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距离运输用木制围板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距离运输用木制围板箱。


背景技术:

2.物流运输技术主要包括运输设施和运输作业两大类,前者属于运输硬技术,后者属于运输软技术。运输硬技术主要包括运输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海运,运输车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运输软技术则包括管理方法,物流技术,物流人员素养等。
3.物流运输过程中对于贵重物品一般采用木质围板箱对其进行封装运输,现有的围板箱在使用时一般通过铆钉进行搭建和封装,操作较为费力且不便,同时在使用木质围板箱时一般将物体从围板箱的顶端开口竖直放入围板箱内,由于围板箱内部空间有限,在装填体积较大或较重的物体时必然会造成不便,且在挪动围板箱内部物体的位置时同样较为不便。
4.因此,需要一种远距离运输用木制围板箱,用以解决木质围板箱在进行填装较大或较重物品时较为不便且封装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远距离运输用木制围板箱,解决了木质围板箱在进行填装较大或较重物品时较为不便且封装麻烦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远距离运输用木制围板箱,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八个均匀分布的合页,两个相邻的合页之间共同固定有围板,四个围板的顶端设置有盖板,其中两个围板的外侧壁分别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架,另外两个围板的外侧壁分别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固定板相配合,两个所述安装架之间连通有连接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板相配合的限位组件。
7.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所述安装架一侧侧壁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壁紧配合套接有齿轮,所述安装架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一侧侧壁固定有与所述齿轮相配合的齿形杆,所述安装架的两侧侧壁分别滑动贯穿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杆固定,两个相对的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均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杆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套设在所述齿形杆的外表面,所述固定架靠近滑动杆的一侧侧壁固定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端部与滑动杆的一侧侧壁固定,所述连接架的内部穿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延伸至其中一个安装架的内部与其中一个安装架的顶端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延伸至另一个安装架的内部与另一个安装架的底端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外侧壁紧配合套接有蜗杆a,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紧固套接有两个蜗轮a,两个蜗杆a分别与两个蜗杆a相互啮合,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紧固套接有蜗杆b,所述连接架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外侧壁紧固套接有与所述蜗杆b相互啮合的蜗轮b,所
述控制杆的一端延伸至连接架的外部固定有旋钮。
8.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与所述固定架一侧侧壁固定的滑动套,所述滑动套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杆固定,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套之间固定有弹簧。
9.优选的,所述齿形杆分别位于所述齿轮的两侧,所述齿形杆与所述齿轮的外侧壁互相啮合。
10.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端固定有四个对称设置的卡块,所述盖板的顶端固定有四个对称设置的固定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固定块相配合,所述卡块的截面设置成l型。
11.优选的,所述安装架位于四个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安装架的两端分别与四个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相贴合。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该围板箱的四块围板设置成可翻转摊开的样式,使该围板箱在填装较大和较重的物体时可之间将物体挪动至底座上再进行封装,且便于调节物体在底座上的位置,提高了该围板箱在使用时的便捷性,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对安装架和固定板进行拼装固定,使该围板箱在进行封装时操作更加便捷,且省去了多余的固定零件,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成本。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旋钮即可控制限位杆与限位槽之间的插接状态,使该围板箱在进行上货封装和拆装卸货时更加便捷且省时省力,通过卡块与固定块互相插接,使该围板箱在围板箱在装填和堆叠时不易晃动偏移,同时也能增加围板箱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该围板箱在闲置时可摊开进行堆叠,减少占用空间,便于收纳存放。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远距离运输用木制围板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远距离运输用木制围板箱的部分结构侧剖示意图;
17.图3为图2中a区域放大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远距离运输用木制围板箱的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19.图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远距离运输用木制围板箱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20.图中:1、底座;2、合页;3、围板;4、盖板;5、安装架;6、固定板;7、连接架;8、限位组件;801、转轴;802、齿轮;803、滑动杆;804、齿形杆;805、限位杆;806、限位槽;807、固定架;808、伸缩杆;808

1、伸缩套;808

2、移动杆;808

3、弹簧;809、转动杆;810、蜗杆a;811、蜗轮a;812、蜗杆b;813、控制杆;814、蜗轮b;815、旋钮;9、卡块;10、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参照图1

5,一种远距离运输用木制围板箱,包括底座1,底座1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八个均匀分布的合页2,两个相邻的合页2之间共同固定有围板3,四个围板3的顶端设置有盖板4,其中两个围板3的外侧壁分别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架5,另外两个围板3的
外侧壁分别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板6,安装架5与固定板6相配合,两个安装架5之间连通有连接架7,安装架5的内部设置有与固定板6相配合的限位组件8;通过将该围板箱的四块围板3设置成可翻转摊开的样式,使该围板箱在填装较大和较重的物体时可之间将物体挪动至底座1上再进行封装,且便于调节物体在底座1上的位置,提高了该围板箱在使用时的便捷性,通过设置限位组件8对安装架5和固定板6进行拼装固定,使该围板箱在进行封装时操作更加便捷,且省去了多余的固定零件,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成本。
23.限位组件8包括与安装架5一侧侧壁转动连接的转轴801,转轴801的外侧壁紧配合套接有齿轮802,安装架5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动杆803,滑动杆803的一侧侧壁固定有与齿轮802相配合的齿形杆804,安装架5的两侧侧壁分别滑动贯穿有限位杆805,限位杆805的一端与滑动杆803固定,两个相对的固定板6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均开设有与限位杆805相配合的限位槽806,安装架5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有固定架807,固定架807套设在齿形杆804的外表面,固定架807靠近滑动杆803的一侧侧壁固定有伸缩杆808,伸缩杆808的端部与滑动杆803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架7的内部穿设有转动杆809,转动杆809的顶端延伸至其中一个安装架5的内部与其中一个安装架5的顶端内侧壁转动连接,转动杆809的底端延伸至另一个安装架5的内部与另一个安装架5的底端内侧壁转动连接,转轴801的外侧壁紧配合套接有蜗杆a810,转动杆809的外侧壁紧固套接有两个蜗轮a811,两个蜗杆a810分别与两个蜗杆a810相互啮合,转动杆809的外侧壁紧固套接有蜗杆b812,连接架7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控制杆813,控制杆813的外侧壁紧固套接有与蜗杆b812相互啮合的蜗轮b814,控制杆813的一端延伸至连接架7的外部固定有旋钮815;通过转动旋钮815即可控制限位杆805与限位槽806之间的插接状态,使该围板箱在进行上货封装和拆装卸货时更加便捷且省时省力。
24.伸缩杆808包括与固定架807一侧侧壁固定的滑动套808

1,滑动套808

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杆808

2,移动杆808

2的一端与滑动杆803固定,移动杆808

2的另一端与滑动套808

1之间固定有弹簧808

3。
25.齿形杆804分别位于齿轮802的两侧,齿形杆804与齿轮802的外侧壁互相啮合。
26.底座1的底端固定有四个对称设置的卡块9,盖板4的顶端固定有四个对称设置的固定块10,卡块9与固定块10相配合,卡块9的截面设置成l型,安装架5位于四个固定板6之间,安装架5的两端分别与四个固定板6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相贴合;通过卡块9与固定块10互相插接,使该围板箱在围板箱在装填和堆叠时不易晃动偏移,同时也能增加围板箱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该围板箱在闲置时可摊开进行堆叠,减少占用空间,便于收纳存放。
27.工作原理:当需要填装该围板箱时将四个围板3摊开,然后将物品移动至底座1上,物品安置好后向上翻转四个围板3进行关闭,翻转围板3的同时转动旋钮815,旋钮815转动时带动蜗轮b814与蜗杆b812进行啮合传动,继而带动转动杆809转动,转动杆809转动时带动蜗轮a811进行转动,蜗轮a811转动时与蜗杆b812进行啮合传动,继而带动两个转轴801转动,转轴801转动时带动齿轮802转动,齿轮802转动时与两个齿形杆804进行啮合传动,继而带动齿形杆804收缩,齿形杆804收缩时带动滑动杆803和限位杆805向内收缩,限位杆805收缩至安装架5内后可完全关闭四个围板3,围板3完全闭合后反向转动旋钮815带动限位杆805向外移动,限位杆805向外移动时进入限位槽806内与固定板6之间互相插接,同时配合伸缩杆808内弹簧808

3的弹力对四个围板3进行限位固定,完成围板3的封装,最后盖上盖
板4,当需要堆叠该围板箱时将其中一个围板箱底端的卡块9与另一个围板箱顶端的固定块10进行插接,即可保证围板箱在堆叠时不易晃动偏移,同时也能增加围板箱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2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7622.html

最新回复(0)