使用者控制驱动电机同步反转,传动带35带动传动块36向背离支撑柱11的方向移动,经连杆38带动折叠遮阳板2及连接环37向背离支撑柱11的方向移动,进而使折叠遮阳板2重新遮盖在看台正上方,恢复遮阳功能,控制较为方便。
42.参照图1和图2,支撑板12倾斜设置,支撑板12沿靠近支撑柱11的方向高度逐渐降
低,雨天时落在折叠遮阳板2上的雨水在重力作用下向靠近支撑柱11的方向流动,不易从折叠遮阳板2背离支撑柱11的一端滴落至游客身上;支撑柱11上端部均固定安装有挡板7,雨水经挡板7滴落至看台上游客的后方,不易被风吹动至游客身上,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体育场钢结构遮阳罩棚的实施原理为:需要对折叠遮阳板2进行折叠时,使用者控制所有支撑柱11下方的驱动电机同时启动,带动所有第一带轮31同步转动,传动带35在第一带轮31的带动下转动,使传动块36向靠近支撑柱11的方向移动同时顶动连接块同步移动,连接环37之间接触时沿支撑轴33同步滑动,连接环37带动相邻连杆38之间的夹角变小,折叠遮阳板2被连杆38带动向靠近支撑柱11的方向折叠,进而不再遮挡阳光,使游客在特定天气下,可以享受阳光照射,提升游客体验。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7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