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物实验室空气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6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室内空气循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动物实验室空气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2.常规的动物实验室内均需要安装空气循环装置,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实验室内的气流进行置换,从而确保室内的空气质量达标。现有技术中用于动物实验室内的空气循环装置,其在日常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一般在55

60分贝,年久老化后往往能达到65

70分贝,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动物的休息、情绪波动以及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其噪音的来源,一方面来自风扇转动发出的声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空气循环装置在长时间运转后,其自身产生的振动会与安装支架形成挤压、碰撞、摩擦等刚性接触,从而又进一步混合了新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物实验室空气循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动物实验室内的空气循环装置,其在运转过程中噪音较大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一种动物实验室空气循环装置,包括设置在墙体上安装孔内的上定位部和下定位部,上定位部和下定位部之间固定设置有排风装置,上定位部和下定位部均能缓冲排风装置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排风装置包括前后开口的罩壳,罩壳为滤网式结构,罩壳内中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连接有风扇,风扇朝室内方向布置,罩壳上位于风扇一侧设有前挡板,罩壳上远离风扇一侧设有后挡板,前挡板、后挡板中部均为镂空网结构,前挡板和后挡板用于封堵安装孔和罩壳两侧的开口,前挡板上靠近罩壳的一侧设有第一防噪板。
5.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
6.本装置在使用前,需要先将上定位部和下定位部安装于墙体上预设的安装孔内,然后再将排风装置安装于上定位部和下定位部之间;使用时启动电机,电机转动带动风扇转动,风扇转动能将实验室内的空气抽向室外,从而实现实验室内的空气流通,排风装置在运转过程中,上定位部和下定位部均能缓冲其产生的振动,同时前挡板上的第一防噪板能阻挡排风装置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向室内传输。
7.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8.(1)本方案中通过在前挡板上靠近罩壳的一侧设置第一防噪板,能有效阻挡排风装置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向室内传输;
9.(2)本方案中的上定位部和下定位部具有缓冲振动的功能,因此能进一步降低排风装置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10.进一步,上定位部和下定位部结构相同;下定位部包括底板,底板上部中间位置沿周向设有多个竖管,竖管内壁开设有螺纹,底板上部位于由多个竖管围合而成的包围圈内放置有弹性垫板,底板上部设有对弹性垫板进行限位的限位框,弹性垫板的上表面高出竖
管的上表面2

3mm;罩壳下部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下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与多个竖管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设置弹性垫板实现对排风装置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行吸纳,从源头控制噪音产生。
11.进一步,底板上部分别可拆卸连接有竖直的第二防噪板、第三防噪板,罩壳位于第二防噪板与第三防噪板之间,第二防噪板与第三防噪板位于前挡板一侧均与第一防噪板抵靠。第一防噪板、第二防噪板、第三防噪板围合形成一个包裹结构,能有效阻挡排风装置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向室内传输。
12.进一步,弹性垫板为橡胶板。橡胶板价格适当,同时完全可以满足使用。
13.进一步,前挡板、后挡板与安装孔接触的周向均设有密封垫。密封垫主要起到一个缓冲作用,用于吸纳前挡板、后挡板与安装孔侧面之间的刚性碰撞。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动物实验室空气循环装置实施例的西南等轴测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的主视图;
16.图3是下定位部的西南等轴测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排风装置的西南等轴测爆炸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装置安装于墙体上安装孔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0.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定位部1、下定位部2、排风装置3、罩壳4、风扇5、前挡板6、后挡板7、第一防噪板8、底板9、竖管10、弹性垫板11、限位框12、安装板13、第二防噪板14、第三防噪板15、墙体16、安装孔17。
21.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动物实验室空气循环装置,包括安装在墙体16上安装孔17内的上定位部1和下定位部2,上定位部1和下定位部2结构相同,上定位部1和下定位部2之间固定安装有排风装置3。
22.如图3所示,下定位部2包括底板9,底板9上部中间位置沿周向焊接有四个竖管10,竖管10内壁加工有螺纹,底板9上部位于由四个竖管10围合而成的包围圈内放置有弹性垫板11,同时底板9上部焊接对弹性垫板11进行限位的限位框12,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垫板11为橡胶板,其上表面高出竖管10的上表面3mm。
23.如图4所示,排风装置3包括前后开口的罩壳4,罩壳4为滤网式结构,罩壳4内中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连接有风扇5,风扇5朝室内方向布置,罩壳4上位于风扇5一侧安装有前挡板6,罩壳4上远离风扇5一侧安装有后挡板7,前挡板6、后挡板7中部均为镂空网结构,前挡板6和后挡板7用于封堵安装孔17和罩壳4两侧的开口,前挡板6、后挡板7与安装孔17接触的周向均安装有密封垫,前挡板6上靠近罩壳4的一侧安装有第一防噪板8。
24.罩壳4下部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下部安装有安装板13,安装板13与竖管10通过螺栓连接。橡胶板能缓冲排风装置3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振动;
25.底板9上部通过卡槽分别安装有竖直的第二防噪板14、第三防噪板15,罩壳4位于
第二防噪板14与第三防噪板15之间,第二防噪板14与第三防噪板15位于前挡板6一侧均与第一防噪板8抵靠。
26.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7.本装置在使用前,如图5所示,需要先将上定位部1和下定位部2的底板9安装于墙体16上预设的安装孔17内上下两侧,然后再将排风装置3安装于上定位部1和下定位部2之间;使用时启动电机,电机转动带动风扇5转动,风扇5转动能将实验室内的空气抽向室外,从而实现实验室内的空气流通,排风装置3在运转过程中,上下两块橡胶板能缓冲其产生的振动,同时前挡板6上的第一防噪板8,以及罩壳4两侧的第二防噪板14、第三防噪板15,能阻挡排风装置3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向室内传输。
2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动物实验室空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墙体上安装孔内的上定位部和下定位部,上定位部和下定位部之间固定设置有排风装置,上定位部和下定位部均能缓冲排风装置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排风装置包括前后开口的罩壳,罩壳为滤网式结构,罩壳内中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连接有风扇,风扇朝室内方向布置,罩壳上位于风扇一侧设有前挡板,罩壳上远离风扇一侧设有后挡板,前挡板、后挡板中部均为镂空网结构,前挡板和后挡板用于封堵安装孔和罩壳两侧的开口,前挡板上靠近罩壳的一侧设有第一防噪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物实验室空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定位部和下定位部结构相同;下定位部包括底板,底板上部中间位置沿周向设有多个竖管,竖管内壁开设有螺纹,底板上部位于由多个竖管围合而成的包围圈内放置有弹性垫板,底板上部设有对弹性垫板进行限位的限位框,弹性垫板的上表面高出竖管的上表面2

3mm;罩壳下部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下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与多个竖管通过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物实验室空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上部分别可拆卸连接有竖直的第二防噪板、第三防噪板,罩壳位于第二防噪板与第三防噪板之间,第二防噪板与第三防噪板位于前挡板一侧均与第一防噪板抵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物实验室空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垫板为橡胶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动物实验室空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挡板、后挡板与安装孔接触的周向均设有密封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申请属于室内空气循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动物实验室空气循环装置,包括设置在墙体上安装孔内的上定位部和下定位部,上定位部和下定位部之间固定设置有排风装置,上定位部和下定位部均能缓冲排风装置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排风装置包括前后开口的罩壳,罩壳内中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连接有风扇,罩壳上位于风扇一侧设有前挡板,罩壳上远离风扇一侧设有后挡板,前挡板、后挡板中部均为镂空网结构,前挡板上靠近罩壳的一侧设有第一防噪板。本方案主要应用在对动物实验室内进行空气置换的过程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动物实验室内的空气循环装置,其在运转过程中噪音较大的问题。运转过程中噪音较大的问题。运转过程中噪音较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阿衣先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5.31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7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