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植物灌溉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针对坡面植物的节水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2.坡面绿化指以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为目的,利用各种植物材料来保护具有一定落差的坡面的绿化形式。
3.在对这些植被进行灌溉时,由于坡面植物之间存在落差,为了方便灌溉,一般采用漫灌的方式对坡面植物进行灌溉,水通过重力作用在坡面上往下流,从而实现对整个坡面植物的灌溉。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对坡面植物采用漫灌的方式进行灌溉,为了确保对坡面植物的全面灌溉,需要在坡面顶部灌入的水比较多,并且坡面较高位置很多水都地下渗入,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对此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在坡面植物灌溉的过程能够将下渗的水资源进行收集再利用,从而节约水资源,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对坡面植物的节水灌溉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针对坡面植物的节水灌溉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针对坡面植物的节水灌溉装置,包括设置在坡面顶部的主管,所述主管通过支架固定在坡面上,所述主管朝向坡面一侧间隔设置有若干支管,所述支管远离所述主管一端设置有灌溉头,包括开设在坡面底部的集水腔,所述集水腔腔口与坡面之间设置有过滤层组,所述集水腔内设置有输水件,所述输水件的出水端设置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远离所述输水件一端连通所述主管。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漫灌的方式对坡面植物进行灌溉时,会有一部分水渗入坡面的泥土并且一直往下渗透,并且通过集水腔进行收集,在集水腔长期收集下渗的水后,另外集水腔可以对雨天下渗的水进行收集,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通过设置的输水件以及输水管,可以将集水腔收集到的水送到主管内,并且通过灌溉头对坡面植物进行灌溉,通过上述过程,可以实现对水资源回收再利用,节约水资源;通过设置的过滤层组,可以起到对下渗的水进过滤的作用,降低堵塞输水件的概率。
9.可选的,所述过滤层组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水腔顶部的过滤层板、设置在所述过滤层板上的砾石层,所述过滤层板上开设有通水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渗的水流经砾石层以及过滤层板上时砾石层可以起到堆下渗的水进行初步过滤的作用。
11.可选的,所述输水件通过固定板设置在集水腔一侧内壁上,所述固定板靠近集水腔腔底一侧与所述集水腔腔底之间留有间距。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集水腔长期收集下渗的水时,会在集水腔底部堆积有杂物,通过将输水件与集水腔底部之间留有间距,可以降低杂物堵塞输水件的概率。
13.可选的,所述集水腔腔底往远离固定板方向逐渐降低。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集水腔内堆积有杂物时,通过将集水腔底部往远离固定板方向逐渐降低,杂物在集水腔底部上更多往远离固定板的方向滑移,降低对输水件在集水腔内部抽水的影响。
15.可选的,所述集水腔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是集水腔内的水量不足时,通过设置的液位传感器,可以检测到集水腔内的水低于输水件抽水的临界线,可以及时更换主管的供水来源。
17.可选的,所述主管靠近所述输水管一端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一端连通所述输水管,所述三通管另一端连通于外部水源。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液位传感器检测到集水腔内水位过低时,通过设置的三通管,借助三通管上的阀门,可以将输水管连通的一端关闭,此时主管连通外部水源,确保对坡面植被的正常灌溉。
19.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坡面底部上的引流渠,所述引流渠一端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引流渠一端连通所述集水腔,所述引流渠底部往朝向所述连接管方向逐渐降低。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引流渠,可以将从坡面上流下的水进行收集,并且通过设置的连接管,将引流渠收集到的水输送到集水腔内,同样可以起到回收水资源的作用。
21.可选的,所述连接管朝向所述引流渠一端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连接管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坡面流到引流渠的水携带一些杂物,通过设置的滤网,可以避免这些杂物随水流直接流到集水腔内,起到过滤杂物的作用。
23.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滤网周侧的固定环、两个并排设置在所述连接管朝向引流渠一端端面的固定块、开设在所述固定环上供所述固定块穿出的固定孔、开设在所述固定块穿出所述固定孔一端上的插孔、设置在所述插孔内且抵接所述固定环远离所述连接管一侧的插销,所述插销呈圆台状。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滤网进行安装时,将固定环上的固定孔对准固定块插入,然后将插销插入插孔内,便可以实现将滤网固定;若是要将滤网进行拆卸,直接将插销取出,将固定环从固定块上取下,便可以将滤网拆卸。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通过漫灌的方式对坡面植物进行灌溉时,会有一部分水渗入坡面的泥土并且一直往下渗透,并且通过集水腔进行收集,在集水腔长期收集下渗的水后,另外集水腔可以对雨天下渗的水进行收集,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通过设置的输水件以及输水管,可以将集水腔收集到的水送到主管内,并且通过灌溉头对坡面植物进行灌溉,通过上述过程,可以实现对水资源回收再利用,节约水资源;通过设置的过滤层组,可以起到对下渗的水进过滤的作用,降低堵塞输水件的概率。
27.若是集水腔内的水量不足时,通过设置的液位传感器,可以检测到集水腔内的水低于输水件抽水的临界线,此时及时可以更换主管的供水来源。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坡面灌溉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坡面的剖视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引流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环宇连接管的爆炸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主管;2、支架;3、灌溉头;4、集水腔;5、输水件;6、输水管;7、过滤层板;8、砾石层;9、通水孔;10、固定板;11、引流渠;12、连接管;13、滤网;14、固定环;15、固定块;16、固定孔;17、插孔;18、插销;19、液位传感器;20、三通管;21、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为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针对坡面植物的节水灌溉装置,参照图1,包括设置在坡面顶部的主管1,主管1通过支架2安装在坡面上,主管1与坡面之间留有间距,并且在主管1朝向坡面一侧间隔安装有若干支管,在支管远离主管1一端安装有灌溉头3,在坡面植物灌溉时,直接通过灌溉头3对坡面植物进行灌溉。
36.参照图1和图2,为了将灌溉时下渗的水进行收集,在坡面底部开设有集水腔4,在集水腔4内安装有输水件5,在本实施例中,输水件5采用水泵,在输水件5的出水端连通有输水管6,输水管6远离输水件5一端连通主管1,即是水泵将集水腔4内的水通过输水管6输送到主管1内进行灌溉利用。
37.但是,从坡面往下渗的水会携带杂物,为了降低对集水腔4内部输水件5工作的影响,在集水腔4腔口与坡面之间设置有过滤层组,在本实施例中, 过滤层组包括固定在所述集水腔4顶部的过滤层板7、设置在过滤层板7上的砾石层8,并且在过滤层板7上开设有通水孔9,砾石层8可以起到过滤作用;另外输水件5通过固定板10安装在集水腔4一侧内壁上,并且固定板10靠近集水腔4腔底一侧与集水腔4腔底之间留有间距,在集水腔4长期收集下渗的水时,会在集水腔4底部堆积有杂物,通过将输水件5与集水腔4底部之间留有间距,可以降低杂物堵塞输水件5的概率,并且将集水腔4腔底往远离固定板10方向逐渐降低。
38.参照图3和图4,在对坡面植物进行灌溉时,还有部分水沿着坡面往下流,为了将这部分水进行收集利用,在坡面底部上设有引流渠11,引流渠11可以将从坡面往下流的水进行收集,在引流渠11一端连通有连接管12,连接管12远离引流渠11一端连通集水腔4,通过连接管12可以将引流渠11内的水输送到集水腔4内,同时将引流渠11底部往朝向连接管12方向逐渐降低。
39.沿坡面流到引流渠11内的水会携带有杂物,为了避免杂物随水流流到集水腔4内,在连接管12朝向所述引流渠11一端安装有滤网13,并且滤网13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在连接管12上;通过设置的滤网13,可以将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并且固定组件可以实现滤网13的可拆卸,可以将滤网13上的穿插的杂物进行清理。
40.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环14、固定块15、固定孔16、插孔17以及插销18,固定环14固定在滤网13周侧,固定块15有两个,并且两个固定块15并排形成在连接管12朝向引流渠11一端端面,固定孔16开设在固定环14上,并且固定孔16供固定块15穿
出,插孔17开设在固定块15穿出固定孔16一端上,并且插销18呈圆台状,插销18插在插孔17内,在插销18插进插孔17内后,插销18抵接固定环14远离连接管12一侧。
41.在将滤网13进行安装时,将固定环14上的固定孔16对准固定块15插入,然后将插销18插入插孔17内,便可以实现将滤网13固定;若是要将滤网13进行拆卸,直接将插销18取出,将固定环14从固定块15上取下,便可以将滤网13拆卸。
42.参照图2,另外在集水腔4一侧内壁上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9,通过设置的液位传感器19,可以检测到集水腔4内的水位线低于输水件5抽水的临界线,可以及时更换主管1的供水来源;为了方便更换主管1的接入水源,在主管1靠近输水管6一端连接有三通管20,三通管20一端连通输水管6,三通管20另一端连通于外部水源,并且三通管20上安装有阀门21,在水位传感器检测到集水腔4内的水不足时,通过设置的阀门21可以将输水管6与主管1之间的连通关闭,并且将外部水源与主管1连通。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针对坡面植物的节水灌溉装置的实施原理为:通过漫灌的方式对坡面植物进行灌溉时,会有一部分水渗入坡面的泥土并且一直往下渗透,并且通过集水腔4进行收集,在集水腔4长期收集下渗的水后,另外集水腔4可以对雨天下渗的水进行收集,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引流渠11将从坡面留下的水收集,并且通过连接管12输送到集水腔4内,通过设置的输水件5以及输水管6,可以将集水腔4收集到的水送到主管1内,并且通过灌溉头3对坡面植物进行灌溉,通过上述过程,可以实现对水资源回收再利用,节约水资源。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