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货电梯轿厢内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4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载货电梯轿厢内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在货物向高楼层的运输过程中,载货电梯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运输工具,有一些工厂每天需要运输大量货物,货物放置在运输装置中,将运输装置推进到载货电梯轿厢内部,来实现货物的转运。
3.运输装置的底部上一般设有个万向轮方便运输装置的移动,但是在电梯运输过程中运输装置不稳定,导致运输装置和运输装置上的货物非常容易撞到轿厢的内壁,造成货物和轿厢内壁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载货电梯轿厢内支撑结构,在电梯运输过程中对运输装置进行高效限位支撑,避免运输装置和货物对轿厢本体造成碰撞,加强货物运输中的稳定性,提高了货物的运输安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载货电梯轿厢内支撑结构,包括轿厢本体和限位支撑机构;
6.所述轿厢本体的内部底面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导轨,导轨的前端均开设有矩形口,轿厢本体的内部底面中部设有支架;
7.所述限位支撑机构设置于支架的内部,限位支撑机构与导轨固定连接。
8.其中,所述限位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框、限位块、万向球接头、连接柱和l型板;所述固定框均设置于导轨靠近支架的一侧,固定框的上端均开设有开口,导轨的前端矩形口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靠近支架的一端均穿过导轨的前端矩形口并延伸至固定框的内部,限位块靠近支架的一端上侧均设有万向球接头,万向球接头内部滑动连接的万向球外弧面均设有连接柱,支架的内部前端转动连接有l型板,l型板后侧左右两端对称滑动连接的万向球外弧面分别与连接柱靠近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
9.其中,所述限位支撑机构还包括拉簧和转轮,所述拉簧均设置于l型板前侧左右两端设置的安装板下端,拉簧的下端均与支架的斜面固定连接,转轮转动连接于l型板的上端,加强限位支撑机构的工作效率。
10.进一步的,还包括板体、压缩弹簧和滑槽,所述滑槽均对称开设于导轨的内部后端,板体均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部,压缩弹簧均设置于板体的后侧面,压缩弹簧的后端均与轿厢本体的内部后壁面固定连接,实现辅助支撑。
11.进一步的,还包括挡板、固定柱、弹簧和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对称开设于轿厢本体的内部左右壁面后端,挡板滑动连接于滑动槽的内部,固定柱对称设置于挡板的后侧面左右两端,固定柱的后端端头均穿过轿厢本体的内部后壁面并延伸至轿厢本体的后侧,弹簧
均套设于固定柱的外弧面,弹簧的前端均与挡板的后侧面固定连接,弹簧的后端均与轿厢本体的内部后壁面固定连接,实现稳定传动。
12.进一步的,还包括横板、连接杆、斜块和固定板,所述横板设置于固定柱的后端,连接杆对称转动连接于横板的左右两端,斜块均转动连接于轿厢本体内部左右壁面对称开设的斜型开口内部,斜块远离轿厢本体的一端均与连接杆的前端端头转动连接,固定板均转动连接于斜块的相对内侧面,实现高效支撑固定。
13.进一步的,还包括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均设置于轿厢本体内部底面前端开设的斜口内部,方便人员进行工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运输装置的底面压住l型板的前端,在滚轮的作用下l型板逆时针转动,l型板的后端翘起并带动连接柱向上移动,连接柱带动万向球接头向支架方向移动,万向球接头将限位块从导轨的矩形口内部拉入固定框的内部,人员将运输装置推入导轨的内部,当运输装置完全进入导轨内部后,l型板漏出,在拉簧的拉力作用下,l型板顺时针转动到初始位置,l型板带动限位块滑入导轨内部,对运输装置进行高效限位固定,避免在运输时运输装置发生胡乱移动的情况;
16.2、运输装置上所携带的货物与挡板接触并向后推动挡板,挡板带动固定柱向后滑动,弹簧被压缩,固定柱带动横板向后移动,这时横板拉动连接杆向后移动,连接杆拉动斜块向轿厢本体内部滑动,斜块推动固定板夹紧运输货物,对轿厢本体内部的运输货物进行固定支撑,实现高效支撑固定,避免在电梯发生振动时货物出现掉落的情况;
17.3、运输装置推入导轨时,运输装置下端的万向轮与板体接触并带动板体向后滑动,这时压缩弹簧被压缩,压缩弹簧所提供的张力进一步对运输装置进行固定,对运输装置进行辅助限位支撑,保证运输中的稳定。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轿厢本体、2.导轨、3.支架、4.限位支撑机构、41.固定框、42.限位块、43.万向球接头、44.连接柱、45.l型板、46.拉簧、47.转轮、5.挡板、6.固定柱、7.弹簧、8.横板、9.连接杆、10.斜块、11.固定板、12.板体、13.压缩弹簧、14.引导斜面、15.滑动槽、16.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

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载货电梯轿厢内支撑结构,包括轿厢本体1和限位支撑机构4;所述轿厢本体1的内部底面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导轨2,导轨2的前端均开设有矩形口,轿厢本体1的内部底面中部设有支架3,支架3实现对l型板45的支撑作用。
27.支撑结构还包括板体12、压缩弹簧13和滑槽16,滑槽16均对称开设于导轨2的内部后端,滑槽16实现板体12的滑动作用,板体12均滑动连接于滑槽16的内部,压缩弹簧13均设置于板体12的后侧面,压缩弹簧13的后端均与轿厢本体1的内部后壁面固定连接,运输装置下端的万向轮与板体12接触并带动板体12向后滑动,这时压缩弹簧13被压缩,对运输装置进行辅助限位支撑,保证运输中的稳定;还包括挡板5、固定柱6、弹簧7和滑动槽15,滑动槽15对称开设于轿厢本体1的内部左右壁面后端,滑动槽15实现挡板5的滑动作用,挡板5滑动连接于滑动槽15的内部,固定柱6对称设置于挡板5的后侧面左右两端,固定柱6的后端端头均穿过轿厢本体1的内部后壁面并延伸至轿厢本体1的后侧,弹簧7均套设于固定柱6的外弧面,弹簧7的前端均与挡板5的后侧面固定连接,弹簧7的后端均与轿厢本体1的内部后壁面固定连接,运输装置上所携带的货物与挡板5接触并向后推动挡板5,挡板5带动固定柱6向后滑动,弹簧7被压缩。
28.支撑结构还包括横板8、连接杆9、斜块10和固定板11,横板8设置于固定柱6的后端,连接杆9对称转动连接于横板8的左右两端,斜块10均转动连接于轿厢本体1内部左右壁面对称开设的斜型开口内部,斜块10远离轿厢本体1的一端均与连接杆9的前端端头转动连接,固定板11均转动连接于斜块10的相对内侧面,横板8拉动连接杆9向后移动,连接杆9拉动斜块10向轿厢本体1内部滑动,斜块10推动固定板11夹紧运输货物,对轿厢本体1内部的运输货物进行固定支撑,避免在轿厢本体1发生振动时货物出现掉落的情况。
29.支撑结构还包括引导斜面14,引导斜面14均设置于轿厢本体1内部底面前端开设的斜口内部,人员将运输装置前端的万向轮推入引导斜面14的内部,方便人员将运输装置推入电梯中,方便人员进行工作。
30.其中:限位支撑机构4设置于支架3的内部并与导轨2固定连接,其包括固定框41、限位块42、万向球接头43、连接柱44、l型板45、拉簧46和转轮47;固定框41均设置于导轨2靠近支架3的一侧,固定框41的上端均开设有开口,导轨2的前端矩形口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42,限位块42靠近支架3的一端均穿过导轨2的前端矩形口并延伸至固定框41的内部,限位块42靠近支架3的一端上侧均设有万向球接头43,万向球接头43内部滑动连接的万向球外弧面均设有连接柱44,支架3的内部前端转动连接有l型板45,l型板45后侧左右两端对称滑动连接的万向球外弧面分别与连接柱44靠近支架3的一端固定连接;拉簧46均设置于l型板45前侧左右两端设置的安装板下端,拉簧46的下端均与支架3的斜面固定连接,转轮47转动连接于l型板45的上端。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32.人员将运输装置前端的万向轮推入引导斜面14的内部,这时运输装置的前端底面翘起,这时运输装置的底面压住l型板45的前端,在滚轮47的作用下l型板45逆时针转动,l型板45的后端翘起并带动连接柱44向上移动,连接柱44带动万向球接头43向支架3方向移动,万向球接头43将限位块42从导轨2的矩形口内部拉入固定框41的内部,人员将运输装置推入导轨2的内部,当运输装置完全进入导轨2内部后,l型板45漏出,在拉簧46的拉力作用
下,l型板45顺时针转动到初始位置,l型板45带动限位块42滑入导轨2内部,对运输装置的万向轮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在运输时运输装置发生胡乱移动的情况;
33.运输装置推入导轨2时,运输装置下端的万向轮与板体12接触并带动板体12向后滑动,这时压缩弹簧13被压缩,压缩弹簧13所提供的张力进一步对运输装置进行稳定,这时运输装置上所携带的货物与挡板5接触并向后推动挡板5,挡板5带动固定柱6向后滑动,弹簧7被压缩,固定柱6带动横板8向后移动,这时横板8拉动连接杆9向后移动,连接杆9拉动斜块10向轿厢本体1内部滑动,斜块10推动固定板11夹紧运输货物,对轿厢本体1内部的运输货物进行固定支撑,避免在轿厢本体1发生振动时货物出现掉落的情况;
34.运输装置被拉出时,弹簧7所提供的张力推动挡板5向前侧移动,挡板5带动固定柱6和横板8向前侧移动,横板8带动连接杆6向前推动斜块10,斜块10被向外拉动,固定板11回到初始位置。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7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