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屋顶变形缝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其中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分开,并在两部分中间留出适当的缝隙,缝宽一般在20
‑
40mm,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垂直缝隙,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故伸缩缝实为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差而设置的缝,基础不断开而从基础顶面至屋顶沿结构断开。
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793421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防水弹性材料制成的条形接缝带,条形接缝带的两侧分别搭接在变形缝两侧的安装面上;第一砌砖档台和第二砌砖档台,第一砌砖档台和第二砌砖档台分别设置在变形缝两侧的安装面上,且第一砌砖档台和第二砌砖档台分别压合条形接缝带置于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上的搭接边;挡雨棚,挡雨棚安装在第一砌砖档台上,且挡雨棚还覆盖第一砌砖档台、变形缝和第二砌砖档台。
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挡雨棚进行挡雨,接缝带和第一砖砌挡台与第二砖砌挡台配合进行防水;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旦遇到暴雨天气或者屋顶排水不畅的情况,雨水淤积漫过第二砖砌挡台会积存在第一砖砌挡台和第二砖砌挡台之间,导致接缝带承重接水,一旦接缝带断裂会造成大量漏水,风险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屋顶变形缝防水结构,利用弹性支板的倒v部和第一防水层的上凸部配合,适应变形缝的变形的同时能够对砌台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从而在确保适应变形量的情况下能够阻挡雨水,提高防水的可靠性。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屋顶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屋顶以及成型在屋顶上的变形缝,所述变形缝两侧均固定有砌台,两所述砌台间缝隙内填充设置有发泡胶层,所述砌台间缝隙上部卡紧设置有防水胶条,所述砌台外部贴合铺设有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对应防水胶条处成型有上凸部,两所述砌台上扣置有弹性支板,两所述砌台外侧均设置有用于锁紧弹性支板的锁紧件,所述弹性支板对应第一防水层上凸部的位置成型有倒v部,所述弹性支板向下延伸至两砌台与屋顶处成型有直角部,所述弹性支板和屋顶外侧贴合铺设有第二防水层。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砌台提高变形缝的可填充高度,利用发泡胶层进行基础防水,利用卡接设置在两砌台间缝隙上部的防水胶条进行第二道防水,第一防水层进行第三道防水,弹性支板进行外部阻水和防护;而上凸部和倒v部的设置使第一防水层和弹性支板能够适变形缝的变动量,弹性支板的直角部和第二防水层配合对砌台与屋顶的连接处进行有效防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变形缝进行防水的同时,有效防止雨水过多倒灌入
变形缝内部积存,同时弹性支板的倒v部能够提高排水效果。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砌台顶面均成型有卡槽,所述第一防水层部分伸入到卡槽内部,所述第一防水层外部设置有弹性压紧块,所述弹性压紧块上成型有与卡槽卡接配合的卡块;所述弹性压紧块外部与弹性支板内壁抵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槽和卡块配合进行对第一防水层进行限位,从而有效防止第一防水层的上凸部偏移,从而影响第一防水层的偏移效果,提高装置使用的可靠性。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压紧块对应第一防水层上凸部的位置成型有空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空腔能够为上凸部提供变形的空间,同时空腔能够进一步提高弹性压紧块适应变形缝的变形量。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压紧块上表面的形状与弹性支板内壁的形状一致,所述弹性压紧块上表面成型有若干防滑棱。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滑棱和与弹性支板的内壁形状适配,确保弹性支板能够为弹性压紧块提供足够的预紧力。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支板外侧均成型有防水翼板,所述第二防水层端部伸入到防水翼板下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水翼板对第二防水层的端部进行防护,从而有效避免雨水直接浇淋第二防水层与弹性支板的贴合部,提高防水效果。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砌台间隙之间下部两侧均成型有定位槽,两所述定位槽内卡接设置有弹性v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发泡胶层打胶前,将弹性v板从两砌台之间的缝隙处推送到定位槽内卡接,从而使弹性v板能够对发泡胶层进行限位和整平,从而确保发泡胶层填充的可靠性;同时弹性v板能够适应变形缝的变形量。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件包括埋设在砌台内部的底座,所述弹性支板对应底座处成型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插接设置有与底座螺纹连接的螺栓。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凹陷部和螺栓配合,能够有效防止螺栓在弹性支板表面凸起,方式螺栓对第二防水层产生破坏。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成型有若干伸入砌台内部的限位块。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块能够有效提高底座与砌台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24.(1)利用弹性支板的倒v部和第一防水层的上凸部配合,适应变形缝的变形的同时能够对砌台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从而在确保适应变形量的情况下能够阻挡雨水,提高防水效果;
25.(2)利用空腔为上凸部提供变形空间的同时,提高弹性压紧块的可变形效果;
26.(3)利用弹性v板确保发泡胶层填充的规整性,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发泡胶层的填充。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整体结构的中线剖面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屋顶;2、变形缝;3、砌台;4、定位槽;5、弹性v板;6、发泡胶层;7、防水胶条;8、第一防水层;9、上凸部;10、卡槽;11、弹性压紧块;12、卡块;13、空腔;14、防滑棱;15、弹性支板;16、倒v部;17、凹陷部;18、底座;19、限位块;20、螺栓;21、直角部;22、第二防水层;23、防水翼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0.参见附图1,一种屋顶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屋顶1以及成型在屋顶1上的变形缝2,变形缝2两侧的屋顶1上表面均固定有砌台3,两砌台3相向侧壁下部两侧均成型有定位槽4,两定位槽4内卡接设置有弹性v板5,弹性v板5可以为金属板或塑料板制成;两砌台3间的缝隙内填充设置有发泡胶层6,两砌台3间缝隙上部卡紧设置有防水胶条7,防水胶条7伸入两砌台3间缝隙内的部分与发泡胶层6抵接。
31.进行发泡胶层6填充前,先将弹性v板5从两砌台3之间的间隙中压入,直至弹性v板5与两定位槽4卡接后,再进行发泡胶层6的填充,通过这种方式,保证发泡胶层6填充规整的同时,适应变形缝2的变动量。
32.两砌台3外部贴合铺设有第一防水层8,第一防水层8可以为防水卷材制成;第一防水层8对应防水胶条7处弯折成型有上凸部9,两砌台3顶面中部均成型有卡槽10,第一防水层8部分伸入到卡槽10内部,第一防水层8外部设置有弹性压紧块11,弹性压紧块11可以为橡胶后柔性塑料制成;弹性压紧块11上成型有与卡槽10卡接配合的卡块12,弹性压紧块11对应第一防水层8上凸部9的位置成型有半圆形结构的空腔13;弹性压紧块11的上表面呈倒v形结构,弹性压紧块11上表面沿其母线方向间隔成型有若干防滑棱14。
33.利用卡槽10和卡块12配合对第一防水层8的上凸部9进行限位,从而有效防止上凸部9的位置偏移,以更好的适应变形缝2的变形;而空腔13的设置为第一防水层8上凸部9提供变形空间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弹性压紧块11的变形效果。
34.两砌台3上扣置有弹性支板15,弹性支板15为金属板弯折焊接而成,弹性支板15对应第一防水层8上凸部9的位置成型有倒v部16,倒v部16的形状与弹性压紧块11的上表面形状一致,且倒v部16的内部与防滑棱14抵接配合。弹性支板15宽度方向两侧均成型有凹陷部17,两砌台3外侧均设置有用于锁紧弹性支板15的锁紧件,锁紧件包括埋设在砌台3内部的底座18,底座18的位置与弹性支板15上的凹陷部17对齐,底座18上成型有若干伸入砌台3内部的限位块19,凹陷部17内插接设置有与底座18螺纹连接的螺栓20。
35.使用时,将弹性支板15的倒v部16压接到弹性压紧块11的上侧,并将螺栓20插接到凹陷部17内并与底座18锁紧,从而完成对弹性支板15的固定和锁紧。
36.弹性支板15向下延伸至两砌台3与屋顶1处均弯折成型有直角部21,弹性支板15和屋顶1外侧贴合铺设有第二防水层22,第二防水层22为可以防水卷材制成;弹性支板15外侧均焊接成型有防水翼板23,防水翼板23位于凹陷部17的上方,且第二防水层22端部伸入到防水翼板23下部,第二防水层22将凹陷部17覆盖。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防止雨水从砌台3与屋面连接处进入,防水翼板23能够对第二防水层22的端部进行防护,凹陷部17放置螺栓
20破坏第二防水层22。
37.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砌台3提高变形缝2的可填充高度,利用发泡胶层6进行基础防水,利用卡接设置在两砌台3间缝隙上部的防水胶条7进行第二道防水,第一防水层8进行第三道防水,弹性支板15进行外部阻水和防护;而上凸部9和倒v部16的设置使第一防水层8和弹性支板15能够适变形缝2的变动量,弹性支板15的直角部21和第二防水层22配合对砌台3与屋顶1的连接处进行有效防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变形缝2进行防水的同时,有效防止雨水过多倒灌入变形缝2内部积存,同时弹性支板15的倒v部16能够提高排水效果。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